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升降浮沉学说在高脂血症治疗中的运用

2013-08-15 00:44程丑夫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3年20期
关键词:水谷清阳葛根

王 敏 程丑夫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长沙410007)

浅论升降浮沉学说在高脂血症治疗中的运用

王 敏 程丑夫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长沙410007)

升降浮沉学说;高脂血症;脾升胃降;中医药疗法

1 升降浮沉学说的理论溯源

升降浮沉学说,是中医基本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认识人体生理、病理特点,阐述遣方用药之规律,用于临床辨证施治的理论,其肇始于《黄帝内经》。《素问·六微旨大论》曰:“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并且进一步指出“四者之有,而贵常守,反常则灾害至矣”。由此可见气的升降出入是万物变化的根本,是生命活动的体现,同时亦是人体维持生理功能的基本形式及机体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过程,诸如呼吸运动,水谷的消化吸收,津液代谢,气血运行等,无不依赖气的升降出入运动才能实现。《素问·六微旨大论》:“非出入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无以生长化收藏。”倘若气机升降出入出现失衡,则会引起五脏六腑、气血阴阳的功能紊乱,导致病症丛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充分说明了清阳与浊阴在体内的不同代谢形式及分布特点,同时也阐明了脾胃气机升降失常而致的病理变化。因阳气轻清,故水谷精微之气称为清阳,而水谷消化后所剩余的糟粕秽浊之物等则称为浊阴。

2 脾升胃降是人体气机运动的枢纽

脾胃气机的升降对维持整体气机升降平衡协调起着重要的枢纽作用。清升浊降是人体内在气化过程中升降运动的一般规律,而这一生理功能活动的进行,主要以脾胃为枢纽,正所谓“脾胃居中,交通上下”。黄元御指出:“人之中气左右回旋,脾主升清,胃主降浊”。脾乃太阴湿土之脏,其性喜燥而恶湿,燥则脾气健运、清阳得升,故而水谷精微得以上输,有如《素问·经脉别论》所指“脾气散精,上归于肺”,即体现“脾主升清”;胃为阳明燥土之腑,其性喜润而恶燥,润则胃气和顺,浊阴得降,故而水液糟粕得以下行,诚如《素问·五藏别论》说:“水谷入口,则胃实而肠虚;食下,则肠实而胃虚”,这种自上而下的“胃满而肠虚,肠满而胃虚,更虚更满,故气得上下”的生理过程,正体现“胃主降浊”的功能。

脾升胃降不仅是脾胃本脏之功能,而且是人体整个气机升降的枢机。“脾升则肾肝亦升,故水木不郁,胃降则心肺亦降,故金火不滞”。因此,清代医家黄元御强调指出脾胃中气,乃为“和济水火之机,升降金木之枢。”脾气上升则清阳之气上输,肝肾之气并之而上行;胃气下降则浊阴之气下运,心肺之气随之而下达。若脾胃气机失调,则病症从生。

3 利用药物偏性纠正升降失常

调理升降是中医治疗脏腑病的基本原则之一,是临床辨证论治的重要法门。李东垣曰:“若不达升降浮沉之理而一概施治,其愈者幸也。”调理升降必须明辨脏腑气机的升降特性,顺应其内在规律,合理运用药物的升降浮沉之性,使气机升降恢复有度有序。中药升降浮沉是指药物作用于机体上下内外的几种趋向,这种趋向是和疾病所表现出来的趋向相对而言的,而药物的升降浮沉之性与药物的气味质地因素有关[1]。清代著名医家汪昂以为:“气厚味薄者浮而升,味厚气薄者沉而降,气味俱厚者能浮能沉,气味俱薄者可升可降。”临证时遣方用药,重在利用药物的升降浮沉之性。或以升提,或以沉降;或以发散,或以收敛;或以填补,或以通达;或升降并用,或浮沉共施;上实者忌升,下虚者忌降。用以纠正气机升降之偏,达到疗愈疾病的目的。

总而言之,脏腑气机各自有其特定的升降特性,脏腑气机是升降相因的,所以将不同升降特性的药物予以合理的配伍后,可使得药剂作用与脏腑气机升降相因之规律更好地相顺应,从而有利于气机流通,提高临床疗效。

4 高脂血症的中医认识

全国名老中医程丑夫教授在长期临床实践中指出高脂血症形成主要责之于脾胃气机升降失常。脾胃同属“仓廪”之官,为“气血生化之源”,是水谷代谢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脏腑,叶天士《临症指南医案·脾胃》指出“脾宜升则健,胃宜降而和。”若由饮食不节,嗜食膏粱厚味,损伤脾胃;或忧思懊恼,肝之疏泄功能失调,气机郁滞,横逆犯脾;或思虑劳心太过,损伤心脾;或年老体衰,或久病,房劳过度等因素使得肾元亏虚,影响及脾。以上种种因素引起脾胃气机不利,升清降浊功能失调,清浊相混,不归正化,痰浊滋生,流注血脉,阻碍气血运行,因痰生瘀,痰瘀互结,而成高脂血症。痰瘀之邪,又可成为新的致病因素,阻碍脾胃气机,导致升降失常,两者互为因果,使本病缠绵难愈。故制定升清降浊、化痰活血法为高脂血症的治疗大法,利用药物的升降浮沉之性来纠正脏腑气机失调,进而调节血脂的代谢紊乱[2]。针对血脂异常形成的病机,程师自制“血脂安胶囊”用于临床,疗效显著。葛根“鼓舞脾胃之气”使清阳升而浊阴自降,用为君药。《本草经疏》曰:“葛根禀天地清阳发生之气,其味甘平,其性升而无毒”。大黄化瘀祛痰、通腑泄浊而为臣药。《本经》谓其:“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癥瘕积聚,荡涤脏腑,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二药相伍以调畅脾胃气机,气机升降有序则清浊自分。柴胡升发少阳清气,助葛根以升清阳,且可疏肝以助气机条畅;虎杖活血祛瘀,可助大黄通腑泄浊;瓜蒌化痰宽胸,以上三者同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同时亦能益气健脾,是以为使药。组方浮沉共施,升降并用,用以纠正人体气机升降失调,从而达到疗愈疾病的目的。配伍精当,极富特色。

