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 骊 李向东 云庆辉
随着科学技术在医疗设备领域的应用,先进的医疗设备已经成为衡量医院规模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1]。医疗设备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医疗水平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建立以医疗设备质量保证为核心的质量控制体系,保障医疗设备量值传递的准确性、有效性及安全性对于医疗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2]。
近年来,医院的医疗设备数量迅速增长,在临床诊疗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带给医院的经济效益不言而喻,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技术风险和安全隐患[3-4]。以往设备以维修为中心的工作模式已无法满足医院的发展需求,而建立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管理体系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即实现医疗设备从引进到报废的全过程质量控制,保障医疗设备的安全使用,降低医疗风险,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5]。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和就医的要求不断升级,其思想观念从传统的防病、治病理念转换为预防疾病的发生,参加健康体检的人群不断增多[6]。而医生的诊断、治疗要借助于先进的、智能化的医疗设备,因此医疗设备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准确性成为倍受关注的问题。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体系成为解决这个问题的重要手断,如临床使用的血压计、监护仪及心电图机等医疗设备,只有通过定期的计量检定、检测,才能保障它们的量值准确和使用安全,从而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医院的经济效益[7]。
医院使用先进的医疗设备,可以降低临床诊断的难度,减少误诊的发生,提高临床的工作效率[8]。同时,在诊疗过程中医疗设备还隐藏着许多安全风险,因此既要加强临床操作人员的培训,使他们熟练掌握操作技术,避免因操作失误而造成的医疗事故;又要加强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宣传,强化操作人员的风险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如:X射线机会产生电离辐射、压力容器破裂会造成爆炸,呼吸机参数设置不合理可能会产生严重的后果等,使设备使用人员时刻保持高度的防患意识[9],并且积极配合检测部门按时检测,以保障设备的安全使用。
目前,许多医院高度重视设备质量控制管理,并且做了大量的工作,效果显著[10]。但有些医院的质量控制意识不强,质量控制体系不键全,法制观念淡薄,工作力度不大,执行检测制度不坚决,使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工作滞后、效果不明显;有些医院对设备质量控制管理的认识不深,怕麻烦,怕花钱,错误地认为设备质量控制管理不能带来经济效益,可有可无。
由于某些医院的质量控制管理意识不强,导致管理体系不完善、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水平难以提高,无法确保医疗设备的管理质量[11]。某些医院只重视故障维修,只看眼前的经济利益,不重视设备的质量控制管理,无法保障设备的量值准确、可靠;某些医院的医工人员少,没有专职的检测人员,而且质量控制经费少,无法增加新的检测标准设备,扩大检测范围,致使医疗设备质量控制流于形式[12]。
做好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管理工作需做到:①提高医院领导层的认识,在医院建立以院长负责的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管理体系,健全相关的管理制度,制定有效的监督机制[13-14];②要加强对科室和临床工作人员的宣传工作,提高全院医护人员的质量控制管理与安全意识;③质量控制管理部门要适时培训设备使用人员,使其重视质量控制检测工作,按照管理部门制定的计划,及时送检设备,以保障设备的量值准确、性能良好[15]。
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16-17],医疗设备的选型、安装、日常使用、维修及报废都属于质量控制管理范畴,每个环节紧密相连,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给医院带来损失[18]。质量控制主要包括4项工作:①新购检测,凡是属于质量控制检测范围内的新购仪器、设备都要先经过检测,合格之后才能进入库房或临床使用,不合格则退回厂家,从源头保证设备的质量安全;②年度检测,除血压计外,其余仪器、设备的检测周期为每年1次,由检测部门制定详细检测计划,各科室按照规定时间送检仪器、设备,大型设备由科室和检测人员约定时间下科室检测,以确保仪器、设备按时受检;③维修后检测,检测时部分参数不合格的仪器、设备维修后需再次检测,合格后才能重新发放科室使用;④报废检测,经检测未合格的仪器设备须进入报废流程,退出临床使用。从以上4个环节做起,质量控制管理才能落到实处,确保医疗设备质量安全[19]。
为确保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医院需建立监督管理机制,将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管理纳入医护质量考核范围内,对于不按照质量控制管理规定实施的科室采取“扣罚”制度,并授权管理部门每月检查各科室的质量控制管理情况,使科室的经济利益与管理质量挂钩,形成科室有效的监督管理体制,以保障质量控制管理工作顺利进行[20-21]。
医疗设备质量管理工作可以消除医疗设备的安全隐患,确保医疗设备的准确性、安全性,降低医疗事故的发生率,减少因医疗设备质量问题而引起的医疗纠纷,为医疗安全保驾护航,更好地为患者服务,使医疗设备发挥出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5]。
[1]陈清奎,古庆恩,仇士科.医疗设备全程质量控制环节[J].中国医疗设备,2011,26(4):54-55.
[2]孙凤国,张巍娜.医院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实践探讨[J].中国医学装备,2011,85(9):56-57.
[3]王波,马志军,万桐林.将医疗卫生装备纳入医院质量控制体系的实践与思考[J].医疗卫生装备,2011,32(8):109-110.
[4]郑传权,李子峰.医疗设备质量管理与质量控制的简要分析[J].医疗设备信息,2007,22(4):73—74.
[5]刘文,唐辉,张长虹.关于加强军内医疗设备质量监控与安全的初步讨论[J].中国医学装备,2005,2(6):57-58.
[6]黄剑女.加强医疗设备管理提高医院效益[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1(9):886-887.
[7]郭明权.医疗设备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J].中外健康文摘,2011,40(8):412-413.
[8]代勇,杨罗宽.医院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的管理与实施[J].现代仪器,2011(4):61-62.
[9]戴捷,冯璐琼.医疗设备质量安全和维护管理[J].中国医学装备,2011,8(9):80-83.
[10]毕胜.医疗设备管理的几点体会[J].医学信息,2011,24(2):856-857.
[11]樊菊芬,周付权.浅谈医疗设备管理[J].中国卫生产业,2011(2):124.
[12]周丹.医疗设备质量控制试点总结报告[R].北京:全军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工作会议,2007.
[13]王振军,王燕,刘志成.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的根本原因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1,17(11):45-49.
[14]邢旭东,刘宇静.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与安全[J].中国医学装备,2011,8(10):65-67.
[15]李怡勇,米永巍,郭赤.建立医院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体系的实践和探讨[J].医疗卫生装备,2010,31(8):126-127,129.
[16]戴捷,冯璐琼,苏磊,等.论医疗设备管理模式[J].中国医学装备,2010,7(11):31-34.
[17]林建方.浅析基层医院医疗设备管理工作[J].中外健康文摘,2011,8(46):420-421.
[18]王迪,袁庆福,赵陆.加强医院医疗设备管理实现医院管理科学化[J].中外健康文摘,2011,8(11):441-442.
[19]张玉林,宋娟,相玉香.医疗设备管理体会[J].医疗装备,2011,24(9):58-59.
[20]韩梅英,梁燕妮.浅析报废医疗设备管理及残值利用[J].医疗卫生装备,2011,32(3):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