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永州职业技术学院 唐美华
能力本位教育(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简称CBE),形成于美国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是以美国、加拿大为代表的一股世界范围的职业教育与培训思潮,90年代初又经加拿大传至中国。其核心是从职业岗位的需要出发,全面分析职业角色活动,以提供产业界和社会对培训对象履行岗位职责所需要的能力为基本原则,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地位。通过学校聘请一批具有代表性的行业专家组成专业委员会,根据岗位群的需要,层层分解,确定从事行业所应具备的能力,从而明确培养目标,设计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评估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思想与实践模式,它也是目前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总方向。由于各国、各学校、各培训机构对能力本位教育的理解不同,所以应用于实践中时,具体做法也各有不同,但其核心永远相同——即如何使培训对象具备从事某一职业所必需的实际能力。能力本位教育中的“能力”是指一种综合的职业能力,涵盖四个方面:与本职相关的知识、态度、经验(活动的领域)、反馈(评价、评估的领域)。这四方面均达标才构成一种“专项能力”,专项能力以一个学习模块的形式表现出来。若干专项能力聚集一身又形成一项“综合能力”,若干综合能力的综合才最终构成某种“职业能力”。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商业和外向型经济迅猛发展,对外贸易逐年持续增长,国民经济在全球中的地位迅速攀升,于是,顺应时代的发展与市场的需求,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炙手可热,商务英语成了一门热门的专业。90年代伊始,我国高等院校竞相开办商务英语专业,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职院校数量从1998年的386所迅速增长到2012年的1288所,在校生人数已达1000万。在1288 所高职院校中,有422所办有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这二十多年里,不但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竞相开办商务英语专业,而且中职学校也开办了。高职教育风风雨雨二十年,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由于种种原因,教学质量参差不齐,人才培养模式定位不准,要么办成中专拔高型,要么办成本科压缩型,都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直接导致真正高素质的涉外商务从业人员匮乏。如何构建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机制,培养顺应社会经济发展、满足市场需求、既精通商务专业知识又能熟练运用英语进行有效商务沟通的复合型商务英语技能人才迫在眉睫。
笔者通过走访与本校合作的企业及近几年毕业走向工作岗位的学生发现,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目前主要的就业方向是三资企业、涉外企业和私人企业,且相对其他专业来说,具有较强的职业竞争性和发展性,其就业岗位群遍布:(1)外贸销售员;(2)业务跟单员;(3)海关报关员;(3)各类涉外企业初级英语翻译人员;(4)银行涉外、船务代理从业人员;(5)各类涉外企、事业单位秘书和基层管理人员等。
调查还发现,现有高职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在专业、学科和师资方面仍然存在着严重的问题。笔者曾分别教过商务英语和报关英语课程,在进行了一次相关的市级课题研究,探索教法教改并进行了一系列教学实践之后,一项针对本院商务英语专业教学的调查发现:(1)学生对商务英语专业的兴趣大大提高了;(2)课堂活动中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师生互动性明显增强;(3)擅长口语交际、商务专业知识扎实、实践经验又丰富的商务英语教师非常受学生欢迎;(4)直观形象的多媒体教学让学生学习兴趣浓厚;(5)学生更愿意工学结合,希望多去实训实习基地或企业去锻炼实践。同时也发现,由于资金投入不够,商务英语教材脱节,实训实习机会较少,学生还不太满意,学习效果也欠佳。
基于此,如何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重视商务英语人才的能力本位教育,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培养真正适应社会需求、服务于经济的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才是我们高职商务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我们应改革创新力求解决专业建设、学科建设、师资建设及教学方法与考核评价手段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构建“以职业竞争力为核心、以服务经济为目标”的高职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满足商务英语的从业人员既具有完备系列的商务知识与商务实践操作技能,又能熟练运用英语进行有效商务沟通的要求。
以强调岗位能力为核心的能力本位教育思想形成于美国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课程改革运动。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人们对当时教育质量非常不满,认为教师教育和教学能力的不足是影响教育质量的根本原因,于是要求改革传统的学科培养教师的师范教育,以提高教师和教学相关的能力。1967年,能力本位教育作为新方案被首次提出,此方案着重强调,将对教师工作量化考核、分折的结果具体化为教师必须具备的能力标准。20世纪70年代,能力本位教育思想日臻成熟并开始运用到职业教育和培训中,且被北美和世界其他一些地区推崇,广泛应用于职业教育和培训中,其中北美尤为盛行。
