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新民
(库尔勒市园林绿化管理局,新疆 库尔勒 841000)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湿地重要性的认识,国内各地纷纷掀起了保护、开发和建设湿地的热潮,湿地园林成为追捧的新宠,水生植物作为湿地系统中的基础材料和主要组成部分得到了迅速发展。在干旱、少雨、多风、沙浮尘的库尔勒地区引进发展水生植物,可改善当地人居环境和推进生态城市建设,使之逐渐成为公众熟悉的观赏性植物类型。本文结合近两年库尔勒市对水生植物的引种试种和推广应用,对其发展前景作进一步探讨。
库尔勒地区素有“梨城”之称,是驰名疆内外的“戈壁绿城”。近年来,当地的园林绿化工作突飞猛进,绿地覆盖率大幅增长,景观多样性也不断得到丰富,然而在城市湿地绿化方面却相对滞后,湿地的开发建设方面还在起步阶段。库尔勒的城市发展“三河贯通”格局的大规划的制定,充分体现了以绿为主,以水为辅的发展思想。湿地植物推广应用可充分体现出库尔勒地区的园林特色,同时也突显出水生植物在库尔勒园林中的地位和作用——不仅丰富了水域特色,而且对污水、废水可进行有效可靠的净化,同时还将对当地城市空气的净化、气候环境的改良发挥积极的作用。
目前,库尔勒湿地保护和开发建设是城市大建设的标志,而城市湿地绿化的基础就是水生植物的应用。因此,引种开发和筛选出适合本地生长并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水生植物迫在眉睫。
水是园林的灵魂,是构成景观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保持景观水体生态系统平衡的关键因素。
在园林景观中,水生植物以洒脱的姿态、优美的线条、绚丽的色彩美化水面,打破水面的宁静,增添水面的情趣,加强水体的美感,使水面景致生动、活泼,还可充实美化水陆交接带。像水葱修长的茎秆、旱伞草碧绿的苞片等,都是水生植物园中观叶的好材料。在河岸密植的芦苇林,大片的香蒲、芦苇、水葱能使水景野趣盎然,给水岸线带来清新怡人的自然景观和四季分明的季相。
在白鹭河曲桥下、孔雀公园的水池中用荷花、睡莲、香蒲等布局,可以突出“碧、红、香、凉”的意境美,即荷叶的碧、莲花的红、熏风的香、环境的凉。从欣赏植物景观形态美升华到意境美而含意深邃、独特清新。所以,应进一步挖掘、整理水生植物丰富的文化内涵,为创造美好的水生植物景观效果提供丰富的源泉。
近年来兴起的人工湿地系统,在净化城市水体方面表现突出,正是水生植物生态价值的最好体现。研究证明,水生植物可以吸附水中的营养物质及其他元素,增加水体中的氧气含量,抑制有害藻类大量繁殖,遏制底泥营养盐向水中再释放,以利于水体的生态平衡。水生高等植物能有效地净化湖水,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也是人工湿地系统发挥净化作用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
目前引种的香蒲、千屈菜、水葱、黄菖蒲、荇菜、睡莲、水烛、芦苇等品种均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可以在今后设计中有选择地配置,形成有特色的稳定植物群落。
目前,库尔勒地区栽培应用的水生植物品种主要有:
(1)挺水型:荷花、芦苇、香蒲、千屈菜、水葱、黄菖蒲、水烛、纸莎草、曲轴黑三棱、水生美人蕉、再力花等。
(2)浮叶型:睡莲、荇菜等。
(3)水缘及喜湿植物:黄菖蒲、水生美人蕉、千屈菜、曲轴黑三棱等。
在充分研究植物的功能、结构、生态与环境的基础上,利用物种多样性提高群落的观赏价值,增强植物体系的抗逆性和韧性,最大限度地将植物的生态性和观赏性结合起来。
通过营建正确的生态平衡系统,使水域的生物长期和谐共生。利用浮叶植物或挺水植物的叶片就可以达到制造阴影来控制单细胞藻类的生长,避免了池塘“绿水”现象。但不可在池边过多地种植乔木或灌木,以免影响睡莲类沉水植物的生长。所以最佳的办法是在水体表面形成阴影,但并不遮盖全部的池塘。
在水体中进行植物种植前,需对整体的安排深思熟虑,并根据情况进行调整。一般的经验是:计算池塘的表面积,包括池塘边缘。每平方米可以种植5~10丛水生植物,这些植物种植在一串容器中要比散植于池底更有利。
