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三梅中学 舒海琦
根据浙江省考试院提供的高考英语成绩数据分析,近年来高中生的书面表达题平均得分基本在9-13分这个区间(满分为30分),得分之低让广大英语教师痛心惋惜。究其原因:一)学生语言基础知识薄弱,缺乏语言运用和迁移能力。二)平时的英语教学存在缺陷,疏忽了写作能力的培养。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对症下药,我们相信英语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也绝非一座无法逾越的高峰。
浙江省高考说明中明确阐述:一篇档次较高、得分较高的书面表达,给阅卷老师的印象应该是;语意合情合理,过渡自然;语句有简有繁,随“意”而安;语法结构正确,无懈可击;语言地道流畅,书写规范。得体的写作应该是高等级,高层次的语言表达,不光要语言正确,表意准确,还需措辞得体,如果能用词华彩,结构独特,那便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佳作。英语语言历史渊源深厚,自有一套严格的行文逻辑和章法。语言积累到一定程度,有了多次与旁人的熟练语言交流,有了一定量的阅读量,才能具备较好的语言输出能力。而据专家统计,目前我国高中毕业生的英语词汇量仅为3000到3500左右,实际运用的大概为2000左右;词汇捉襟见肘,学习时间有限,鲜少有英语交流和运用机会,所以,大多数高中生的英语表述能力很欠缺,写出优秀得体的英语文章难度很大。
高中阶段学习时间紧,英语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侧重语法讲练、习题评析、单词的诵读记忆在所难免。长期的背、读、记三模式强化下,学生往往习惯接受老师的给予,不愿做自己的语言输出,再加上中国学生的思维特征,长于精深思考,却不善表达,搜肠刮肚蹦出几个单词短语,却经常被老师指为不贴切不得体。而且由于文化的巨大差异,英语书面表达题中经常考察涉及到的英美文化和生活的主题,学生比较陌生,在有限的考试时间内,确实难以措辞得体地写出正确精彩的文章。
众所周知,高考阅卷的特点是:阅卷时间短,阅卷速度快,阅卷老师的心理状态是给分中庸。书面表达分别由两名老师同时给分,分数值差距允许在五分区间内,如果超过五分,就要请第三位老师进行三评,如若三评分也超过五分区间,还要请专家组终评。程序繁复,评卷老师大多不想惹麻烦,此种心理暗示下,分数段自然多集中在平均分。
鉴于上述的学情考情分析,广大英语教师本着多拿分、不做无用功的务实思想,对书面表达教学往往采取不理不睬顺其自然的教学方式,抓一阶段,又放一阶段,教学效果自然半生不熟。
高考英语书面表达美文生成之教学策略探究确实是英语教学难点中的难点。但是,书面表达能力是高中生必备的实用实践语言能力,作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英语教师责无旁贷,必须去尝试。
通过对连续几年的浙江省英语高考书面表达题型的分析,我们发现:2006年是探讨学习英语的方法是看电影还是读原著;2007年是探讨英语课教学仅用英语还是双语;2008年是谈在生活中独自做事与小组合作的利弊;2009年是一篇新闻报道,志愿者去敬老院;2010年则是介绍“每周一星”,介绍一位同学的事迹;2011年是就学生中的不文明行为给校长写信反映情况。笔者分析了近年来的书面表达的文章特点均为:记叙为主,稍加议论,旁带说明。文章体裁分别为这几类:1.记叙文2.说明文3.议论文。这三种体裁各有特色,需要吃透各自的特点,才能写出符合要求的美文。
深入分析了高考书面表达题的考察要求,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神秘感,写作兴趣也被成功激发出来。笔者告诉学生自己多年积累的正确写作步骤:一.在头脑中搜索你想用的单词。二.想好开头句。三.写好其他句子来支持你自己的观点。四.适当地加上一些议论。五.写出结尾句。六.补充,完善,加上过渡词。一篇受阅卷老师青睐的好文章一般有精彩的首尾句,通俗易懂的短语,多样的句型,恰当的连接词以及规范的书写。格式最好为:3个段落,3-5个高级词汇,3-5个句型,3-5个连接词,10-12句,13行。这样学生就对好文章有了非常立体深刻的认识,对写好书面表达也有了浓厚的兴趣和坚强的信心。
脉络清晰了,思路也理顺了,接下来便就这几种常见的考察题型进行实践的落实和指导。笔者尝试进行了以下做法,教师先进行深入指导,分析文章特点,然后再让学生试写,一般是两到三周一篇作文,一个学期6-8篇作文,要求在三天内写好。写好后老师面改,再让学生自改,改三次,一改语法正确,二改用词得体贴切,不得误用,三改文章衔接通顺,行文流畅美观。这样几轮改下来以后,老师和学生都对文章比较满意了,然后再让学生抄写文章三遍,要求书写美观,最后让学生背诵自己写就的这篇美文。学生一般都是兴味盎然,兴致勃勃地很快背好。
