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克琳
(信阳农林学院,河南 信阳 4 6 4 0 0 0)
对话一般被视为小说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对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吸引读者等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常常能体现出小说的美和作者的写作风格。《爱玛》是英国作家简·奥斯汀后期一部比较成熟的作品,笔法轻松有趣,其中的对话描写鲜明细腻、诙谐隽永,给整部小说增色添彩。论文以其中的对话为语料,从维索尔伦的顺应论角度出发探讨小说对话的翻译过程,并试图挖掘该理论对其翻译的指导作用。
维索尔伦(Jef.Verschueren)在其著作《语用学的理解》(UnderstandingPragmatics)中提出了顺应论。顺应论认为,人们使用语言的过程是一个基于语言内部和外部原因,在不同的意识程度下不断做出语言选择的过程。而人们之所以能够做出选择和顺应,是因为语言的三个基本特性: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顺应性指的是使人们能够从一系列可能性中做出灵活选择,并满足交际需要的语言特性。顺应性可从四个方面进行阐释:语境关系顺应、结构客体顺应、顺应的动态性,以及顺应过程的意识程度。其中前两项是顺应的范围,具有相互影响的动态关系;最后一项指语言使用过程中交际者对意义做出的不同顺应意识反应;而顺应的动态性是维索尔伦语用学理论的核心,指交际者随着所处的语境关系(心理世界、社交世界和物理世界)的变化,顺应地与结构客体中的各语言层次相结合,从而动态地解释了交际者选择语言的顺应性。基于上述维索尔伦的交际语境动态顺应性观点,论文将研究小说对话的翻译过程是否与语言使用者的三个非语言语境相动态顺应。
小说对话翻译是文学翻译的一种特殊的形式,它的每一步都包含有不同程度的语言选择。首先,译者要选择合适的翻译文本。其次,译者要选择他的文化立场,翻译过程涉及到两个不同的文化系统,这一点对于小说译者尤其重要,因为小说是文化的一面镜子,其翻译过程势必会有两种文化的冲突。再次,译者理解原文本也是一个不断做选择的过程。每个人对某个文本的理解都会不同。而对于小说对话这个原文本来说,这一点尤其突出,因为小说对话可以说是作者间接地通过小说角色向读者传递的话语,译者对其如何解读也取决于他怎样看待对话在整部小说中的功能,同时定位对话的风格也是个选择的过程。最后,译者要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将原对话的风格展现给读者,这是一个宏观的角度。在宏观语境方面的决策上,译者需要选择合适的策略,以确保文本的整体性而同时避免策略上的不一致性。从微观角度来说,在语言结构的每一个可能的层面上译者都需要做选择,句子、短语、字词甚至是词素。
语境和小说对话是不可分割的。小说对话的语境主要有小说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作者写作的意图、小说中的“世界”、小说中对话的即时场景等等。这些都构成了小说对话的心理世界、物理世界和社交世界。因此,译者并不是在一个真空环境下而是在复杂交织的语境下翻译。正如N e r m a r k所说,“我们翻译字词时或多或少要受他们的句法、搭配、情景、文化和个人风格等方面语境的限制。”
以上的分析为我们从顺应论角度解读小说对话翻译提供了理论上的可能性。下面将用《爱玛》中的例子分析来探讨顺应论对于小说对话翻译的指导作用。
(1)心理世界
翻译过程的主要参与者是原作者、译者和译作读者。因此,翻译时这三个角色的心理世界都要考虑到,而译作读者的心理世界只能通过译者传递。在翻译小说对话时,译者作为一种语言的桥梁,在翻译过程中应努力顺应的心理世界有原作者的心理世界、译作读者的认知能力和小说角色的性格等等。心理世界主要涉及交际者的性格、情感、信念、意图等心理因素。
例1:Two parlours, two very good parlours, indeed; one of them quite as large as Mrs. Goddard's drawing room; and of her having an upper maid who had lived five-and-twenty years with her; and of their having eight cows, two of themAlderneys, and one a little Welsh cow, a very pretty littleWelsh cow, indeed; and of Mrs. Martin's saying, as she was so fond of it, it should be called her cow; and of their havinga very handsome summer-house in their garden, where someday next year they were all to drink tea; a very handsomesummer-house, large enough to hold a dozen people.
