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慧
(江西中医学院 南昌 330004)
经过长期医疗实践,为了更好地发挥中药的作用和适应比较复杂的病症,把多味中药按照一定规律配合起来用于治疗,于是产生了复方。中药复方充分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经验,它不但提高了临床疗效,又扩大了单味药的应用范围,是中药用药的主要形式和临床防病治病的有效物质。中药复方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根据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由数种单味药配伍构成的统一整体。它的发展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但一直以来,医药界多以传统的经验判断组成中药复方的单味中药,特别是君药质量的真、伪、优、劣,缺乏系统、科学的分析方法。作者认为中药复方制剂原料质量的可控性是完善中药复方这个统一整体质量标准研究的关键,是满足中药现代化要求,使中药走向国际市场的前提。复方制剂的鉴别和药效成分的含量测定作为单个中药质量标准研究最重要的两项,亦为中药复方质量标准研究的重中之重。
中药复方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单味中药组合的有机整体。不同于单个中药,在对中药复方进行鉴别时,不仅要对组成该复方的所有中药炮制品进行鉴别,还要把已经成型的中药复方制剂作为一个整体来鉴别。既从宏观上看,中药复方的鉴别是对组成其各味中药材的相加;从微观上看,要把中药复方制剂看成一个整体,并对该整体进行鉴别。所以对中药复方进行鉴别时工作量加大,难度也相对提高。但是只有首先把好复方的鉴别这一关,中药才能踏入国际市场。
中药复方制剂原料-中药材由于来源不稳定,产地、加工炮制不规范,制剂工艺不先进,质量控制不严格,疗效评估和作用机制不明确等,不能保证安全、有效、稳定、可控,影响了中医药防病治病的效果和中医药走向世界。长期以来,人们通过对药材的产地、栽培、采收、加工、炮制等一系列环节的监控来规范中药材质量;重视道地药材的生产,确保从源头上控制好中药材的品种、品系、产地、采收时间季节、加工和收藏方法等影响中药复方制剂原料质量的源头因素[1]。只有控制好中药复方制剂原料的质量这一前提问题,才能控制好中药复方的质量,才能为后期的复方鉴别提供条件并且减低难度。对于中药复方制剂原料的鉴别,要利用中药复方中各单味药材的形态、组织学特征及所含化学成分的结构特性、化学反应、光谱特性、色谱特性及某些物理化学常数,通过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和理化鉴别的方法,来确定中药复方制剂原料的的真伪及存在与否的分析方法[2]。只有这样才能使中药复方制剂原料质量研究标准化,才能使组成中药复方的各味中药材质量可控,从而达到使整个中药复方质量可控,走向国际。
中药复方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在中医辨证思想的指导下,具有确切的疗效,是我国中医的特色。在对复方制剂整体鉴别之前,控制中药复方制剂原料质量这一源头问题,保证组成复方的各个中药材质量的稳定,可控,是必不可少的,也是鉴别复方制剂整体的前提和基础。把复方制剂作为一个整体研究的对象,从其性状、剂型、物理常数、理化特征等来鉴别中药复方,从尽头控制中药复方制剂的质量,从而保证中药复方制剂质量稳定、疗效可靠、使用安全。
中药复方的含量测定是研究复方中某种成分的含量高低是否符合规定来判定该复方的优劣。为了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用含量测定来控制中药复方制剂的质量优劣显得越来越重要。但是中药复方制剂的含量测定研究基础比较薄弱,它与化学药品的含量测定有很大的区别,化学成分明确,组成单一,而中药复方组成复杂,不少学者认为中药复方是一个巨大的化学分子库,中药复方的药效物质基础不是某个单一化学成分的作用结果,检测任何一种活性成分均不能反映它体现的整体疗效。但是借鉴化学药品质量控制的模式,测定复方中药效物质的定量方法,对于中药复方制剂的生产、研究、优化生产工艺、控制中药复方的质量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下面本文作者就中药复方药效物质进行含量测定时遇到的困难和复方质量标准研究的方法进行分析。
根据单味中药化学药效成分的广泛研究结果,依药效成分的化学性质,采用系统溶剂分离,提取复方中“药效物质”,研究其药理药效的协同作用[3],大大提高了药效物质研究的目的性和作用靶点的针对性,这对于深入分析复方中药物作用生物学环节的配伍关系,提供了较好的手段[4]。但是中药复方化学成分复杂,它并不是复方中各个中药成分的简单相加,因此中药复方的药效物质也不是各味中药的药效物质的简单混合。中药复方诸多中药在煎煮时,发生的物理或化学反应,如如生脉散全方的化学成分在煎煮后,产生了新成分5-羟甲基-2-糠醛(5-HMF)[5],进一步分析配伍作用发现,它是麦冬与五味子共煎过程中生成的,并与量的配伍有关[6];且生脉散全方及人参与麦冬、麦冬与五味子配伍中人参皂甙的含量也发生了变化[7]。这对于确定中药复方的作用物质基础带来很大的困难。并且单纯分析某个药效物质的含量,可能会带来片面性。
