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理化检验理论与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

2013-08-15 00:51王金勇申元英宋艳秋陈红云
中国校外教育 2013年15期
关键词:菲茨杰拉德盖茨实验

◆王金勇 申元英 宋艳秋 陈红云

(大理学院公共卫生学院)

空气理化检验是为高等医学院校卫生检验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该课程与医学类课程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教学内容多、涉及范围广、实验项目多且较复杂,具有很强的技术性和实践性,对于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如何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已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我们从理论教学体系、实验教学体系、实践教学环节等多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期望通过改革进一步提高我院卫生检验专业教学质量,加速卫生检验人才的培养。

一、理论教学体系改革

1.以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空气理化检验是一门以保护人群健康为目的,以分析化学等为技术手段,研究空气污染物采样、理化检验的方法和原理的科学。教学内容多且杂,如果面面俱到地照本宣科,难免枯燥乏味,学生消化吸收也感到困难,过去那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会使学生产生畏缩和厌学的情绪,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

2.理论教学体系改革

(1)精选教学内容,设立师生共同参与教学体系

对涉及的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及深广度进行调整,遵循应知应会的原则,让师生共同参与教学,如60%的教学内容由教师教授,剩余40%可通过学生授课老师点评、网络课程等方式由学生自主完成,这样能同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及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做学习的主人,对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及潜能的激发都有较大的帮助。

(2)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和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空气理化检验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占课本80%的内容均为实验操作步骤、实验原理及仪器的介绍,老师可通过多媒体课件、利用仿真动画,使学生更形象、直观的了解实验过程、仪器的工作原理等,这样既能使课堂氛围活跃,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课后的温习都有一定的帮助。

(3)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

在传统的教育中,教学内容指向专业理论知识和抽象的专业技能,而工作过程知识没有被考虑到,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育不再以传授学科知识为目的,其宗旨是向学生传授工作过程知识,促进学生工作能力的形成。为了使学生在工作岗位上能尽快地满足工作需要,理论教学内容在“够用”的基础上还必须进行知识的更新与补充,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密切关注相关信息,及时把新的仪器、方法介绍给学生。

二、实验教学体系改革

1.以往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实验教学不仅是巩固和升华理论知识的主要阵地,更是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创新精神和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的主要渠道。实验教学对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团队协作和创新精神,增强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自学能力和综合素质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但是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达不到该目的。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所安排的实验内容大部分是验证性实验。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由实验技术人员在实验前准备好所有仪器、试剂和样品,将主要内容板书于黑板,带教老师讲授实验目的、原理、方法步骤和注意事项,示教,学生按实验指导进行实验,写出实验报告,教师课后批改报告。以致学生一直处于一种被动地位,机械式地照葫芦画瓢,一个口令一个动作完成实验。学生们被动地进行实验,没有自我发挥机会,很容易降低学生实验的积极性与学校探索的积极性。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团队合作精神,独立工作能力低,动手操作能力弱、缺乏创新思维和理论联系实际,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验教学体系改革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经过实践,结合自身体会,学生的反映及实验带教老师的反馈,在空气理化检验中进行了改革的尝试。

(1)注重实验课的课前预习

由于学生实验课前不注重预习,在实验操作过程中也只是“照方抓药”,实验效果较差。因此,须制定预习制度,要求学生在每次实验前写出实验预习报告(一般要以流程图概括)并在课上提问,以促使学生认真阅读实验指导,了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2)让学生参与准备实验、预实验及组织实验课

在空气理化检验的实际工作中,实验用物的准确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以往学生虽训练了操作,但缺乏对配制溶液等基本技能的训练,对实验的准备工作几乎一无所知。为了使学生更好更快地熟练试剂的配制,熟悉各种化学试剂的理化性质及处理方法,每次实验前,可根据实验需要,采取自愿的原则,轮流安排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动手准备实验及进行预实验。通过这些,教师可以发现学生在操作上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给予纠正,指导学生正确解决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对各种实验现象做出准确科学的解释。从而使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结合作的能力逐步得到加强和提高,熟悉科学实验的全过程,逐步具备独立工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实验室管理能力和科研能力等综合能力。做预实验后,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写好讲稿及备课,实验课就由学生讲授和组织,带教老师作一些补充。通过这些,学生能够学到在课堂上学不到的许多知识和技术,提高自身的能力。

