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伟 张传超
(山东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山东 淄博 255049)
1982年,在党的十二大上邓小平最先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命题,此后历次党代会的文献及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讲话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都有所阐述,党的十八大则集中提出:“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旋律,也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在理论和实践上的伟大创新。全面分析和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容,对于我们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982年,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在简要回顾了党的七大以来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后指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这是邓小平在总结历史经验,从独立自主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角度第一次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中多次使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念。报告指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现代化建设相结合的产物,是扎根于当代中国的科学社会主义。它是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统一认识、增强团结的思想基础,是指引我们事业前进的伟大旗帜。”这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党的理论创新,又是指引社会发展的伟大旗帜。
1989年,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的概念,他指出:“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是经过十年实践检验而为亿万人民所认识和接受的科学理论,是指引我们继续前进的旗帜。”这主要是从理论层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论述。
1992年党的十四大报告,江泽民同志在总结改革开放14年伟大实践的基础上,从指导思想、发展阶段、发展战略、根本任务、外部环境、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一国两制”等九个方面概括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
1997年,党的十五大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命名为邓小平理论,并将其确立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
2002年十六大以后,我们党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同时进一步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2002年11月胡锦涛同志提出:“中国共产党要走的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这是从发展道路、理论体系、伟大旗帜三个层面来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011年,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经过90年的奋斗、创造、积累,党和人民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发展的成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就从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个方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了全面论述。
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概括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通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及发展脉络的梳理,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不断丰富和发展、不断走向成熟和完善,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有机统一。
历史反复向我们证明,走什么道路问题历来是关系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兴衰成败的根本问题,它既关乎党的命运,也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与亿万人民的幸福。百余年来为救亡图存,无数仁人志士留下“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悲愤,付出多少“春云碧血,秋雨黄花”的牺牲,却终究壮志难酬。直到中国共产党诞生,在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下,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经过长期艰辛的探索,找到了一条中国特色的民主革命道路,取得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并在建国后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顺利过渡,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进入社会主义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我们又开始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但由于种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在后期出现了重大失误。“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后,在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下,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探索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实际相结合,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经过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不断地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逐步走向成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这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政治和组织的根本保证,离开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就会走上非社会主义的道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我们创立、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现实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是立足于中国国情,并适合中国发展实际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根本保证,必须毫不动摇的坚持把它们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发展的伟大实践中;“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必须全面协调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目标方向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当然这五个方面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形成了一整套比较定型的实践模式、科学体系。其中,党的领导是关键,它决定着我们必须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立足国情则是我国社会主义具有中国特色的主要依据;“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是总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遵循;“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是基本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具体展开;“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奋斗目标,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目标指引与发展方向,就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本质上体现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在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中国社会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从革命到建设、从计划到市场、从贫困到小康、从封闭到开放的社会转型和制度变迁,中国社会取得了历史性的进步。三十多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已经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成功引领了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幸福生活的必由之路。未来的实践也必将再次证明:已发展相对成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为一整套比较定型的实践模式、科学体系,在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必将进一步发展完善并导引我们实现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
马克思主义是在科学实践的基础上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统一起来,把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统一起来的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我们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在长期的实践探索过程中,我们党又不断地进行理论创新。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反对教条主义的斗争中,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正确方向,创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制度和思想基础。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实际进一步进行理论创新,并经过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不断发展与完善,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在这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科学发展观三大理论成果是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它们共同回答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面对的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四个基本问题”。在基本理论上则包括了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论、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论、社会主义和平统一论、社会主义和平发展论、社会主义政党论等,涵盖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紧密相关的经济繁荣、政治发展、文化进步、社会和谐、生态文明以及治党治国、内政外交国防、改革稳定发展等方方面面,是我们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也是我们处理和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种问题的基本准则。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它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反映了历史发展的趋势,顺应了时代进步的潮流,体现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要求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要进一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就必须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行动指南。
一个国家走什么样的道路,首先是社会制度问题,也就是坚持哪一种社会制度。社会制度包括基本制度和具体制度即体制,对一个国家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邓小平同志说过:“制度问题更带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这种制度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是否改变颜色,必须引起全党的高度重视。”正因为社会制度问题关系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社会制度建设。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进程中,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把制度设计建立在对中国国情的深刻认识上,建立在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上,形成了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在这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着我国国家的性质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运行的根本政治保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力量源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基石之一,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有利于壮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群众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永葆本色的法治根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充满生机活力、富有力量,具有巨大优越性的根本体现。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我们党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而成的集体智慧结晶,是我国的根本制度,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成果,也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具有巨大的优越性。借用胡锦涛同志的话讲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利于保持党和国家活力、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有利于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要实现十八大提出的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我们只有依托和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活力、抗风险、利发展的优越性,才能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注入强大动力,从而把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推向新高度。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和可靠保障,我们时刻不可偏离这一制度。一旦偏离,中国的改革和现代化就可能走上邪路、老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就失去了保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新时期我们党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历史性创造,包括了三个形态的发展:实践形态是我们党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形态是我们党创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制度形态是我们党建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是一个有机统一体,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过程,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立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拓展,推进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发展,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供了科学指导和理论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完善则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健康发展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完善提供了政治保证和制度保障。三个方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并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理论和制度方面得以共同提升。
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说,道路的开辟、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制度的建立,是一个一体化的过程。今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就是既要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前提下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实践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发展,又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下坚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实践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发展,还要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伟大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在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已经解决了许多实践、理论和制度上的重大问题,积累了许多重要的经验,获得了许多新的认识,实践的思路更加明确,理论的视野更加开阔,制度的设计更加科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把握已经达到了一个新高度,这一切都集中体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体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当然,实践是无止境的,理论与制度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和完善。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坚强领导下,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也必将进一步得到发展和完善。
[1]邓小平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2]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与发展大事记[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
[4]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5]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