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李嘉瑞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国民的生活与其紧密相联,根据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2年1月发布的统计报告显示,截止到2011年底,我国网民的数量已冲破5亿,全年新增5580万网民,互联网普及率正逐年递增,发展迅速。与此同时,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一大批新媒体的产生,对传统以报纸为代表的纸质媒体不断蚕食,传统纸媒发展受到严重挑战。作为传统媒介之一,报纸在其自身长期的发展及实践过程当中,已经形成了系统化、独特化的新闻写作模式,但在新媒体的冲击之下,传统的新闻写作模式与网络新闻写作模式相比,究竟有哪些异同点?本文在探索报纸新闻与网络新闻的写作模式的基础之上,对二者异同点进行分析,旨在不断完善当前新闻体系,促进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增强我国新闻事业的国际竞争力。
互联网产生之后,其自身所具有的交互性使受众能够积极参与到新闻写作当中。简单地说即是新闻受众可以通过评论或者贴子来阐述自己的看法或者意见。从理论上看,拥有计算机的个人都可成为新闻信息发布人,也都可以充当新闻写作的主体。从传播学的层面上来看,“记者”可以是网友的受众,而网友则可是名副其实的新闻信息源。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微博”、“微信”、“博客”等新型社交媒体的兴起与发展,也进一步导致了传统媒体“第一发布人”新闻地位的丢失。在这里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就是韩国兴起的“市民记者”,它更说明了同传统的报纸新闻写作主体类比,当下网络新闻写作主体正逐渐产生改变主。就韩国的市民记者而言,它的产生源于一个叫“OhmyNews”的韩国新闻网站,它将市民的观点放在前所未有的高度,高举每个市民都是记者的主体旗帜,可以说,它是一个由业余记者组织的网络新闻媒体。此网站对市民参与新闻非常鼓励,由于市民记者本身的写作可能存在极大的随意性,因此,编辑对他们的要求并不像传统媒体那样专业,文体不作硬性规定,只要将事情说清楚即可,可以说,OhmyNews的动作模式让公民参与社会问题的讨论及公平发言权得发实现,因而,此类模式有可能代表了未来互联网新闻的大致趋向,当下流行的微博与这个模式可谓不谋而合[1]。
通过二者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传统报纸媒体将特定记者作为其写作的主体,而对于网络新闻而言,其写作主体早已超出这个范围,从一定程度上来讲,只要拥有言论自由和计算机的民众,都可以是记者。这个转变可以说大大拓宽了新闻报道的广度,与新闻行业未来发展趋势相同。与此同时,网民新闻写作水平参差不齐,新闻质量得不到有效保障;有些信息未经核实就已发布等情况也在与日俱增,缺失“把关人”的监督,网络假新闻频出。针对此种现象,笔者认为,进一步完善相关互联网信息的法律与法律,强化“把关人”作用,是网格新闻实现规范化的关键问题也是必经之路。
互联网的产生所导致的不只是写作主体的扩大,更为重要的就在于在这个前提之下,报纸新闻与网络新闻的写作理念也在悄然发生变化。
首先,网络新闻写作理念。网络新闻的出现,对传统媒体单一的传播模式进行了否定。它发扬的是将受众作为新闻的写作切入点,贯彻将受众吸引至信息眼前的一种传播模式。网民可通过百度等搜索引擎在互联网当中找到自身所需的价值信息,网络新闻的出现,将受众摆在首位,可以说,它的理念真正实现了“以人为本”、“以受众为中心”的先进写作观念。
其次,报纸新闻写作理念。以往报纸媒体遵循的是传统的“我传你看”模式,对受众的需求考虑较少。但随着当下“以受众为中心”的媒介观的传播,这也成为了报媒体转变观念的出发点之一。比如民生新闻、都市类报纸的出现等等。但值得指出的是,由于版面所限,报媒想要真正做到以受众为中心的难度非常大。读者的选择权利局限在有限的版面内,这是一种将已做好的新闻“强行”推给广大受众的一种传播方式。
首先,从报纸新闻写作的方式上看。一般而言,报纸新闻主要采取的是线性的写作方式,它所运用是的平面排版的技术。简单地说,就是将图片与文字放在相同的版面之内。在这里,记者思维的模式只是固定在具体的一篇作品当中,主要需要的步骤即是素材的收集,再确定文章主题思想,最后将所可以为我所用的背景材料及细节按照特定的结构进行构思。
其次,从网络新闻写作的方式上看。第一,网络新闻写作的层次化。一般而言,网络新闻写作通常会运用到网络所特有的超链接技术,它能使广大网民参与新闻创作。超链接可以使广大读者迅速从某词当中链接出去,从而转至本站点当中的另一信息,或是另外的站点当中。因此,网络新闻写作者必须充分考虑其读者阅读的特点并将材料进行有机分层。第二,二次创作。传统意义上的线性新闻更注重于对新闻的语言名式及新闻要素之间的联系的强调,“集中”是其主要强调的信息。而网络新闻由于其本身所具有的语链环境,相对来讲,它更加注重读者参与性。读者根据自身掌握的东西,形成对新闻报道的语境理解新意义的中心,即是通常所讲的“二次创作”[2]。二次创作是互联网新闻的交互性最大的体现,而这种交互是经由语链来提交的,也即是说将读者所反馈的情况如评论、留言等,通过语链链接到网页的留言展示区。从整体上看,留言展示区是评论语链的主要链接点,这里的链接点也是广大读者参与到互联网新闻创作的主要途径。在一般的新闻网站之上,其留言区通常会发表读者的看法与意见,这些极大程度上丰富了新闻的涵义,使新闻更具整体感。第三,文字直播。网络新闻同其它新闻写作相比最为特殊的方式即是文字直播。通常情况下,新闻呈现给读者的是一种版面固定、无法将事件与内容做到同步的“白纸黑字”。而由于网络自身所具有的即时性,使网络新闻写作的模式打破了传统纸媒体的“死版”现象,也即是说,文字直播的形式开始出现。可以说,文字直播是新闻写作发展至一定时段时所出现的一类特殊报道方式,它类似于电视的直播,即在事件发生之时可同时进行的现场报道。与电视不同的是,它所运用的是文字,而不是电视所采用的声音与视频。这种文字写作适合重大社会事件、会议以及体育比赛等。作为一种新型传播手段,网络新闻的写作也理应有自己独特写作特色。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运营的不断成熟,这也从另一层面上使网络新闻写作渐渐摆脱了新闻写作模式一直以来的束缚,进而形成了具有浓厚网络特色的一种新型写作形式[3]。
最后,尽管网络媒体的发展对传统报纸媒体带来了巨大挑战,但是就当前情况而言,它并没有完全取代传统的纸质媒体,从日常生活中来看,报纸新闻仍然存在着巨大价值,而为了不断适应新型网媒的挑战,传统的报纸媒体必须不断推进自身的网络化发展道路,紧跟时代步伐。比如,通过建立专属的新闻网站及新闻电子版等形式与网络新闻不断进行合作与渗透,只有强强联合,才能弥补二者各自不足,也才能充分发挥网络及报纸自身的传播优势。
[1] 崔柳. 新闻采访写作课程中的分媒体教学论析.[J],新闻传播,Journalism & Communication,2012年11期.
[2] 于蕾. 网络新闻的编辑理念.[J],青年记者,Youth Journalist,2011年24期 .
[3] 林卉. 网络新闻的兴起与传统报纸的应对,[J],视听,2012年01期 .
(北京日报社北京晚报编辑部,北京 100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