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农资》记者 徐 骞
日前,构建多元农业技术推广网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党组书记陈建华、农业部都市农业重点实验室主任王有年、中国绿色农业联盟常务副主席宋典元、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副会长汤洁等专家与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领导一道,就如何破解农技推广服务“最后一公里”展开深层次的研讨,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在“一主多元”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基础上建立适合我国国情与新形势要求的创新型推广体系势在必行。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党组书记陈建华表示,在明确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主导作用的同时,应当创新农业技术推广机制,加强农业科研、教育、推广三结合,处理好坚持政府主导与多元参与的关系,构建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充满活力的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他认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不仅需要围绕企业的生产目标从事推广工作,还必须通过自身的经营活动,直接对农户提供技术、生产资料等服务,并通过联系示范户或办示范基地实现技术推广。而基层的村级服务站点和科技示范户是解决农业科技成果推广最后“一公里”的桥梁,是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载体,更应该得到足够重视。
农业部都市农业重点实验室主任王有年认为:农技推广,目的要明确。要让农民,一要能学、二要能懂、三要能干、四要能赚,让农民听了以后实实在在学以致富,这样才能真正把产业做大做强。我们要跳出农业发展农业,把全社会的力量集中起来。农技推广应当借助企业的力量,在企业内加快推广队伍的组建,同时需要政府的支持和政策的引领,把政府、企业、专家的力量汇聚在一起,形成政产学研一体的有利局面。
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副会长汤洁也表示,以前企业推广新技术新产品十分艰难,如今在农技推广协会的引领下,企业在多元推广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在未来的农技多元推广体系中,由大型企业、农村专业合作社、农业种植示范基地等组织构建的推广单元将有可能得到授权,承担政府部门委托的项目,为农技推广再立新功。
中国绿色农业联盟常务副主席宋典元谈到农技推广方式时认为,推广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是推广的主体,组织结构出现问题、机制出问题。以前的推广可以归纳为三条线:一是政府多年建立的推广体系 ,以基层为主,官方色彩浓厚,缺乏活力、号召力。二是农业科技的专项推广,虽然派大量科技员下到基层,但因为没有铺就长效平台,乡镇的科技推广站也很难利用,所以新技术很难落实到生产一线。第三种是技术转化式推广,生产企业利用高技术转化成产品推广,相对而言功利性比较强,在农民中缺乏说服力。
宋典元强调,生产基地是农技推广的一个核心环节 ,它既是农资产品的消化地,又是农产品的产出地,是两个环节的汇集点,也是推广实践的实验室。近期,中国绿色农业联盟开展了一项名为 “中国绿色农业配供保障工程” 的重点项目,为成员提供技术、产品、服务的全方位支持。针对农民的真实需求,绿色联盟作出八项保障措施,其中搭建信息平台、建立信贷对接服务、提供多种农资产品套餐配送等措施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效果。如果我们能从农业产业链上作文章,找到农民真正需要的服务,结合多元主体,做到技术多元、手段多元,那么由技术推广到技术推开就不再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