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职场小说的类型化特征

2013-08-15 00:54:11刘伟炜
科技视界 2013年10期
关键词:类型化职场小说

刘伟炜

(成都理工大学广播影视学院,四川 成都611745)

0 前言

新时期以来,文学界出现了众多的文学潮流。近年来,具体说应该是21世纪以来,“职场小说”的崛起又成了通俗文学领域的一个小小的“热潮”。

自1999年高校扩大招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迈入了空前的跨越式发展阶段,教育的普及也带来了另一个难题——就业。大量人群进入企业,导致外企、私企白领增多,他们生存压力与日剧增,常常处于焦虑和恐惧的情绪之中,迫切希望认识和了解职场,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应变能力。另一方面,已在职场的职场人士对自己所从事的行业内幕及行业规则有着更为深刻的理解和感受,自发的在网络上开始了自传性质的创作,作品容易引起读者共鸣,受到读者(特别是网络读者)的追捧。而敏锐的出版商正是观察到大众的这种迫切的心理需求,迅速抓住这一商机,依照职场人的阅读口味为读者量身订做了一场职场小说的盛宴,迎来了职场小说的专属时代。本文将从职场小说文本的角度,对十年来职场小说所呈现出的类型化特征进行阐述。

1 作为类型小说的职场小说

2003-2013十年的发展历程中,职场小说产生了大量优秀的作品,这些职场小说风格各异,但大都体现了职场人在职场中“打拼”的辛酸与收获以及在“打拼”的过程中体会到的亲情、爱情、友情的温暖。职场小说作为类型小说的一种,在文学创作上具有非常明显的类型化、模式化倾向。因此,笔者将从模式的角度来进行分析,着重分析职场小说类型化的主题、情节、人物设计等。

1.1 类型化的主题

职场小说的主题大多是描述职场白领在职场生涯中的“打拼”以及交织在其中的种种情感经历。笔者通过阅读近年来出现的数十本职场小说,总结归纳出职场小说的两大主题即:“职场打拼”和“职场男女”。职场打拼主要是讲述职场主人公在进入职场之后经历种种挫折与考验,如何从一个职场“菜鸟”转变为一个职场精英的过程。而职场男女是职场小说着力描写的另一主题,讲述的是职场男女之间的情感纠葛。

1.2 类型化的情节模式

在这两大主题之下,我们可以看出职场小说在情节设计上表现出一定的模式化。下面我们将着重探讨职场小说的模式化情节特征。

笔者通过对2003-2010年出版的主要职场小说进行研究,归纳出它们所共有的类型化情节,主要表现为:“遭遇性骚扰”、“遭遇‘魔鬼’女上司及同事”以及“职场灰姑娘与王子的爱情”这几个方面。

1.2.1 类型化情节之遭遇性骚扰

据调查,职场是性骚扰最为多发的场合之一,例如上司对下属,同事之间所进行的性骚扰。其受害对象,以女性为绝对多数。因此,在很多的职场小说中都会设计职场女性遭遇性骚扰的“桥段”。

为何“职场性骚扰”这一情节模式在以女性为主人公的职场小说中如此普遍?抛却“以桃色撩人”的商业动机之外,这一情节模式的形成具有其必然性,也有其难以替代的文本功能。

首先,在以男权为主导的社会结构中,女性权利处于劣势,这种劣势在职场之中就尤为鲜明和突出。掌握着权力与资源的往往是男性上司,他们在地位与性别上具有着双重优势,具有着从心理到现实的双重优越感。这种不对等,无疑会带给仰其鼻息的女性下属们以不可承受之重,受到性骚扰即是典型表现之一。加之性骚扰事件本身所具备的话题性和直观性,受到职场小说作者们的青睐和渲染也就顺理成章,从而形成一种较为常见的情节模式。

就其文本功能而言,性骚扰情节在小说中往往做为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发展的关键性节点。我们通观这些性骚扰的情节,会发现小说中这些职场女性的反应通常都是“狼狈—失望—挣扎—离开”。她们绝对不会就此屈服,更不会顺水推舟满足上司的私欲。但是,她们要对自己如何应付此后与上司的相处而苦恼。在保护自己身体的同时还要保护自己的饭碗,就成了一个职场麻烦。经历过此类事件,小说主人公往往随即面临重要的抉择和心理斗争,从而使得故事发展产生波澜和曲折,更富戏剧性。人物性格通过此类事件也能够更加鲜明和突出。在许多作品中,性骚扰事件的出现,经常是促使主人公更加成熟、心理层级发生跃迁的基点。此外,之前谈到的“职场打拼”和“职场男女”两大职场小说的主题,通过性骚扰这一情节模式,也能够得以交织,使得职场关系和情感关系这“经纬两条线”更加纠葛。

