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川信
(作者系军事科学院国防建设研究室主任、军民融合研究中心秘书长)
管理体系、创新体系、人才体系、保障体系、信息体系是军民融合式发展大厦的五个基柱,国家主导、需求牵引、资源共用、利益共享、市场运作是其五个维面,这两个“五位一体”构建成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有机整体
党的十八大关于“坚持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的号令,再一次让全党全军感受到了肩上的重担和历史的责任。富国关系到人民的美好生活;强军关系到人民的生命安全,如何把民族、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紧密结合在一起,破解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这一重大的历史性主题,需要责任、勇气和智慧。当务之急是要从顶层设计、顶层推动、顶层实施入手,抓紧军民融合两个“五位一体”的建立和完善,即管理体系、创新体系、人才体系、保障体系、信息体系于一体;国家主导、需求牵引、资源共用、利益共享、市场运行于一体,这是确保在新的起点上加快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能够落到实处的关键所在。
建立和完善军民融合管理体系、创新体系、人才体系、保障体系、信息体系,是当前加快推进军民融合的最基础性工作和重要依托
1.建立和完善军民融合管理体系。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管理体系,涉及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国防和军队建设,关系到军地双方、各个系统、诸多领域、众多部门,需要建立和完善集中领导,军地共同参与形成一个纵向贯通、横向兼容、政令通畅、运行高效的军民融合管理体系。当前,应在国家宏观管理层面建立集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人才培养、军队保障、国防动员以及天空、海洋、信息于一体的管理体系,从国家层面实现对军民融合的统一领导。
2.建立和完善军民融合创新体系。要从国家战略层面谋划和推动创新,着力构建由科技创新、方法创新、手段创新以及理念创新、思路创新等一系列创新活动构成的创新体系。从目前看,当务之急是加快制定一个涵盖军地军民,融合各相关领域,可操作性强的全面规划、预研生产、成果转化路线图,将军地双方的创新需求、创新资源、创新力量等纳入统一的创新体系之中,实现系统构建,科学引领。从而推动创新动力更好的发展,创新效益得到更好的发挥。
3.建立和完善军民融合人才体系。军民融合式发展离不开人才发展的战略布局,尤其是要加强创新型人才、管理型人才、技术型人才体系的构建,三者互为补充、互为条件,缺一不可。创新型人才担负着思路创新、科技创造、技术引领等高精尖科研任务,在人才创新体系中处于顶层位置。管理型人才担负着军民融合式发展中的系统化管理,在各层面、各环节、各领域、各阶段的运行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技术型人才担负着将创新的科研技术或方法物化成国防、军队以及经济建设成果,转化为军队战斗力或社会生产力的任务。当前,需要从国家层面自上而下地将军地相关人才的使用与培养纳入统一的人才体系之中,实现科学管理、统筹安排,这样军民融合式发展才能有可靠的人才保障。
4.建立和完善军民融合保障体系。
面对军民融合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行业壁垒还不同程度存在、标准制度衔接还不够紧密、政策界限还不够清晰、利益保护措施还不够完善等问题,首先应加强法规制度、政策措施、监督考评等体系建设。从法规制度建设上看,过去颁布的一些相关法规制度是在特定历史背景和环境下出台的,随着经济和国防建设的深入发展,已经显露出局限性。从相关措施建设上看,在诸如资金扶持、政策倾斜、重点项目、领域建设的牵引等方面,还需要制定出台相应的配套措施。从监督考评建设上看,还需要建立起系统的、可量化的监督考评体系和工作机制。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个自上而下、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保障体系,推动军民融合健康发展。
5.建立和完善军民融合信息体系。
军民融合式发展作为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的基本途径,信息体系建设是重要的支撑条件,加快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离不开信息体系的平台支撑。针对当前军民融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还不够完善、信息对接还不够畅通等造成的军地信息阻隔等问题,应尽快将信息体系涉及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实现途径等问题纳入信息体系的建立之中,实现军民融合信息的畅通与共享。
进一步突出国家主导、需求牵引、资源共用、利益共享、市场运行是军民融合式发展的实施路径
1.军民融合的基本前提:国家主导。军民融合在宏观上,是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把国防建设深深融入国家现代化建设之中,确保军地资源的优化与合理配置,实现共同发展与协调统一。首先是在体制机制上主导。体制机制是体现国家主导的基本形式,是军民融合的关键所在,通过健全组织结构、完善组织功能,理顺军地关系。其次是在战略规划上主导。战略规划是体现国家主导的基本方式,战略规划是系统设计,是整体布局,尤其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推进军民融合,必须从战略层面进行全面系统的规划和设计。通过战略规划和实施方案的制定,使其建设更加扎实。三是在重点领域上主导。这是体现国家主导的基本抓手,尤其是在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还不尽完善,军民融合式发展还处于探索阶段的前提下,以重点领域突破促进和带动军民融合的全面发展,显得更为重要。应重点突出制约军民融合式发展并对国家安全和战略发展全局具有重大影响的关键领域、技术和项目,特别是海洋、空天、信息、地球和大气物理等关系军民融合深入发展的新兴领域。
2.军民融合的必要条件:需求牵引。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深深融入经济建设之中,必需的条件就是需求牵引,这既是源头,更是导向。当前,需求牵引从总体上要充分体现出四个一体:即宏观中观微观一体、陆海空三军一体、军地双方一体、近中远期一体。从领域上要充分体现军地属性:即一方面要从国防、军队现代化建设和长远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在军事需求的投向投量、发展途径上,科学引导社会资源在军事领域应用中的合理配置与充分利用;另一方面要从国家经济建设和发展大局的需要出发,在整体建设布局、经济结构转型、发展重点领域充分体现和发挥军事设施、技术、人才等优势对国家经济建设的支持和促进作用。特别是国防科技工业和产业基础建设等,直接关系着国防和军队能力的转化,并影响着作战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是国防和军队基础建设的重中之重,是军民融合需求牵引的头等大事。
