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职业指导创新研究与实践

2013-08-15 00:49:04张群生梁金凤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职业指导毕业生素质

张群生,王 军,梁金凤

(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7)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高职毕业生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毕业生就业率保持较高水平。以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学院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积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树立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观念,实行灵活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毕业生在职场中获得用人单位的青睐,多年来就业率在98%以上。但在2007年的就业工作中,出现了某专业毕业生的跳槽率达到40%,专业对口率为60%,较高的跳槽率与偏低的专业对口率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一、高职毕业生跳槽原因分析

在跳槽的毕业生中:20%的毕业生缺乏职业基本知识,具有失落心理,感到自己专业能力强、动手能力好,但工作繁杂,学到的技术无用,不能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25%的毕业生缺乏职业基本知识准备,缺乏对国家就业政策、对行业职业岗位的认识,盲目就业,到岗后感到无所适从,不知道做什么;20%的毕业生法律意识薄弱,不会运用法律正当手段维护自身权益,在维权时,往往采取不理智的行为如跳槽;27%的毕业生缺乏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存在浮躁心理,盲目攀比,不愿从基层做起,以自我为中心,不安心工作;22%的毕业生把初就业当做体验生活的游戏,为明天的跳槽做准备。研究说明,毕业生在职业选择、职业适应、职业意识、职业价值观、职业发展等方面的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高职院校开展职业指导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职业指导工作起步较晚,高职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误区。一些院校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更多地关注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对学生的职业指导重视不够。虽然一些院校开始了职业指导课程,但往往仅从用人单位需求的角度出发,注重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忽视对学生进行职业基本知识的教育。学生对开设职业指导课认识不足,对课程内容不感兴趣。职业指导形式单调,一些院校的职业指导工作多以开设几门就业课程,或组织几次讲座为主,缺乏系统性。实践证明,职业指导教育的缺位严重地影响了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三、构建全员全程的职业指导体系

为配合学院职业化三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需要,应深入开展职业指导研究,加强学生职业指导教育,服务专业教学改革,创新职业指导内容和形式,把职业指导融入学生日常学习实践中,构建全员全程的职业指导体系。通过讲座、小组讨论、调查、案例分析、汇报等多种灵活的方式、方法开展职业指导实践教学,促进毕业生顺利就业和职业发展。职业指导工作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发展,学校从就业指导转变为学生职业生涯指导,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让学生全面地认识自己、明确定位。

职业指导课程实践教学改革以“相信人人有才,帮助人人成才”为理念,以培养“职业人”为目标,按照“职业认知——职业认同——职业熟练”职业化三级递进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在职业基础知识学习基础上,聘请企业人员、校友、专家共同组织开展实践活动。以三年整体设计,按模块分年实施,以项目组织推进形式进行。围绕服务专业教学、提高职业意识、全程职业素质训练、职业技能训练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以大班授课、小班辅导、小组行动方式组织实践教学。以参观、调查、讨论、汇报等活动形式实施。

职业指导课程教学内容分形势与政策、职业生涯规划、顶岗实习与就业、择业与创业四个模块,由若干个项目组成。其目的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灵活多样的学习形式,发挥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发挥团队的集体智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改革职业指导课程教学的措施

1.推进职业指导全员化和全程化工程

办让人民满意的高等职业教育,一切工作要以学生能够实现高质量的就业为出发点,高职毕业生应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和具备正确的价值观、较强的职业素质与职业发展能力。因此,高职院校要转变教育观念,促进学生的知识、技能、职业素质协调发展,推进职业指导全员化工程,努力提升全体教职员工对职业指导工作的理解,主动参入职业指导工作,将职业指导工作融入到日常的教育教学中。

职业指导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既有自身的工作规律和模式,又与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关联。因此,高职院校应立足高职教育实际,把职业指导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重视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培养,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和教育活动的引领作用,充分发挥专业班主任和辅导员在职业指导中的作用,从学生入校开始,按年级分阶段、有针对性地实施职业指导。把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育、提高技能训练、就业指导、创业指导贯穿到教育的全过程。一年级,侧重对社会需求的了解和专业感知及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帮助学生了解社会、职业等基本知识,确定职业理想,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二年级,侧重专业教育、提高技能训练和提升职业素质,按照培养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知识、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三年级,重点进行职业心理调适、择业技巧训练和就业指导教育工作,为毕业生实现高质量的就业提供保障;学生就业后,做好毕业生跟踪调查和用人单位的调查,为进一步加强专业建设、专业教学改革提供依据。

2.加强职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

实施职业指导全员化和全程化工程,职业指导师资队伍是关健。实践证明:要提高职业指导的成效,高职院校要完善学院、系部及专业团队职业指导机制,形成全员参与的全程系统工程,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职业指导教师队伍。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作用,通过思想政治课堂系统地进行形势政策教育、职业价值观教育、道德法制教育等,使学生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加强职业指导专职人员的培养,对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和实施中遇到的难题,能及时给予解惑;加强系部学生工作的培养,充分发挥辅导员的作用,对学生进行经常性的职业指导和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遇到的问题给予耐心解答和疏导;聘请职业指导专家、成功人士和优秀毕业生作为校园职业指导的兼职指导教师,定期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教育和实践。

3.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把职业指导教育融入到学生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实现“职业认知——职业认同——职业熟练”教育过程,实现由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必须要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分模块按项目实施,变就业指导为职业指导;由传统的理论教学转变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由传统的讲授模式转变为讲授和讨论相结合的模式;让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使学生课外自主学习、课内学习讨论。通过改革,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促进了学生的知识、技能、职业素质协调发展,提高了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提升了职业素质。

4.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高职院校的学生具有兴趣广泛、活泼好动的特点。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应拓宽职业指导的培养途径,在学生中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如《职业生涯设计大赛》、《创业大赛》、社会实践活动、团体活动、勤工俭学活动、主题班会等竞赛活动。让学生自我认知、自我教育,拓展教育的广度和深度,把职业认识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获得职业的教育,使学生能在现实中感知和体验职业素养,逐步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提升自身的职业素质,真正成为自己未来的主宰。

5.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学生离不开他们生活的环境,校园文化时刻感染、熏陶和教化着学生。因此,高等职业院要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学生职业指导教育的重要阵地,通过校企合作将行业精神、企业文化引入校园,校园规章制度与企业规章制度相衔接,企业文化进课堂、宿舍、实训基地,构建真正的职业氛围,充分发挥文化育人的作用,让学生在校园内就能感受到职业文化的氛围,形成良好的职业素质,帮助学生实现从学生向职业人的转变,实现毕业生与企业文化的对接。

[1]张群生,梁金凤.高职教育应注重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08,(7).

[2]张桂宁.基于就业质量的职业意识教育探析[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7,(9).

[3]李迪,张群生.论高职院校的全员全程就业基于就业指导工作[J].广西轻工业,2009,(6).

[4]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5]庞文渌.高职生职业素质现状及培养模式的研究[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8).

[6]刘自斌.高职学生职业指导的内容与方法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9,(12).

[7]刘雪芬.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指导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职业教育研究,2011,(4).

[8]梁银辉.高职学生职业指导模式研究[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

猜你喜欢
职业指导毕业生素质
9岁的高中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意林(2020年15期)2020-08-28 11:10:24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 12:47:30
试论如何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最“叛逆”的毕业生
创业家(2015年4期)2015-02-27 07:53:13
浅谈高校职业指导工作
试论如何开展三层六段精细化职业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