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慧霞,蔡昆仑
(1.亳州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亳州 236800;2.亳州中药科技学校,安徽 亳州 236000)
关于历史文化资源概念的界定,学者们持有不同的观点。郑冬生指出:“所谓历史文化资源,是指历史文物、古迹和历史遗存。”郑汕、赵康认为:“历史文化资源是以文化形态存在的社会资源,是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沉淀,是社会文明的结晶。”他们的观点分别道出了历史文化资源存在的形态和来源,作为概念似乎还不够全面和准确。历史,狭义的指的是自然界和社会的发展进程,“文化”一词的含义是人们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资源则是生产资料或生活资源的来源。由此,我们可以这样定义历史文化资源——人们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通过实践所创造出来的,对人们的生产或者生活有利用价值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历史文化资源这一概念的外延极广,既可以是历史文物、古迹,如古街道、古镇、古雕塑、古园林等,也是古人的诗词、学说、故事、吹拉弹唱等,乃至流传至今的民俗风情、衣冠服饰、风味美食等,都是历史文化资源的范畴。
亳州位于皖西北边陲,江淮平原腹地,泱泱涡水穿城而过,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孕育了众多文治武功、彪炳史册的先哲名流,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征。
(1)历史脉络源远流长。据考证,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远古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商成汤灭夏建立商朝,在亳立都100多年。三国时,曾为魏国的“陪都”,唐朝,是十大望州之一。明清时期,亳州一度是商业繁荣的重镇。新中国成立至今,亳州这座古老的城市正在焕发着崭新的生机,向着建设“现代中药城”和“能源城”的目标迈进。
(2)历史古迹遗存众多。亳州境内现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200余处,其中省级以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3家,占全省的1/3。花戏楼、曹操运兵道、曹氏宗族墓群等为国家级历史文物保护单位;华祖庵、南京巷钱庄、汤王陵、陈抟庙、明清街区等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众多文物古迹如一颗颗明珠镶嵌在亳州大地,灼灼生辉。
(3)历史文化积淀深厚。亳州人杰地灵,英才辈出,涌现了老子、庄子、曹操、华佗、陈抟等名垂千古的人物。几千年来,更是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道家文化、曹魏文化、中医药文化、酒文化,为辉煌的中华古代文明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4)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彩。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亳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也异常丰富,据有关部门的统计,亳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仅列为重点项目的就多达200余项。涉及民间文化、民间手工技艺、生产商贸习俗、传统体育与竞技等15大类。其中二夹弦、老子传说故事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华佗五禽戏等11项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留和传承了世代先民的优秀文化和价值观念,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和经济开发价值。
(1)历史文化资源是奠定当代亳州精神的文明底蕴。城市精神是一个城市独具特质的精神品格,是展示城市形象、引领城市发展的一面旗帜。亳州人在这座城市厚重的历史文化根基上,逐渐形成了“厚德、务实、创新、奋进”的城市精神,即亳州精神。从老子“上善若水”,到现今的亳州好人、亳州精神一以贯之。作为从亳州传统文化中提炼出的精髓,亳州精神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不断深化,也为亳州古井集团、双轮、华佗国药等本土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塑造提供强大的支撑力量。如古井集团“注重执行、注重实干、注重细节、注重效率”的企业文化理念,彰显着亳州精神的内涵,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
(2)历史文化资源是加强亳州公民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然要植根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土壤。凝聚了传统文化精华的历史文化遗产,是对广大公民进行德育教育的绝佳题材。以亳州博物馆为例,从史前的涡河文明到近代当代亳州7个展厅,以文物或者图片系统地展现了亳州历史各个时期取得的文明成就和先贤名人,引导广大市民参观,从中体悟理想、汲取智慧,有利于培育人民群众的家园意识和人文精神。此外,丰富多彩的民俗表演唢呐、高跷、鬼会等走上市区街头,二夹弦等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艺剧目,丰富了城乡居民的文化生活,唤醒了人们对古老传统生活的记忆,强化了人们的历史文化认同感和归宿感,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3)历史文化资源是构建亳州区域性人文环境的主要因素。尉迟寺等史前文明遗址的发现,有力地证明了亳州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道家学说、中医药文化、酒文化等相继发源于此,构成了亳州地方文化特有的底蕴。学者们从地域文化的概念出发,把亳州这片土地上生成的文化统称为“亳文化”。它是这个地域内多种文化形态的总和,是千百年生活在涡河流域的人们日积月累而形成的生存方式、生活经验、价值观念与思想文化遗产,也是区域文化在现实社会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因。与中华文化的整体形态相比,亳州文化只是其中微小的个体,独立的状态。其特色彰显,时空性凸现,为我们研究历史某一时空的文化现象提供了鲜活的案例。而对亳文化的深入具体的研究,又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和研究整体的中华文化。
