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台经济报道的解读意识

2013-08-15 00:49:03文丨王羽超
中国传媒科技 2013年6期
关键词:金华新闻报道数字

文丨王羽超

经济新闻是新近发生的具有新闻价值的经济活动或经济工作事实的报道。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经济新闻包括经济消息,经济通讯,经济调查报告和经济时事评论等文种;狭义的经济新闻专指经济消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经济信息,各类经济新闻与老百姓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特别是一些贴近人们生活的经济新闻报道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关注。然而在实际采写过程中却存在经济报道很难活起来,很难引起观众的兴趣的问题。相比中央媒体、省级媒体,对于地方电视台的记者,因为对于经济政策把握难落地难,加上经济新闻本身具有综合性专业性比较强等问题,往往对经济报道望而生畏,接到任务后多半是得过且过,鲜有佳作。就目前情况来看,地方台经济报道依然难以摆脱“数字加成就”以及“政策罗列”等报道方式,就好像是食之无味的“鸡肋”,没能得到地方受众的认可。为改变地方台经济新闻报道的处境,媒体从业人员应当提升业务素质、改革报道模式,主动设置议题,抢占舆论先机和制高点,来不断寻求地方经济报道的新突破。

1 要用“内行”的素质看问题

目前新闻工作者面对前所未有的新形势,新的经济概念和经济现象层出不穷,国家改革开放政策也随着时代不断发展。这要求我们新闻人一定要站在时代的潮头,不断调整自身知识结构,学习最新的经济知识。作为地方级媒体,很多经济新闻不是第一手信息,但仍需要我们从本地出发,把大宏观的经济现象落地变成小民生,通过报道新闻来传播最新的经济理念和概念。

1.1 加强学习

作为地方台的记者,一方面要学习各种经济理论,提高把握经济规律的能力。因为观众看新闻,不仅要看到自己能够切身感受到的经济现象,而且希望通过新闻了解一些经济规律,得到媒体专业的、权威的、指点迷津式的报道和分析,这就要求新闻记者必须能够把握经济现象背后的规律,而不只是一些信息的简单堆积。另一方面,要学习与经济相关的政策与法规。如果对重大的政策法规认识上一团模糊,报道主题就不可能鲜明,导向就不一定正确。

1.2 设置议题,引导观众

电视中的经济新闻面向的是人民群众,相比较一些专业性期刊或者专题类来说,地方台的电视经济新闻受众是多层次的。他们更多希望的是接受信息,了解本地经济形势和经济动态,这就要求地方台记者在采写经济新闻过程中,更加注重经济新闻的广泛适用性。在报道领域以及报道题材方面,多选择那些受众普遍关注的经济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

在日常经济新闻报道中,我们可以从国际国内的宏观视野人手,通过深挖背景、缘由和发展趋势,并结合深入研究群众关心的话题,从群众的关注点和兴奋点切人,主动设置议题,引导社会热点和心理预期,抢占舆论先机和制高点,牢牢把握新闻宣传的话语权和主动权。比方说2012年受日本地震影响,全国各地引发抢盐风波,对于这一新闻,《金华新闻联播》连续关注,先是一条《食用盐价格连续翻番究竟为何?》把老百姓抢盐,使得金华多地食用盐不仅价格翻番,不仅如此,还出现了卖断货的现象。接着是一条新闻链接《全国各地超市食用盐卖断货》以小见大,从金华看全国,说明这一问题不仅在金华存在。再接着跟一条专家解疑答惑《专家称吃烟防辐射不靠谱》做出回应,用科学依据进行解答。

2 要用“外行”的语言写稿件

因为经济报道相比较来说,比较专业和特殊,专业术语多,数据多,这样一来,很容易陷入到数据堆积和固有的模式中去。如果单纯从这方面去写,观众很难明白也很难看懂,这样就更要求我们在语言的运用上避免生硬呆板,更需要我们把不易理解的专业术语换成通俗易懂的大众语言,增加语言的文字色彩,从而更容易让观众接受。

2.1 解读好“数字”

经济报道中数字比较多,如何把握这些数字,在数字上进行深挖,让这些数字活起来,对于做好经济类报道有很重要的作用。一,突出数字的对比。之前《金华新闻联播》就推出过一组报道“数字看金华”,当时每篇就突出一组数据对比来反映十一五期间的成效,比方说GDP的变化,比方说外贸出口总值的变化等等。从小切口的对比入手,来反应大环境的经济变化。二是要有算术题的逻辑。比方说,近段时间,汽柴油涨价了。如果我们只是把不同规格汽油柴油的价格报一遍,相信观众并没有多大感受,或许因为数字太多还会出现一头雾水的情况。在报道中,可以选取一个角度,给大家算一笔账,拿93#汽油为例,每升涨了0.22元后,普通老百姓和出租车司机可节省多少油费?这样一来,观众在看新闻时,就可以很快理解降价到底降了多少,自己一个月要多花费多少钱等等。

