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蒋伟丽 张 伟
(1.华中师范大学信息与新闻传播学院,湖北武汉 430079;2.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湖北武汉 430079)
QQ群虚拟学习社区在教师教学和班级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以《班主任》杂志QQ群为例
☆ 蒋伟丽1张 伟2
(1.华中师范大学信息与新闻传播学院,湖北武汉 430079;2.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湖北武汉 430079)
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生存概念,接受教育不再仅仅是通过书本学习,而是需要通过多种渠道来学习,虚拟学习社区则是其中的渠道之一。本文介绍了虚拟学习社区,并以《班主任》杂志QQ群为例详细描述了QQ群虚拟学习社区在教师教学和班级管理中的应用,并对如何增强QQ群虚拟学习社区的功能提出了一些建议。
QQ群虚拟学习社区;教师教学;班级管理
“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生存概念”是欧洲终身学习促进会于1994年在罗马召开的全球终身学习大会上提出的一个重要的观点。这说明教育不再局限于特定的年龄阶段,而是向着个人终身教育的方向发展。同时这也说明接受教育不再仅仅只是通过书本学习,而是需要通过多种渠道来学习,虚拟学习社区则是其中的渠道之一。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既是知识的传递者,同时也是知识的吸收者,需要不断地学习和吸收诸多相关的知识。很多教师,尤其是走入教师这个职业不久的新教师,由于经验不足在教学和管理学生方面遇到很多困难,而这方面的知识又不能短时间内通过书本知识获得,因此,通过与同行的交流讨论借鉴其他教师的一些经验是提升自己这些方面能力的最好方法。《班主任》杂志QQ群为教师提供了一个交流互动的平台,促进了新教师和老教师的不断进步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有利于教师的终身发展和终身学习。
虚拟社区(Virtual Community),也称在线社区(Online Community),最早是英国学者Howard Rheingold于1993年提出来的。他将虚拟社区定义为“当足够多的人们带着饱满的情感长期进行公开讨论,以期望在赛博空间中形成个人的关系网时,在网络中所出现的社会集合体”(Rheingold,1993)[1]。通俗地说,虚拟社区就是一个供具有共同兴趣或共同需求的人利用网络沟通交流的场所。它同现实中的社区一样,也包含了一定的场所、一定的人群、相应的组织、社区成员的参与、共同的兴趣或文化等特质[2]。
目前,虚拟社区应用得非常广泛,最重要的应用领域是学习和教育(Garita, & Agüero,2006)[3]。以社区成员的学习和受教育为基本目的的虚拟社区,就称为虚拟学习社区(Virtual Learning Community,VLC)。虚拟学习社区的共同特征是:一个具有共同兴趣、共同目标的小组,借助于一定的技术手段,在网络空间里实现彼此间的相互沟通、交流和合作,从而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4]。
从虚拟学习社区的社区性质和功能上可以把虚拟学习社区划分为远程教育型、校园辅助型和社会教育型。远程教育型的虚拟学习社区通常是以一所高校的网络远程教育为主体,典型的代表有“网上人大(www.cnr.com.cn)”、“华师在线(www.gdou.com)”等 67所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的网络教育学院(远程教育学院)的门户网站。校园教育辅助型的虚拟学习社区通常是作为校园面授教育中课堂教学的补充和辅助而存在,而不是用来专门开展现代远程教育中的学历教育或非学历教育。例如,首都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王陆教授等人以自己设计开发的网络教学平台为依托建立的虚拟学习社区。社会教育型的虚拟学习社区通常是由企业、公司、研究机构、社会团体或者个人创建的,以某一专业和知识领域为主题的,具有频繁互动的社会网站或交流工具。如:“惟存教育 (www.being.org.cn)”、“在线教育资讯网(www.online-edu.org)”等。[5]
