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电视栏目剧的要素特征分析

2013-08-15 00:52:53王晓红
科技传播 2013年23期
关键词:平民化电视栏目栏目

王晓红

长春广播电视台,吉林长春 130061

在当今新媒体日益受到青睐的媒介生态环境下,电视等传统媒体的生存境况受到一定程度的威胁。尽管如此,电视仍然作为主导媒体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媒体份额。在这场新旧媒体共存的争夺战中,唯有坚持内容为王,受众需求为导向的原则才能为自身的发展赢得更大的空间。电视栏目剧可以说是电视媒体自身发展和创新的产物,是在中国本土的媒介发展环境中培育起来的具有自主创新印记的节目形态。因此,积极发展和拓宽电视栏目剧的生存空间和发展潜力,努力促进本土电视产品和品牌的开发成为当前我国电视媒体实现突围的有力手段之一。

电视栏目剧自新千年后开始出现,尽管一开始并未形成规模和样态,但在电视媒体人的不懈努力下,在2006 年成为主流的电视节目形态。电视栏目剧之所以能够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实现收视率的突破,在于它具有独特的优势。同时,它也迅速成为各个电视台竞相模仿的对象,正是因为它本身具有高收视率的保证、短平快的制作方式、平民化和贴近性的定位以及易于模仿和制作等诸多方面的优势,所以才使得它很快就形成了遍地开花的繁盛景象。有关电视栏目剧的概念,最早于2004年被正式公开的提出:“以栏目的时间来播出,有固定的时间,这样的情景剧式的短剧就叫栏目剧”。这个概念是由最早的栏目剧《雾都夜话》的制片人马及人在2004 年国际情景剧研讨会上提出的。后来他又予以补充,“相对固定的时间,固定的长度,以栏目的名称、时段、名义播出”。后来,又有研究者给出了较为完整的定义,认为电视栏目剧是“以普通群众的日常生活故事为题材,以戏剧的艺术手法加以表现,并用栏目的特征符号予以包装,以栏目的形式播出”的一种节目形态。

那么,电视栏目剧究竟是凭借哪些特征和要素获得收视成功的呢?笔者认为,以下六个要素最能概括电视栏目剧的成功要素。

1 形态的生活化

所谓“形态”指的是电视节目播出的方式和形式。“生活化”指的是符合百姓和大众的生活规律和习惯。那么,电视栏目剧是如何做到形态生活化的呢?首先,电视栏目剧不是电视剧,它不具备电视连续剧的长度,也不是每天在固定的时间段集中播放,而是采用栏目的方式在固定的时间,播放长度较短的故事性节目,而且每期的内容不具有连续性和重复性。这个特点符合百姓关注故事的碎片化特征和每天听到新故事的好奇心和新鲜度。而且这种播放也有利于形成百姓的话题,成为他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其次,这种播放形态不会对观众理解形成障碍,不会像电视剧一样断了几集就有可能失去了重要信息而导致理解的障碍,电视栏目剧通常每个故事不会超过3 期,这样可以保证故事的完整性频率增强,符合百姓的生活化特点。

2 题材的平民化

作为讲述百姓生活故事的节目形式,其故事内容必须要紧密联系百姓的生活。因此,故事题材的平民化是必不可少的。有些电视栏目剧是“杂剧”,就是说凡是和百姓生活相关的话题尽量囊括,如《都市碎戏》;也有的电视栏目剧是专门只讲述一种类型或一个话题的,比如《爱情魔方》、《普法栏目剧》等。但是不管故事讲述何种内容,必须要保证题材的贴近生活性、引起讨论的话题性,只有这样观众才会对节目产生兴趣,产生收视惯性,保证收视率。题材的平民化是保证收视率的最重要因素,它严格遵循电视节目内容为王的原则,并将这个理论充分实践化。

3 语言的地方化

在电视栏目剧中,故事的演绎离不开人物之间的对话和语言,由于电视栏目剧既有央视播出,也有地方台播出的情况,因此考虑到语言的适应性问题是必需的。这个问题对于地方性的电视栏目剧尤为重要。地方性电视栏目剧的受众主要是当地百姓,所以采用当地百姓所通常使用的语言形式有利于受众对节目产生亲近感和熟悉感,增强受众对节目的理解和形成观看习惯。语言的地方化,除了指在电视栏目剧使用方言以外,还包括使用一些地方性的语言习惯用法。

4 演员的群众化

电视栏目剧具有平民性的特点,对于故事的演绎者,其表演者最好不是专业的演员或明星,第一是由于投资成本所限制,第二也是从节目定位出发考虑的。相对于专业的演员,普通百姓的表演虽然会有专业技巧上的欠缺,但是其表演更真实,更贴近于真实生活,草根性的表演本身就具有一种亲和力。这样受众在观看故事的时候,更容易被演员的表演和故事情节打动,增强节目的感染力。

5 情景的真实性

所谓“情景”指的是故事中的场景、故事情节、演员表演和事件发展的规律等都是符合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性,而非带有艺术特征的虚构和想象。情景的真实性可以引导观众快速进入到故事情节中,将故事视为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增强了观众对故事的关注度和热情,形成连续关注和观看,为电视栏目剧的收视率埋下伏笔。情景的真实性是为题材的平民化和形态的生活化起到辅助作用的一种做法,它可以保证电视栏目剧的其他元素更好的发挥作用。

6 观众的参与性

由于电视栏目剧的故事和百姓生活联系密切,所以很容易形成话题。这样观众在观看节目的同时,更容易对节目产生兴趣和关注,乐于积极参与话题的讨论和观点的表达。一些电视栏目剧正是利用了这一点发起观众参与的通道,允许观众积极以各种方式参与到节目中来,形成了电视节目与观众之间的良好的双向沟通和互动,既体现了受众为上的理念,即时受到观众的意见反馈,利于节目的改进,同时体现了新时期全媒体时代下,电视发展的一种新趋向,实现电视媒体与受众的“亲密接触”。

[1]郑征予.电视文化传播导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平民化电视栏目栏目
《走进三农》电视栏目
浅析色彩在电视栏目包装中的作用
河北画报(2020年10期)2020-11-26 07:21:30
关于栏目的要求
新时期以来戏曲电视栏目述评
中华戏曲(2019年1期)2019-02-06 06:51:58
栏目主持人语
栏目制,为什么这样红
传媒评论(2017年2期)2017-06-01 12:10:16
电视新闻报道中的平民化视角
新闻传播(2016年10期)2016-09-26 12:14:57
关于电视新闻平民化的分析
新闻传播(2016年2期)2016-07-12 10:52:12
电视新闻平民化不等于娱乐化
新闻传播(2016年20期)2016-07-10 09:33:31
关于电视新闻报道平民化的讨论
新闻传播(2015年6期)2015-07-18 11: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