(4)历史文化资源是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有力支撑。旅游业是当今世界具有蓬勃活力和巨大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被称之为“无烟产业”、“朝阳产业”。历史文化资源是发展文化旅游、提升综合竞争力的地方品牌。近年来,亳州凭借着自身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优势,确定了“旅游兴市”的发展战略,以“天下道源、曹魏故里、中华药都、养生亳州”为文化旅游发展的主题,以历史文化为依托,以健康养生为主线,通过中医药博览会、中药材交易会、白酒文化节、芍花养生旅游文化节和曹操学术研讨会等活动的定期举办,亳州的城市品牌和旅游市场影响力不断增强,文化旅游收入连年递增,成为拉动亳州国民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历史文化资源是人类祖先遗留给我们的宝贵历史经验和人文资源,铭刻着历史的痕迹和时代的烙印,它所承载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一旦遭到破坏,即不可再生,无可替代。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是我们建设现代文明的一项光荣的历史使命。
亳州在保护和开发历史文化资源方面,总体来说,是有历史责任感的,在保护旧城、弘扬传统文化上做了不少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不尽如人意的问题。随着城市建设速度的加快和城市规模的膨胀,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致使大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历史街区被严重破坏,许多历史文化遗产消失了,长期形成的城市文化特色日渐减少,市民的文物保护意识淡薄,景区分散,内容单一,停留在游客参观浏览的门票经济阶段,文化旅游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掘和提升。解决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在认知理念上,提高政府和公众的文物保护意识。作为文物资源的管理阶层,政府部门要从根本上认识到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和意义,明确自身所肩负的历史责任和使命。在保护和开发利用中,不能唯利是图,既不能对历史资源“添金贴银”开发过度,破坏其原貌,也不能因为资金短缺对文物保护无所作为,任其自生自灭。民众是历史文化资源保护的主体,通过旅游、教育、传媒、学术研究等各种渠道,普及历史文化资源保护知识,发挥文物和作品的宣传、教育和观赏作用,激励民众主动去保护和珍惜他们身边的“无价之宝”,还要鼓励和支持单位和个人开展历史文化资源的研究和保护工作。
(2)在制度上,建立健全文化资源保护开发机制。从制度上协调政府各职能部门的权限,使之成为历史文化资源的捍卫者。切实加强人大、政协对市、县、区政府保护历史文化资源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强化地方政府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职责,完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的社会监督机制。切实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以增强地方政府保护历史文化资源决策的民主性、科学性和工作的透明度。在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过程中,可建立透明、开放的公众参与机制,让广大民众了解、参与文物保护每一个步骤,避免政府与投资商某些暗箱交易以牺牲文物为代价造成恶果。
(3)法制上,制定易于操作的细则和专项法规。在国家《文物保护法》、《非物质遗产保护法》等相关法规的基础上,借鉴某些发达地区的文物古迹开发和保护的成功经验,结合地方实际,制定本地专项规定和细则,为保存和弘扬本地区的优秀文化遗产提供法律保障。确保地方财政对历史人文资源保护资金的投入,设置专款抢救有生命力的民间艺术,保护濒危和稀有的民间文化艺术品种。鼓励企业和某些文物保护团体捐资保护历史文化遗产,设立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彩票、奖券等多渠道筹集资金。提高文化产业市场化程度,大力挖掘和整合利用历史文化资源,以创意推动文化资源向经济资源的转化,从而促进亳州经济的繁荣和产业结构的优化。
[1]芮 琼.亳州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J].理论建设,2012(6).
[2]武长鹏.亳州文化旅游铸造新增长极[N].安徽日报,2011-08-14.
[3]李建忠.古韵亳州[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9.
[4]胡厚国.亳州市城市定位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J].安徽建筑,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