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军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紫砂艺术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每一种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特点,紫砂文化融合了千年的陶瓷文化和茶文化的精髓,它独具民间特色,是传统工艺、传统文化与艺术的完美结合,这种民间技艺是极具历史价值的。
从众多的紫砂艺术作品来看,都富含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一些独特的内涵的紫砂更有浓浓的民族特色。许多以吉祥、长寿、福禄等等美好寓意的传统文化风俗都融入紫砂艺术,也蕴含丰富的造型语言特色。
紫砂壶设计之初多是模拟自然界实物的形态来塑造壶型的,从供春伊始,树榴壶这种模拟自然的方式就被借鉴到紫砂艺术创作中。我们如今看到的许多传世紫砂壶中就有许多是仿生形态的紫砂壶,例如陈曼生设计的曼生十八式中就有许多壶形是借助自然形态的,其中有以葫芦为参照的壶型,葫芦壶造型如葫芦实物,壶身圆润饱满,线条优美流畅,以葫芦为名取“福禄”双全之意,盎然生趣。匏瓜壶,匏瓜又称瓢葫芦,乃葫芦之变种,此壶与曼生葫芦壶有异曲同工之妙,寓吉祥美满之意。以葫芦的自然形态入壶,其原始文化内涵式值得我探究和学习的。
中国人向来有崇尚葫芦的情节,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以葫芦为造型的艺术作品,它是艺术品也是很好的远古文化传承的载体。葫芦是自然存在的形态,作为草本植物,这种出自天然的奇特造型,被赋予了极大历史文化内涵。古人把葫芦看做成衍生世界万物的载体,自古以来就是福禄吉祥的象征,也因葫芦谐音“福禄”。葫芦因结实多,藤“蔓”与“万”谐音。故此也是子孙万代,绵延不绝的美好寓意,代表家业兴旺家、昌盛,福禄寿的吉祥之意。葫芦在古代人民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历史地位,也与文学、艺术、宗教、音乐、民俗、神话、传说乃至政治等有着密切的关系。曼生因崇拜苏轼,所以尤爱提梁,所创提梁壶也多为自然形态的,如南瓜提梁壶,以南瓜为壶身,绘三叉提梁,造型独特别致。
《福禄壶》的造型语言艺术,此处说的《福禄壶》是对曼生壶式的一种深化再创作,对曼生壶的研究和探索,也给笔者的紫砂创作生涯起到了极大的提高作用,葫芦之外形独特,内涵深刻,也给紫砂创作提供了很好的创作题材。
《福禄壶》以提梁款型见长,寓意突出。泥色晕黄古朴中,略带娴雅宁静之感,质感极好。整个壶形饱满、圆润,壶肩肚浑然饱满,线条利落,曲线、弧线运用恰当,壶嘴自壶腹蜿蜒而上,二流弯,造型巧妙自然。整个壶形壶身于壶盖为葫芦状,壶颈部细,壶盖为饱满、凸起,盖上以葫芦节柄作钮,形态弯曲。略微扁矮的壶身,与上半部架空的提梁,虚实间相互映衬、对比,比例协调。整个提梁悬空而架,自壶肩部一面至另一面作弧线,线条走线非常挺括,走势稳健。提梁之上一侧作葫芦节柄,柄下端提梁上以蓝绿色泥,作浮雕葫芦藤蔓,藤蔓绕行至壶身,蜿蜒、蜷曲,栩栩如生,壶身上葫芦叶的姿态与自然界的形态无异,端的是形态各异,藤蔓之上结出形态奇巧的小葫芦,小葫芦贴于壶身,生机盎然,造型别有风味。此壶体设计新颖,造型相当精致,充满了浓浓的田园气息,福禄之意尽显,代表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期盼。
《福禄壶》壶形由圆构成的,象征着和谐美满。其形态也形成葫芦艺术浑厚、单纯、简洁、明快的特殊风格,反映了人们那种朴实无华的精神。千百年来,葫芦作为一种吉祥物受到人们的喜爱,围绕葫芦所形成的种种意识形态,其古老的渊源,是民间民俗的一大特征。这种充满浓浓的民俗味的题材与紫砂艺术相结合,是人们赋予其的独特意义,吉祥美好,深含吉祥美好意味。
[1]《陶都精华》 江苏省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宜兴陶瓷公司合编
[2]《阳羡砂壶图考》李景康、张虹,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6
[3]《紫砂茶壶的造型与鉴赏》江苏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