(3)现场采样、实验结果分析及方法总结

空气样品的采集是空气理化检验中至关重要的环节,采集的样品必须具有代表性和真实性,以保证检验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在实验教学中,可组织学生到碎石厂采样进行粉尘浓度与分散度的测定、到主要交通路口采样进行大气中的氮氧化物的测定、到解剖实验室采集空气中甲醛等。告诉学生不同状态的空气污染物要选择不同的采样方法,采样的同时要记录气象参数(气温、气压等)。学生离开实验室到具体的现场采样、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实验报告时要求学生正确的处理实验数据,并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价,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也能增加学生对空气污染问题的关注程度,增进师生感情。实验后应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操作方法进行总结,进而提高污染物的检测水平、方法的精确度及准确度等。例如在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的测定实验中,我校以往几届学生在测定时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如试剂配制、样品处理、仪器因素等)而导致目标物质检测不出,通过多次预实验后,改进实验具体操作方法后,今年该实验项目测定的效果很好,所得的标准曲线线性佳。具体的做法是测定过程中只使用两个比色皿,一个用于零管的测定,一个用于样品的测定。零管在测定的整个过程中固定使用同一比色皿,样品统一使用同一个比色皿,按浓度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检测,这样能避免比色皿之间的误差,使实验的影响因素进一步减少,测定结果更具有可靠性。

(4)开放实验室,且注重形式多样化

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实验室的开放,以提高开放实验室的效果,把学生吸引进实验室,提高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增加社会效益。开放的形式可以有课程实验开放、综合实验开放、自选(下转第33页)同的看法统一在一部作品中——对盖茨比这个人物既同情又批判的态度以及对于美国梦的矛盾心态统一在了这部小说中。同时还指出了其他叙述技巧,即“期待视界”,给读者在阅读中留有充分的参与空间,产生了强烈的审美反差和悲剧性的审美效果。

以上基本上是从叙述技巧以及视角等方面对菲茨杰拉德的作品进行研究,而更有学者就菲茨杰拉德作品中的写作技巧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象征的运用,使他的作品超越了狭隘的个人天地,把主观与客观联系起来,放大个人经历并赋予其代表性。小说运用诸多象征,如人名象征、事物象征、动作象征和场景象征等,揭示人物及作者隐秘的情感,赋予小说语言巨大的艺术力量,使作品超越题材本身的意义而指向辽远深邃的精神意蕴。

三、从女性形象的角度

菲茨杰拉德的作品中涉及了一系列的女性形象,许多学者从这些女性形象为切入点,对他的作品进行研究。例如从女性阅读和女性话语研究所提供的批评视角来解读美国当代小说家菲茨杰拉德的《夜色温柔》,发现其文本已构成一个典型的现代西方父权社会中男性中心思想的退位、女权文化崛起的隐喻。菲氏在打倒父权文化竖立的旗帜时,亦将女性人物置于聚光灯下,意在展示男权视域下女性形象的逆变,为女权主义文化树立这一转变大旗——罗斯玛丽和尼柯尔。她们由一开始依附于男性力量而生活,甘做父权文化机制期待女人所做的那种圣洁的“家庭天使”转化成了摧毁男性力量,最终抛弃男性价值观的主导地位,建立起真实自然的,不受外界强力支配的女性特质。而在《妖妇还是其他——析菲茨杰拉德笔下的女性人物》一文中,胡天赋和赵康则与其看法不同,他们认为,作为男性作家,深受父权制影响的菲茨杰拉德的思想和作品中不乏对女性的偏见和歧视,菲氏笔下的女性大都是父权制意识形态中习惯定性为“妖妇”(Circe)类的人物。同样,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女性人物尽管存在着各种个性差异,但基本上都是对所有现代女性的负面刻画,暴露出了作者对现代女性的偏见与不满情绪。菲茨杰拉德受当时环境的影响,本身对女性也存在着矛盾心理,研究者对他的作品中所反映的对女性形象的态度也是各持己见。到底菲茨杰拉德是尊崇男权社会还是提倡女权运动,研究者也存在质疑。

