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 乔
(山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01)
城市边缘区位于中心城区和农业用地之间,作为城市和乡村腹地之间一个连续的过渡带,承载着城市由内向外逐渐衰退压力的特殊区域,它兼具城市与乡村的特征,是一种土地利用的转换区。城市边缘区根据与城市的距离关系可分为内层边缘区、中层边缘区和外层边缘区三个层次。内层边缘区距离主城区最近,几乎与城市相接,用地形式主要以高中档住宅小区以及较为完善的服务配套设施为主,是城市的延续;内层边缘区再向外扩延是中层边缘区,主要布局大中型企业、各类开发区、城市市政基础设施等,该区主要承担的是对主城区城市功能的补充;最后是外层边缘区,是以农业生产为主,交通服务为辅的区域,是城市向农村真正的转换。
城市边缘区低于城市主城区生活成本的优势,使得这一区域成为了因城市化失去土地的农民以及无力承担高昂租住费用的外来务工人员的聚集地。边缘区的外来人口增多,随之带来的教育、医疗、就业、治安等问题日益凸显。
城市边缘区内部的主干交通不仅为片区服务,同时兼顾城市对外交通职能,来往车辆多为货运车辆,对整个片区的交通影响十分明显。
城市边缘区相对于农村便利的交通区位,相对于中心城区有开阔而廉价的土地,使得片区成为加工业、维修业等各类生产厂家的选址热地,这些企业的入驻对片区的环境以及整个片区的定位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寿阳县位于山西省东部,太行山西麓,居潇河上游。县界北起高丘山,南至盘垴,西为罕山,东达马芥川。区位优越,交通便利,地处太原市、阳泉市、晋中市之间,距石家庄市、郑州市、天津市和北京市等大中城市也较近。石太铁路、307国道和省道榆盂公路贯穿全县,太旧高速公路横贯县境。县境内有11条地方铁路专用线,11个发运站,有国家、省级各类仓库30多个,总储量超过1.3×106t,已初步形成山西的“旱码头”和商品集散地,而此次规划的城西片区就是中储集团寿阳仓库的所在地。
随着寿阳县国民经济的逐年发展以及县城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城西片区原有的村庄、农田、荒山逐步划入了城市建设范围内,用地格局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伴随着阳煤集团新元煤矿的迁入和逐步发展壮大,以及寿阳一中、城西小学、寿阳职中等在石门河东侧的兴建,为该片区集聚了大量的人气和极大的发展动力。2005版总规将该片区定义为发展备用地和城市绿地,且尚未进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现状用地的开发呈现出无序性和随意性,政府急需对该片区开发建设的时序和力度进行控制。
同时随着城乡规划法的实施,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作用和地位得到进一步提升,由政府内部的“技术参考文件”转变为规划行政管理的法定依据,地位得到了空前的加强,是土地出让流转和城镇建设的一个必备的条件。
本规划名称为《寿阳县城西片区307国道两侧用地控制性详细规划》,本次规划片区位于县城主城区西侧,包括国道两侧三个村庄、中储集团和阳煤集团,范围东起307国道和中储东路交叉口,即闫家坪村与森林公园的交汇处,西至草沟村西边界,南以阳煤集团运输铁路为界,北侧沿国道向北规划300m,总面积约3km2。东距县城石门东路教育片区仅需5min车程,距县行政中心约20min车程,距太旧高速出口约30 min车程,西距南燕竹镇约40 min车程,区位条件良好。
片区位于2005版总规城市建设用地外围,属于县城城乡结合部,城市边缘区的内层边缘区和中层边缘区。规划范围中部现状还建有区域供电站,输出110 kV高压线一条和35 kV高压线两条,依据相关规定,规划需预留出高压走廊,以保证建设和用电安全。
现状用地结构比例有其鲜明的地域性特征,基地内靠近县城和靠近新元煤矿的地带建设相对密集,中间的地带建设相对稀疏,处于待开发状态。
城西片区在目前的发展过程中,采取的是一种自发的、无组织、无引导的发展模式,在无序的发展状态下,片区内形成了很多功能、用地的缺失。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城镇化的加快,城市周边地带逐步向城市转变,片区居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以后,居民对生活的追求将从数量型转为质量型、从物质型转为精神型、从户内型转为户外型,对城市功能、结构、基础服务设施、城市环境景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本次规划的理念就是对城乡结合带的片区在现状基础上,重视城市边缘区功能的完善、各类公共设施的补全,使其成为一个完整、完善、适宜人居的有机体。
一切围绕307国道交通服务和新农村社区的建设,加快汽配商贸产业植入;充分利用发展备用地,保障耕地面积;优化片区环境,构建新农村社区化格局;对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和市政设施等进行必要的绿化隔离,保障各居住片区的生态环境。
