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刚
(塔里木大学人文学院,新疆 阿拉尔 843300)
新疆自古以来是多民族聚居、多宗教流传、多元文化传播的地区,它既是西北地区重要的安全屏障,又是境内外“三股势力”企图“西化”、“分化”的重要战略突破口。当前新疆正处于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各种利益冲突和社会矛盾不断涌现,同时这些矛盾又与新疆长期以来困扰社会稳定发展的民族、宗教、文化等问题交织在一起,错综复杂。多民族、多宗教、多元文化并存的现实和境内外分裂分化中国的敌对势力的分裂破坏活动,使新疆的区情、社情和民情异常复杂。从近年来新疆发生的一系列分裂破坏活动来看,特别是从2009年发生在乌鲁木齐“7.5”恐怖犯罪事件来看,新疆高校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对新疆民族分裂活动的煽惑、鼓吹认识不清,参与了民族分裂组织的破坏活动,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民族分裂主义与我们争夺少数民族大学生和青年知识分子的斗争异常激烈,这使得新疆高校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使命和任务异常紧迫而艰巨,更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持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积极开展反分裂斗争,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推进新疆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是新疆高校目前乃至今后更长一段时期内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五观”、“四个认同”的爱国主义教育的重点。
在新疆高校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首要问题是解决好国家认同问题。高校培养的少数民族人才首先是现代公民,每个公民必须坚定正确政治立场和价值取向,努力培育他们对国家和民族有高度的认同感。就新疆的实际情况来看,要求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国家观,最重要的莫过于强调国家认同,在少数民族大学生认识和了解本民族和其它民族生活习俗以及宗教信仰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各民族学生,使他们在正常的交往中,纠正偏激的民族认同倾向,促进各民族学生的相互理解和尊重,正确处理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关系,增强少数民族大学生对国家的认同度,以期最终达到保持新疆政治稳定乃至维护国家统一和促进社会和谐进步的目标。
新疆作为一个多民族地区,不同民族的不同语言、不同文化以及由此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习惯、日常生活模式等方面,不可避免地会带来摩擦和冲突,从而产生影响新疆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不和谐因素。加之新疆独特的地缘环境、政治环境、文化环境,容易受到周边政治局势的影响。因此,新疆的跨越式发展,需要理顺维稳与促稳的关系。尽管新疆面临的非传统安全威胁是多方面的,其表征和表现的形式是千变万化的,但我们把新疆面临的国际大背景、地缘政治文化生态、新疆的区情社情和非传统安全的特点结合起来思考,不难看出,民族分裂势力是新疆最主要最根本的非传统安全威胁。因此,我们在对民族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必须结合新疆特殊的区情,要坚持不懈地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坚持“三个离不开”、“四个认同”、“五观”教育,民族间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推进新疆社会稳定和谐发展。
国家的统一,民族的认同,都离不开文化的支撑。爱国主义教育在本质上是一种文化认同。新疆高校爱国主义教育中要突出文化认同的地位和作用。张春贤曾在讲话中指出“在进一步发掘和弘扬各民族优秀文化的同时,大力加强现代文化建设,激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激活现代文化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内涵,充分发挥文化的教育、凝聚、鼓舞和引领作用,最大限度地凝聚各族群众的精神和力量[1]”。因此,新疆高校在对民族大学生进行文化认同教育时,要引导各族学生尊重文化多元化,提倡和鼓励各民族学生相互学习语言文字,更好地了解各民族文化,共同促进各民族文化的交融、影响和发展,从而形成灿烂多彩的中华文化。
新疆正处在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不可避免出现贫富差距、社会保障、就业难等热点、难点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会呈现明显的民族性特征,很容易滋生、演变激化民族矛盾,因此,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不容忽视,研究和探索影响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的因素,探讨、构建爱国主义教育新途径和方法尤其重要。
课堂是对民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事实上,几乎人文学科相关课程都含有不同程度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对民族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内的所有课任课教师的职责和任务,要充分发挥每堂课对民族大学生的教育和引导作用。具体措施:(1)开设相关课程和编写实用教材。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阶段,针对新疆特殊的区情开设符合新疆实际的爱国主义课程,精选精编教材,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强化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2)加强教师的自身素质培养。教师之所以能够感动学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知识储备的多寡和教学方法的灵活与否,因此要想达到正确引导学生的目的,就必须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教师队伍中,使教师能自觉宣传和践行爱国主义,这样才可帮助民族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意识和国家意识,从而培养起正确的民族认同及国家认同。
对民族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必须坚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主渠道的作用,同时也要发挥各门课程,尤其是双语教学在对民族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中的作用。以双语教育为载体,以马克思主义“五观”、“四个认同”教育为主线,系统地对民族大学生进行新疆历史和现实情况的教育,帮助学生认识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的重要性,坚决反对民族分裂,坚决抵制非法宗教活动和极端宗教势力,帮助少数民族学生牢固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正确地认识和理解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正确处理个人、民族与国家的关系,使每个大学生在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问题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旗帜鲜明,立场坚定,态度明确,认识清晰。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国家和社会团体出资兴建的凝聚中华民族精神的教育实体,对这一宝贵的资源,我们不仅要充分利用,更要扩宽其应用领域。在此基础上,我们不妨将各校校史馆利用起来,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使学生近距离了解在历史和现实的维度上,新疆正在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变化,深切感受到少数民族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做出的贡献和取得的成就,真切感受到身边发生的变化,从而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对伟大祖国的认同感。这样新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开发和利用,既增强了少数民族特色,又固化和拓展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内涵和领域,对于着力构建行之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机制大有裨益。
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精神面貌的体现,开展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丰富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也是对民族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校园文化活动是新疆高校推进爱国主义教育的载体。各高校要立足新疆的实际,利用重大节日和民族团结教育月,在积极举办开展文体活动、汉语演讲或汉字书法比赛等活动的同时,开展为各民族学生喜闻乐见而又形式多样的爱国主义系列讲座,营造“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相互欣赏”的和谐校园文化氛围,可以使得各族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不知不觉地就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相信在这种氛围中接受的爱国主义教育会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转化成一种行动的自觉。
社会实践活动是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的起点,在新疆更是升华少数民族大学生爱国主义思想的重要途径和有效形式。新疆高校应加大少数民族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力度,通过亲身经历社会调查、三下乡锻炼等社会实践,使民族学生了解家乡发生的新变化、新气象,感受新疆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丰硕成果,了解新疆大力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的决心和采取的有效措施,正视新疆经济发展问题,从而增强建设家乡,振兴国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总之,由于新疆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相互交织,历史问题与现实问题相互交织,国际问题与国内问题相互交织,政治经济问题与思想文化问题相互交织。加之西方反华势力的“西化”、“分化”以及境内外民族分裂势力对新疆的渗透破坏,使得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在认知方面还存在诸多亟待破解的难题,对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必须根据新疆特殊区情,坚定“三个离不开”、“五观”和“四个认同”思想,把建设繁荣、富裕、和谐的社会主义新疆作为侧重点,深入研究影响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因素,寻找和实施建构新型教育的途径,维护新疆的社会稳定,促进新疆社会谐发展,是新疆高校现在乃至今后更长一段时期内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点。
[1]张春贤.以现代文化为引领[N].新疆日报,2011-12-1.
[2]滕星,俊豪.试论民族学校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7(4):105-109.
[3]赵翠芳.新疆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侧重点和主要途径[J].新疆社会科学,2012(4):17-19.
[4]王恩春.新疆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侧重点和有效途径[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09(1):46-49.
[5]包永全.“三重认同”为核心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