能力本位教育中的“能力”由最初行为、机械地界定为“操作能力”、“动手能力”,发展到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职业能力”。当时的企业界一致反映,现行的职业教育与就业需求严重脱节,只注重知识理论的获得,而非实践操作能力的掌握。他们认为,受训人员在岗位上所表现出来的实际操作能力才是职业能力的体现。职业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等。到20世纪90年代能力本位思潮的盛行后期,又提出了“关键能力”,时至今日,能力本位教育又再度掀起热潮,是目前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总方向。
高职教育的定位就是培养在生产、管理、经营和服务上的一线人才,其核心是如何使学生具备从事商务商贸活动所必需的实际能力,包含职业专门技术能力和职业关键能力——即运用某一专业技术和掌握该技术所需的基础知识从事专门职业工作的能力和跨专业、跨行业的基本能力(组织与安排活动、交流与合作、学习与运用技术、心理素质与承受等方面的能力),实现了从传统的强调教育过程向强调教育结果跨越,即学生就业时所应具备的职业从业能力。
高职商务英语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应始终坚持以能力本位教育思想为指导,无论在商务英语专业教学还是实践课程设置等方面,都应突出以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为培养核心,调整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目标, 积极推进、改革该专业的教学模式,改进现有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从而培养真正能独当一面的专门用途(国际商务+英语语言)人才。
在21世纪的经济大潮中,市场变化日新月异,高职院校如何顺应时代变迁、创建商务英语专业的优势,为社会培养既精通国际贸易、商务知识与技能,又通晓英语,具有较强职业竞争力和发展优势的“一专多能”型商务英语人才己是刻不容缓。基于现有商务英语专业教育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我们认为,要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必须加快改革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培养体系,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方面。
经济生活的发展刺激了各个商业领域对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然而国际商务中因经济形式、业务种类、经营范围各有不同,对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的要求在培养程度、知识水平、能力结构以及岗位定位上也千差万别。因此,高职高专院校必须重新定位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规格,即商务英语专业培养的既非高级英语翻译、专业外事外交领域人才, 也非精通国际金融、外贸或营销的精干商务人才,而是以能力本位为指导,培养其职业上岗能力为首位的一专多能型人才(既熟谙国际商务又精通英语),这正是本专业从业能力的培养目标。
传统的商务英语专业培养模式强调的是教育过程而非结果,学生的职业能力远远胜任不了社会职场的能力需求,虽拿到上岗证而实际从业率却不容乐观。对此,我们不能听之任之、坐以待毙,要树立“能力本位”的人才观,以职业竞争力和发展优势为核心,以服务经济为目标,完善现有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为国际商贸和涉外企事业单位培养国际视野开阔、英语语言基本功扎实、国际商务知识与实践水平较高、跨文化交际沟通能力较强的商务英语应用型人才。同时通过人文素质教育,加强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社会责任感、道德情操与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以提高他们的人文素质与个人修养。
具体来说,分两个环节:(1)专业方面,打牢基础,适度拓宽口径,增强专业知识教学,拓展教学范围;(2)语言方面,培养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扎实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的基本功,口语交际能力要强。这样一来,商务专业与英语语言两种学习过程交互进行,有机统一,使学生在语言技能课中通过英语语言的学习获得商务知识,同时英语语言技能又在商务专业知识与理论的学习中获得强化。兼顾中西方文化差异,对学生进行商务实践技能的培训和实践,突出商务英语跨学科、跨专业、跨行业、跨职业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特色,以变应变,根据社会劳动力市场的变化,不断调整专业课程结构与教学内容,增强该专业适应未来岗位群的可塑性特征,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与岗位竞争力。
第一,构建合理的商务英语课程系统。以能力为教学的基础,根据一定的能力观分析和确定能力标准;将能力标准转换为课程,通常采用模块化课程。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是“专门的国际商务知识+熟练的英语语言技能+丰富的实践技能培养+必要的中西方文化”几方面的综合。在商务专业知识的学习中强化英语语言技能,在英语语言技能的训练中增强商务专业知识,突出培养学生的创业与创新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和实际职场能力,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把学生培养成为能力强、素质高的技术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从而凸显该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特色。