在种植浮叶植物如睡莲之前,也要进行类似的数量计算,但水面浮水叶片面积一般不宜超过营造水景水体整体面积的1/3,以便水下植物能进行良好的光合作用。
当大体的生态平衡模式定下来后,可在植物配置的细节和植物种类上进行选择与调整,浮叶植物、沉水植物的种植数量具有一定限制,岸边的植物种植可以有较大的自由度。像石质水槽、水道或小水池中,种植1株浮水植物即可。对于大一些的水池,可根据水面的面积做出大概的估算,并进行多种水生植物混种。
水体周围也是营造景观极好的区域环境,营造手法将会影响到池塘的观赏质量及庭院整体效果。在规则的水域中,栽植水生植物营造景观较为简单,在周边通过3~4个较好的容器进行限制性栽植,如黄菖蒲、千屈菜等,这样可以保证有足够的水面来产生倒影,增添景观的层次感与情趣。而不规则的水域,一般有着泥沼式的边缘,可以混植植物,形成一定群植景观,但要有疏有密,保证人们在某些区域可以直接到达水面。
库尔勒地区的水生植物开发、栽培和应用滞后于蓬勃发展的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主要表现在:一是水生植物的应用品种单一,除荷花、睡莲等少数品种外,只有芦苇、香蒲等;二是缺乏专业生产和研究部门(单位),生产栽培技术相对落后;三是湿地建设起步晚,应用范围较小,重视程度不够。若要解决问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通过加大对优良水生植物品种的开发性研究工作,使传统园林应用的荷花、睡莲等许多具有较高观赏价值及生态价值的水生植物,能因有足够的优良种源而得到广泛的应用。此外还应加强湿生植物的栽培与管理运行技术的研究推广,以获得最佳的景观效果与最优的生态效益。另外,可以考虑运用早春乔灌木品种,如连翘、金枝垂柳等,与水生植物遥相呼应,加大优美树种的利用,提高观赏性,以提升春季景观效果,弥补春季景观单调不突出的问题。
优先选择本地抗逆性强且具有良好治污净化能力的水生植物,为延长人工湿地的运行时间,提高运行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更好地发挥湿地调节环境目的,可以优先选择年生长期长、根系发达、茎叶茂密和生物量大的水生植物,在充分掌握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习性的情况下,结合本地气候、水域及周边环境特点,合理搭配植物,避免植物种间相互侵害;其次,注意植物的叶型、叶色、花期的搭配,使景致看上去协调、和谐、色彩丰富;最后,掌握植物的耐水湿程度,做到适物适水。一方面要注重深根系与浅根系搭配,另一方面注意丛生型与散生型植物搭配,以及常绿植物与季节性植物搭配等,充分发挥植物群落的生态景观效果。
根据设计目的、立地条件、周围建筑物的色彩与风格,选择与实际水景类型和风格相匹配的水生植物。尽量遵循和模拟稳定后的自然群落,从空间、色彩、香味、立意上着手,选择高度要协调,错落有致,形成立体轮廓线,色彩季相等要明显,变化丰富。栽培植物与水之间的距离要有远有近,疏密有致,同时,还要协调与周围陆地植物的关系,通过正确的养护和管理,实现“绿色水质”,达到生态环境与功能需求的完美结合。
政府部门应该制定相应政策进行城市湿地园林的保护、开发和建设,园林部门则要抓住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大好时机,做好水生植物的研究,从品种开发、繁殖栽培、配置应用等各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规划,为湿地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并逐步发展一定规模化的水生植物苗圃,进而使水生植物资源壮大起来。
[1]陈西林.浅谈水生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30).
[2]郝明会,王文成.常见水生植物种类及其园林应用[J].吉林蔬菜,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