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丹青
(作者:俞丹青,西安市公安消防支队工程师。)
新型科技工业园区是工业化和军民融合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地工业园区如雨后春笋迅猛发展。但由于这些科技工业园区在建设过程中上马仓促等原因,多数未进行消防安全规划或消防规划不合理,普遍存在消防安全隐患。以对某市辖区内沣京工业园区、泾河工业园区、草堂工业园等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进行的检查情况为例,很多厂房未经消防设计审核或设计备案、消防验收或竣工验收消防备案就擅自开工建设和使用,留下很多先天性的隐患:
厂房耐火等级达不到消防安全要求。生产火灾危险性为丙类的钢结构厂房耐火等级只有四级,而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要求,应对钢柱、钢梁等主要建筑构件应进行防火处理,达到不低于三级耐火等级的要求。
厂区消防规划不好。缺乏消防车道,疏散楼梯不符合要求,化学品储罐没有防护堤,消火栓数量和水压严重不足,厂房与民房间距不够,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
消防器材、设施不足。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要求,厂房应设置室内外消防给水设施,但很多单位在这方面均为空白,一旦发生火灾,只能望“水”兴叹。检查中发现,有七家单位连扑救初起火灾的手提式灭火器材都未配置。经消防审核、验收,手续完备的项目不到总数的三分之一,园区内的消防安全状况令人担忧。因此,抓好工业区消防安全工作是摆在面前亟待解决的课题。
此外,涉及国防科技园区的信息安全面临严重威胁。一方面,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种失泄密渠道增多、速度加快、危害趋重、防范难度加大;另一方面,境外间谍情报机关大肆对我进行渗透窃密活动,面临的防间保密形势严峻复杂,我们平时如果不做好细致有效的防间保密工作,长此以往,不发生问题是侥幸,发生问题则是必然。
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积极推动经济建设,加快军民融合步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建有规模不等的工业园区,园区内企业少则数十家,多则上百家。以西安市某区为例,凭借自身优势,吸引了不少内地企业来此投资建厂,在经营模式上形成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优势,工业园区得到快速发展。通过调查发现,应与园区建设相适应的消防安全工作却没有得到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园区消防工作的发展及现状还不容乐观,工业园区消防安全管理也存在许多薄弱环节。由于缺乏统一的总体规划和消防规划,造成工业园区消防安全先天不足,火灾隐患十分严重。主要表现在:
1.消防规划不合理。建筑周边没有设置必要的环形消防车道,一旦发生火灾,消防车无法快速地到达火场,为扑救火灾、疏散人员物资增加了难度。与此同时,厂与厂之间、车间与车间缺少必要的防火间距,建筑毗连严重,一旦发生火灾极易造成蔓延趋势,甚至出现火烧连营的状况。而且,园区内的民营企业在厂房建设中,为了省时和减少施工工期,大量采用钢材、钢屋架,而钢材没有经过防火处理,钢结构耐火等级达不到要求,极易造成人员群死群伤。多数工业园区未编制消防规划,或对工业园区产业项目定位不准确,导致消防规划不合理。园区内公共消防基础设施严重滞后,市政消火栓大多未能与工业园区建设同步配套施工。有的工业园区虽建有市政消防设施,但市政消火栓总数不足,消防给水管网管径、水压、流量等不符合要求,无法满足消防用水的需要。多数企业消防基础设施薄弱,消防设施严重不足,在火灾情况下,无法及时组织火灾扑救和人员物资疏散。
2.火灾隐患比较突出。由于园区企业的设计、施工多数未经消防审核验收,存在未按要求设置室内、外消火栓、室外消防水源不足、室内消防设施配备不到位、灭火器配置选型不合理、建筑耐火等级达不到要求、未按要求设立防火、防烟分区、疏散楼梯不符合要求等火灾隐患,导致初起火灾得不到有效控制,极易造成人员群死群伤。由于工业园区内的投资项目是政府的招商项目或重点项目,为加快项目落地进程,政府默许项目工程先开工建设后补办手续的做法,导致消防部门在行政执法上产生较大的阻力。一些企业虽已经消防审核和验收合格,但在投入使用后为了提高场地的利用率,擅自将原有建筑物间的防火间距或消防通道搭建成仓库或车间,改变整体消防安全布局,造成了建筑物无消防车道、防火间距不足、防火分区不符合要求等问题,带来新的消防安全隐患。
