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实现内蒙古非公经济发展新突破

2013-08-15 00:44张永军
实践·思想理论版 2013年6期
关键词:非公经济非公有制企业

文|张永军

近年来,随着国家和自治区促进非公经济发展系列政策的稳步实施,我区非公经济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在吸纳就业、提升对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与沿海地区、周边省区相比存在明显差距,发展仍然不充分。自治区党委第九届五次全委(扩大)会议明确提出,“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区深化改革的一项战略任务。各级一定要把发展非公经济作为改革发展、富民强区的战略任务,高度重视、专项推进,切实抓出成效。”这既是对发展非公经济做出的正确判断,也是今后我区全力推进非公经济发展的战略部署。

一、加快我区非公经济发展刻不容缓

(一)加快非公经济发展是实现富民强区的重要支撑。非公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活力和繁荣的重要标志,在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2010年我区私营工业企业实现产值4199.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23.6%,分别比河北、辽宁、宁夏、江苏、浙江、山东低14.8、16.8、4.9、11.5、17.4、10.9个百分点。且我区非公经济单个企业的规模普遍偏小,2011年我区工业中小微企业2.5万户,其中规模以上仅为4161户,占全部工业中小微企业的17%。吸纳就业人员的差距仍然比较大,2010年我区私营工业企业从业人员为32.5万人,仅相当于河北和广东的1/4、辽宁和山东的1/9。因此,加快非公经济发展,不仅能够扩大就业规模和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而且能够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增长,实现富民强区。

(二)加快非公经济发展是深化改革的重要战略任务。目前,政府服务功能不完善仍是影响非公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首先,对非公经济的战略地位缺乏足够认识,全社会支持非公经济发展的氛围尚未形成,仍存在“唯成分论”等环境障碍,导致体制内外“两张皮”。在政策落实上仍存在偏差,在能源、交通通信、金融、市政公用、基础设施等领域涉入不够,在土地征用、人才引进、信息的获取、户籍管理等方面仍存在不公平待遇。其次,政府职能还未能适应新阶段非公经济发展的要求,缺乏统一归口管理部门,部门管理界限重叠交叉,缺乏协调。一些领域执法力度不够或政策执行不到位,存在严重的“中梗阻”现象。在履行经济管理职能时仍存在对经济活动过度干涉现象,在执行环节仍存在准入审批程序不透明,标准不完备、不公开等障碍。因此,正确认识非公经济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优化政府服务,加快非公经济领域改革,是全面提升非公经济发展活力的重要保障。

(三)加快非公经济发展是深化金融领域改革的重要突破口。配套金融服务不足仍是制约我区非公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根据“2006年中国民营企业经营者问卷跟踪调查”的结果显示,50.8%的经营者认为企业目前资金情况“紧张”;55.9%的经营者认为从银行贷款“较难”或“很难”,比国有及国有控股公司高近10个百分点。同时,95%以上通过银行贷款获得资金,直接融资比重低的状况仍未改变。受抵质押物不足、财务账户管理不健全不规范、企业信息不透明等影响,非公经济企业融资缺口大。据调查,我区存在着融资难和资金缺口的中小微企业达到85%以上。因此,通过破解非公经济企业“融资难”问题,能够促进深化金融领域改革,增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撑。

二、加快我区非公经济发展的突破口

(一)提高对非公经济地位的认识,力争在政策落实上实现突破。非公经济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是吸纳农村牧区劳动力转移的主渠道,是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的重要载体,也是拓宽投资渠道的重要领域,在“扩投资、稳增长”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必须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认识非公经济,真正从有利于非公经济发展的角度去支持。

一要提高认识。按照“国民待遇”原则,以宽准入为切入点,降低非公经济进入门槛。一方面,降低非公经济企业的行业进入门槛,打破行政垄断力量,国家没有明令限制的领域和行业都要对非公经济企业放开,能源、铁路、金融、市政及公用事业领域要吸引更多民间资本进入,破除阻碍非公经济发展的“玻璃门”“弹簧门”等体制障碍;另一方面,降低非公经济市场进入门槛,将非公经济企业纳入到政府采购目录中。转变“大即是优”的思维,对大企业和中小企业一视同仁,避免社会资源的不合理分配。

二要突出政策集成。目前政策着力点比较分散,政策间缺乏衔接,尚未形成完善的政策体系,影响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需要进一步梳理整合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小企业技术进步贴息资金、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服务业引导资金、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工业自主知名品牌培育资金、承接产业转移奖励资金、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资金等财政支持,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真正发挥“四两拨千斤”作用。

