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 莘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1](PP12-13)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胡锦涛同志进一步强调:“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2](7)在这里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共产党九十年来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经过两次历史性飞跃而产生的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深入研究什么是“一脉相承”、怎样理解两大理论成果是如何同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脉相承”以及提出“一脉相承”的意义所在,有利于我们正确理解中国共产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有利于我们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有利于我们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3](P7)
侯惠勤(2008)[4]认为,“能否解决社会主义的特色化与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化这一课题,决定了马克思主义的命运”。在马克思主义诞生160多年来各国民族化的实践中,在前苏联产生了列宁主义以及斯大林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中正确的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在中国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些理论成果都在本国的具体实践中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因而是成功的、具有对现实的重要指导意义。仅就认识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民族化实践而言,不可否认一些人在思想上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理论误区,他们或者从“左”的方面否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性,或者从右的方面认为毛泽东思想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正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符合民主社会主义、“普世价值”或新自由主义。因此,唯有从理解我们常说的“一脉相承”中的“脉”到底指的是什么入手,才能够拨开理论迷雾、澄清错误认识,以正本清源,从而搞清楚为什么我们要始终不渝地坚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究竟是怎样坚持与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抑或说什么是“一脉相承”中的“脉”,通过研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原著,我们可以在胡锦涛总书记2003年7月1日《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中找到答案。在这篇文献的第一部分中,胡锦涛同志高度评价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指出其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在论述这种“一脉相承”时,胡锦涛同志提出了“四个坚持”的判断标准,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植根于人民的政治立场”以及“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5](PP5-9)这“四个坚持”虽然是胡锦涛同志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的论述,但毫无疑问适用于我们正确认识和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同马克思列宁主义及其之间的“一脉相承”。这“四个坚持”宛如一条红线,为我们勾画出怎样在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进程中坚持和马克思列宁主义清晰的脉络,从而使得我们能够正确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
辛向阳(2008)[6]认为,“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在新时期继承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不断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胡锦涛同志提出这“四个坚持”,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是四条判断标准,对照这四条判断标准,我们可以清晰地认识到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是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以及为什么如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所说“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7](P12)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发展马克思主义首要坚持的原则所在。经典作家恩格斯说过:“我们党有个很大的优点,就是有一个新的科学的观点作为理论的基础”。[8](PP39-40)恩格斯还特别强调:“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9](PP742-743)因而,只要是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化成果,都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而不能从本本出发、固守教条或在否定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基础上“创新”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正是建立在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基础上,科学地回答了中国在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遇到的种种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因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在各国的民族化中最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典范之作。
“坚持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既崇尚远大理想、又立足现实国情的鲜明特征。共产主义事业是一代又一代马克思主义者矢志不渝的最终奋斗目标,离开了它我们就会迷失方向;脚踏实地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不懈奋斗,我们才不会脱离实际。毛泽东思想正确地回答了在我们党处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革命道路问题、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的怎样建立社会主义制度问题以及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如何走出一条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集中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这两大理论成果都坚持从具体问题入手,不断引领着中国人民通过实现求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这两大历史任务,从而向着共产主义崇高理想不断奋进。
“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植根于人民的政治立场”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历史观——人民才是历史活动的创造者与推动者。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来都认为必须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毫不动摇地为人民服务。毛泽东同志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10](P1031)邓小平同志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11](P71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更是鲜明地提出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胡锦涛同志也指出“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12](P16)我们党的领导人之所以一以贯之地强调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人民历史观,是因为这是无产阶级政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性区别所在。