第二,突出教学上的灵活多样性与管理上的科学规范性,改革考核评价体系。传统的课堂教学重“教”不重“学”,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处于受体地位,教师的“导航”作用与学生的自主学习缺乏有机结合。而如今,我们要运用现代先进的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技术,推行适应个体差异的个别化教学,并通过演示法、任务法、启发诱导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交互学习和双语教学法等。建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好比一个舞台,其中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学生在教师的“导演”下发挥自主能动性与创造性,更好地获得实际职业能力、提升就业竞争力。
在考核评价体系方面,改革传统的一张试卷摸底的僵硬式单一考核评价机制,建立与人才培养规格相适应的专业知识考核、岗位技术考核及双语语言知识和能力的考核相结合的考核评价制度,突出学生的实际能力与综合素质培养,并授予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或学分。
第一,完善教师专业水平。改变教师现有的职业教育能力,首先,改变教师的观念,正确认识商务英语专业的内涵,多渠道学习专业知识并改变教师职业教学能力和教学设计能力。其次,提升教师的商务实践操作知识:一是进行教师教育能力培训与课程改革学习,与企业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进行深度交流,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课程开发能力会得到全而提高;二是鼓励教师到企业进行实际业务实习、顶岗锻炼,积极参与教师相关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参加商务知识的培训与学习。
第二,建立一支 “外语教师专业化”和“专业教师外语化”的“双语+复合”型专业师资队伍。完善教师队伍结构,海纳百川,广招贤士,聘请涉外企、事业单位经验丰富的资深人员做客座教师,既给学生授课,又给校内教师培训,同期进行,一举两得;引进国内外商务活动经验丰富的英语专业人才作为学科的骨干和带头人,教学之余组织商务英语教师团队进行学术科研,积极总结经验,不断提升理论与实践经验水平;选派商务经验丰富的英语专业教师进入高一级专业院校进修,深造学习专业知识,为商务英语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蓄才冲刺随时准备后备军;鼓励、资助英语专业教师自学有关商贸知识并获得相关证书,扩大双师型教师队伍,提升整个师资结构的职业水平和综合素质。
根据教学实践的反馈情况、对毕业岗位群的调查调研和劳动力市场的需要,合理设计教学方案,摒弃传统教材,不断引进新教材。还可以组织教学经验丰富的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和从业人员对目标岗位群体做一个准确、全面的调查,以服务地方为主导,编写地方特色的双语教材。
最后,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校内“仿真型”实训场地和校外“全真型”实习基地,加大工学结合的力度,增加学生实训与实习的机会,提高对高职商务英语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
人才的培养向来服务于经济,经济的发展又刺激人才的需求,飞速发展的商业与外向型经济急需全面发展的商务英语复合型人才,高职商务英语人才培养与教学任务也就非常艰巨。我们应本着“能力本位教育”为第一的导向,突出商务英语专业“专门的国际商务知识+熟练的英语语言技能+丰富的实践技能培养+必要的中西方文化”的技术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特色,提升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职业竞争力优势,以适应国际商贸领域的市场需要。
[1] 毛亚庆.高等教育发展的知识解读[J].教学研究,2006(7).
[2] 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北京: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3] 张正东.谈中国外语教学法理论[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0(1).
[4] 吴敏,魏利达.谈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建设[J].职业技术教育,2005(35).
[5] 李细平.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与创新[J].经济师,2007(11).
[6] 周克孝.职业和技术教育课程概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7] 伏秋平.浅论高职院校教师的信息素养[J].教育与职业,2006(14).
[8] 王涛生.高等职业院校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与创新[J].教育与职业,2004(31).
[9] 唐美华.以职场能力为导向的高职商务英语人才培养初探[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编辑部),2010(4).
[10] 蒋景东.服务经济导向下高职商务英语人才竞争力的培养[J].继续教育研究,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