多媒体教学对中国古代文学课堂的负面影响

2013-08-15 00:49:00孙桂平
关键词:古代文学多媒体教学意见

孙桂平

(集美大学文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

多媒体教学是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能体现大学教师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教学的能力。自2000年以来,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电子网络技术迅速普及,高校教室逐渐多媒体化,多媒体教学已成为高等教育的常态。从诸多执教者反映的情况看,多媒体对于不同课堂的适用性是不一样的,并非任何课堂都必须使用多媒体。就文学课堂而言,使用多媒体在一定程度上固然也有其必要性。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的重要性被有些人过于强调了,以致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为了具体了解多媒体教学对文学课堂的负面影响,笔者以古代文学课程教学为例作了一些调查。

一 调研情况说明

根据经费资助力度不大的具体情况,本课题没有采取问卷调查形式,而主要采取访谈方式搜集资料,结合课题研究需要和自身讲课听课感受归类整理出访谈资料,并据以行文。关于访谈情况,笔者又作以下说明:

1.访谈主题:中国古代文学课堂使用多媒体教学的弊端问题。

2.访谈对象:古典文学专业教师10人左右;现当代文学专业、文学理论专业、古代汉语专业、外国文学专业教师各2人;学生30左右,以二年级与四年级中文专业本科生为主。

3.访谈及材料整理方式:不取正规的采访方式,以聚会谈论、师生交流和日常聊天为主要取材方式,由笔者根据记录和记忆有选择地进行整理。

4.访谈情境:对古典文学同行的访谈,主要以教学座谈会、学术会议聚谈和日常聊天为主。对现当代文学专业、文学理论专业、古代汉语专业、外国文学专业的教师访谈,是在专门组织的餐叙情境中展开的。对30名左右学生的访谈,主要分两种情况:1.笔者主要讲授唐代文学,这门课程一般是安排给中文专业二年级学生的,相关访谈主要以师生课前课间交流的方式展开;2、最近几年,笔者每年都指导中文本科生从事毕业论文写作,在指导论文写作之余,也经常通过网络等技术手段,搜集古代文学教师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与学生进行讨论。

5.访谈意见采用方法:(1)即使笔者确立了“中国古代文学课堂使用多媒体教学的弊端”这一谈论主题,访谈中仍然出现了许多对中国古代文学课堂使用多媒体教学予以肯定的意见,特别是多数学生对此予以充分肯定。为切合研究主题,对肯定多媒体教学正面影响的访谈意见,一律未作整理,行文也一律不录。(2)对所整理的学生访谈意见,行文时注重采用四年级学生的意见,特别是那些正在准备中文专业研究生考试或已经参与过相关考试者的看法。主要原因为:这些学生古典文学知识素养相对而言比较扎实,对本科阶段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目标也理解得较好。(3)访谈意见类似且表述方式基本接近者,只录入一次。(4)访谈意见口语化问题比较突出,采用时根据需要进行润色,以使行文符合规范并保持统一风格。

6.特别说明:(1)为避免以偏概全之弊,本人也曾顺便调查了省内其他高校的一些学生,但主要为采用本校学生的访谈意见提供参考,其意见不在行文中直接出现。(2)为增强访谈效果,笔者曾有意提出一些不良现象,设置一些具体问题,作为讨论的话题。这些现象和问题都不是从集美大学古代文学课堂提炼出来的,而是从报刊、杂志和网络上择取的。(3)行文出现A、B、C、D等英文大写字母,可能指某位教师的意见,也可能指多位教师的综合意见,这样指代主要为了叙述方便。

二 同行相关意见述要

笔者分散访谈了若干古代文学教师,包括讲师、副教授和教授,而从使用多媒体对教与学两个方面的影响进行调查。

使用多媒体对教的不良影响,意见大致包括:1.多媒体教学对配套设施的综合要求较高,容易发生意外的教学情况。A教师举例说:在一次古代文学课上,我本来是用多媒体的,但讲解过程中屏幕突然不能显示。虽然技术维修人员及时赶来排除了故障,但整个教学进程被打乱,课堂气氛也被破坏。在多媒体技术未用于中国古代文学课堂之前,这种由现代视屏技术带来的高级麻烦是不会出现的。2.B教师表示,对多媒体介入古代文学课堂应持谨慎态度。他认为,中国古代文学虽然内涵丰富,但本质朴素,笔墨书写、口耳相传是最好的传播方式。可是,古代文学教师在课堂上所面对的,是一些守着电视、电脑和手机显示屏长大的年轻学子,他们对多媒体教学显得更为习惯;这让我经常不得不违心地开展一些并无必要的多媒体教学。3.C教师是所在单位古代文学专业本科教学的负责人,他说出于工作需要,经常去听同行的专业课。他发现教师们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有几种心态需要反省,如:(1)被迫用,似乎不用多媒体的古代文学课堂就缺乏现代性。(2)为省事用,将讲课内容在电脑里打出来,用U盘储存起来,一劳永逸;拿到课堂的屏幕上放一放、读一读,省掉了许多麻烦。

