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晓艳
(西南林业大学 园林学院,云南 昆明 650224)
现代城市园林造景中,水生植物成为了必不可少的材料。不仅具有较高且独特的观赏价值,还是水体天然的净化器。在园林植物造景中,可利用水生植物洒脱的姿形、绚丽的色彩及其意境美,结合其生态功能,通过艺术构图和造景手法,创造出富有诗情画意、环境优雅的园林景观。让人们真正享受到“碧波荡漾,鸟语花香”的自然美景。
水生植物景观清新、雅致,不仅可以观花、品姿,还能欣赏碧波倒影、花随水移的别致景象,令人浮想联翩。如荷叶随波起伏,嫩蕊凝珠盈盈欲滴,清香袭人。水生植物同样可以营造野趣盎然的景观,如菖蒲点缀碎石于其间亦或成片的芦苇林,呈现出生机勃勃,野趣横生的景象。此外,水葱、伞草等,都在水生植物园中备受亲睐[1]。
20世纪70年代,造园家开始注意到水生植物的生态效应,并巧妙地应用于园林中,协同污水治理。近30年来,大量研究证明,水生植物可吸附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及其他元素,缓解水体富营养化,维持水体的生态平衡。如在东湖、滇池、洪湖等污染水体的修复中,水生植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近年来兴起的人工湿地系统,完美的体现了水生植物的生态价值,人工湿地景观也为城市呈现了极富自然情趣的景观[2]。
在园林水景中,水生植物景观应结合植物自身及环境特征,通过艺术构图原理,体现了水生植物个体和群体的形式美以及意境美。借鉴古典文学及美学原理创作出一幅幅具有诗情画意的生态图[3]。
3.1.1 变化与统一
水生植物在色彩、姿态、风格或大小等方面有一定的相似性或一致性,给人以统一的感觉,细节中存在一定的变化。如水中成片的莲花,花色多样,高低错落,但在生长状态、叶型及花态上保持一定的相似性,使得景观既丰富多彩,又和谐统一。
3.1.2 协调与对比
水生植物的造景设计,应注重植物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创造优美、舒适的景观。“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描绘的正是一幅植物与环境相应成趣的和谐画面。而运用植物的色彩或光线的明暗,可以突出景观主题,营造气氛,给人以视觉冲击。“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红”与“碧”在色彩上的强烈对比,使画面更加生动绚丽。
3.1.3 对称与平衡
园林中常采用对称布置的形式,如水池形式以几何形状居多,水池中,配植对称的睡莲、菖蒲等水生植物;树木、花丛的对称栽植,给人一种平衡、整齐、稳定之感。
3.1.4 韵律与节奏
水生植物造景应讲究韵律感和节奏感。成片芦苇随风起伏,如音符一般此起彼落,韵律油然而生。清风荡起阵阵涟漪,新雨过后的荷叶盛满露珠,“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高低错落,色彩鲜明的鸢尾,使得水面的节奏变得明快,野趣横生。
园林水景常以植物搭配园林小品及山石等,借以不同的造景手法,表现各种水生植物优美典雅的景观,体现园林水景的独特风貌[4]。
植物景观的配置常与中国文化相结合,因为人们对山川草木的喜爱,往往源于它们的形象或习性镌载着人们的高尚的品格与情超。如周敦颐《爱莲说》中写道:“出污泥而不染,翟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诗人以莲之高洁,寄托心志。因此,水中布荷,岸边植柳成为了人们情有独钟的景观。
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不仅是景,还有生动含蓄的景点名,而水生植物常冠为景之名,如“曲水荷香”、“观莲所”、“采菱渡”、“萍香泮”等,或与其相关的具有独特意境的景点名,如“香远益清”、“双湖夹镜”、“远近泉声”等。
3.3.1 水生植物与园林建筑
水生植物造景应注重植物与建筑物在体量及布置形式的协调,突出主题。建筑的刚硬与水生植物的柔和相结合,则既能体现园林建筑的造型美,又能深化水生植物的柔美。水生植物清新的色彩与建筑的色彩相融合,使景观更富生气。园林建筑的门窗及墙壁常起分隔作用。以门窗为框,水景为画,不仅扩大视野,延伸视线,同时,也为建筑增添了生趣。如昆明世博园中,福建“生态园”,游人穿廊游览,景随廊动,悠然自得。
3.3.2 水生植物与园林雕塑
园林雕塑常具有一定的主题性,起点睛作用。而园林水景中的雕塑常以神话传说或人物为主题。雕塑与水生植物的结合,显得相得益彰,园林雕塑因园林水景及水生植物的衬托而升华,水生植物景观也因为雕塑显得更加灵动。如水池中常设仙女雕塑,内植睡莲,使得小景具有简明疏朗之感。
3.3.3 水生植物与动物
植物与动物互相依赖共同形成了和谐的生态环境。园林水景中少不了花鸟鱼虫。荷花、水葱、芦苇、睡莲等水生植物,为鸟儿提供栖息之地,嬉戏荷间,“日落沙禽犹未散,也知受用藕花香”,好一派湖光景色。在园林水景中,鱼儿备受游人的青睐,恰似水中精灵,“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影前光照耀,香里蝶徘徊”,这便是昆虫与水生植物所构成的如诗如画的别样景观,生气盎然,妙趣横生[9]。
西方园林中重视水景的创造和水生植物的应用,常用水生植物进行装饰和美化,与中国园林手法不同,西方园林多以展现水生植物自身的形体美为主,通过水生植物对水体的点缀而使人产生回归自然的感觉,注重水生植物的生态功能的发挥[10]。近年来,西方某些国家开始提倡野趣园,通过野生水生植物如芦苇、蒲草、香蒲、荇菜等使水景野趣横生。
