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为加
(乐山市总工会 四川 乐山 614000)
2013年4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指出,要高度重视广大职工的多样化需求,不断拓展职工成长成才空间,着力培育造就一大批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的高素质职工。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寄托了党中央对工会组织在新的历史阶段展示新风貌、彰显新作为的深切厚望。工会是党领导下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充分发挥好工会的职能作用,建设一支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具有开拓创新能力的高素质职工队伍,将有利于提高职工自身素质,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当今世界,以经济为基础、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职工素质的高低,不仅关系到企业的兴衰和职工自身利益的实现,更关系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新的历史起点上改革的“集结号”,对于实现十八大提出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指明了方向。乐山市委六届五次全会确立了先于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两个翻番、两个建成”奋斗目标,明晰了乐山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发展路径。在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助推乐山追赶跨越、美丽发展,亟需建设一支强大的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和较高劳动技能的高素质职工队伍,这是时代所赋予的新要求。
《工会法》规定,工会教育职工不断提高思想道德、技术业务和科学文化素质,建设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职工队伍。高素质的职工队伍是企业持续发展、稳定发展的根本所在,是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重要源泉。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就是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实现职工的全面发展。工会作为党领导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需要充分发挥工会“大学校”的作用,全面提高职工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技术技能,促进职工的全面发展,凝聚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激发积极向上的创造活力,形成万众一心共创伟业的生动局面。
工人阶级是我国的领导阶级,是我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力军。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工人阶级要做全面深化改革的推动者、参与者,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保持自身的先进性,努力提高整体素质,掌握更加先进的现代科学文化知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迫切需要。建设高素质的职工队伍,是职工加强自身的就业能力、竞争能力和发展能力,激发其创新潜能和创造活力,真正把实现党和国家发展目标变成自己的自觉行动,为推动科学发展积极献计出力的有效途径,是职工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实现自身发展的内在期盼。
近年来,乐山市总工会始终坚持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着力建设高素质职工队伍,提升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技术技能素质和现代文明素质,培育学习型、技能型、创新型职工队伍,为追赶跨越美丽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提升职工思想道德素质就是要引导职工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把个人理想、家庭幸福与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紧紧联系在一起,汇聚为实现中国梦奋斗的正能量。乐山市总工会以深入开展“中国梦·劳动美”教育活动为突破口,积极践行“乐善至美、创新力行”乐山精神,增强职工群众对乐山地域特色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和归属感,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乐山扎根落地。通过开展职工主题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知识竞赛、刊载劳模专版等方式,巩固广大职工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让职工自觉把个人梦与中国梦紧密联系在一起,以领跑者的风貌解读中国梦、以劳动者的佳绩共创中国梦、以创新者的姿态拥抱中国梦。
提升职工科学文化素质就是要使职工群众树立科学思想,打牢知识基础,了解科学文化知识,掌握学习科学文化的手段。鼓励和引导职工根据职业、岗位需要和自身的特点,积极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支持职工通过学习培训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和参加自学考试、成人高考等多种形式取得学历证书,使职工普遍接受中等以上科学文化教育。乐山市总工会按照《乐山市中长期人才开发规划纲要 (2010年-2020年)》,为推行乐山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建设四川经济发展高地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充分利用互联网、培训班、学习专栏等载体,采取集中学、个人学、研讨交流学、邀请专家辅导学等方式,提升职工科学文化素质。以建立“职工书屋”为突破口,丰富基层职工文化生活,保障其基本的文化权益,全市共建国家、省、市级“职工书屋”300个。抓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创建工作,培育选树示范点,引导企业工会广泛开展职工教育培训,提升职工文化素质,加快职工队伍知识化进程。