本次城西片区的规划结构可概括为“一轴、五区、一心、多点布局”。①一轴:是指307国道的带状商业、公共服务轴线。②五区:是指片区按照用地权属和居住区分布从东到西五大片区,即闫家坪村片区、中储片区、黄门街片区、草沟片区、阳煤集团新元煤矿片区。闫家坪片区紧邻县城主城区和城市森林公园,交通区位、生态环境最为优越,定义为中高档生态居住社区和商业服务区;中储片区位于闫家坪片区南侧,主要包括中储集团仓库区、办公区、生活区和周边几个小型工厂,已形成一定的规模,主要以整治改造为主;黄门街片区位于片区中段,紧邻307国道的部分用地用于汽配商贸开发,南侧居住用地紧邻白马河,生态环境良好;草沟片区位于规划范围最西侧,用地沿307国道两侧呈带状分布,紧邻阳煤集团新元煤矿,打造煤矿产业的配套服务片区。③一心:是指位于片区中心位置的特色产业汽配商贸中心,结合公共绿地和公共停车场的建设,形成整个城西片区的城市中心。④多点布局:是指城西片区的各个功能区内,规划相应的片区管理、公共绿地、医疗服务等,呈点状分布的各片区中心发展带动功能区的整体协调发展。
6.3.1 结构的整体性原则
规划注重功能结构与景观结构的完整统一,便于城市特色的形成。
6.3.2 空间的有序性原则
通过空间轴线、景观序列及标志性建筑环境空间统领全局,强化旧区与其他片区在功能、交通和景观风貌等方面的有序性。
6.3.3 用地的经济性原则
提供合理、优化的用地布局和便于操作的土地细化方案,使各类用地的价值得到最大化体现。
6.3.4 环境的均衡性原则
运用城市设计的手法,追求内外部环境空间的资源共享,强调环境对公共设施区与居住社区的同等重要性。
规划居住用地受现状用地布局、土地权属、自然地形条件等的限制,形成五个居住片区,包括闫家坪社区、中储集团家属区、黄门街社区、草沟社区和新元煤矿宿舍区。中储集团家属区和新元煤矿宿舍区以多层住宅为主且已基本成型,其余三个片区现状以低层住宅为主,还有部分空置地。结合寿阳县的实际情况,户均住宅建筑面积标准为120 m2,户均3.1人,规划居住用地总面积为49.4 hm2。
商业用地依托片区“一心一轴”功能结构进行布局,完善轴线,强化核心。
重点强化307国道商业服务轴线,307国道作为寿阳县主要城市道路,既是片区的主干道,也承载着西入口的对外交通职能,规划建议全面整合现有商业设施,保证足够的建筑退让,减少对国道的交通干扰,提升规模档次,配套相应的停车系统,完善配套商业附属设施,国道两侧商业类型可采用餐饮和旅馆用地为主,零售商业为辅的形式。
在闫家坪社区和草沟社区等居住用地集中的片区规划布局商场、超市等零售商业用地,通过商业氛围的营造和人气的集聚,形成片区次中心。
保留和完善新元煤矿入口处现有的宾馆招待所,结合汽配维修以及片区外来人口的增长,在片区内增加相应的宾招设施。
在闫家坪社区和草沟社区的沿街商业用地,布局相应的商务金融用地,以市场化为导向,完善不同门类的金融、保险机构,如储蓄所、交通理赔受理处等。
市场用地规划结合寿阳县实际,布局不同行业类型、不同级别的市场,如农贸、建材、汽配、粮油、农资、五金、家具、农机等专业市场。项目概况中所提到的汽配商贸服务业为片区新兴特色产业,本次规划利用草沟村与黄门街村交汇处的空置地集中布置汽配维修站,与汽车销售服务相结合,形成集汽车与零部件销售、服务、维修为一体的汽配商贸产业园,并在该区域设置相应的商业服务设施、停车系统的绿地空间,使其成为城西片区的主中心。
总规确定城区内部工业用地退二进三,边缘地带适当发展二类工业,最大程度发挥土地效益。城西片区属城市边缘地带,故本次规划将现有的饲料加工厂等二类工业用地予以保留,部分三类工业用地在现状基础上进行改造整治,如新元煤矿等厂矿企业,要求运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生产污染,并与周边各地块预留相应的绿化隔离,改善片区内居住环境,其余小型工业用地,如黄门街村砖厂、草沟村洗煤厂等进行改建,建设居民住宅或进行复耕。
城西片区道路网结构及道路选线以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干道走向为依据,密切结合地形地势及现状,顺畅衔接主城区,各片区形成各自相对独立的片区次干道路系统,缓解307国道的交通压力。
规划形成主、次、支三级路网体系。①主干路:307国道,道路红线38 m。②次干路网:片区次干路4条。次干路是指红线宽度为12~18 m的道路。③支路网:其余道路为支路,即红线宽度不超过12 m的道路。
规划用地内绿地系统以斑块状绿地公园、游园为主要内容,结合道路绿带、冲沟绿化或河流滨水绿带、外围山体绿化的建设形成点、线、面均衡分布的网络体系。形成以外围山体绿化为生态防护圈层,街头绿地、冲沟斗坎绿化为生态廊道,城市内部公园为绿化斑块的“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地系统,可概括为:“一廊、三楔、五斑块”布局形式。①一廊:是指沿307国道两侧规划的20 m宽带状街头绿地和绿化带,形成片区绿色生态廊道。②三楔:是指三个北部山体冲沟所形成的深入片区的生态绿楔,引绿入城。③五斑块:是指各居住社区以及片区中心建设的5个绿地公园所形成的片区绿化斑块。除此之外,片区外围北侧山体除森林公园外其他部分也加大绿化美化,南侧白马河流域加大湿地绿化景观建设,营造县城外围生态大背景,形成城市小气候。
城市边缘区的更新改造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一个长期不断的改造过程,同时城市发展过程中,发展方向的变化、大型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等重大调整都会对城市边缘区产生巨大的影响。相对于老城区,城市边缘区显得更加的敏感,尤其在中国这样一个城市化高速进程的大背景下,这种现象尤为突出。所以如何有效地解决城市边缘区在现状基础上存在的矛盾和把握未来发展中的机遇,是边缘区规划建设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