3.军民融合式发展的基本要求:资源共用。军民融合要求军地双方在基础设施、科技创新、服务保障、装备制造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发展和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到资源的双方共用,从而使有限的资源发挥出最大效益,这是确保军民融合健康发展的基本要求。无论是新建项目的规划和建设,还是已有设施设备的利用和改造,能否充分体现和兼顾军地双方,直接关系到对资源的节约和高效利用。因此,军地双方在使用和建设过程中都应高度重视、统筹考虑。尤其对于新建项目,应从具备军地双重使用功能入手,避免重复投资、重复建设,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用。对现有资源和条件的充分利用,是节约资源的有效途径和便捷方法,一方面需要克服本位主义,打破封闭的管理模式,增强既要为国防建设服务,同时也要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双重责任意识;另一方面要完善利益补偿、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机制,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使用效益。
4.军民融合的动力来源:利益共享。军民融合由军地双方共同运作、共同实施,利益共享是军地双方追求的目标、动力的来源。从国家安全利益上看,军民融合式发展产出的结果是富国强军;从军事利益讲,是战斗力的提升和军队保障能力的提高;从军事效果上讲,就是国家的安全和强大。当前需要加快融合过程中的军事转化,通过减少内耗和多余环节,降低成本和增加效益,尽快形成集约高效的运行机制。从社会经济利益上看,军民融合式发展产出的是社会经济的不断壮大和国家综合实力的不断增长,这是军事经济与社会经济的共享利益,是军民融合最为厚实的发展基础和强劲动力。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应着重在产业布局、结构调整、生产转型、技术升级等方面加快步伐,不断为军民融合式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5.市场运行的本质要求:市场运作。军民融合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融合,必须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按照市场经济法则运行。 首先要遵循市场规律。在推进军民融合过程中,无论是国家主导的项目,还是军队牵引的建设;不管是共同合作、双方委托或是独自承担,都必须放在市场这个大背景下,在这个统一的平台上遵循市场规律去实施。其次要体现市场竞争。市场竞争就是实现优胜劣汰,确保在竞争中将最先进的技术、最优良的质量、最完善的服务纳入国防和军队建设。第三是运用市场成果。当前我国市场经济发育不断成熟,国防科技工业基础建设,包括交通运输、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的技术创新以及生活保障资源等都取得了可喜成果。在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过程中,应当充分运用市场成果,避免重复建设和投资,以免造成浪费。
如果说上述两个“五位一体”中,我们把管理体系、创新体系、人才体系、保障体系、信息体系作为军民融合这座大厦的五个基柱,国家主导、需求牵引、资源共用、利益共享、市场运作就是这座大厦的五个围面,军民融合式发展就构建成了一个五维立体的有机整体,之间互为条件、互为补充,缺一不可,在这个基础上,做好加快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这篇大文章,就会更现实、更具体、更扎实、更有效。
进一步强化对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深入理解
军民融合式发展不仅仅是军地双方达成的一种简单的买卖关系,也不仅仅是简单的供应与被供应关系,更不仅仅是简单的契约关系,而是集军地双方在信息、资源、管理、使用和服务等诸方面的共同运作、共同投入和共同受益,是一种从外在的、简单的“形似”的表现特征到一种从技术研发、力量布局、使用管理、安全监控等全过程凝聚双方人力、物力和财力等的“形似与神似合一”的高级表现特征。当前,从军队到地方,从政府到社会,从企业到科研院所等对军民融合式发展都给予了高度重视,并充满着很高的热情,都在积极促进这项工作的发展,但是我们还必须清醒地看到军民融合式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避免出现简单化、表面化等倾向,尤其是要注意避免贴标签、加装饰、搞嫁接等现象。
从表现特征上看。从军民融合式发展的基本理论及实践运行过程上看,无论是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还是人才培养体系,不管是信息、天空、海洋等高新技术领域还是物流、仓储、维护等通用保障领域,其最为本质的表现特征是局部的阶段性、具体性、灵活性和总体的系统性、全面性、稳定性的有机结合。因此,在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的过程中,在考虑局部发展的同时,应当特别注重系统的整体性和全局性,尤其在基础设施、技术研发和生产布局等关系到军民融合长远发展的力量投入上,要切实做到形式与内容的紧密相连,目的与过程的有机统一。
从表现方式上看。从目前军民融合式发展的基本表现方式上看,形式多种多样,方式各有不一,既有依托各体系内运作,区域性整合的;也有依靠独立系统运行,自成体系的;既有围绕各领域展开,紧贴需求的;也有紧跟发展步伐,积极参与的。实践证明,不管形式有多少种,方式有多少样,“形似与神似”达不到紧密合一,军民融合式发展也只有停留在表面上。因此,我们必须从军民融合的本质出发,在追求融合“形似”的前提下,更加注重做好“神似”这篇文章,要努力找到融合的前提条件,打开融合的双向渠道,调动融合的各方动力,解开融合的瓶颈难点。
从表现内容上看。当前,军民融合式发展从体系内容上看主要表现为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人才培养、军队保障和国防动员,从领域内容上看主要表现为信息、天空、海洋等高新技术,从性质内容上看主要表现为基础设施性、技术研发性、生活保障性、阶段服务性等。由此可以看出,军民融合式发展不仅关系到经济建设和发展的方方面面,而且涉及到社会各个层面的长远利益。因此,必须从军民融合内容的本质特征出发,把融合的内容从结果延伸到源头,从单一延伸到双向,从局部延伸到整体,从而真正实现军民融合“形与神”的紧密合一,确保军队建设紧紧融入社会经济建设发展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