提升职工技术技能素质就是要开发智力、挖掘潜力、培养能力,引导职工学习业务、钻研技术,熟练掌握所在工作岗位的操作技能和专业知识,具备适应岗位变化要求、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技能和本领,努力成为知识技能型、技术技能型和复合技能型人才。特别是增强职工的科技开发能力,围绕产品、质量、成本、效益和服务来开展技术创新活动,推广普及职工中的绝招、绝技、绝活和先进操作法,提高职工的创新应变能力和攻坚能力。乐山市总工会按照市委市政府重大部署,实施“三个十万”职工活动和职业技能“大培训、大比武、大提升”行动,近年来全市企业参与面达95%,职工参与达200万人次,提合理化建议75万条,节约和创造经济价值超10亿元。加强职工(农民工)技能培训,培养一批“首席技师”、“金牌工人”,全市企业开展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面达95%。围绕小凉山扶贫攻坚任务,积极参与推进彝区“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双语”+“双技能”计划,实施彝区青壮年劳动力技能培训1500多人次,切实帮助彝区贫困群众提高脱贫致富能力。
提升现代文明素质就是要动员职工积极参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的各种实践活动,推进文明礼仪的宣传普及,增强职工的社会责任意识、保护环境意识,树立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提高自律、互律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乐山市总工会以文体活动为品牌,组织引导广大职工以健康文明的方式参加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增强团队意识,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和互助友爱精神;增强竞争意识,培养奋进和拼搏精神。成功举办一系列“劳动者之声”职工歌咏比赛、职工篮球赛、职工乒乓球联赛、职工排舞大赛等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赛事年年创新高,参与人数达5万人次,为乐山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凝心聚力、鼓劲加油。通过《乐山日报》向全市广大职工发出“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倡议,争做勤俭节约的倡导者、践行者和监督者,同聚正能量,鼓励职工将健康文明意识融入生活、学习和工作。创办新市民学校,每年培训2000名进城务工人员,增强其就业能力、发展能力和竞争能力,共建共享城市文明。
提升职工素质是转变发展方式的基础工程。推动建设高素质职工队伍,关键在于采取有效措施,从搭建平台、完善机制、组织保障等方面入手,为广大职工成长成才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建设高素质职工队伍,需要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为职工自身成长、岗位成才搭建坚实的平台。一是思想提升平台。着重建设一批工会系统思想政治工作示范基地,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职工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通过报刊、微博、学习专栏、信息等方式,努力提高广大职工思想政治水平,增强其政治素养,巩固思想基础,把党的方针政策化为广大职工的自觉行动,自觉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是文化提升平台。着重建设一批职工文化教育示范基地,深化“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技能型职工”活动,培育不同类型、各具特色的学习型团队和学习型班组,造就一大批掌握创新知识、创新技能、创新本领的知识型职工。三是技能提升平台。着重建设一批职业技能学习基地,最大限度地吸引广大职工参与技术创新,增强企业科技开发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组织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参加技术攻关、技术革新、新产品开发,鼓励企业班组 (车间)和职工争当“创新示范岗”、“创新能手”和“创新型班组”。
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将为建设高素质职工队伍提供切实的制度保障。一是完善培训机制。建立教育培训机制,加强市县两级职工培训网络建设,指导基层工会按照职工教育法律法规要求,制定职工教育培训计划和各项保障措施,组织开办各种适应性、实用型培训,为广大职工更新知识、增长才干发挥作用。二是完善成长机制。建立完善职工成长成才机制,加强一线职工培训,实施首席员工、杰出技师、特聘技师评聘活动计划,形成“关键人才重点培养,优秀人才优先培养,紧缺人才加快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造就一支有智慧、有技术、能发明、会创新的技术工人大军。三是完善激励机制。定期对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表扬和奖励,把职工素质提升与评先评优结合起来,尤其要把职工参加学习培训、提升技术技能并获得相应资格证书与增加岗位津贴、晋升职称和竞聘晋级等紧密挂钩,逐步建立起培养、考核、使用、待遇相结合的激励机制,进一步激发广大职工学技术、提素质、练技能的热情和积极性。
建立健全组织领导体制,将为建设高素质职工队伍建设落到实处提供支撑。一是完善工作格局。在组织体制、运行机制、活动方式等方面不断改进创新,建立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行政重视支持、工会组织实施、各方参与配合的职工素质提升建设工作格局,明确目标任务,制定相关政策,落实各方职责,规划教育培训。二是提供经费保障。主动争取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将更多的社会资源和手段作用于高素质职工队伍建设;积极争取企业和社会支持,协调和推动社会力量以多种方式参与高素质职工队伍建设。推动和监督企业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要求,足额提取职工教育培训经费并合理使用,保证职工参加学习培训权利的落实。三是加强工会建设。加强工会自身建设是工会工作创新发展的内在要求,要按照中国工会十六大的部署,努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工会组织,完善工会干部队伍建设,健全社会化工会工作者队伍组织体制和工作机制,提高工会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职工群众的能力和水平,为职工队伍学习成长创造条件,以工会干部队伍能力素质的提高,推动高素质职工队伍建设。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2013年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