使用多媒体对学生学习的不良影响,意见大致包括:1.D教师认为,从使用多媒体进行课程教学以来,随着学生生活“电子化”趋势深化,听课学生在课前课后要求教师提供课件拷贝服务的情况越发多见。相应地,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不断降低,他们可能觉得,如果能得到教师的课件或讲稿,可以自我学习、应付考试,那么有否参与课堂,就不是很要紧的事。中国古代文学作为一门关乎“国人心灵”的学科,不通过相互交流与讨论,是难以学好的。而多媒体教学,正在冲淡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这一要义。2.E教师觉得,使用多媒体教学时,他总感到身旁那些机器对自己形成了心理干扰,教学的热情、演讲的欲望、与学生进行交流的兴趣都会因此而消减。个人情绪的变化,自然会影响到学生。他认为,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使用多媒体的课堂,学生显得沉闷压抑,稍微放开些,学生又显得浮泛。在没有使用多媒体的情况下,课堂气氛显得更自然、更和谐,学生的学习状态也较好。3.F教师表示,就古代文学课堂而言,师生共同面对文本成就“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心灵交流过程,是最核心的任务。相较于传统的古代文学课堂,多媒体教学提供了方便,但也增添了一些以光电技术为支撑的现代科技产品。师生如果想在古代文学课堂上完成人文精神的教育过程,必须在意识深处淡化那些曾利用过的光电机器。他说根据观察,在使用多媒体的古代文学课堂上,光电机器始终是让人感到困扰的障碍,而学生对这些机器的干扰,也经常难以释怀。

三 中文学科其他专业教师相关意见述要

笔者安排了一个聚会,对若干其他专业的大学教师进行了集体访谈,包括现当代文学专业、文学理论专业、古代汉语专业、外国文学专业的教师,同样从使用多媒体对教、学两个方面的影响进行调查。

使用多媒体对教的不良影响,意见大致包括:1.G教师认为:中国古代文学基本上是记诵之学,其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已经形成了口耳相传和笔墨书写的良好惯性。我觉得,理想的中国古代文学老师应该“满腹经纶”、“腹有诗书气自华”,并能下笔生花、口若悬河的那种。古代文学课堂对于多媒体的依赖,使我感到这种优良的民族教育文化传统将面临危机。2.H教师认为:多媒体教学提升了现代大学课堂教学的高科技含量,使得教学活动高度程序化。中国古代文学教学的重点在掘发意志、通达人情,其基本指向是传达心灵体验。多媒体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消解了中国古代文学课堂类似于“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的可能性诗意,而倾向于使教师变成传授古代文学知识的理性工具。3.I教师认为:我想,中国古代文学课堂与古代汉语课堂有相似的地方。当我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会经常产生“古今悬隔”的文化不协调感。我的课堂经常使用繁体字,当这些繁体字呈现在课件里的时候,我看着看着,会产生一种滑稽感,还是一笔一划板书出来,心里感到踏实。4.J教师认为:汉语古代文学是具有“中国气派”的文化资源,在很大程度上还蕴涵着民族自信心。而多媒体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代表着西方先进文明的。中国古代文学教师利用多媒体从事教学时,难免会潜在地有着被西方文明征服的压抑感。而当他们向电脑输入文字时,那种笔画书写的传统会被破坏,民族文化的自信心也就难免受到负面影响。

使用多媒体对学生学习的不良影响,意见大致包括:1.K教师认为:以前“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教学环境,不致破坏中国古代文学课堂的整体氛围。但如果多媒体被使用,根据我的理解,中国古代文学课堂顿时就会出现古今杂糅、难以融合的不和谐气息,这对于学生接受中国古代文学知识而言,可能不是个良好的信号。2.L教师认为:与文学理论课堂不同,中国古代文学课堂应该以作品为主,通过教学活动努力使学生“直达作家心源”。这本来就是一个异常艰难的过程,其间横亘着疏通文字、辩识误解歧解、语言无法传达等多重障碍。现在又来了一堆机器,这对于学生追求与古人“心通灵犀”而言,无疑是令人生厌的干扰因素。3.M教师认为:在古代文学和古代汉语课堂上,如果经常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至少会产生两个明显的不良效果:第一、学生主要关注的对象是屏幕,而不是教师,这样教师通过修习中国古代文化而养成的素质和个性,就不容易得到重视。第二、铺展的光电屏幕刺激了学生的眼球,这使得他们的课堂阅读机会远超过手写,长期以降,将导致学生书写能力下降。4.N教师认为:当多媒体过滤中国古代文学知识时,教师的个体形象也在不同程度上被淡化,其知识权威身份也会部分地让位给机器。而且,多媒体被普遍使用的现象会让学生感到,古代文学只是个别的知识领域,而多媒体则具有公共适用性,两相比较,自然使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魅力消退。现在有很多学生不爱学习古代文学课程,这可能也是原因之一。

