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陈 珏
新浪微博的网络营销与发展浅析
——以微小说热潮为例
文丨陈 珏
21世纪是新媒体[1]的辉煌时代,随着互联网的速度发展,网络数字化已经成为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浪微博作为网络新媒体的典型代表,为受众带来了一次次新媒体网络热潮。如何建立长期繁荣发展的微博盛世,如何建立面向21世纪的健康网络新媒体,这是每一个媒体人都需要深深思量的问题。
新媒体; 微博时代; 微小说; 网络营销; 责任
1.1.1作为新媒体表现形式的一种——微博,现如今已经成为网络新媒体的应用主流,大众进入了微博时代。全球使用人数最多的微博的两家提供商是——美国的twitter和新浪微博。2010年可以算是“微博”年,继“微博快跑”、“微博转发”等营销手段之后,2010年10月27日,新浪微博策划的中国首届“微小说”大赛,将新浪微博的关注度推升到另一高度上去。微小说,顾名思义,遵循微博的一贯规则,无论是幽默、恐怖、科幻、爱情、悬疑等类型,都可浓缩成140字以内的微型小说,分享到微博。“一起来写微小说,说出你眼里和你心里的世界。”“微小说,大世界”——微小说的活动宣传标语。
1.1.2微小说大赛获得的关注与收益也是相当可观的。大赛讨论量超过140万条,其中投稿高达20万余。新浪微博每日话题排行连续几周高居第一、新浪门户网站大力推捧与各门户网站、SNS对此新颖的网络营销漫天的讨论帖与转发帖,这一系列的网络营销早就了微小说大赛的成功,也证明了其一段时间的风靡度和独特魅力。
1.2.1良好的网络环境
“微博模式”[2]为广大网友提供了绝佳的网络环境。受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随心所欲地编写故事,无论是语言鲜活的、真情流露的、意味深长的都可以与留言者、发布者进行交流,充分展示个人语言魅力。
1.2.2绝佳的时机
在新媒体迅速发展的微时代[3],各种衍生产品的出现,大大帮助了受众在此平台上的交流。微博手机客户端、微博WING桌面等多样化模式使参与者都可以通过各自的平台进行交流,这使得平台中的任何人都成为独立的主体,并不断地进行裂变式传播,使得受众可以从搜索排行、转载量中发现哪一个微小说是当下最红,以及自己的微博关注量等。
1.2.3忠实固定的网络受众群基础
大众性[4]。不同于其他网络交流方式,微博更加的简练,它的形式使受众交流有了更多的互动性与“平等性”。受众是发布者同时也是传播者,表达自己的意愿更加自由。受众有广泛的参与性,例如:二等奖微小说女友捐助视网膜的故事被网友转载五千多次之多。获奖作者中,V字认证用户与普通微博用户的比例为16:34,普通用户占了近80%。据此可知,微博的受众遍及各个不同层次,微小说这一平台让大众抓住了这个机会表达自己,传播自己的灵感与意愿。
2.1.1庞大的微博用户群做基础
新浪作为WEB2.0时代数一数二的大型门户网站,拥有庞大的新浪注册用户群,从而使微博团队节约了从头吸引用户群关注的资源,并借助网络传播的及时性,吸引了其他网站的受众注册微博围观,发微博等等。
2.2.1微博的内部互动宣传、公关
从创新与扩散的传播模式[5]来看,受众在接受创新的过程中,最开始对于事物是处于认知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他们会去了解创新的存在,并对它的功能有所认识。而在这个过程中,创新是否能够满足受众的需求尤其是使用者自身的需求才是重点。微博在微小说大赛中延续了其始创的“@”功能,输入“#微小说#”便可以了解到当日微小说的火热盛况。新晋微博会员可以借此了解大赛规则进程等等,而新浪微博还推出了官方认证的“微小说”用户,用以解答参赛者疑虑,转发参赛者的优秀微小说,彰显其人性化的营销服务。
2.2.2与商家合作打造宣传
微博与各类商家联袂打造微小说大赛,利用商品奖励的商业营销,刺激网友的神经,以达到吸引受众广泛参与比赛的目的。大赛设定一等奖10万元汽车一辆,两等奖5名,奖金1万元,三等奖10名奖金5000元,商业营销总是能激起受众的需求。2012年10月27日至12月4日大赛期间,大赛组委会收到参赛作品23万条,相关微博近170万条。受众有了明确的目标,认证明星也有踊跃参与,著名作词人方文山、台湾作家马伯庸也踊跃参与了此次比赛,并均获得手机一部。
从以上数据我们可以得知,网站与商业互动营销,所取得的成绩是空前的。
2.2.3SNS转发、门户网站的媒介推广
在21世界互动网络的大环境下[6],微小说大赛的万人空巷吸引了各大网络社区和门户网站的关注。搜狐网、腾讯网争先报道微小说大赛带来的新媒体热潮,人人网、豆瓣、猫扑社区对优秀微小说进行整合转载,点击率、分享次数一时高居不下,例如:《微博上那些腐到毙的微小说》、《最感人那些的微小说》、《微小说:关于西游记那些你不知道的二三事》往往该分项的页尾会附送点击进入微小说大赛/微博的网络超级链接。这类互联网互动式的网络营销模式,投入的资源少,获得的点击率知名度却是有目共睹。不得不说新浪微博建立了一套网站与网站间互动营销的完整体系。