鉴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词汇语言能力,笔者具体进行的写作指导为:一、在高一阶段开展了议论文训练。议论文分为观点对比型和各抒己见型。第一类往往是提纲式作文,按照表格或提示语言之有序,老师一般是找点给分的,因此不能遗漏要点。第二类是开放式作文,要求学生要找到最本质的特征,再进行扩展和议论叙述。思维训练模式是:a.listing b.reasoning c.brain storm 二、在高二阶段开展说明文训练。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体。近年来高考试题,以介绍地点和介绍事物为主。写说明文需要注意以下特点:要抓事物特征;层次要分明;解释要清楚;表达手法要多样;用词力求准确。三、在高三阶段进行记叙文训练。记叙文一般描写人或事。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1.明确中心思想和写作目的 (情节,对话围绕中心)。2.精心选材(生动有趣,紧扣主题)。3.选择角度“人称”。4.恰当安排写作次序(时间脉络主线)。5.叙事清楚,完整,文章结构体现五何原则(when,where,who,what,why,how)。 6.叙事要详略得当。7.叙事要写好人物对话。四、在高三最后三个月进行整合训练。让学生集中背诵记忆以往写好的美文佳作,备战高考。并且每天抄写一篇作文于试卷纸上,既可以加深印象,又可以练习英语书写。
千里之行,始于脚下。因此,笔者在日常的书面表达教学中,一直重视基础的强化。
让学生使用学会使用英英辞典,适时搜索百度视频强化语境认知。
因为中英文之间归根到底是两种迥然不同的语言,再好的英语也传达不了中问的韵味,再准确的中文也说明不了英语的灵活情境。因此,让学生学会使用英英辞典,绝对是大有裨益的,可以让学生对英语词汇的涵义有了原汁原味的体会,能深入了解词汇的使用情境以及与近似词的微妙差别。如果能再适时搜索到百度的相关视频,进行语境的强化认知,更是最好不过的词汇积累方法。比如situation,condition,case,atmosphere这四个词用中文解释实在是既蹩脚又辞不达意,而用纯英文句子一呈现,便一目了然,学生的记忆很深刻,效果更好。而学生在书面表达中出现的问题很大一部分是由于措词不当,此举可以有效地让学生学会得体地遣词用句,从而为写好书面表达提供了可能。
3.2.1 注意连词的总结归纳
上文已经阐述过,连接词对能否写好书面表达非常重要。因此笔者归纳总结了一些连接词,让学生空余时间背诵记忆。连接词可分为以下几类:1.表示平行,对等或选择的连接词。如as well,neither...nor...2.表示转折关系的连接词。如on the contrary,in spite of,...3.表示因果关系的连接词。如for,so,therefore,due to,...4.表示时间顺序的连接词。如at first,later,meanwhile,since then,eventually...5.表示递进关系的连接词。 如 what’s more,in addition,furthermore...6.表示总结的连接词。如 in brief,on the whole,to sum up...连接词在文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千万不可忽视!
3.2.2 介绍常见的美文增彩法,让学生学会为自己“素面朝天”的文章“上妆”
俗话说“三分人才,七分打扮。”写文章的道理也是一样,况且高考阅卷时间很短,表面文章确实不可少啊!对此,笔者介绍给学生一些能让文章瞬间“靓”起来的技巧:一、使用强调句。可以轻松地将时间,地点,方式等类型的状语或从句转变为强调句。二、使用倒装句。只要句子中有介词短语或状语从句,便可将其提到句首放在only之后,将主句变成倒装。三、使用with的复合结构。可以将状语从句或并列句中的一个分句变成with复合结构四、巧妙地使用非谓语动词。可以将状语从句或并列的分句简化为非谓语动词。五、恰到好处的被动句。适合于较简短的句子,这样显得语言简洁生动,宾语一般是nothing,anything,nobody等不定代词。六、把简单句改成复合句。将简单句改成复合句,使表达更清楚,更富有逻辑。如此这般地学会着妆,确实能让学生的书面表达增光添彩。
3.2.3 重视书写
顾名思义,既然是书面表达,那书面的形式自然很重要。况且,见字如面,很难想象卷面污浊不堪的考卷里会隐藏着一篇不可多得的美文,所以不要怨尤阅卷老师“以字取人”。关于这一点,笔者也和很多老师的做法一样,就是让学生在高一高二期间布置一定量的抄写作业,一般为两天一张。这个做法确实很实用。
每个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有积累一些很有个人特色的教学训练方法。笔者几年来尝试的高考英语书面表达美文生成策略探究,也需得长期连贯的教学步骤保证预期效果,比如中途不能分班,三年一轮都由一个老师任教,学生要一直与老师配合,教师要有始终如一的教学热情与环环相扣的后续步骤,这样才能最终达到预期验证效果。
高考英语书面表达美文生成的教学策略探索与实践需要很强的连贯性,教师和学生必得付出大量的时间长期坚持,不断修正,才能聚沙成塔。但是英语写作能力一旦形成并且固化,它对学生英语能力的无形促进与提高也是不可估量的。因此,这绝对值得广大英语教师为之不辞辛苦,上下求索。
[1]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教育部考试中心.高考理科试题分析(2009年版)[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陶百强.高考英语书面表达评析及其命题[J].试题与研究,20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