“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的论断,从现实意义上说证明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科学地回答了“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这一重大理论问题。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形而上学地、教条地对待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僵化的实践曾造成过重大的“左”的错误。前苏联出现党垮台国剧变的一个重要教训就在于其马克思主义民族化搞得不好,虽然在前期曾创造出了被历史证明完全正确的理论成果——列宁主义以及斯大林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中正确的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但其中后期僵化教条化地对待马克思主义同修正主义甚至于否定马克思主义的两种错误的思潮相互交织,最后使得一小撮反马克思主义、反社会主义的野心家得手,其教训是十分惨痛的。中国共产党之所以伟大光荣正确,就在于其一直以来坚定不移地坚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在当代中国保持着蓬勃的生命力,与我们党坚持理论创新,不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从而产生新的理论成果是分不开的。“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离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无从谈起;同时,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必然要求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否则就会犯教条主义的错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不存在只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而没有中国实际的中国化,也不存在只有中国实际而没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中国化”(侯惠勤 辛向阳,2011)。[13](P7)
综上所述,胡锦涛同志论述的“四个坚持”实际上是作为判断一种理论体系是不是同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的标准而提出来的。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这“四个坚持”的提出,为我们在当代中国辨析形形色色的理论思潮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武器。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这一重大理论问题曾在我们党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被鲜明地提了出来。其中正确回答“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就是要求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观,即用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都是在同错误思潮的斗争中成长起来的。从马克思开始的一位位经典作家的实践证明了愈是同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潮作斗争,马克思主义理论就能愈加丰富、发展和完善。一言以蔽之,丧失了斗争性,马克思就不再是马克思,马克思主义就不能成为马克思主义。
周新城(2010)[14]指出了我们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反马克思主义的几种主要社会思潮,其中最为主要的三种思潮就是新自由主义思潮、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和“普世价值”思潮。在一种很奇怪的言论看来,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的成功实践仿佛就是脱离马克思主义、秉持上述三种思潮而产生的,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恰恰就是契合了这三种思潮。针对这一点,我们运用“四个坚持”的判断标准,可以做出清晰而有力的回击。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新自由主义不“一脉相承”。新自由主义在对待世界历史问题时强调“历史终结论”,在政治上反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在历史观上主张唯心史观、依靠剥削阶级而不是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是一种主张保守甚至倒退的右的思潮。因而,我们搞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确方向,决不能用新自由主义指导改革。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民主社会主义不“一脉相承”。在民主社会主义那里,抛弃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更遑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不存在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且大肆嘲讽这样一种远大理想,没有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更不可能有什么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周新城(2011)[15]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民主社会主义的本质——从意识形态来说,它是一股反马克思主义的资产阶级思潮;从社会制度来说,它是做若干改良的资本主义制度;从历史作用来说,在社会主义国家里,它是从社会主义过渡到资本主义的桥梁。
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普世价值”不“一脉相承”。侯惠勤(2009)[16]深刻地剖析了“普世价值”的本质,指出其一是从理论上看消解共产主义理想、确立资本主义不可超越为前提,二是从实践上看,其根本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建设,完全割裂中国改革开放中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间的内在联系,力图把中国的改革开放引导到“回归西方文明”的方向,把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引导到西方“民主化”的陷阱。因此我们可以清晰地得出结论,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引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唯一正确理论,企图用“普世价值”取代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只能使社会主义中国酿成如苏东那样制度剧变、政党垮台、国家解体的历史悲剧。
列宁曾说过,“马克思主义在理论上的胜利,逼得它的敌人装扮成马克思主义者,历史的辩证法就是如此”。[17](P307)在当前我国思想理论界,上述的新自由主义思潮希冀以改革开放特别是经济体制改革指导思想面目出现,民主社会主义思潮以“正统马克思主义”面目出现,“普世价值”思潮则意图取代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印证了列宁这一论断的正确性。邓小平同志强调,“现在有些错误观点自称是马克思主义的,有的则公然向马克思主义挑战。对此,马克思主义者应当站出来讲话”,因此,旗帜鲜明地高举马克思主义的旗帜同这些错误思潮展开理论斗争,没有任何输理的地方。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赋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兴国之魂”、“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以及“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这三大崇高的历史地位,首当其冲地就是要求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当前,我们应当突出强调将“马列主导”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一元统领社会思潮的多元,是有着十分强烈的现实针对性的。
党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坚定的基础,理论上的与时俱进是行动上锐意进取的前提,思想上的统一是全党步调一致的重要保证。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中国的发展进步不会放慢脚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不会放慢脚步。我们有理由相信,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一定能够顺利地到达我们理想的彼岸,一个富有蓬勃朝气的社会主义中国必然会在21世纪的今天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4]侯惠勤.论继续解放思想[J].中国社会科学,2008(1).
[5]胡锦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6]辛向阳.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5).
[7]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0]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1]邓小平年谱(一九七五-一九九七)(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
[12]胡锦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13]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侯惠勤辛向阳执笔).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神实质[N].人民日报,2011-11-9.
[14]本刊记者.20世纪90年代以来反马克思主义的几种主要社会思潮——访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周新城[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5).
[15]周新城.必须科学地分析苏联亡党亡国的原因[J].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11(9).
[16]侯惠勤.我们为什么必须批判抵制“普世价值观”[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3).
[17]列宁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