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民生新闻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责任

2013-08-15 00:54刘大刚
科技视界 2013年29期
关键词:百姓民生

刘大刚

(吉林电视台,吉林 长春 130033)

构建和谐社会是今天中国发展的一次重大战略选择,也是21 世纪前期中国社会发展的核心战略目标。这项宏大的社会工程,不仅包括具体的制度安排、机制转换、思维变化,更重要的是要对社会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开发整合。众所周知,新闻媒体是作为整和社会资源、协调社会发展的基础工具而存在的。尤其是在现今中国,新闻传媒及其影响已经充塞了社会的每一个方位并构筑了新的社会生活框架。因此,寻求新闻传媒的和谐发展理应是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一项不可忽视的重要任务。

1 民生新闻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重要意义

民生新闻是社会转型期出现的一种新闻现象,它正是通过报道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关注民生,关注百姓疾苦,让新闻变得既好看管用,又具有生活所赋予的气息。构建和谐社会的永恒主题是持续改善民生。从民生新闻的性质和内容看,它促进了市民对自身权益、公众利益的关注,构建了大众与政府之间沟通信息的平台,协调了个人与社会的矛盾,因此,民生新闻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2 平民视角看问题

从平民视角来说,在选题上,要关注广大人民群众建设和谐社会的愿望和积极性。要发现人民群众的积极因素。形成促进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舆论氛围。比如社区居民自发组织起来进行社区公共财产的管理,社区秩序的维护,社区公益活动的积极参与,自觉维护社区治安。这些看来都是局部的小事,但它关乎社区群众的根本利益。

3 民生新闻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世界各国的发展经验表明,当人均GDP 达到1000-3000 美元时,往往足社会矛盾的凸显期,而我国目前正好处在这一时期。这一时期的一大特征就是利益分化加剧。一项政策或一项改革,在让某些群体受惠的同时,也可能使另外一些群体利益受损,这与改革开放初期的大包干责任制等“双赢改革”有很大区别。随着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不可避免地引发一些思想认识问题。特别是改革还使民生问题严峻地摆存民众面前,就业、医疗、教育、住房等许多民生问题从过去依赖国家转变到个体的合理负担,使人产生惶惑不安甚至痛苦的情绪。因此在这一时期,民众的诉求就会特别多,通过传媒来倾诉表达这种诉求的愿望也就会特别强烈。在这一社会背景下,民生新闻就义不容辞地要承担起沟通舆情、反映民生、化解矛盾、为百姓排忧解难的任务。同时民生新闻也为普通百姓和政府提供了一个相对平等的对话平台,这是以前的传统新闻所不能想象的。

4 民生新闻要关注“小民生”,更要关注“大民生”

所谓的“小民生”,就是将关注的着力点放在百姓的柴米油盐衣食住行等寻常生活中,通过关注百姓寻常生活中的“小民牛”,从而关注国家的“人民生”。“人民生”就是介入公共事物,从民生的角度对国家的大政方针、宏观政策进行解读和诠释,比如金融、房地产、个人所得税、医改、养老、食品安全等与百姓生活紧密相关领域的政策调整或新规。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逐渐由私人物品的匮乏转到公共物品的匮乏,公共领域内有许多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而关系到公民切身利益的诸多公共事务更引起了社会大众的普遍的关注,比如政府决策、医疗改革、教育改革等等,因此可以说,公共新闻是真正关注、理解沟通各个阶层民众的需水,是对民生新闻民本理念的拓展,引导民众对公共事务的关注,提供交流平台,防止民生新闻陷入家长 短“小民生”泥潭。从更深层次的意义来说,公共新闻不仅促使公众在媒体的引导下、在平等的讨论参与中、建立和加强社会普遍的公共道德,更重要的是通过普通百姓对于公共事务的讨论和参与,能促使政治行政体制运行公开化,加快民主进程,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人动力。

5 民生新闻能够保障民众监督权的施行

媒体监督无论是过去、现在和将来都会发挥社会“保健”的良医作用。媒体监督“话语的力量”在当今社会生活中作用日益凸显。民生新闻对民生问题舆论监督的着重点在于披露问题,而不在于批评;目的是解决问题,而不是追究责任;方法在于以建设性视角进行舆论监督,寻求解决问题的共识,而不在于激化矛盾。近年来的医疗制度、教育制度、社会保障制度、金融秩序、住房、就业等一系列关系民生的重大改革,进展到不同阶段,都有新闻媒体进行跟进报道。新闻媒体以及其背后的公众力量,使得各项改革进行得比以往更加透明公开,也吸取了更多的民意。民生新闻作为媒体监督力量也是反腐的一股重要力量。它能将一些关系民生的腐败现象和社会问题公之于众,用舆论的阳光驱散阴霾,彻底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让腐败现象的霉菌无处藏身,这样才能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才能使广大领导干部心灵受到净化,正气得以提升,筑起一道牢固的防腐思想阵线,更好地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6 增强媒体的服务意识

民生新闻是为百姓服务的。站在百姓的立场和角度反映百姓的生存状况;反映百姓的愿望、呼声和要求,是民生新闻报道的主体。但是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及民生新闻栏目追求收视率的要求下,有的民生新闻栏目盲目追求收视率,出现了猎奇报道,还有的出现了“嫌贫爱富”的倾向:以大款富豪为主要报道对象,宣扬他们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津津乐道其攀比和物质享受。这样的报道会造成信息传播和信息接受上的不对称,会使民生新闻远离人民群众,而且对社会利益调节也起到负面作用。我们国家现在处于社会转型期,部门和行业之间、城乡之间差别大,社会贫富悬殊,在各个领域有时会出现许多矛盾和问题。民生新闻在报道这些问题时,应从政府工作的大局出发,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调节作用,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发展中遇到的这些新问题、新矛盾,协调各个利益群体之间的各类关系。因此,新闻舆论要注意及时反映和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处于困难中的百姓的需要,为他们服务,关注他们的生存状态,反映他们的疾苦和呼声,表现他们在困境之中表现出来的坚强进取、乐观向上的高尚精神。与此同时,还要大力倡导社会各界扶贫济困、奉献爱心,弘扬先富帮后富的协作友爱精神。让困难群众感受到在社会主义这个大家庭中的彼此关心爱护。

总之,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应该高度重视民生新闻对建设和谐社会的积极意义,在报道中真正保障和维护人民群众的知情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民生新闻对建设和谐社会的积极作用。

猜你喜欢
百姓民生
聚焦两会 关注民生
不让百姓撇嘴骂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百姓记着你
百姓在心中
走进百姓
百姓看家“风”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
民生锐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