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李一凡
随着2012年“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2013年到来,170年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进入新的发展时期。随着互联网、移动终端的快速普及,新媒体已经是当前最受关注的热词和未来最值得重视的问题之一。以新媒体为时代特征的科技文化已经渗透到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今,新媒体像水和空气一样在我们身边,成为我们身体与生存的一部分。
任何新生事物的发生都是从一个点开始,由量变到质变。新媒体的发展过程也同样是这个铁律。传播学者麦克卢汉在《认识媒体:人的延伸》一书中提出了“媒介即信息”的概念:“媒体的使用是人类感官的延伸, 人体与世界信息沟通的外延作用”。新媒体这个词是源于媒体传播领域。从这个意义展开,新媒体不限于此。人类的文化发展史可以说就是媒体发展的历史:人类最早的媒体就是肢体动作、语言、声音、形象符号,后来又发明了文字、印刷,接着又出现了广播电视、互联网、移动通讯等等,后者针对前者可以被称为新媒体。每一次新媒体的出现,都是融合前一种媒体而发展,媒体的演进与其发展过程与社会文明的进程同步。归纳当今国内外对新媒体研究的各种角度和观点,总结提炼出新媒体广义的文化观念是:“新媒体是人与世界沟通不断创新的智能信息”。
新媒体跨界是功能,新媒体融合是价值。当今新媒体观体现在以互联网为载体、以移动终端为平台的环境下,扩大全球文化传播力,跨越国界、种族、文化,体现世界文化多样化的交流与发展;通过领域的跨界,融合大众广泛参与互动,极大地发挥人的创意智慧,成为科技文化生产力,推动以创意产业为核心的生产力发展;新媒体由用户主动选择的机制,促进后工业时代文化消费带来的幸福感;新媒体物联网、云计算带来大数据时代的应用,促进生态与社会和谐。
新媒体发展趋势正在给文化艺术的存在形态和发展趋势带来革命性变化。新媒体艺术与现代、时尚、科技、创新的理念连接在一起,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奥运会开幕式融合了新媒体声光电的表演,呈现了中国历史文化史诗般的大国崛起;央视春晚LED模块组成的百变舞台与演员的互动,构成了中国年的视听盛宴;新媒体艺术不断呈现出新型的艺术形态:多媒体艺术、网络艺术、微电影、微博剧、互动艺术等等。新媒体艺术是科学与艺术、媒体与艺术、各艺术学科的交叉与融合的新艺术形态。
我们从艺术史发展可以看到艺术融合的现象。中国古代的士大夫无论是为官还是归隐,都讲琴、棋、书、画的全面修养,是文人安身立命之本,琴、棋、书、画尤以琴为首,正所谓乐由心生所致。琴、棋、书、画不是工具,是塑造人类心灵的艺术手段。正因如此,新媒体艺术也不是工具,是传播人类情感的艺术手段。
新媒体审美,由传统的单项审美向综合审美发展,审美元素的组合形成审美综合体验的过程,发挥新媒体的人机互动体验功能,充分调动人类的多种感官,符合人类全面接受信息的方式。新媒体艺术是塑造和传播人类艺术手段走向回归的新发展,新媒体艺术是新的文艺复兴,即艺术融合与人的全面发展。
纵观社会发展史,人类社会每一次时代的变革都是科技创新与文化传播相互促进的结果。中国社会正经历着农业工业化、工业信息化、信息智能化,未来将进入智能生态化社会的转型发展中。从促进社会转型发展的驱动力看,人的创新观念和智能永远是第一资源和第一生产力。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当今时代与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当今数字时代的新媒体本质就是创新。新媒体的创新性是体现跨界功能和融合价值。融合是当今社会发展最重要的功能价值。
新媒体发展下的科学艺术融合问题,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战略问题。
从理论上探索新媒体科学与艺术的一种存在方式、信息交互形式以及创新关系,以创意思维对新媒体科学与艺术融合展开畅想,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强调搞科学的要懂艺术、要懂音乐,就是强调科学与艺术的生态关系,实际上也是“钱问”的回答。因此,教育改革的关键是通才教育观,实施理工文艺之间交叉结合。科学与艺术的生态关系涉及到人类物质与精神、自然与社会和谐发展的深层问题。艺术是人类的想象力,是科学的启蒙。科学是人类的睿智,是人类物质生产的动力。从数字信息时代走向创意智慧时代,艺术家在发展创意产业过程当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在价值链上工程师与艺术家携手并进。艺术家兼研究人员是一个新的概念,主要的内涵就是要把艺术家、研究人员和产业联系起来,这是一种创新的思维。