目前中药复方药效物质的研究方法也有很多,比如复方拆方研究,化学成分与现代药理学结合研究,中药血清药理学研究等。但是由于复方作用的多机制和多靶点性,中药复方药效物质研究并未取得突破性进展。因此利用现代科学方法和先进的技术手段阐明中药复方治疗作用的物质基础,对于中药复方质量标准的研究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同时对于保证中药复方质量稳定,使中药国际化具有深远的意义。
近年来,国家对中药复方质量标准的研究和制定给予了极大的重视,对某些可行的方法进行了全面的研究,提出了更加全面的中药复方质量研究和控制方法。
2.2.1 指纹图谱在中药复方质量标准研究和控制中的运用。(1)中药复方指纹图谱的含义:中药指纹图谱是指某种(或某产地)中药材或中成药经适当处理后,采用一定的分析手段,提取其化学信息并加以描述,得到的能够标志该中药材或中成药特性的共有峰的图谱。根据中药指纹图谱的含义,中药复方指纹图谱可以定义为:运用现代分析技术对中药复方多维化学及其相关生物信息以图形(图像)的方式进行表征并加以描述。现代分析技术包括光谱、波谱、色谱、核磁共振等以及各种技术的联用。总之,复方指纹图谱反映的不仅是所含药物本身的信息,也反映了复方整体是一个多样化的天然组合化学库[9]。(2)中药复方指纹图谱的研究进展:不同于单味中药,中药复方的化学成分尤为的复杂多样,这些多样的化学成分也往往是重要复方发挥其药效作用的物质基础。但是方中任何一种活性成分的作用都不能全面的反映整个复方的治病原理,这是中药复方与化学药在制定质量标准过程中的根本区别。因此,从整体上综合分析中药复方是现如今研究复方的必然趋势。中药复方指纹图谱就是这样一种趋势。中药复方指纹图谱的研究尚无统一的定论,由于房中化学成分复杂,难于用一张图谱将复方中的特征峰集于一张图谱中表示出来,给中药复方指纹图谱的研究带来一定的难度。尽管如此,只要分别建立中药复方中各位中药材有效成分的指纹图谱,组成一个多元的指纹图谱,即形成每个中药复方都有一个多元指纹图谱与之相对应,这样就可以对中药复方进行科学的评价。如范骁辉等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复方丹参滴丸中丹参酚酸类成分和三七皂苷类成分的HPLC指纹图谱,组成复方丹参滴丸多元HPLC指纹图谱,建立了复方丹参滴丸产品批次间质量稳定性评价方法[10]。并且随着现代仪器分析科学的飞速发展,为中药复方指纹图谱提供了先进的方法学和大量精密的仪器。例如: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毛细管电泳-质谱联用(CE-MS)、液相色谱-质谱/质谱联用(HPLC-MS/MS)、高 效 液 相 -核 磁 共 振 仪 联 用(HPLC-NMR)、毛细管电泳-核磁共振仪联用(CE-NMR)、液相色谱-核磁-质谱联用(HPLC-NMR-MS)等。魏刚等[11-12]采用GC-MS对加味苍耳子散、清上去痛胶囊及醒神滴鼻液、醒脑滴鼻液等复方制剂先后进行了鉴别研究,得出GC-MS可应用于中药复方制剂的鉴别研究,指纹图谱中特征成分的相对含量保持稳定更能有效控制复方制剂产品的质量,但若在制剂工艺时未对挥发油进行收集或挥发油损失过多,则成品中仅能检出脂肪酸类挥发性成分,进一步说明了中药复方指纹图谱在控制质量过程中的客观性。当前中药指纹图谱还在研究中,结合现代先进的分析仪器,指纹图谱在中药复方质量的控制中前景广阔。
2.2.2 血清药效物质基础在中药复方质量标准研究和控制中的运用。(1)血清药化学的含义:血清药化学概念最早是由如本学者田代真一提出的。简而言之,即是以口服中药后的血清为材料,提取分离中药有效成分的一种研究方法。它的原意是指将服用中药方后的血清为研究对象,提取分离中药的有效成分,实则为中药的体内血清中的有效成分。中药复方的化学成分复杂,传统的口服给药决定了只有那些被吸收进入体内(血液循环)的化学成分才有可能成为药效的真正物质基础。而中药经口服后,多数成分不能被机体吸收,真正起作用的是吸收入血的物质,即血清中的“移行成分”。这种含有真正有效成分(包括机体产生的应激性成分)血液中分取血清,进行药理和药物化学研究的方法,建立了新的复方质量控制研究系统,必然推向中药复方研究的飞跃。(2)血清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中药血清药理学是一种很有发展前景研究复方的新思路,但由于起步较晚,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还存在一些问题:血清本身内源性成分的复杂性,给中药血清药理学和血清药化学带来了极大困难;中药复方经口服后,血清药物浓度较低,特别是中药复方中微量成分及蛋白结合率较高的成分,给药物检测和药理实验提出了难题。因此,开展中药血清药理学研究有待于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研究认为,只有人血的成分才有可能是有效成分(外用药及直接刺激胃肠道药物除外)。基于上述观点,目前,用植物化学、中药血清药理学和血清药物化学相结合的方法以及生物药物分析的方法,利用HPLC-UV(DAD)及HPLC-MS-MS技术,从给药血清中鉴定复方成分及其代谢物,研究这些化合物是否具有药理活性,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如赖先荣等[13]通过血清药物化学研究三黄方及其单味药药效物质基础,采用体外抗内毒素活性实验和3T3-L1前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模型试验,以及HPLC血清指纹图谱等血清药物化学研究方法,得出大黄中的大黄素、大黄酚等5种成分,黄芩中的黄芩苷和黄连中的小檗碱等可能是三黄方抗内毒素的药效物质基础;非洲防己碱、表小檗碱和小檗碱可能是黄连炮制品改善抵抗活性的药效物质基础。王平等[14]采用HPLC-DAD-UV及HPLC-MS/MS的方法研究了当归补血汤的人血成分从口服给药后的大鼠血清中找到46个人血成分,鉴定了其中10个原型成分,并鉴定出21个可能代谢组分。上述研究为相应中药复方的质量评价提供了检测指标。
