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供应链环境下的采购研究

2013-08-15 00:49:14江西理工大学应用科学学院许珍
中国商论 2013年17期
关键词:供应商工程项目供应链

江西理工大学应用科学学院 许珍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飞速发展,许多企业也在经济发展的潮流中涌现出来,然而随着中国市场的开放,尤其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企业受到了世界一些大型企业的冲击,在逆境中寻求发展突破一时间成为了许多中国企业所面临的重大考验。采购作为供应链管理中一项极其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影响着进货物料的质量、送达时间、采购价格等因素。因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最终产品的价值和利润。有研究表现采购费用占到了产品的成本的50%~60%,甚至更多。因而加强企业的采购管理成为了企业提升产品竞争力、提高企业综合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战略决策。

1 传统的采购

由于现在工程项目的运作对工期和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采购模式已逐渐不能适应现在建筑市场的发展。在供应链环境下,工程项目的采购方式和传统的采购方式有所不同。传统采购的重点放在如何和供应商进行商业交易的活动上,特点是比较重视交易过程的供应商的价格比较,通过供应商的多头竞争,从中选择价格最低的作为合作者。在这过程中买方经常忽略了卖方的信用、生产能力、交货期等,只是依据供应商所提供的价格资料进行选择,对产品的质量也没有一种有效的控制手段,大多数都是通过事后把关的方法,这样就给生产者留下了许多对产品质量的投机机会,未能形成全面的质量管理过程。这些都是影响企业能不能正常生产、提高综合竞争力的潜在因素,甚至有可能因为物品供给的不及时、产品质量存在的严重缺陷,导致企业无法向客户按时交货,承担违约责任。

传统的采购模式,信息化的程度很低,缺乏快速响应客户需求的能力。由于供应与采购双方信息的不对称、缺乏有效的沟通,而市场需求则是处在一个动态的变化之中,供需之间无法对用户的合理需求做出响应。常常导致库存的增加,带来额外的管理费用。

传统的采购还是局限于企业内部的控制,没有与外界形成长期合作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一些外在的成本因素,通过压低价格的方式获取物资,有可能恶化与供应商的关系,失去稳定的供货来源,不利于企业实现长期的、全面的、全过程的生产质量控制。在这种传统的采购运作模式下,各方都各自为阵,难以形成一个利益核心来提升整个产业合作的竞争优势。在这种背景下,实现对整个供应链的整合就越来越重要了。

2 建筑业供应链环境下采购的特点

供应链管理是一种集成化的过程管理思维,它把一个产品从开始策划生产到最终交付使用的各环节串联起来,实现对产品的计划与控制。建筑施工企业从一般生产性企业的供应链思想中受到了很大的启发,通过对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的控制,从获取订单开始,组织物流和生产,完成合同项目,直至交付使用,实际上完成了一个对接业主、采购材料、消耗管理、交付使用的过程,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供应链。

建筑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产品具有固定性、多样性、建造周期长、造价高等特点,生产经营活动也呈现流动性、阶段性、季节性等特点。因此,建筑业供应链不能照搬一般生产性企业的管理模式,而要结合自身特点,建立适合建筑行业自身特点的管理模式。建筑业供应链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1)复杂性:建筑供应链的参与方多,除了总承包商、供应商、分包商,还有勘查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等多个不同类型的企业构成。

(2)交叉性:总承包企业不仅仅属于一个工程项目供应链,它同时还可以为其他工程项目服务,作为另一个工程项目供应链的成员。因此,众多的工程项目供应链形成交叉结构,使工程项目供应链的管理增加了难度。

(3)不确定性:建筑业供应链具有明显的动态性,因为一个工程项目常处于一种动态的稳定中,它必须适应市场的需求和各个企业的战略。

(4)需求驱动性:建筑供应链的形成是市场需求,也就是先有项目,是一个典型的订单式生产活动,业主的需求信息是供应链的主要驱动力。

(5)外包业务发达:总承包商拿到项目后,通常都将专业性强或非核心业务外包给其他企业,这种外包不但在理论上而且在实践中也被证明是与建筑业比较适合的一种形式。

3 供应链环境下的采购策略分析

在我国,许多企业都是在改革开放后的几十年里才成立的,其发展速度相对缓慢,较国际上一些大型跨国公司而言,没有任何的竞争优势。跨国公司都拥有雄厚的资金,能够轻易地获得一手信息,通过对各个环节的控制来整合资源的利用,并且能从世界各地以最少的付出获得自己所满意的原材料。这是许多小型企业无法具备的发展优势,因而要企业生存下来必须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物资供应链,本文就中国的一些小型企业包括一些建筑企业在内的物资采购提供一些策略性的分析,以期对其发展能有所帮助。

