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梅
(江苏省睢宁县林业技术指导站,江苏 睢宁 221200)
我国水土流失的情况越来越严重,无论是平原地区,抑或是山区,基本上各个区域都发生过大小不一的水土流失问题,这种情况对我国地方的经济和农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尤其是在进入21世纪以后,由于国内多地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损害,我国各地接连发生多起情况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一些城市长时间出现让人惊慌失措的沙尘暴,这是大自然对于我们的警告,提醒我们必须要采取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尽一切力量保持水土,以免水土流失的情况不断加剧[1]。通常来说,水土流失的治理工程分为三方面的内容:生物工程举措、农耕举措以及水利工程举措。生物工程举措当中的林业技术措施属于非常重要的一种水土流失治理策略,能够有效提升坡地植被的覆盖率,有效降低因为雨水冲刷所流失的土地,并且还能够显著减少地表径流的数量,针对林业技术在水土流失治理当中的运用实施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科学价值。
导致水土出现流失的因素通常包含下面两个方面:其一是自然界所带来的自然灾害,例如,连续暴雨对于森林地表的冲击,一般来说,这种危害通常非常小;其二是因为人类的破坏,人类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对于森林当中的树木进行无休止的砍伐,没有注重水土流失所造成的灾难,致使水土流失的情况越来越严重。
因为水土流失的发生,土壤当中的营养会因为水流的冲击不断流失,导致土壤不能提供良好的生产能力,并且水土流失会致使土地表层越来越薄,不能抵御下一次的水流冲击,灾害当然也就无法避免,任其发展下去,最终生态的平衡也会遭受严重的破坏。
根据相关统计资料的证实,我国每年流失的土壤总量达50亿t。长江流域年土壤流失总量24亿t,其中上游地区达15.6亿t;黄河流域黄土高原区每年进入黄河的泥沙多达16亿t。
运用林业技术措施来治理水土流失问题,能够有效调节地表当中的水源。通常来说,良好的植被覆盖率能够有效减少暴雨对于土壤的冲击,减少土壤的流失情况,而在水土流失的区域,良好的林地覆盖是预防水土流失的最佳方法。在山区或者草原当中,埋藏在土壤下面的植物根部或者朽木都拥有非常好的吸水性能,能够有效降低土壤的流失数量。
运用林业技术措施来进行水土流失治理,能够有效凝结土壤,起到预防土壤侵蚀的情况出现。尽管牧草植物也和木本植物一样具有庞大的根系,但是牧草植物的根部基本上都集中于土壤的表层,牧草通常都是浅根性的植物,非常容易被暴雨冲击流失。在进行水土流失的治理进程当中,采用林业技术当中常用的木本植物(灌木与乔木),因为灌木与乔木拥有非常强大的根系,其具备宽广的侧根与深长的主根,并在具备极强的扎根能力,其对于土壤的凝结作用要显著强于牧草植物,所以其能够凝结土壤,有效预防土壤侵蚀的情况,从而起到预防水土流失的作用[2]。
运用林业技术措施来进行水土流失的治理,还能够有效改善生态气候条件。具体分析,林地覆盖范围中总的绝对蒸发量要远远高于无林的地带,通过林业技术措施的运用,能够有效提升林地覆盖区域及其周边区域的空气湿度,从而有效调节气温,降低水量的蒸发,保障各种作物的顺利成长。
笔者所在的徐州睢宁县针对破坏严重的林区进行封山育林、抚育更新;对流失严重的荒地和超坡山地,通过造林,防止流失面积的扩大。徐州的荒山绿化工程从2009年开始到2013年结束,共5期,完成造林面积2.15万亩,主要栽植侧柏、女贞、刺槐、臭椿、栾树、五角枫、山楂、柿树、杏树等13个树种,成活率和保存率均超过规划设计标准,达到了预期效果,现对林业技术的细节信息进行如下总结。
在河堤和河岸处营造防护林,可以有效减缓水流速度,防止河地和河岸的冲刷。
为了有效降低水流速度,避免水流对河岸的冲击,应该在河岸以及坝堤处营造防护林,护坝护堤防护林的宽度应该在10m为最优;要在坝堤迎水处距堤脚2m之外以及在背水处远离堤脚5m处营造防护林带。
水流调节林通常是运用于存在坡地的位置,并且水流调节林应当构建在坡地的中央地带,才能够达到最佳的水土保护效果。水流调节林的构建能够有效减缓地面上水流的速度,并且保证地面土壤可以吸收下渗的雨水,将地表当中的水分转变为地下水。吸水属于水流调节林最为关键的效果,所以,在进行水流调节林栽种的时候,必须要高度重视水流调节林的宽度。一般来说,水流调节林的宽度应当为林带的3倍以上,采用这种宽度最符合牧区的情况。而早耕地区域,因为受到横坡耕作和深耕等相关技术的干扰,水流调节林通常只能降低3成左右的地表径流,这种情况下,水流调节林带的宽度设置在8m左右较为合理,倘若过宽会导致农业用地受到干扰。此外,要想充分发挥出水流调节林的调节水分作用与吸水作用,通常选择共同运用根系非常发达的乔木与灌木,采用复层林的方式来进行防护。
沟边防蚀林的作用在于有效截住水流,通过这种方式来调解林带土壤下出现的地表径流,防止垮塌或者沟壑的不断发展。沟边防蚀林带通常运用在侵蚀沟发展偏弱或者较为稳定的前提下,一般选择在沟岸1.5m处的地方建造沟边防蚀林,而沟边防蚀林的宽度通常为13m左右,并且要采用紧密的结构。
在侵蚀沟的底部栽种防护林可以防止地表流水当中携带的泥沙流入河流,从而有效预防河道淤塞或者堵塞的情况。柳树是最适合在沟底栽种防护林的品种。在沟底栽种防护林的时候,必须要在流量偏低的地方进行栽种,大约在每间隔5~10m的横街沟底,每一栅大概为5~10行,株与株的距离应当控制在0.3~0.5m之间[3]。
在部分坡度偏低,并且沟坡的坍塌已经停止的沟坡地区上面营造防护林,能够有效防止侵蚀沟的不断发展。需要注意的是,针对侵蚀沟的防护林栽种,直接播种造林的措施不实用,一般可以选择埋干或者插条的方式,也可以选用大苗来进行栽种[4]。
水土流失的治理工作具有非常强的综合性,不仅要运用林业方面的技术措施,同时也必须在农耕、生物以及工程等多个区域做好对应的工作,只有各个机构通力合作,科学开发,因地制宜,综合治理,从根本上杜绝水土流失的问题,才能够促进我国社会经济持续不断地发展。
[1]贵 军.径流林业技术在黄土高原区营造水土保持林中的应用[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8(16).
[2]刘士凯,夏长江,付桂梅.浅谈水土流失危害及治理措施[J].农业与技术,2011(1).
[3]贾爱冬,张鹏冲,张创峰,等.林地水土保持功能持续提高的机制及对策[J].水土保持研究,2011(6).
[4]齐永峰,潘海兵,刘春起,等.森林作业对水土流失影响的研究进展[J].森林工程,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