5 临床病案举隅

病案1:荣某某,男,55岁,私营业主。2011年5月13日初诊。近2年来自觉间发胸闷,症见:胸闷,头部如有布裹,心悸不安,纳差,夜寐差。2年前检查发现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超标。既往有高血压病病史,现服用厄贝沙坦胶囊控制血压尚平稳。查体:BP130/70mmHg,HR80次/分,律齐。舌淡红,苔薄黄,舌下脉络瘀曲,脉弦涩。血脂常规:TC:6.45mmol/L、TG:1.68mmol/L、HDL-C:1.15mmol/L、LDL-C:4.86 mmol/L。辨证:痰瘀互结之血浊。治法:升清降浊、化痰活血。处方:嘱患者坚持服用血脂安胶囊3个月(本院自制中成药,组成:葛根、大黄、虎杖、丹参、甘草等),每次4片,每日3次。

2011年8月16日复诊,未诉特殊不适,二便正常。查体:BP126/78mmHg,HR72次/分,律齐,双下肢不肿。舌偏红,苔薄黄,脉偏弦。复查血脂常规:TC:5.65mmol/L,TG:1.47mmol/L,HDL-C:1.74mmol/L,LDL-C:2.76mmol/L。

病案2:袁某某,女,58岁,家庭主妇。2008年6月18日初诊。近3年来自觉胸闷刺痛,头重如裹,晨起呕恶痰涎,郁郁寡欢,伴口干口苦,大便秘结。多次体检发现甘油三酯升高,且均超过10.00mmol/L,自诉平素坚持低盐低脂饮食,无烟酒等不良嗜好,直系亲属中多人均有高甘油三酯血症。查体:BP130/80mmHg,HR90次/分,律齐,双下肢轻度水肿。舌暗红、苔黄腻,脉滑数。血脂常规:TC:4.38mmol/L,TG:11.08mmol/L,HDL-C:0.78mmol/L,LDL-C:3.14mmol/L。辨证:痰热瘀阻之血浊。治法:化痰活血,通腑泄热,升清降浊。处方:柴胡陷胸汤加减。柴胡10g,黄芩10g,法半夏10g,全瓜蒌15g,黄连6g,丹参15g,熟大黄10g,郁金10g,虎杖10g,茯苓12g,葛根15g,甘草6g。7剂,水煎服。嘱每日服药2次,日服1剂。

2008年6月25日二诊。服药后诸症减轻,大便正常,日行1次,觉上肢麻木胀痛。查体:BP116/78mmHg,HR82次/分,律齐,双下肢不肿。舌暗红,苔黄腻,脉滑。上方有效,守方进退,予原方去茯苓,加姜黄10g,全蝎6g。

7月12日三诊。患者坚持服用上方15剂。现偶觉胸闷,上肢麻木胀痛减轻,无明显头晕、呕恶痰涎等症,无口干口苦,二便均正常。查体:BP128/70mmHg,HR76次/分,律齐,双下肢不肿。舌偏红,苔薄黄,脉偏滑。复查血脂常规:TC:4.16mmol/L,TG:4.92mmol/L,HDL-C:0.96mmol/L,LDL-C:3.08mmol/L。嘱患者坚持服用血脂安胶囊(院内自制中成药,组成:葛根、大黄、虎杖、丹参、甘草等),每次4片,每日3次。

三个月后随访,患者诸症悉除,复查血脂各项指标均正常。

[1]罗万华,张卫华,李小伟.升降理论在方药配伍中的应用[J].国医论坛,2004,19(3):13-14.

[2]王敏,刘建和,梁惠珍,等.升清降浊、化痰活血法对脂质代谢紊乱调节作用的临床研究[J].中医药导报,2006,12(2):26-27.

10.3969/j.issn.1672-2779.2013.20.003

1672-2779(2013)-20-0004-02

吴义红

2013-08-10)

猜你喜欢
水谷清阳葛根
汽车发动机机械故障的非接触式检测技术研究
水谷隼接抢段技战术分析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葛根抗肿瘤潜在机制探讨
福晋与王爷的爱情轻喜剧
均匀设计法优化葛根半仿生提取工艺
江苏清阳机器有限公司 原江苏清淮船舶机器制造有限公司
运用葛根汤治疗痤疮经验
葛根煨制前后的止泻作用及机理
水谷雅子的草根儿“驻颜术”
福晋与王爷的爱情轻喜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