本文中的QQ群虚拟学习社区就属于社会教育型的虚拟学习社区。该类型的虚拟学习社区具有以下特点:
(1)社区成员在共同兴趣的支配下自然地、自发地围绕着某一领域的知识和技能进行讨论和交流。
(2)社区成员之间没有明确的教学分工和教学职责等,既没有固定的从事“传道授业解惑”的各类教师群体和教务管理人员等,也没有师生之间的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持续双向信息交流。
(3)没有各种教育教学制度和规范对社区成员的制约,维系这类虚拟学习社区的组织和制度力量相对比较弱。
(4)有对任何公民开放的BBS论坛、聊天室或Blog等,它们是社区成员进行讨论、交流的固定空间。[6]
这类虚拟学习社区具有很大的开放性,与其他类型的虚拟学习社区相比更有利于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
如今,QQ用户数量非常庞大,普通高中、高职院校和大学院校里的绝大部分学生和教师都有QQ号,许多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绝大部分也都有QQ号,在这个平台上,用户可以自由地交流与互动。如果QQ用户有相同的兴趣爱好、相同的需求或相同的专业背景或文化背景等,可以联系起来建立QQ群进行交流。QQ群能够即时聊天,也能够保存消息记录,还可以实现群共享等功能。所以,QQ群既能实现同步交流,也能实现异步交流。如果将QQ群用于学习交流,则QQ群就具有了学习社区的功能。在该社区中,用户可以在群里提出自己的有价值的疑问和大家讨论交流,也可以在群里讨论交流别人提出的疑问,然后再对相应的问题和讨论进行归纳、总结、反思,这样就有利于自己的学习和进步。如果QQ群中的成员是由具有相同的需求或相同专业背景的人组成的,则更有利于话题的展开,就此形成了一个小型虚拟学习社区。如《班主任》杂志QQ群,群成员由教师和《班主任》杂志社编辑组成,其中教师成员中大部分是班主任,群讨论主要围绕学生管理、自身素质提高等内容展开,是一个有关教师自身素质和班级管理的学习和交流的虚拟学习社区。
《班主任》官方群共六个,目前有一个超大群,即《班主任》杂志QQ群,群号是88849084,笔者就加入了该群。《班主任》杂志的办刊宗旨是面向班主任、服务班主任、依靠班主任、提高班主任,竭诚为广大班主任和德育工作者服务。该杂志设置的栏目也主要与班主任工作和德育工作相关,所以,加入该群的基本上是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和普通高中教师以及职业高中教师,班主任成员占绝大部分。官方群用途本来主要是组稿,如有稿件需要联系返改会方便很多,也为大家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经笔者观察,群内的发言主要与班级管理和教育理念等有关,成为了一个自发形成的虚拟学习社区。
该群实行实名制,加入该群的成员必需要将群名片修改为“省份+姓名”。而且在该群中,禁止发广告、拉票、诅咒、色情、暴力以及其他违法言论,一经发现就会被强制退出该群。在该群的“群共享”区有《班主任》杂志社各个栏目的具体征稿要求及投稿注意事项,同时还有很多教师共享的资料在里面,群成员可以自行下载。
本群共有成员562人,笔者自2013年1月5日加入《班主任》官方群至1月29日共25天,群内消息记录共85页,约5100条。群内成员发言积极,经过笔者仔细观察,将群内交流内容总结如下:
1.工作话题讨论交流
群内基本上每天都有一个讨论话题,并且基本上每个话题都通过讨论得出了较好的解决方案。经过笔者的总结,一共归纳出29个讨论主题:班主任管理工作与方式;就学生压力大跳楼事件探讨如何缓解学生压力;教师应该如何与学生交流,走进学生心灵;班主任评语应该如何撰写;学生复习阶段出现了疲劳厌倦的情绪怎么激励;对于那些总是请假不来上课的孩子应该如何处理;教师的职责范围;中国现阶段的教育现状;学生生活、学习条件的改善;如何教育学生;如何给学生排位,依据是什么;学生不来上课,在寝室睡觉,家长也帮着请假怎么办(如何加强教师与家长间的沟通);奖赏与惩戒;如何应对学生的逆反心理;班主任的角色转变为“管理者”、“引领者”,如何转变;班主任专业化成长的途径,班主任培训相关的工作,比如培训、学习、研究课题、现场指导、研修参观等等;就郑立平老师报告进行交流;影子培训;班级管理办法;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如何开家长会;论文发表心得(前后共8次);“自立自助餐”主题活动筹划;“受教育”与“上过学”的区别;国外严寒教育:冬天洗冷水澡,加强身体素质给我国教育的启示;各种高效课堂模式;导学案、探究案、训练案;部分刚进入大学的学生表现出学习倦怠的情绪,高中教育应做好哪些过渡;与学习有关的非智力因素讨论。