2.2.3 现代信息技术在中药复方质量标准研究和控制中的运用。随着信息科技的飞速发展,中药复方的研究已开始广泛的融入现代信息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的介入已经给中药复方的研究注入新的活力,并为之开辟新的道路。目前已有许多医药工作者将信息技术直接用于中药复方质量标准的研究和控制中来。其中应用于中药复方研究的数据库、数据挖掘、化学计量学、虚拟筛选和生物信息等几种信息技术较为广泛。信息技术是建立在中药传统理论和组方治病原则相结合的基础上,避免中药研究西化,揭示中药复方真正治病的精髓。可以预见,信息技术研究中药复方势必推进中药的国际化。
中药作为我们传统的医药资源,是中华名族的瑰宝,经过几千年的实践应用,由中药配伍形成的复方已成为我们防病治病的重要手段。然而中药复方的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研究是一项庞大的工程,涉及多学科的交叉。从2002年非典SARS病毒到近年来的禽流感病毒,中药复方在预防和治疗一些西医无法解决的疾病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预见,中药复方将一直伴随着时代的脚步保护着人类不断向前走去。所以,在现代高科技年代,作为献身医药事业的我们要不断深化中药复方研究,深化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和作用原理研究,深化中药复方质量标准的研究,保证中药复方制剂的质量、疗效,使得中医药迈出国门,造福整个世界。
[1]张镖.中药复方研究现状与思路探析[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 ,126(2):1 042-1 061.
[2]梁生旺.中药制剂分析[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1.
[3]黄志力,桂常青,刘锡玖,等.生石膏及地龙对小青龙汤解热的增强作用[J].中药药理与临床,1997 ,13(5):12.
[4]李澎涛,乔延江,王永炎,等.对中药复方研究的思考[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9,22(5):15-18.
[5]夏云,李志明,朱丹妮,等.生脉散复方化学动态变化与药效关系的研究-生脉散复方化学的研究(Ⅰ)[J].中国中药杂志,1998,23(4):230-232.
[6]朱丹妮,李志明,严永清,等.生脉散复方化学动态变化与药效关系的研究——生脉散复方化学的研究(Ⅱ)[J].中国中药志,1998,23(5):230-232.
[7]朱丹妮,严永清,李志明.生脉散复方化学动态变化与药效关系的研究-生脉散复方化学的研究(Ⅲ)[J].中国中药志,1998,23(8):230-231.
[8]镍冬梅.中成药质控新方法色谱峰值定比法的理电探讨[J].中成药.1997,19(7):18.
[9]周玉新.中药指纹图谱研究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21.
[10]范骁辉,叶正良,程冀宇.复方丹参滴丸批次间质量稳定性评价方法研究[J].药物分析杂志,2005,25(9):1 122.
[11]魏刚.3种中药复方制剂气相色谱/质谱联用鉴别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1,26(6):399.
[12]魏刚,曾经考,黄月纯.GC/MS在中药复方制剂挥发油研究中的应用分析[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0,11(5):295.
[13]赖先荣张艺等,三黄方及其单味药药效物质基础的血清药物化学研究.世界科技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0,12(4):666-670.
[14]Wang P,Liang YZ,Zhou N,et a1.Screening and analysis of the multiple absorbed bioactive components and metabolites of dang-guibuxue decoction by the metabolic fingerprinting technique and liquid chromatography/diode-array detection mass spectrometry[J].Rapid Commun Mass spectrum,2007,2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