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传坤
(聊城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山东 聊城 252000)
钢材内部组织接近于匀质,钢结构实际受力与工程力学计算结果比较符合,钢材是在严格的冶炼和轧制中生产的材质波动范围小,钢材比混凝土、砖石和木材的强度高,适用于跨度大和荷载大的构件和结构,塑形和韧性好,对动力荷载的适应性强。钢结构延展性能好,可以消除地震波力,具有很好的抗震性能。
钢结构是工业化制作,制作精度高,制作周期短。钢架在现场拼装,安装时采用大量的螺栓连接,同时有轻质墙板和薄膜材料做结构,减轻结构自重,具有良好的装配性,方便吊装和运输,缩短施工周期。
钢结构工程,梁柱截面较小,增加了住户的使用面积。钢结构建筑功能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可实现大跨度,可根据住户的需要灵活布置,有利于满足现代居家的需求,适应现代建筑市场的需要。
钢结构建筑具有综合的优势,未来的发展速度和空间会很大。但目前,钢结构建筑还处于初级阶段,设计和施工之间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在我国钢结构建筑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一部分地区已建成了部分钢结构住宅,但是技术体系不够成熟,钢结构建筑规范不系统,基本上是等效采用国外的标准。但相应的钢结构建筑的建成,就应该促进钢结构技术规范和技术标准的建立和完善,保证钢结构建筑的技术水平和工业化水平。加大审核施工企业资质的力度,对从事钢结构工程企业的能力标准化、严格化,保证材料的质量。 。
钢结构住宅的造价远比传统的钢筋-混凝土结构高出许多,钢结构住宅的造价略高于砖混结构,报价也相对较高,群众很难接受报价高出1.5倍的钢结钩建筑。但是钢结构建筑基础造价低,施工周期短,具有价格优势。所以应尽可能的节约空间,增加空间的灵活性,对设计、制造、运输、安装、维修和管理等环节,加强管理和协调,以降低成本,提高其综合经济效益。
钢材的防火性和耐腐蚀性相对来说比较差,钢材的耐腐蚀性、耐火性,直接决定了钢结构住宅的质量。对于钢铁企业也是一个挑战,需要加大投入,研发并生产出新型的防火和防腐蚀材料,保证建筑用的钢结构材料的质量,保证工程质量同时保证人民的生命安全。
对于新兴的建筑工程来说,工程需要的许多设备材料会有一定的制约,对于设备应与钢结构工程配套的问题,需要加大研发力度,尽快的保证钢结构住宅各项配套设备以及原材料的需求,解决配套设备和材料的进出口问题,对于钢铁企业以及建筑关联企业的创新及发展是一种挑战。
当前钢结构方面的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相对比较短缺,绝大多数学校或者资料还是针对一般住宅的学习,对于钢结构这种新型材料的工程的具体设计、施工较少,目前,具有钢结构建筑专业的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较缺乏,致使一些开发商不敢轻易采用钢结构形式。随着奥运会世博会的举办,大型钢结构场馆的建设相对比较成熟,也为钢结构建筑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同时工作人员所留下的宝贵经验,值得学习交流。
群众对于钢结构的认识还远远不足,目前钢结构主要用于公共建筑,而民用建筑则很少,民用建筑还是以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等常用的结构形式为主。钢结构民用建筑体系在国外,尤其是北美地区,相对来说已经比较成熟和完善,在我国,群众对于钢结构建筑相对比较陌生,由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同地区的钢结构建筑发展情况不同,群众的认识也有所不同,钢结构建筑的生存和发展还面临很多问题,中国的消费者需要很长的过程去适应钢结构民用建筑。
钢结构建筑以独特的优势必将成为我国建筑行业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根据当前社会的发展形势和趋势,钢结构建筑在我国还有巨大的潜力和前景。
我国实行“绿色建筑”政策和不断推进城市化,意味着钢结构建筑的发展潜力,我国是地震多发的国家,钢结构建筑具有很好的抗震性能。城市人口不断增加,住房压力和需求不断扩大,钢结构节能环保和灵活布置的特性,减轻了传统建筑带来的能源消耗和环境破坏和建筑空间不足的压力,新型的节能钢结构建筑会是未来中国建筑业发展的趋势。
中国是钢铁产业大国,钢材产量和质量不断增加,建筑钢材品种丰富多样,价格也更加合理。当前的经济危机,使得钢铁的价格持续降低,应该借此机会充分考虑钢铁与建筑业的结合,使得钢铁产业的高新技术能够更快的发展,新材料的开发以及新的加工工艺都是摆脱经济危机的基础,与建筑业结合,钢结构建筑会得到快速发展。
钢结构建筑应该得到大力宣传,建设钢结构建筑实验基地,让群众了解并接受钢结构建筑,研发各种辅助材料及设备,将钢结构设计应用到住宅的各个项目中,高层住宅,低、多层住宅,别墅等,可以利用轻型钢结构建设主体,充分使传统建筑和钢结构建筑相结合,形成钢框架体、钢框架混凝土剪力墙体系等,使得钢结构建筑能够在传统建筑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并将传统建筑逐步转化成钢结构建筑。
随着科技的发展,钢材品质的进步,钢结构建筑必将得到更大程度上的发展,钢结构体系一定会适应住宅标准化、产业化、多样化发展。钢结构建筑技术会不断提升和创新,在国家的有力推动下,我国的钢结构建筑会不断的发展,实现钢结构建筑大众化的目标。
[1] 肖健. 钢结构住宅的综合性能[J]. 科技传播. 2013(02)
[2]董小奇 赵振平. 钢结构建筑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J]. 河南科技.2012(09).
[3] 赵海涛,薛辉. 我国钢结构建筑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J]. 上海建材. 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