三要搭建发展平台。积极创建低成本创业园区,通过对进入创业园的初期创业者实行厂房廉租制度等方式,努力为中小创业者解决无经营场地的困难,孵化一批企业。加强服务平台建设,为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人员培训、专业化发展和服务体系建设提供服务。

四要完善发展载体。按照产业集聚发展的原则,围绕实施“双百亿工程”“创业带动就业工程”,加快推进园区建设,形成企业示范带动、园区建设支撑、项目实施推动的发展机制,扩大非公经济企业规模、提升产业层次,逐渐培育一批有竞争力的“小巨人”企业。

五要突破发展“瓶颈”。在金融服务方面,积极探索和建立促进非公经济企业政策落实的协调联动机制。积极搭建银企对接平台。探索建立非公经济企业的投资、投保联动机制及信贷风险循环管控和分担、激励机制。加快组建自治区非公经济再担保机构,增加政府注资,壮大其担保实力。探讨开发知识产权质押、企业联保、矿产权质押贷款等新型业务,提高对非公经济发展的金融服务水平。在土地方面,按照“保、调、控”的要求,抓好土地市场的清理整顿,建立土地投资强度、土地利用强度、投入产出率为主的土地利用评价体系,实现集约发展。

(二)优化政府公共服务,力争在非公经济企业经营成本上实现突破。围绕落实促进非公经济、服务业、文化产业发展等政策,继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降低税费负担,激发非公经济发展活力;围绕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强化基层执法透明度,增强个体私营业主的创业动力;围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降低非公经济市场准入门槛,切实营造公平的发展环境。

一要抓好落实。进一步落实“非公经济36 条”,加快清理限制非公经济发展的规定,为非公经济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政策环境、市场环境和法制环境。

二要降低负担。加快实施个体私营企业零收费注册,对所有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免费提供咨询服务、免费提供登记文本、免费办理登记注册,拓展个体工商户发展空间,加快实施注册资本分期缴付制度。

三要规范执法。严格限制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凡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有上下限,均按下限执行。取消所有向企业收取费用的评比、排序、授牌等活动,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准以任何理由强迫企业参加各种协会、学会、研究会等社团性组织,不得强行向企业摊派培训、接待、广告、报刊杂志等各种费用。

四要提高效率。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硬执行“三个工作日办结制”,提高当场办结率。对涉及多个部门的投资项目审批,实行首接联办制,做到一次性申报,一次性收费,一次性同步审结。

五要杜绝干扰。除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政令明确规定外,涉企检查实行综合执法,原则上全年不能超过两次,严禁重复检查和多头检查。

六要完善诚信体系。针对多数非公企业信用资源缺失、信用体系不健全、信息不对称的现实状况,整合工商、税务、海关、质监、卫生、金融、产权登记、公检法等信息资源,加快联合诚信体系建设,改善非公经济企业投资、融资和生产经营环境。

(三)建立非公经济发展的硬性约束机制,力争在非公经济专项推进上实现突破。

一是抓目标,将非公经济发展纳入目标考核,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将非公经济发展纳入到各级政府考核范围。

二是抓监测,加强对非公经济发展的统计工作,增强对非公经济发展的动态跟踪研究,及时分析和解决非公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三是抓配合,加快建立各有关部门和工商联、行业协会的定期联系制度,形成推动非公经济发展的合力。

■相关链接:

当前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仍然面临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有:行政性垄断和政策掣肘现象的存在。在国家制定的一系列有关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方针政策的具体执行过程中,上令难下行,地方政府和企业主管部门争夺资源配置权,对于非公有制经济来说,市场准入的门槛仍然处于形低实高的状态,非公有制经济仍难以得到公平竞争的环境;非公有制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型和微型企业融资难问题依然严峻;相当普遍的家族式治理结构也在一定程度上妨碍着非公有制企业的发展;人力资本投资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非公有制企业创新能力和发展能力的提升;过多重视横向兼并与重组,注重做大、忽视做强,由此产生的大中型企业并非高度专业化的企业,而是缺乏市场竞争潜力的企业,挑战是显而易见的。

猜你喜欢
非公经济非公有制企业
新时代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执行力提升探析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改革创新 营造环境 推动鹤壁非公经济发展提升
建立非公经济组织参与精准扶贫的长效机制
给予非公企业党组织活动经费补助
上半年陕西省非公经济占全省GDP比重52.4%
“两个健康”推动非公经济创新发展——大连“腾飞商苑”在厦门大学举办研修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