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铜陵化工集团公司 吴福堂
人对往事的记忆,往往有一个物质的引擎。比如一张老照片,一首旧情歌,都会让记忆的闸门倏地洞开。我对过年的有关记忆,也有一个具象的引擎,那是珍藏在邮集里的二十枚拜年封。
拜年封是中国集邮总公司配合中央电视台一年一度的春节晚会发行的系列邮品,自1993年开始发行,到2012年,已发行了20枚。它采用我国各地不同的春节习俗或当年取得的最新成就和时代风貌为主题图案,将喜庆、吉祥、民俗融为一体,既独立成套,合在一块,又成为一个系列。拜年封上每年都有一副应时应景的春联,上下联每年都会变化,但横批永远是不变的四个字——“给您拜年”。
第一次购得拜年封,有点偶然性。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集邮风甚烈。各地的邮票公司都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每年大年初一,都要向集邮爱好者限量按国家牌价出售一批市面紧俏的邮品。国家牌价和市场价,在当时有很大的落差。1993年是鸡年,正月初一早晨,我便匆忙赶去邮票公司购优惠邮品。由于头天晚上除夕夜与家人打牌睡得较晚,初一早上我起得有点迟。等我赶到邮票公司时,比较热门的紧俏票都已售罄。为了不空手而归,我买了几样被人挑剩的邮品。这其中就包括当时还不受人待见的首次发行的鸡年拜年封。因为这是一个新品种,我回家在整理邮集时不好归类,就随便夹进一本邮册里。几个月以后,看 《集邮报》报道邮市行情,无意间发现热门邮品排行榜上,鸡年拜年封跃上显著位置。它的身价已由发行价一元多,飚升到三十多元一枚。我紧攥着报纸,心中犹如炒股逮着一匹狂奔的黑马一般狂喜。
1994年的狗年拜年封我有4枚。它们的来历,令我至今想起还颇为自得。那年正月初一,市集邮协会举办了一个集邮猜灯谜活动。猜灯谜算是我的强项。上中学时,我在全国谜界就小有名气。得知有谜赛,我早早地就赶到了邮票公司。仰望大厅里挂着的红红绿绿的谜笺,我势如破竹,屡射屡中。厅堂里悬挂的谜笺几乎有一半都被我揭了,主持人急了,硬说我事先肯定看到了答案,不许再猜。我也见好就收,很知足地抱着一大包奖品凯旋。这里面就有四张狗年拜年封。
拜年封也令我有过一次苦涩的经历。2001年,我在秘书岗位工作。年初一要陪领导下基层慰问,时间与购买拜年封发生了冲突。年前,领导布置我们早晨八点半前赶到办公室集合。我抱着侥幸心理,先跑去邮票公司排队买了拜年封,然后又打车匆匆忙忙赶到单位。紧跑慢跑,还是迟了五分钟,结果被领导不轻不重地说了几句。年初一就挨训,确实有点 “触霉头”,但也让我领悟到,做事要分清轻重,业余爱好什么时候都不能凌驾于工作之上。这枚普通的2001年拜年封,因为有过这样一段往事,如今再端祥,反而显得格外与众不同、弥足珍贵了。
集邮之风早已不如当年那么盛行了,但我依然保持着农历大年初一去邮票公司购买拜年封的习惯。我对拜年封的迷恋,甚至有点类似于善男信女对新年第一炷香的虔诚。或许,在我潜意识里,拜年封就是我新年的 “第一炷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