译文:马丁太太家有两间客厅,真是两个好棒的客厅。有一间跟戈德太太家的一样大。她有一个上等女仆,在她家住了二十五年。她家有八头奶牛,两头是奥尔德尼种,一头是韦尔奇小奶牛,真是一头好漂亮的韦尔奇小奶牛。马丁太太好喜欢它,说应该称它为‘她的’奶牛。她家的花园造了一座好漂亮的凉亭,明年哪一天,他们全家人要去那里喝茶。一座好漂亮的凉亭,坐得下十二个人。
在上面的对话中,哈丽特在跟爱玛讨论马丁先生的家境,她使用了副词“very”四次、“so”一次,来说明马丁先生家境在她看来比较殷实。在马丁先生家呆过两个月的哈丽特很显然喜欢马丁先生,所以在描述其家境时喜爱之情跃然纸上。在汉语中与“very”相对应的副词有“很”“非常”“十分”“极”“实在”,但是用这五个副词来翻译文中的“v e r y”要么使哈丽特的情感成分丧失,要么夸大了修饰程度。孙致礼将这四个“very”和一个“so”都翻译成“好”,连续使用五次“好”字把哈丽特对马丁先生的爱慕之情、她的心理世界以及性格都表达得恰如其分。
(2)社交世界
社交世界包括社交场合、社会环境、规范交际者言语行为的原则和标准。这里的交际者不是抽象化和理想化的语言使用者,他们的言语行为要受社会和文化的制约。译者作为翻译过程中的语言交际者,其翻译行为势必要考虑到原作描述的以及译者所处的社会环境、社会制度文化等因素的制约。
例2:Fortune I do not want; employment I do not want;consequence I do not want; I believe few married women are half as much mistress of their husband's wife as I am ofHartfield…译文:我一不需要财产,二不愁没事干,三不怕别人看不起。我相信结了婚的女人给丈夫做家庭主妇,很少有像我这样在哈特菲尔德这样当家做主的……
虽然1 9世纪时期的英国女性开始寻求独立,但是当时的社会背景决定了一个贫穷的单身女性仍会被致以不受尊重的眼光,而拥有一大笔财富的单身女子却会受到尊重。所以,对于家境殷实的爱玛来说,即使单身她仍会受尊重。爱玛认为她不需要婚姻给她带来的好处,她也不害怕单身会导致自己不受尊重。因此,顺应当时的社会背景,把“consequence I do not want”译成“不怕别人看不起”很合适,而“我也不需要婚姻给我带来的好处”就显得僵硬了。
(3)物理世界
物理世界主要包括时间和空间的指示关系。就时间而论,它包括事件时间、说话时间和指称时间。空间指示即地点指示关系,它包括绝对空间关系和参照指称对象的相对空间关系。此外,物理世界的组成部分还包括交际对象的身体姿势、手势、外表形象、生理特征等非语言因素。物理世界的这些因素能够影响说话人的语言选择。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作为语言选择者,也要顺应时间和空间的因素。
例3:It tells us that they are all coming up to town directly,on Mrs. Churchill's account! She has not been well the whole winter, and thinks Enscombe too cold for her; so they are all to move without loss of time.译文:说他们马上就要到伦敦来,为的是邱吉尔太太的缘故——她整个冬天身体都不太好,觉得恩斯库姆对她来说太冷——因此,他们要赶紧往南方跑。
在翻译这个对话时,首先要了解“t o w n”指的是“伦敦”。其次,伦敦在恩斯库姆的南边,两地相距1 9 0英里。位置关系决定了伦敦在冬天要稍微比恩斯库姆暖和。而文中并没有提到它们的位置关系,译作的读者可能对英国的地理不太了解,所以孙致礼把“move without loss of time”翻译“赶紧往南方跑”,添加了“南方”二字,使得中国的读者更容易理解他们为什么要去伦敦。这是顺应了物理世界的结果。
维索尔伦的顺应论从认知、社会、文化的整体视角解释语言的使用指出,语言的使用就是为顺应交际的需要不断做出语言选择的过程。小说对话翻译是一种特殊的交际活动,它是使用语言的过程,同时也就是做出选择和顺应的过程。由以上理论和语料的分析可看出,顺应论对小说对话翻译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在小说对话翻译时,有意识地在心理世界、社交世界和物理世界三种非语言语境方面作出顺应很关键,可帮助译者准确地传达原小说对话的含义和精妙之处,从而重现原作的风采。
[1]AustenJane.Emma[M].Beijing:Foreign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6.
[2]Newmark P.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M].Oxford:Pergamon Press,2001.
[3]Vermer Hans J.Skopos and Translation Commiss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0.
[4]Verschueren Jef.Understanding Pragmatic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5](英)简·奥斯汀.爱玛[M].孙致礼,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