四 中文专业学生意见述要

笔者分散采访了多位中文专业 (包括师范类、对外汉语类和商务秘书类)的本科生,包括二年级和四年级的学生若干,他们都上过《中国古代文学》这门课程。笔者也是从使用多媒体对教、学两个方面的影响进行调查。

使用多媒体对教的不良影响,意见大致包括:1.针对本科一年级课堂的看法:教材上说,从魏晋至南朝,文学史逐渐进入文学自觉的时代。我理解,所谓的“文”,就是用语言来华丽地装饰心灵。所以这一时期“说”、“辩”的文化氛围特别浓厚。教师上到这一段时,似乎不必用多媒体。如果教师上魏晋文学课而经常用多媒体,就未得要领了。2.针对本科二年级课堂的看法:类似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样情意深长的唐诗,有必要将文本展现在一个画有送别场面的多媒体屏幕上吗?这可能反映了,教师专业自信心不足,对文字的魅力不够放心,觉得应该用电子图画进行旁释。3.针对本科三年级课堂的看法:有些教师喜欢放一些根据古典剧本、小说翻拍的电影、古装剧甚至电视剧给学生看,或许他们以为这样课堂就生动了。但我们对此未必感激,反而可能有些生疑:教师是否在偷懒?4.四年级学生的整体反思:我们已经不再有古代文学基础课程了,在我们的印象里,多媒体教学让教师的注意力主要集中于电脑与屏幕,教师在课堂上难得花些时间来瞧瞧我们。

使用多媒体对学生学习的不良影响,意见大致包括:1.针对本科一年级课堂的看法:先秦文学作品中涉及到较多的名物,其中礼器尤其令人感到模糊。教师选择多媒体展示一下相关的实物图片,对学习很有帮助。如果实物展示过多,学生是否会感到,这似乎是历史课、文物考古课,而不像是文学课。2.针对本科二年级课堂的看法:据说,多数宋词是可以唱的,比如李清照词。如果教师就根据这一点,配上卡拉OK厅里常用的伴奏带给笔者配乐讲解李清照的《一剪梅》。虽然听了乐曲后学生对《一剪梅》的婉约风格有了一些具体认识,但如果不够清醒的话,学生容易误解为这是宋代的曲子。如果学生足够清醒,就会敏锐地意识到该曲只是仿古作品,而回味李词的兴趣会因此大大降低。3.针对本科三年级课堂的看法:通过电影、古装剧甚至电视剧来学习古代小说与戏剧,也许比较适合于艺术专业的课程教学。文学专业学生的学习对象主要是文本,影视作品干扰了学生对文本的钟情,使之与文字、语言与文学书写不断疏远。4.四年级学生的整体反思:回顾一下,用多媒体从事古代文学教学,也许只是让我们在学习过程中感觉到轻松和方便了一些,其效果实际上未必比教师宣讲、笔者埋头记笔记更好。

五 对以上访谈意见的简要分析

对于以上访谈意见,笔者作以下四点分析:

1.多媒体教学在中国古代文学课堂所呈现的负面影响,在其它学科的多媒体教学过程中也同样存在,这是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早在2004年,美国Educause应用研究中心在300所大学和几家公司的资助下展开了一项全国性的调查,以研究高等教育的教学技术问题。调查的对象包括13所不同类型的大学生,内容也涉及到大学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的问题,观测和访谈的结果是,大学生们认为,某些使用多媒体技术的教师,比起原来将教学内容写在黑板上,其教学效果要差。[1]Educause应用研究中心的调查结果在上述“同行听课意见”、“其它专业教师的看法”和“听课学生意见”中也可以得到明确印证。这说明,多媒体教学产生负面影响,是高等教育的全球性问题,中国古代文学的教授者没有必要为此感到特别焦虑。