3.1 转变理念,提高对采购管理和供应链的认识

由于我国企业的采购管理水平依然低下,对采购管理的研究多局限于从采购商出发来考虑上下两个节点企业,去分析采购流程,研究单方面成本的降低忽视了整个供应链的利益,缺少合作共赢的理念,使供应商处于被动的地位,与供应商是一种临时松散的买卖关系,增加了采购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不能实现整个供应链的最优化。

对我国大多数的企业来说,采购依然是企业发展的瓶颈,没有对采购部门加以重视,采购工具落后,采购占用大量的资金,以高库存来保证供货的持续性,因此中小企业管理者应加强对供应链理念的学习,了解供应链管理的思想,并把企业纳入到供应链联盟中。同时,中小企业管理者也应改变原来的“采购仅仅是拿钱买东西”的观念,从供应链的角度认识采购,了解采购是提高供应链上企业同步化运作的关键环节,把采购管理从企业的战术层面提高到战略层面上,提高采购管理部门在企业中的地位,实施战略采购。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保证企业的运营,有利于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及企业的竞争优势。

3.2 加快采购的信息化建设

在我国无论是在采购还是在其他生产生活方面信息化建设依然是一个薄弱环节,作为一个企业应该注重对信息化人才的建设,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更应该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来实现信息化。随着科技的发展,各方面的信息交流越来越频繁,实现信息的共享有助于企业与供应商之间实现适时的信息更新,能够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和产品的积压。可以借鉴许多大型企业正在使用的ERP系统,来帮助企业的运营。

3.3 实施JIT采购

准时化采购又叫JIT(Just In Time)采购,是一种先进的采购模式,其基本思想是“彻底杜绝浪费、只在需要的时候,按需要的量,生产所需要的产品”。这些特点正是企业所要追求的生产目标,对于企业而言很难有大的订单来组织生产,绝大部分都是小批量的生产,降低库存能减少对产品的积压、减少对资金的占用,提高库存周转率能够实现企业资金的流动,以利于下一个生产的循环,所有循环的有效衔接正是JIT采购所传达的核心。由于建筑产品更复杂且存在更多的不确定性,因此将JIT思想运用到建筑业将极大提高建筑企业的成本和质量控制。

4 供应链环境下的采购发展趋势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世界各国经济交流越来越频繁,实现全球采购是主张资源在全世界范围内实现优化配置的有效手段。有资料显示,从1973年到2007年,美国跨国采购的企业比例从21%上升到了71%,而且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了从全世界范围内来进行物资采购,不但节约了成本还能够加强彼此之间的合作交流,促进科技的进步,实现企业的标准化运作。

将采购业务外包也是实现自我优化的有效方法。是整个供应链互动的采购计划管理模式。企业将采购业务交给专门的企业来做,一方面专业公司在采购物资方面是专业化的运作,其配套设备和服务要更加完美;另一方面,其累积的经验要多于非专业公司,他们把全部的人力、物力都放在物资采购上,能够适时、全面的掌握采购物品信息。对生产企业来说,他们能够将精力放在核心的业务上,不用再担心采购物品所带来的麻烦,更加有利于开拓市场,提升企业竞争力。

5 结语

供应链环境下的采购涉及的利益方很多,所面临的问题也比较复杂,本文只是在理论层面上对其进行了分析,给出了一些方向性的指导,还需要通过有效的模型来解决实际中对供应商的选择、买卖双方怎样实现信息共享等问题。

[1] 田青,郑雪.建筑供应链下的施工材料采购管理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8(3).

[2] 黎娟.供应链环境下的采购管理[J].中国商贸,2010(2).

[3] 金燕波,赵立新,徐培鑫.浅析供应链环境下中小企业采购问题[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12,24(6).

[4] 孙李军.基于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工程项目采购管理[J].铁路采购与物流,2008(5).

[5] 文晶晶.供应链环境下采购管理问题初探[J].大众商务,2009,12.

猜你喜欢
供应商工程项目供应链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英语文摘(2020年9期)2020-11-26 08:10:14
益邦供应链酣战“双11”
益邦供应链 深耕大健康
工程项目造价控制中常见问题的探讨
江西建材(2018年1期)2018-04-04 05:26:40
供应商汇总
供应商汇总
供应商汇总
加强工程项目档案管理的有效途径
推荐供应商
中外会展(2012年3期)2012-04-18 07:5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