2.资源共享大家受益
群内有部分教师具有免费下载论文的权限,在群里共享了如《从<论语>看班主任的修炼》、《国际高中阶段课程样析》等多篇论文。也有教师共享了许多有关学生管理、活动策划、家庭教育等方面的现成资源,如:小学二年级学生应该养成什么样的习惯;初中三年分别该养成哪些习惯;家长学校教案;“让感恩与爱同在”活动方案;“生日月”活动策划方案等共13个资源。
3.了解不同地区教育情况
由于群内教师来自全国各地,因此,利用QQ平台教师交流了各地区的教育教学情况,主要包含以下方面:
(1)讨论交流各学校上课的安排,如早晚自习、补课、放假等情况。
(2)课时情况,如每周多少节课比较合理等。
(3)教师待遇方面,讨论发现大多数教师持积极的态度。
(4)学习进修,各地学习进修情况差距较大,一些地方的学校比较重视教师进修,经常外派学习,有些地方不重视,教师基本没有进修机会,也有的地方有进修要求,但是不组织,要教师个人想办法去进修。
(5)应试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矛盾关系。很多教师认为在现有评价制度下,以学生成绩为唯一考核标准导致应试教育还是主流,所以,专家提出的各种素质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等都比较难以实施,校园活动记载也有做假现象。
(6)学校为教师购书情况也相差比较大,部分学校每年会为教师订阅许多期刊杂志以提高教师专业素质,这些学校普遍重视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但是有些学校基本没有为教师购买书籍,教师只能自己购书充实自己。
(7)各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存在差别。
4.文章著作大家共读
推荐了文章十余篇如《原谅学生的过失》、《只有被低估才有成功的可能》、《成为自己》、《“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之疑》、《人生方圆论》、《改造我们的课堂》等等,都是对教学和管理很有帮助的文章,也有些小短文就直接发到了群里。还推荐了有关学生心理辅导、班级管理、教师成长等方面的好书共46本,如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范梅南《教学机智》等等。
5.推荐软件博客网站
推荐了部分班主任常用的软件,并交流如何使用。如班主任管理大师软件,一些办公软件,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音视频处理软件等。还推荐了学习网站、教育类博客等12个,如中学学科网、中国教育出版网等。
1.提高教师教学和管理能力
因为加入该群的基本都是教师,而且该群实行实名制,虽然群里的成员在生活中基本互不相识,但因为有相同的职业背景,所以,大家对群里的成员都有一定的信任,而且在群里交流避免了面对面交流时的紧张或气氛的尴尬,当群里有内容需要交流时,有想法的教师就会比较积极地在该群里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群成员之间经常讨论教学和管理方面的话题,短短25天就交流了29个,其中不乏有让大多数教师头疼的论题如:学生的叛逆心理、如何与学生交流等,最后集中了很多教师的智慧,大家基本都得到了比较满意的答案,解决了许多管理难题。
2.提高教师自身素养和技能
群内交流的内容涉及到教育理念、哲学思想、教育的发展史等等,让人从思想层面得到升华,可以提高教师的自身素养。
现在网络技术发达,各种与教学有关的软件如雨后春笋,教师不可能一一掌握,利用QQ群教师之间可以相互推荐好的教学、管理以及常用的软件,并相互交流指导,还学习发博客、微博,建立自己的学习网站等,建立能够用于教学的虚拟学习社区。
3.活动交流
部分教师通过交流组织了跨地区活动,如图书角活动,部分教师管理的班级虽然有图书角,但是书比较少,几位班主任通过在群里沟通,决定定时互换图书,如每个月底,利用邮寄、快递等方式交叉互换各自的图书,让学生有更多的书籍可以阅读。又如跨地区的爱心活动,一位教师为某贫困学校募捐,群成员积极响应,各自收集衣物为贫困学校邮寄过去。
4.了解全国的教育状况