2.2 注重经济报道的故事化

现在不仅是民生新闻在讲故事,时政类的,经济类的新闻同样可以讲故事。特别是地方台,更需要把大道理大政策落地,可以通过见人见事的方式去讲故事。事实上,经济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既充满故事性又具有戏剧性。只有真正深入下去,找出最能揭示经济内在规律的“故事”,并把它用浅显的讲出来,才能真正引起观众的兴趣,从而引发思考并从中得到启示。这也就要求地方台的经济新闻报道要更加地平实化与生动化,注重与当地经济形势的契合程度,关注当地群众的接受心理。

“故事化”的表述方式是近些年来新闻报道的一大亮点,经济新闻也可以借鉴故事化的元素,利用一定的情节、悬念来剖析经济事件,不仅会吸引受众的注意力,而且可以深入到经济现象的深层次动因中,在日常生活中追根溯源。这种扎根于本土、情境化表述的写作方式,用一种更为透彻、亲近的方式来分析经济现象,将可以冲淡经济类知识的艰深感,更加符合本地受众的接受心理。

比方说,记者可以从尝试从当地某一事件或者现象入手,用“以小见大”的方式来层层深入,逐步抵达报道中心。在一组菜价上涨的报道中,就可以从一位市民买菜的的感受谈起,一是对比蔬菜原先和现在的价格,再对比蔬菜和肉的价格,一颗大白菜的价格相当于一斤肉的价格,这样一举例一对比,对于蔬菜价格上涨就一目了然了。老百姓一句“现在买肉和买菜一个价,还不如多买些肉吃”让人看不仅生动,又感同身受。同样,我们在采写这篇新闻时,还可以从蔬菜种植户入手,让他谈谈以前菜价和现在菜价的对比等。通过多方面对比,不同层次的层层深入,经济新闻报道就变得浅显易懂和贴近老百姓了。

2.3 寻求报道角度的多样化

要写出好的新闻,一定要学会调整角度。现实经济生活中发生了什么?哪些经济活动与老百姓密切相关?目前看,国家出台的各种经济改革方案中,就业、住房、医疗、保险、农村税费改革等这些事关百姓生活的改革措施应多做报道。二是要从市场角度、消费角度调整经济报道的思路。之前《金华新闻联播》就推出了《经济学者眼中的金华》通过经济学者的解读来看金华这几年经济方面的发展变化,充分利用相关专业领域专家的知识,把他们当做记者,从他们的视角去解读,这样一来内容更加具体,二来专业性更强更有权威性。像我在《中国电子商务创业示范城市在浙中崛起》中,经济学家就给我们讲述了金华在电子商务领域的前世今生,现在发展的规模以及遇到的瓶颈,有点有面有专家解读,新闻的可看性也就更强了。三可以采取组合式报道,每篇短小精悍从而形成一个整体报道,这样面广点多,解读也就更全面了。

3 善用数据图表

电视与报纸不同,光听声音对于很多数据的对比分析很难留有印象,这就要求我们要借助电视的特性,通过图表、动画等方式加以呈现。这样看起来,画面更丰富,一边听一边看图给人的印象也更深。而且当部分画面很难表现的时候,采用动画方式给人的感觉也更活泼,一目了然。

[1] 郭燿华 胡娅莉,经济新闻报道要有新思维[J].新闻世界. 2009(8)

[2] 邓凯,地方台如何做好经济新闻报道.新闻传播. 2010(7)

[3] 赵龙,经济报道本质是一种解读方法.青年记者. 2009(4)

(金华广播电视总台,浙江金华 321000)

猜你喜欢
金华新闻报道数字
张金华
大江南北(2022年11期)2022-11-08 12:04:18
岁朝清供
宝藏(2021年1期)2021-03-10 11:06:18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活力(2019年15期)2019-09-25 07:22:10
陈金华
答数字
蜘蛛王要“吃”蓝脸兔
数字看G20
南风窗(2016年19期)2016-09-21 16:56:12
深化“走转改”在新闻报道中践行群众路线
新闻传播(2015年21期)2015-07-18 11:14:22
如何让新闻报道鲜活起来
新闻传播(2015年9期)2015-07-18 11:04:11
新闻报道要求真实的细节描写
新闻传播(2015年13期)2015-07-18 11: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