位于巴黎东部凡仙森林内的巴黎水生植物花园面积仅1hm2[11]。相互叠加的各种曲线,草堤、木平台、卵石铺装呈现自由线形,水生植物点缀于水池之中,池塘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两部分之间有高差,上层种植荷花和睡莲,下层种植滨水植物[12]。高低错落,色彩分明的水生植物营造出清新活力而又有一定野趣的绚丽画面。接近水面,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掌轻柔地托进水池之中,与之亲密接触。
位于迈阿密市西北部沼泽地区的美国佛罗里达州迈阿密沼泽国家公园于1947年建立,面积为5600km2。沼泽恰似一片芦苇荡,有深也有浅,浅的河道上长满了水葫芦一类的水生植物。远远望去如同绿色的地毯。自然散布的水生植物展现出了一种自然美,野趣盎然。
水生植物在城市公园造景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利用水生植物可模拟出天然湿地的艺术美景,营造出迷人的湖光山色,在丰富园林景观的同时提升公园的艺术品位。因此,水生植物在我国的园林造景中占有重要地位[13]。
在水生植物景观的配置中,西湖湖西景区以不同的水生植物营造了别样的景观。驳岸植以大花萱草、千屈菜;浅水区则以鸢尾点缀;并选用了金鱼藻、亚洲苦草、菹草等沉水植物增强水底景观;莲、水芹、菖蒲等挺水植物丰富了湖面的层次。变化的水生植物群丛搭配,使得金沙江、茅家埠、乌龟潭、浴鹄湾4个水面景区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植物景观。宋代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句将西湖的荷花描写得淋漓尽致[14]。
西溪国家公园是我国第一个湿地公园。芦苇荡是西溪湿地最典型的植物景观之一,“河渚芦花”是西溪水景之最。白居易《琵琶行》中的“枫叶荻花秋瑟瑟”就是对滨水湿地景观的真实写照。西溪湿地秋雪庵附近的河渚上,芦花盛开,景色宜人[15]。
昆明五甲塘湿地的修复性建设对滇池的综合治理颇具根除性,而湿地植物在其中既起到了净化的作用,也创造了更高的景观价值。沉水植物如水蕨、水毛莨、石龙尾、苦草等;漂浮植物如槐叶萍、满江红、睡莲等;挺水植物如石龙芮、水花生、水葱等,不同层次、不同质地的水生植物共同营造了一副宁静自然的美丽画面。
大量研究者对水生植物进行调查探究,包括种质资源,水生植物资源的分类及分布,水生植物的栽培养育等。而对水生植物的应用,及对优良品种的开发运用有一定的局限性。使得许多较高品质的具有观赏性及生态性的水生植物未能发挥其效应及价值。由于对植物的生态习性缺乏全面了解,在植物景观配置时不能将植物进行科学的良好的配置,导致水体景观较为单一,缺乏新的亮点,影响了水生植物的观赏性。应根据水体及地域性,配置多种水生植物,形成不同的层次。结合湖岸的变化,营造和谐优美的生态水景。
随着生态美学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今后的水景景观必然要向水体景观与生态系统相结合方向发展,向水体景观及其周围环境生态系统保护方向发展。这就要求园林设计师应在造景设计时注重景观美学与生态学理论的结合,巧妙运用各种类型的水生植物营造具有诗情画意和深刻文化底蕴,鲜明地域特色和环境优雅,生态系统稳定优良的水生植物景观。可以肯定地讲,水生植物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1]全 程,全洪友.水生植物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J].林业科学,2009(15):252~253.
[2]沈植国.水生花卉在郑东新区园林景观建设中的应用[J].中国林业特产,2007(5):85~86.
[3]颜素珠.中国高等水生植物图说[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3.
[7]詹姆士·埃里森.园林水景[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
[8]王 准.上海河道新型护岸绿化种植设计[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2,20(1):53~57.
[9]唐 丽.论水生观赏植物的造景艺术[J].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2(3):245~248.
[10]卢 圣.植物造景[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8.
[11]杨 鑫,张 琦.再忆阿兰-普罗沃斯特的巴黎水生植物花园[J].风景园林,2010(5):93~95.
[12]林 箐.巴黎花园中的水生植物花园[J].风景园林,2006(3):106~108.
[13]王津辉,武 强,俊曹芃.水生植物在公园造景中的应用[J].国土绿化,2010(7):48~49.
[14]汪 源,陈其兵,鞠 波.浅谈滨水植物及其在园林中的应用[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2005,26(4):436~439.
[15]俞青青,章银柯.论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的特色植物景观[J].现代园林,2008(12):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