3.园区内消防设施短缺。一方面体现在园区内公共消防设施建设跟不上园区建设步伐,厂区消防基础设施薄弱,尤其是公共消火栓的建设严重不足,消防用水严重缺少,火灾发生后难以扑救。有的工业园区消防给水管网管径过细,水压过低,无法满足消防用水的需要;而有的工业园区甚至尚未建市政消防供水设施。另一方面,由于进园区企业厂房的设计、施工未经消防审核,厂区内未按要求设置室内、外消防栓,灭火器等消防器材配备严重不足,灭火器配置不合理、选型不符合要求,本应配备扑救固体物质火灾ABC类磷酸氨盐干粉灭火器,却配置了扑救液体、气体的BC类碳酸氯钠灭火器,以致初起火灾得不到有效的控制。
4.消防安全管理不到位。多数企业消防安全责任制不落实,安全工作措施不到位,存在消防安全工作无人抓、无人管现象。一是未建立消防安全管理组织,未制定消防安全操作规程和规章制度,违章操作、违章用火、用电的现象普遍存在。二是企业生产管理混乱,厂房内电气线路及电器设备的选用、安装不符规范要求,电线乱拉乱接、闸刀裸露,防爆场所未采用防爆电器的现象随处可见,且应急措施未及时跟上,极易因小火而酿成大灾。三是乱搭乱建现象严重。一些已经消防审核和验收合格的企业,在投入使用后为了提高场地的利用率,擅自将原有建筑物间的防火间距或消防通道搭建成仓库或车间,从而改变整体消防安全布局,造成了建筑物没有消防车道,没有防火间距,没有防火分区等问题,给消防安全带来严重的隐患。
5.消防安全意识淡薄。多数企业业主自身消防安全意识淡薄,对消防安全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摆不正企业发展与消防安全的关系,只片面追求经济利益,不顾消防安全,贪图眼前小利,忽视安全成本投入。企业业主自身未接受消防安全培训,缺乏必要的消防安全知识,不重视火灾预防和消防安全管理,不懂消防器材的使用、初起火灾的扑救等消防常识。同时对员工的培训教育不重视,培训制度形同虚设,对员工缺少必要的消防安全培训教育,导致相当部分员工消防法律意识淡薄,对消防知识一无所知,违章生产、违规操作现象屡禁不止。
6.保密意识薄弱。某研究所技术人员携带机密产品资料外出时,为了往车内搬放其他物品,将资料随便放在另一辆车翼子板上,导致资料丢失。无独有偶。某单位的新立项项目,在尚未对外公布的情况下,该院一名机关领导,与朋友电话聊天时将此事泄露出去,造成很大被动和损失。上述两个案例,只是近年来园区发生失泄密案件和问题的一个缩影,它们大多有一个共同的教训,就是当事人主观上不在意,在不经意间失泄密。主要是平时没有养成良好的保密习惯。
针对科技工业园区存在的消防安全不良状况,消防部门要树立“人人创建软环境,消防安全是最大软环境”的思想,切实发挥职能作用,当好政府参谋;还要教育引导全社会树立“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的安全意识,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努力改进工业园区消防安全环境,确保工业园区健康、快速地发展。
1.抓好公共消防设施建设。把工业园区消防规划纳入总体规划,确保公共消防设施建设与工业园区建设同规划、同建设、同实施。依据《消防法》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编制既符合实际又适度超前、既关注重点而又照顾全面的消防规划,使工业园区内功能布局合理,公共消防设施建设到位,公安消防站装备建设能符合扑救重特大火灾灾害事故的要求。对已经建成的园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要求,本着“适度整改、全面完善、重点防范”的基本原则,加强消防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实施消防站、消防通信、消防车道、消防水源、消防装备建设等的落实工作。对新建的园区,坚持从源头把关,严格依照消防规划要求,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地抓好建设,确保消防站、消防车通道、消防水源、消防通信等基础设施与其他市政设施同步建设。对公共消防设施不能满足灭火救援需要的,增建、改建、扩建消火栓、消防水池、天然水源取水设施等消防设施,满足实战需要。
