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培凤
(光山县光州学校,河南 光山465450)
心理学家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 ”语文新课标特别强调情感体验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有意识的为学生创设切适的认知情景和氛围,把课堂变成学生放飞心灵的空间。 下面笔者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几点不成熟的做法。
著名心理学家希尔博士说过,人与人之间只有很小的差异,但是这种差异却往往造成巨大的差异。“人与人之间只有很小的差异”是指对事物探究的兴趣,“巨大的差异” 就是成功与失败。 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由此可知,好奇心催生兴趣,兴趣产生探究动力。在讲述某一个知识之前,教师如能恰当的把握学生的这种心理,创设切适的教学情境,必将事半功倍。
例如,笔者在教《罗布泊,消失的仙湖》一文时,笔者首先展示了两组对比鲜明的画面:今日的罗布泊是一望无际的戈壁滩,没有一棵草、一条溪,甚至天空没有一只飞鸟,夏天就如同“火焰山”;过去的罗布泊碧波荡漾,湖面荡起层层涟漪,鱼儿潜游,鸟儿低翔,茂密的胡杨林郁郁葱葱,俨然是一个“仙湖”。 然后笔者痛心的说道:“仙湖”变荒漠,这今夕巨变,竟然发生在最近的三四十年间,是什么原因导致“仙湖”消逝呢? ”对比的恰当运用,引起了学生们心灵的震颤,从而很好的吸引了学生的兴趣,激发了他们探究的欲望。
利用情境导入新课,方式可不拘一格,但一定要与教学的内容、目标相匹配,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契合。 因为情境设计只是一种助学的手段,其真正的意图是促使学生爱学、乐学、善学。
实际教学中往往存在这样一种现象:一旦达到引入教材内容的目的以后,教师往往继续按部就班的组织教学。其实,这种做法没有将预设的情景与教学内容完整有机的结合,仅仅起到了引起学生好奇心与求知欲的作用,因而不可能对学生大脑中枢的兴奋点进行持续的刺激转换,也难以使其迅速对学习焦点的变化作出反应。因此,教师必须通过继续创设情境来营造学生在课堂上的情绪体验氛围,并使之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从而使学生的认知情感有序而深入的进行。
譬如,笔者在教学《孔乙己》一文时,为了明确孔乙己的悲剧根源,笔者调动多种手段,环环相扣,设计了一组问题情景。 教学中,层层展开,让学生在探究中感受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惊喜。首先,笔者抛出一个学生意想不到的问题:“孔乙己叫什么名字?”乍一想,学生们觉得是废话,题目不就是吗?但仔细一想,不对,于是他们翻书,讨论后才明确:原来孔乙己苦读半生,连一个秀才也没有捞到,最后沦落到穷困潦倒、靠求乞为生的境地,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不曾有。这是由什么造成的呢?再经老师这么一问,学生心中生出强烈的探讨兴趣。因有了解悬念的冲动,学生就不难在老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中感悟出:孔乙己虽然热衷科举,但是正是那封建科举制度,无情地摧残了他的肉体和灵魂。接着, 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孔乙己最后一次到酒店喝酒的文段,孔乙己的悲剧形象及悲剧意义深深的印在了学生的心中。
著名语文教育家朱绍禹先生曾指出:“教师的基本作用在于创造一种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 这既要靠教师的知识经验,还要靠他们的艺术和品格;而表明良好学习情境的标志是,使学生有广泛的思考自由……”这句话不仅论述了教师的基本作用,更重要的是指出了创设教学情境的最重要特征,即情境必须具有思维的张力。
高尔基的《海燕》是一首著名的散文诗,它通过对暴风雨到来之前的大海景象的描绘和对海燕战斗英姿的刻画, 深刻地反映了1905 年俄国革命前急剧发展的革命形势,热情洋溢地歌颂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坚强无畏的战斗精神,预言沙皇的黑暗统治必将崩溃,号召广大劳动人民积极行动起来,迎接伟大的革命斗争。 这样一篇老课文如何上出新意,笔者就是从创设适切的教学情境上突破的。
先是简明的导入语: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生活时时处处都在向我们展示生命之美。 随后,精心选择了三个画面:一是,欧洲庭院式建筑群中的花园;二是,断臂的维纳斯雕像;三是,世界杯足球赛尼日利亚对西班牙比赛的片段。
每一个画面下配一句富有诗意的话:
在阳光明媚的花园里,草坪似翠绿的地毯,孩童似猴子般机灵,老者似神仙般逍遥——我们感受到的是生命的柔美。
在墨黑的背景中,胴体如镜子般透亮,脸庞如月亮般恬静,那令人遗憾的断臂——让我们感受到的是生命的残缺之美。
在绿茵场中,足球运动员那如旋风般的推进,如狂飙般的进攻,如蛟龙般的拼抢——我们感受到的是生命的力量之美。
当学生沉浸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感受画面的优美和文字的魅力的时候,笔者不失时机地要求学生自己朗读课文,读后仿照前面的句式写一句话来概括海燕所展示的生命之美。由此学生全身心投入到了文本的学习之中。
一个好的教学情境应具备有美的意境,美的感染力,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张力,使学生的心灵得以放飞,从而能出现类似“千树万树梨花开”奇思妙想,形成创新的意识。
总之,语文教学的要义之一,就是通过创设各种符合学生学习心理特点和接近生活实际的语言情境,巧妙地把学生的认知活动和审美活动结合起来,使学生的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协调发展,把课堂变成放飞学生心灵的有趣天地。
[1]陆静.语文课堂:学生放飞心灵的天堂[J].文理导航,2011(12).
[2]高素华.浅谈情景教学模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学习:上,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