在群里,老师也交流各地的教育情况,如课时安排、学生补课、课堂模式、校长管理、教育理念等,由于该群实行实名制,所以在聊天时,大家根据相应老师的发言,对相应地区的一些教育模式有了一定的了解,可以借鉴别的地区或学校比较好的教学安排、教育模式以及一些比较好的教育理念等,对全国各地的教育状况也能有一定的了解,向好的学校学习,向差一些的学校提供各方面的帮助,尽力提高全国的教学水平。
5.广交朋友,为生活添彩
在教师业余时间,大家通过QQ群聊天,不仅有利于交流教学方面的知识,也有利于丰富教师的业余生活,QQ群中的教师通过聊天,认识了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交流了不少新的理念,甚至还涉及到生活小窍门、业余爱好等,下下棋、论论诗、品品茶,为老师们的生活添了不少新的活力。
笔者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增强《班主任》QQ群的作用。
1.把握讨论时间
经笔者观察,该群活跃时间集中在早上9点到晚上11点之间,最集中的阶段是晚上6点到10点。所以,如果想请教其他老师或者有讨论题让大家讨论,最好在人员比较集中的时候请教或提出论题。
2.培养学习领袖
意见领袖是观点引领者,在虚拟社区中具体表现为能够发表大量关于社会热点重点问题的具有高认同度的言论,并能在言论中提炼舆论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引导舆论观点的走向,从而对网民产生深刻影响的个人。[7]
本群中有几位意见领袖,如河南的刘敏灵、安徽的刘娟等等,他们提出的论题,大家都会积极参与讨论,而其他大部分老师一般都是参与讨论,而不主动提出论题。因此,笔者认为为了扩大该群的作用,应有一个学习领袖团体,这些学习领袖组织起来,挖掘每天的论题,在人数最多,讨论最多的时候发出,让大家讨论,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让更多的人学习到实用的东西。同时应多推荐好论文、好书、好案例,带动大家的积极性,让更多的人成为学习领袖。
3.鼓励交流
QQ群虚拟学习社区中,一些教师长期处于离线或发言不积极的状态,针对这种情况,虚拟学习社区负责人应该采取相关措施鼓励教师积极发言。以《班主任》杂志QQ群为例,笔者认为杂志可以用一两个版面,专门选登QQ群中比较有意义的发言,同时给发言者寄发样刊以示鼓励。也可以就一些与教育有关的突发事件展开讨论,整理后发表在当期杂志上,或整理成电子文档发布在官方网站上,以此鼓励群成员积极的发言。积极发言就促进积极思考,发表的有效言论越多,群内成员学习到的知识和经验就越多,也就提高了QQ群虚拟学习社区的作用。
虚拟学习社区是教师终身学习的一个有效渠道,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班主任》杂志QQ群虚拟学习社区可以在教学、管理学生、教学理念以及教师成长和生活等方面提供很多指导和帮助。然而,如何更有效地利用QQ群虚拟学习社区以及如何增强QQ群虚拟学习社区的作用还需要进一步的探讨分析和实践。
[1]Rheingold,H..The Virtual Community:Homesteading on the Electronic Frontier[M].Reading,MA:Addison-Wesley,1993.
[2][4]马凤娟.Web2.0环境下虚拟学习社区模型的构建[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8.
[3]Garita,C.Agüero,Guadamuz,L.Network -Centric Collaboration and Supporting Fireworks[A].Camarinha -Matos,L.,Afsarmanesh,H.,Ollus,M.,.IFIP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for InformationProcessing[C].Boston:Springer,2006,(224):323-332.
[5][6]马洪亮.虚拟学习社区的社会学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06,(9):20-24.
[7]彭琳,邓国峰.网络意见领袖的培养机理[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10):60-62.
G434
A
1671-7503(2013)05-0034-04
[编辑:郑方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