综上所述,国内对菲茨杰拉德的研究对菲茨杰拉德的研究集中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且多有重复,而对他的《夜色温柔》等长篇小说研究偏少,对他的短篇小说的研究更是少之又有,而且近年来在核心期刊上的发表数量也并不多。另外,从精神生态、与其他作品的对比研究(例如《道林·格雷的画像》)来对菲茨杰拉德的作品进行研究相对较少,多集中在小说的艺术角度,表现手法等方面,国外对菲茨杰拉德的研究相对中国来说较之成熟。1980年以前主要是结合菲茨杰拉德的生平来研究作者,强调对其已出版的作品予以校订修改,呈现作品的原貌,同时也是从小说艺术的角度分析作品的艺术技巧和特质。而随着各种文学理论在西方的流变,菲茨杰拉德的研究者也很快调整了批评的角度,以新的角度来挖掘出菲茨杰拉德作品的心的含义。1980年以后,西方评论界开始用精神分析、女性主义等角度来分析菲茨杰拉德的作品。从注重外部研究发展到注重内部研究,从注重文本分析到用文学理论来丰富对菲茨杰拉德的研究。从西方评论界对菲茨杰拉德的来看,国内研究也可以向多元化、本土化发展,而不仅仅是从文本分析的角度来分析菲茨杰拉德的作品。同时,也不能将视野完全停留在重要作品中,要用不断变化的眼光来审视菲茨杰拉德的其他作品,以便能够使菲茨杰拉德真正走进中国人民的视野,更好地了解西方文学。

[1]吴建国.菲茨杰拉德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2]刘世川.《了不起的盖茨比》在中国的译介与研究[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8,(17).

[3]吴建国.菲茨杰拉德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4]邓年刚,脱俚.理想之梦的破灭——《了不起的盖茨比》与“美国梦”[J].外国文学研究,1999,(3).

[5]张礼龙.美国梦的演变与破灭——《了不起的盖茨比》评析[J].外国文学研究,1998,(2).

[6]杜永新.美国梦的幻灭:盖茨比形象的历史与文化解读[J].外语教学,2002,(6).

[7]陈雷.对《了不起的盖茨比》的一种解读[J].国外文学,2002,(2).

[8]赵峰.美国梦的破灭——评菲茨杰拉德的《夜色温柔》[J].外语论坛,2010,(5).

[9]赵光育.菲茨杰拉德的小说技巧.外国文学研究,1989,(4).

[10]杨爱堂.一部精心雕琢的艺术瑰宝——论《了不起的盖茨比》的艺术形式和技巧[J].外国文学研究,1989.

[11]程爱民,邰蓓.论《大人物盖茨比》的叙述技巧与艺术效果[J].国外文学,2000,(4).

[12]张瑞华.《了不起的盖茨比》的象征意义[J].外国文学研究,1999,(2).

[13]郭章容.《夜色温柔》的象征意义[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02,(3).

[14]张勤.一曲现代父权文化衰落的哀乐——《夜色温柔》的女性解读[J].国外文学,2001,(1).

[15]胡天赋,赵康.妖妇还是其他——析菲茨杰拉德笔下的女性人物[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

[16]赵东民.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的女性偏执情结[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8,(3).

猜你喜欢
菲茨杰拉德盖茨实验
记一次有趣的实验
爱思考的比尔·盖茨
认真
完美无缺的作品
书虫来袭 《了不起的盖茨比》
做个怪怪长实验
干船坞中的美国“伯克”级导弹驱逐舰“菲茨杰拉德”号(DDG 62)
《了不起的盖茨比》与菲茨杰拉德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
实践十号上的19项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