2.开通“消防审批绿色通道”。消防部门要为企业把好审核、验收关并积极参与园区消防规划和建设工作。要从加强建筑防火工程审核入手,从源头上堵住火灾隐患。在政府提出统一规划建立园区之时,应加强规划管理,严格审批。消防监督管理人员要主动出谋划策,把好建筑物的耐火等级、防火间距、消防水源和消防通道等审核关,杜绝先天性火灾隐患的产生。对工业园区内存在隐患而有条件整改的单位,消防部门应提供一切便利措施,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采取因“患”制宜的方式进行整改;对确实没有条件整改的单位,消防部门要与业主一道采取补救措施,确保企业安全。结合实际,开通“消防审批绿色通道”。对于大型建筑工程,尤其是工期紧、问题多、协调量大的大型工程,打破常规,现场办公;对重点建设项目和招商引资项目,简化消防审批手续,缩短审批时间,创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和投资环境。
3.加强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坚持从源头抓起,深入开展摸底排查,对园区内的未报审、报验的企业做到情况明、底数清。同时加强与工业园区管理单位的联系协调,加大执法力度,督促企业补办消防审核和验收手续。开辟绿色服务通道,主动提前介入工业园区和大型招商引资项目的前期工作,把消防法规、规范的宣传工作做在前面,简化办事程序,缩短建筑工程消防设计审核验收期限,快速办结建筑审核、检查验收等手续,把好建筑物的耐火等级、防火间距、消防水源和消防通道等审核验收关,杜绝先天性火灾隐患的产生。在热情服务的前提下,坚持严格执法,加强消防监督检查,督促企业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消防方面的法律、法规规范的要求,努力消除各类火灾隐患。
4.规范消防安全管理。各级政府应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强对科技工业园区消防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层层签定消防安全责任书,把对企业的消防安全工作纳入到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年度工作考评中。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对工业园区消防安全管理,督促企业制定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明晰消防安全职责,建立健全自上而下的消防安全监督管理网络。企业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公安部令第61号)的要求开展消防安全工作,规范内部管理,建立健全单位防火安全领导机构,明确消防安全责任人,制定消防安全制度、消防安全操作规程,并将责任落实到人到位。并针对工业园区消防工作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和采取有针对性的配套措施。
5.发展多种形式消防队伍。由于园区消防工作涉及面广、线长、量大,全靠公安消防队伍承担消防保卫任务既不现实,也不可能。发展多种形式的消防队伍,符合形势发展的要求。因此,要充分发挥园区、企业的积极性,因地制宜地发展各种形式的消防队伍。在园区不但要组建义务消防队,还要督促各企业尽快建立专职消防队、志愿消防队,配备必要的灭火器材。并对各种形式的消防队伍定期进行培训和实战演习,提高灭火能力。配齐配强器材装备,制定灭火救援预案,适时组织开展演练,不断增强工业园区初期火灾的扑救能力。积极发展派出所联防消防队,逐步配备必要的扑救化工、火灾的特种车辆器材和个人防护装备,提高处置各种恶性化学灾害事故和扑救火灾事故的能力。
6.加强消防安全培训。针对工业园区及园区内企业的特点,抓好企业业主和从业人员的消防安全常识培训和自防自救能力的宣传教育,使其做到“三懂”“三会”。“三懂”即懂火灾的危险性、懂火灾的扑救方法、懂预防火灾的措施;“三会”即会报警、会扑救初期火灾、会使用灭火器材。加强消防演练,提高实战能力。火灾发生时的人员疏散,以及利用湿麻袋和灭火器来扑灭已燃的易燃物。通过演练提高员工应对和处置突发事故的能力,让全体员工懂得消防基本知识,学会火灾的预防、报警和初期火灾的扑救工作。由此提高企业业主和从业人员的消防安全素质,增强应变及自我防范能力,从而筑实科技工业园区抗御火灾的堤坝,防患于未然。
7.加强学习教育,让保密成为习惯。工作和生活中,一些同志执行保密纪律不自觉,关键还是思想认识上存在偏差。有的心存侥幸,认为只要关键时刻瞪起眼睛来,平时马虎一点无碍大事;有的图省事、怕麻烦,为了一时工作方便,置保密规定于脑后;有的把保密当面子工程,上级来检查时应付得很认真,检查组一走,故态复萌,陋习依旧。这些错误认识和做法,是制约单位防间保密工作落实的顽症,必须多管齐下,通过加大教育、检查、处罚的力度,使相关人员真正在灵魂深处受到触动,变“要我保密”为“我要保密”,自觉绷紧防间保密这根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