微小说大赛作为新媒体时代的营销典型,我们看到其在互联网上掀起的一阵阵狂热的“微博风”,新浪微博因此巩固了其在新媒体开发与使用领域的地位[7],与此同时获得了巨大的商业利益和潜在利润。作为网络受众来说,网友在发布微博故事的同时,满足了展示自我的需求,继而满足了自身情感表达、缓解压力的需求,当有其他网友回复转发,进行网络新媒体特有的裂变式传播时,满足了博主与粉丝间互动式社会交往的需求。而明星发布微博,写微小说,不仅拉近了明星与粉丝间的心理距离,又进行了公告宣传。普通受众与生俱来的好奇与窥探心里也乐于关注明星的私生活。微博这一网络平台承载了名人、企业、大众等群体的活动,受众在这一新媒体平台上将信息碎片化传播,对网络新媒体的发展、受众心理所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
3.2.1新鲜感的流失,三分钟热度
受众心理总是十分微妙,对于新鲜事物总是会有围观心理,大多数网友在微博中会只看不转,或者只转不发,这就造成了当日微博点击率排行与第二日排行的脱节,受众只关注今天最高点击率,很少会去注意曾经点击最高的微博。对于铺天盖地的信息,受众的从众和围观心理会自然而然地关注那些时下流行的信息,忽略受众心理认为不重要不流行的信息,如何在受众内心占领一席之地,不仅让与营销相关的受众关注,也能使其保持对普通受众的新鲜感,这是新浪微博眼下需要考虑的问题[8]。
3.2.2信息泛滥公信力、把关人
微博的受众呈广泛性与互动性的特征,因此在微博上普通受众不能用公共媒体的行业规范去约束自己,这致使网络上各类信息泛滥,使受众难辨真假好坏,缺少了公信力,逐渐形成“长尾效应”。随着微小说大赛的火爆,其中的一部分“腐女族”,他们将信息以病毒式的传播方式给传播出去,比如各门户网站SNS社区疯传的火爆帖《新浪微博上那些感人的BL小说》、《求给力BL微小说》等,这类帖子给受众的心理暗示非常强大,极有可能误导大众,因为社会舆论生成的诱因多,有更强的复杂性和不可预知性。
3.2.3道德感缺失,深度互动舆论生成模式和引导格局更为复杂
微博的平民化与广泛性,使得微博的内容更加的通俗,同时微博也变成了大众口水战的战场,比如微博上、SNS讨论帖中对“BL”话题漫天惹火的讨论,向大众展示了一场场骂战。微博的每一次传播都是依靠每一个独立的个体,因此个体的素质和品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网络信息的传播[9]。作为新浪微博这样一个大型的网络平台,过多的信息内容、真实性、合法性的无法甄别迫切需要解决。
政府应发挥其引导作用,并设立相关监管部门,确立完整明确的网络新媒体规范,将破坏社会风尚和道德的信息内容严格监管。
作为微博的发布者也是接受者,网络受众应该有自己的道德底线,有自己的判断标准,对于网络热捧的事件信息要有自己的看法,只有明确了自身的道德标准,再辅以社会监管等外在条件,才能做到出淤泥而不染,真正去粗取精,获得自身需要的信息,充实自己。
网站自身要加强约束规范作用,现行的新浪微博对于过激舆论的处理方法只是依靠网友举报:如发私信举报给微博辟谣、微博小秘书等新浪官方账号、通过点击微博页面右下方的“举报不良信息”超链接、发送举报邮件到不实信息曝光专用信箱等。
除此之外,新浪微博应更加完善其网络监管体系,如定期发布网络信息发布公告、建立微博信息监管群、举报社会风尚道德主体活动等。新媒体的发展给网络信息的传播带来了一次强大的技术冲击,微博的前景发展或许是个未知数,但是它存在的价值却也是它发展的动力。微博的独特形式也创立了独特的发展路径,也使其在用户的需求满足方面提供了特殊的价值。发挥网络评论的舆论导向作用任重而道远。如果微博朝着自己特有的方向前进,相信它能够为大众带来一个与众不同的交流平台。
[1] 《新媒体传播》田智辉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M]30-32页
[2] 《网络媒体的经营管理》匡文波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M]50-60页
[3] 《媒体营销 数字时代的传媒动力学》董璐 北京大学出版社[M]80-88-页
[4] 《媒介身份论》邱戈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M]129-150页
[5] 《媒介批评4微博》蒋原伦 张柠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M]300-320页
[6] 《舆论学概论》刘建明 纪中惠 王莉丽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M]213-216页
[7] 《网络受众心理行为研究——一种信息查寻的研究范式》巢乃鹏 新华出版社[M]318-322页
[8] 《微博的传播机制及未来发展思考》刘兴亮 2010(1)[M]224-230页
(南京艺术学院传媒学院,南京2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