1.2.2 类型化情节之办公室政治:遭遇“魔鬼”女上司及同事

同性之间在职场中的争斗往往胜过异性,职场小说这方面桥段的描写也颇为常见。虽然主人公在遭遇魔鬼上司和同事时总是处于弱势地位,常常被冤枉,处于事业的停滞期。但往往是这些情节的设置使得主人公经历了种种考验,增加了职场经验,从中悟到职场的处世之道,从职场菜鸟一步步转变成职场精英,完成职场蜕变。

职场小说中长相平凡的灰姑娘却拥有聪慧勤奋的优秀品质,这往往会遭到同事妒忌,受到各种事件的陷害排挤。而这些情节的设计也同样具有一定的模式化。

如果说性骚扰是职场中异性性欲裹挟着权利的侵袭,那么这种“魔鬼”女上司和女同事的恶意排挤和竞争,则可说是职场中同性间私欲掺杂着嫉妒的毒箭,从另一个角度展现了严酷的职场生态。尤其是在以女性为主人公的作品中,原本应当知书达理、温良娴淑的高知女性们,或在私欲膨胀的催动下,或在你死我活的竞争压力下,变成了一个个不可理喻、为达目的无所不用其极的“女魔头”。这真可谓是对当今社会人情淡漠、世风日下的真实写照,也是对所谓“优雅的白领生活”的赤裸揭露。

研究发现,类似同事竞争的情节模式可以说是职场小说最为基础的构成要素之一,直接起到构建小说结构框架的作用。设置职场中的竞争者和对立面,是几乎所有职场小说的共性:以竞争推动情节发展,形成人物性格塑造。职场小说中,主人公在一出场时往往是稚气未脱、对未来充满憧憬,而正是这些被精心设置的竞争者和对立面给他们上了世事险恶的第一课,促成了主人公性格在与竞争者的对立统一中不断得到成熟和提升,小说情节也在这个过程中得以展开。

值得一提的是,大多数职场小说所塑造的对立面同事,人物性格往往较为单一,多是人性险恶的“极品”。这种设置虽然简单明了,让读者爱恨分明,读来酣畅,但也难免落入脸谱化的窠臼,难以给人留下思考和玩味的空间。

1.2.3 类型化情节之职场爱情:职场灰姑娘与王子的爱情

男女爱情是都市通俗文学中最常见的主题之一。不过,在职场小说中,这一主题更多是以模式化情节来展开的,那就是:职场灰姑娘遇到了英俊的“王子”(通常是她的上级或者是职场经验丰富的老手),经历了一系列波折,灰姑娘得到了王子的爱情,同时也取得事业上的成功。

在这些模式化的职场爱情情节中,我们发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女主人公一般都拥有良好的教育、善良的性格和美丽的容貌,但却又大都出身普通甚至贫困家庭,而男主人公常常是公司总裁、老板之子,他们拥有显赫的家世,优越的教育,英俊的外表和良好的品性,简单来说,就是社会上流行的“富二代”。之所以将男主人公设置成“富二代”,是因为“二代”意味着一出生便拥有富有的家世、良好的教育,而他们的父辈,所谓的“一代”则意味着艰辛、苦难、财富的原罪,因而“一代”是难以进入“软性读物”的通俗叙事的,只有“二代”才能够承载都市职场女性的爱情想象,同时迎合商业社会中市民文化消费的口味。因此职场小说中离奇曲折的爱情故事,大都有着大团圆式的结局,虽然经历波折,但主人公在最终却总能与心爱的人释清误会、两情相依。这或许是脱离现实的,但不可否认,这样的设计,可以给现实而无情的职场打拼注入了一份“浪漫”的温情,让女性在竞争残酷的职场中找到情感的依托,尽管这个依托恐怕是靠不住的。

1.3 类型化语言风格

职场小说作为一种通俗文学样式,语言风格大都明白晓畅、通俗易懂,呈现出与时下流行的网络化语言合流的态势。

职场小说的语言风格同样深受网络语言的影响。在《做个职场坏女人——北京公关小姐》中,这样的文字常常出现在文章的字里行间:

等她们一转身,黄贝贝立马打开“摆渡”,这年头,连菜鸟恐怕都知道这家搜索引擎的广告语,“摆渡一下,你就知道”。办公室里的同事谁也不知道小米在网络里的马甲是什么,只有小米自己清楚,仅仅在网络上发了张模糊不清的炫富照片就已经为自己赢得了第三代“网络红人”的美誉,其蹿红速度远超木子美和流氓燕子,直逼芙蓉姐姐和天仙妹妹。其实,那只是小米的搞怪之一。业余时间,小米擅长玩各种角度的自拍,经她PS之后发布上网,从未被熟人认出来过。最近,她又有了新玩法,在博客里狂晒隐私,从晒工资条、晒年终奖到晒自己的情史,关注度天天爆棚,小米最新的一则博文还跟职场有点关系,并且特别懂得标题党的手法:“××自爆小白领的一天”。光这个标题,就得为她在网络里赚得上万的点击。①

从这一段中我们不难看出,新一代的职场小说中所描写的正是当下职场人的生活状态,而现代职场人的生活和网络已经息息相关,密不可分了。很多字典中没有的词汇被网友们纷纷创造出来,成为一种语言方式,而职场小说把这样的语言和生活变化写进小说,记录了这个时代的变化。我们在职场小说中极少看到大段的抒情文字以及景色描写,但在看似枯燥的经验式小说的背后确是各种各样当下流行的五彩缤纷的词汇以及口语化的表达方式。

职场小说语言风格的网络化,究其原因,主要有三点:第一,职场小说作为通俗文学、消费文学的一个代表,本身就有追求简洁明快、通俗易懂的语言风格的内在要求,网络语言恰得其便;第二,对当代城市年轻白领生活的展现,势必无法回避网络的无处不在,因而,例如“百度一下,你就知道”这类的网络化语言也就顺理成章的被广泛使用;第三,职场小说的作者,多是七零八零后的“网络一代”,网络化生活的浸润沁染,也势必使他们对于文学语言的取舍有着自己的认识和选择,这也可以说是文学语言演变的必然。

职场小说的语言风格作为一个样本,展现了现时代主流的商业文学作品与传统文学作品之间在语言风格层面上的巨大差异,传统文学中语义语境的营造、语性语感的推敲、甚至语言符号的严谨使用上的种种成规,职场小说几乎全面抛弃,只用最为直白晓畅、通俗化简易化的网络语言,叙事成了语言的唯一功用。这种变化,笔者认为应当一分为二的看待。首先,网络化语言写作,将叙事作为唯一目的,这是语言功能本体的一种退化,是语言自身美感和质感的流失,由于不够注重对于语言风格的把握和推敲,当代文学作品中由语言自身所呈现出的厚重感和文化感已经逐渐淡漠,诚为可惜。而且,对语言风格忽视而专注于讲故事,也会导致同样题材的文学作品越来越出现模式化、单一化的趋势,不免会使得同一文学类别的日益萎缩,从而影响整个文学环境的健康发展。

2 职场小说的危机

毋庸置疑,职场小说的出现丰富了小说类型,是一种新的尝试。职场小说也具有一定的正面效应。它能够给初入职场或是未入职场的大学生一些职场知识,让他们能够在进入职场之前提前感受职场的气息,对自己的职场人生有一定的规划和认识,它也可以让那些职场中人能够在复杂的职场环境中找到应对的策略或者心灵的慰藉。令人遗憾的是,在当下商品经济时代,文学创作被视为一种物质生产,职场小说作家面对庞大的社会需求,只能以生产速成品的态度进行文学创作,职场小说时常出现人人能写,人物雷同,情节雷同,故事雷同的现象,由于缺乏对人性的深度挖掘,缺乏对历史社会深切的理解,职场小说作为“机器复制时代”的商品,在带给我们快餐式文学享受的同时,类型化的特征也使它终将无法摆脱遭受读者厌弃的宿命。

[1]杨郧生,闫寒英.“文学四要素”与中国本土职场小说的文化意蕴[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10,11.

[2]张永禄,许道军.职场小说:新的文学崛起[J].当代文坛,2011,6.

[3]赵丹燕.从女性主义角度看电影《杜拉拉升职记》的视觉奇观[J].艺术探索,2010(4).

注释:

①13格格.做个职场坏女人:北京公关小姐.北京:中国画报出版社,2008,6:38.

猜你喜欢
类型化职场小说
职场Z世代为何这么跩
职场剧需要去除虚伪与虚荣
时代邮刊(2020年8期)2020-06-22 08:13:54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我国警察盘查行为类型化分析
职场充电,停还是行?
好日子(2019年4期)2019-05-11 08:48:32
行政诉讼类型化之批判——以制度的可操作性为视角
行政法论丛(2018年2期)2018-05-21 00:48:36
民事一审撤诉的类型化研究
疯狂的职场/等
软件工程(2009年5期)2009-05-31 05:20:16
类型化年代的酷似面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