从战略上看新媒体已经不仅是新概念、新科技、新产业、新产品,新媒体跨界浪潮从三网融合、物联网到云共享,新媒体融合了整个传媒领域、社会系统、发展机制,树立跨界融合的新媒体观,促进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融合。新媒体发展观在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层面,促进了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融合。建立新媒体科学艺术生态体系,实现跨界融合的功能价值,必将促进传媒业乃至文化、经济、社会深层次的变革。
我们所处的新媒体时代,是一个大科学、大协同的创新时代。大科学是以解决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为导向,大协同是以多学科的交叉为特征,由科学家、人文学家、艺术家、企业家共同进行协作的一种协同创新方式。
新媒体协同创新教育应着重解决以下重要问题:紧跟世界新媒体发展趋势,预测和适应社会变化与发展趋势,在教育观念上提出创新举措。由培养工业标准化人才向培养文化创意型人才转轨,由按工具和技术划分的专业向新媒体领域的整合与交叉转轨,由教育从社会边缘向社会中心转轨。在探索新媒体教育改革实践中,北京印刷学院设计艺术学院从2003年成立开始与北京相关院校共同发起跨学科、跨领域的联合研究模式的探索。2010年10月10日,由北京14所大学组成的北京新媒体联合实验室落地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
2012年是中国教育改革协同创新发展的元年。遵照中国教育改革精神,“要积极推动协同创新,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项目引导,鼓励高校同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建立协同创新的战略联盟,促进资源共享,联合开展重大科研项目攻关,在关键领域取得实质性成果,努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积极贡献”。由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北京新媒体联合实验室与国际组织共同发起的新媒体国际协同创新促进中心,于10月10日在中华世纪坛成立。北京市委宣传部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中心梅松主任在致辞中说,北京新媒体联合实验室成立2年来,为新媒体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国际新媒体艺术交流、北京新媒体产业发展,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发挥了北京新媒体智库的作用。今天,北京新媒体联合实验室又提出新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思路,就是协同创新。从院校学术团体,走向社会更广泛的联合,与政府机构、行业协会、科研机构、企业进行协同创新,从学术交流、研究的层面,上升到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层面,进行更大的跨越。中宣部出版局刘健生副局长在致辞中说,应对国际新媒体发展趋势,开展协同创新是必然选择,对新媒体国际协同创新促进中心在促进中国与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方面,提出希望新媒体国际协同创新促进中心成为国际品牌、国际名牌。
新媒体协同创新建立以学院校为牵头、以企业为主体,在政府、协会引导下的协同创新机制,以解决重大问题为目标展开协同创新。面对世界性的经济危机、生态危机、信仰危机所谓危“机”中的“机”遇,给社会的经济与人的消费文化提供了理性反思和现实选择的机会。重新思考经济增长模式和消费模式的关系,建立人文与自然和谐、物质与精神互为,而不是依赖物质型、资源型的经济消费模式,是文化产业发展促进消费文化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提出新媒体协同创新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十大领域倍增计划。重点从促进新媒体创意与消费产业链入手,就是要通过发展创意产业和文化消费,通过新媒体协同创新,实现教育、科技、文化、艺术、经济体制配套改革机制,建立横向的领域跨界、纵向的产业链融合、实现各创新要素协同的倍增效应,建立社会创新机制与生态系统。
在国家经济、文化、教育、科技、政治等体制改革的推动下,在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国家发展战略的指引下,树立跨界融合、协同创新的新媒体观,促进科技、文化生产力,建立领域跨界、组织协同的创新机制,发展创新型、智慧型生态社会,为实现美丽中国梦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