2.古代文学多媒体教学产生负面影响,是新事物成长必然的经历。按照教育界专业人士的界定,近年来盛行的多媒体教学,就是通过计算机、视频展示台、投影仪等设备,将图形、图像、声音、文本、动画等多种媒体有机结合在一起,将教师的教学内容以直观、生动、优美的静、动画面或声音展示给学生,为教师的讲解提供更为便捷的辅助的教学方式。[2]但是,复杂的机器设备和光电组合形成的眩目图景,对于以“口耳相传”、“笔墨书写”为载体的中国古代文学传承系统而言,其必要性何在,至今仍然不能明了。正如“同行听课意见”、“其它专业教师的看法”和“学生听课意见”所述,多媒体教学正在解构中国古代文学的传统教学方式,造成了教学主体的不适应性,包括教师对以往教学方式的留恋、学生对新技术背景下教学效果的质疑,以及教学环境和教学氛围的重要变化。可能,多媒体的复合性之于文本、文字的单纯性,是破坏的力量,作为一种推广未久的课堂教学形式,多媒体教学对中国古代文学的负面影响也许会长期存在。

3.从教人员乐于守成的文化立场,增加了中国古代文学多媒体教学的负面影响。关于大学课堂多媒体教学效果普遍出现负面影响的原因,美国Educause中心研究报告指出,“学生认为,教师不能很好地使用这些技术。”教师对多媒体教学技术不精通,这也同样是古代文学多媒体教学效果不好的重要原因。这一点,在“同行意见”、“学生意见”中都有完整而明确的反映。在访谈过程中,笔者能够感受到,比起其它专业的高校教师,中国古代文学的同行对多媒体教学似乎有着更广泛、更深刻的抵触情绪,这导致他们中的多数人不太情愿去深入钻研多媒体教学技术。我经常听到中国古代文学的同行抱怨说,他们在遇到多媒体教学故障时,是如何地手足无措。而从“同行意见”和“中文学科其它专业教师意见”所反映的情况看,中国古代文学的同行对多媒体教学的抵触情绪,似乎还隐约地透露出维护民族传统文化的崇高立场。从业教师的文化认同感不强,这导致多媒体教学对中国古代文学课堂应有的一些优势难以发挥。

4.中国古代文学多媒体教学容易产生负面影响,与其课程属性有关。正如业内人士所周知的,中国古代文学是关乎情感与心灵体验的学科,其人文精神的核心在“心”、“志”、“情”、“意”诸端,而理想的大学古代文学课堂,应是师生通过相互交流,理解和贴近古人心灵世界的教学空间。这正如其它专业教师所认为的,“才气充盈”和“诗意空间”应是中国古代文学课堂的关键要素。但多媒体教学却对中国古代文学课堂形成了“PPT骚扰”:在“同行意见”中,有教师抱怨“机器”对自己的心灵形成干扰;在“中文学科其它专业教师意见”中,也有教师认为堆积在讲台上的“设备”使师生达成“心有灵犀”的期望变得苍白可笑;在“学生意见”中,学习者批评多媒体教学崇尚声像文化的倾向,正在吞噬他们对文字和文本的固有感情。就中国古代文学课堂而言,多媒体教学在形式上显得过于张扬,而情感心灵等内容实质被光电环境挤压,导致形式为内容服务的教学原则被打破。可以说,多媒体教学助长了屏幕文化和便捷主义在大学课堂流行,而中国古代文学的学科特征和固有的人文精神正被不断消解。

六 相关建议

据上所述,虽然中国古代文学课堂使用多媒体已经成为惯例,但其必要性、合理性与优越性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并未充分体现出来,在理论层面也没有得到明确论证,反而其负面效应成为了令人困扰的高等教育质量问题。针对这一现状笔者提出三点建议:(1)大学的教务管理者应对上述调查所呈现的师生感受予以同情地理解,放弃鼓励古代文学课堂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基本立场。(2)在对中国古代文学课堂进行教学评价时,教学督导组成员应尊重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特点,不应将是否使用多媒体课件作为硬性的评价标准与考核指标。(3)对于以多媒体教学为主的中国古代文学课堂,相关方面应考虑到其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而对任课教师使用多媒体的必要性与实际效用,进行跟踪调查与严格评估。

[1]TESTING TIME.The need for a new focus on technology and results Laurence Peters[J].T.H.E.Journal,2003,10(30):28.

[2]黄甫全,王本陆.现代教学论学程:修订版 [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227.

猜你喜欢
古代文学多媒体教学意见
古代文学圈中的“鄙视链”
艺术启蒙(2022年11期)2022-12-06 09:34:04
韩国古代文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探析
评“小创”,送好礼
没有反对意见
评“小创”,送好礼
多媒体教学在语文课堂的有效应用
文学教育(2016年18期)2016-02-28 02:34:38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意境特征分析
文学教育(2016年18期)2016-02-28 02:34:33
多媒体教学为高中语文课堂插翅添翼
中学语文(2015年21期)2015-03-01 03:52:07
在文化语境中阐释中国古代文学
如何正确认识多媒体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