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寿荣
(玉林师范学院,广西 玉林 537000)
1.1.1 对商品混凝土现浇楼板的施工技术培训不够
虽然商品混凝土推行多年,但实践经验还没有总结多久。有待我们工程建设人员认真学习,在实践中认真总结经验。
1.1.2 工程施工技术交底流于形式或不到位
我国工程管理制度和管理技术已有一整套模式。如质量管理、安全施工、文明施工等等。质量管理模式中,在每个工种每个项目开工之前,必须先向操作工人作技术交底,并由受交底人签名备案。但现实中许多施工单位都是拿预先制好的交底的表格给操作工人签名了事,不做交底。所设的交底教室实际上变成电视放映室或活动室。
1.1.3 上级主管部门在督查施工单位的技术培训和技术交底流于形式或力度不够
上级主管部门在督查施工单位在检查技术培训和技术交底时,看情面处理或是得到了施工单位的好处后,就不给与严格处理,马上放行通过。
1.2.1 安装和拆除楼板模板不按规范要求操作
安装楼板的模板强度达不到规范要求而造成混凝土楼板出现裂缝;楼板模板支撑强度或支撑方法不当而造成现浇楼板出现裂缝。
1.2.2 操作人员在浇筑楼板的商品混凝土中加水
操作人员为了操作便于摊铺和担忧梁会出现蜂窝或露筋,从而在混凝土泵送前,在商品混凝土中加大量水,至使混凝土的坍落度增大了,影响混凝土的性能,可能造成现浇楼板出现裂缝。
1.2.3 操作人员摊铺不当
使区域内的混凝土因不均而加剧收缩引起开裂,从而导致砂浆多水泥油多的位置容易出现裂缝;用水量的失控使混凝土表面泌水过大,浆体上浮加剧收缩引起开裂。
1.2.4 操作人员在振压楼板混凝土的操作不当
振捣楼板混凝土操作技术不当。主要是振压不均匀,出现漏振现象;操作平板振荡器时交差振压不够;振压控制时间控制不当。一般振压得太早,楼板混凝土会出现泌水现象,振压得太晚,振压不密实,从而导致混凝土现浇楼板出现裂缝。
1.2.5 早期出现的楼板小裂缝不及时处理或处理技术不当
楼板早期出现的裂缝是可以修复的,就要看修复的是否及时是否得当。
混凝土楼板在浇灌后应该及时养护,该淋水保养的及时淋水,否则会使混凝土没能及时吸收一定的水分;该覆盖的要覆盖,否则混凝土现浇楼板大量失水分,从而导致伸缩过大而出现裂缝;混凝土楼板在养护期内上料太快太重太粗暴造成混凝土楼板出现裂缝。
在保证商品混凝土的配合比等指标,都按设计要求和国家的规定送到楼板面上的条件下。在施工操作中预防混凝土楼板裂缝的措施:
工程施工单位应该加强内部管理,应该抱着质量是企业生存的必要条件,认真按照国家的规定、有关的制度进行施工管理,做到每个环节不放松,不要流于形式,该检查、该处理的,绝对不放过。
对商品混凝土的来料进行监督,这也是预防楼板无裂缝的重要措施之一。虽然混凝土是由统一供应商供应,本应混凝土的各种指标都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施工用料和配合比。但有些供应商为利是图,全部用石粉作为砂、用含泥多的材料、采用C粉煤灰或低于Ⅱ级的粉煤灰来拌制混凝土,这些都可能会导致楼板出现裂缝。因此混凝土一旦进入工地,监理人员必须履行监督职责,认真监督,保障混凝土的质量。
现场监理要在旁站中,要求施工操作人员按照技术要求去操作,如不按照技术要求去操作就应该严格要求施工单位立整改,绝不放过。
2.3.1 严格安装和严格检查
严格安装和严格检查楼板的支撑木的直径、间距、支撑方法等,确保楼板模板达到施工规范的要求强度。否则,由于模板强度不够,会使混凝土楼板振动,从而导致楼板的混凝土被振裂。
2.3.2 严格控制拆除楼板模板的时间
拆除楼板模板是根据自然的温度或处理温度及是否加有添加剂,来确定混凝土的强度是否达到可拆除模板的时间。
2.3.3 对商品混凝土来料进行监管
商品混凝土虽然是统一生产,但商品混凝土的标号、质量等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最终由施工单位把关,施工单位应该严格按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验收来料的商品混凝土:
2.3.3.1 检查商品混凝土的坍落度
按施工规范要求检查。
2.3.3.2 检查商品混凝土的配制材料
主要是检查商品混凝土的砂含泥量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因为砂的含泥量和矿物质超标,会提高混凝土的收缩性,从而导致楼板出现裂缝。
2.3.3.3 监管好操作人员不得任意在商品混凝土加水
因为任意在混凝土中加水,会改变了混凝土的出厂已配好的混凝土配合比,造成混凝土出现必水现象,出现混凝土容易抓底和板结(粘锅),从而增加振压难度,出现振压不到,导致混凝土楼板出现裂缝。
2.3.3.4 停置时间按规定时间处理
一般商品混凝土在初凝时间不会离析,可正常使用。如商品混凝土停置时间超过初凝时间,必须在浇灌前要进行二次拌制,如商品混凝土停置时间超过6h,则不能再用作浇筑楼板或浇筑其他构件。
此项操作程序至关重要,是预防现浇商品混凝土楼板是否出现裂缝重要措施之一。以下是本人经过认真观察和认真实践得到的方法:
2.4.1 使商品混凝土从泵送漏管螺旋形流到楼板上
使流落的混凝土形成从外到内的螺旋形,从而提高混凝土内部材料的均匀性,减少混凝土内的砂浆或水泥油集中到一处,避免由于水泥油多的地方出现收缩性大而出现楼板裂缝。
2.4.2 采用“扒浆法”
可以提高商品混凝土内部材料的均匀性,预防现浇商品混凝土楼板出现裂缝。方法:采用铁扒子,在刚落下现浇楼板上的商品混凝土来回扒,让落下的混凝土二次拌制,使混凝土内部所配的材料均匀,以保证不至于离析,从而提高混凝土内部材料的均匀性,减少混凝土内的砂浆或水泥油集中到一处,避免了由于水泥油多的地方出现收缩性大而出现楼板裂缝。
2.4.3 采用“踩浆法”
此方法可以同第“扒浆法”分开用,也可单独用。采用此方法可以提高商品混凝土内部材料的均匀性,预防现浇商品混凝土楼板出现裂缝。方法:采用人工脚来回踩拨刚落下现浇楼板上的商品混凝土,使落下的混凝土再次拌制,使混凝土内部所配的材料均匀,以保证不至于离析,从而,提高混凝土内部材料的均匀性和混凝土更致密,可减少混凝土内的砂浆或水泥油集中到一处,避免由于水泥油多的地方出现收缩性大而出现楼板裂缝。
2.5.1 振压现浇楼板混凝土的操作时间控制
商品现浇混凝土楼板一般振压分两次。第1次振压时间应该是在摊铺后1h内进行。因为此时梁板混凝土的沉降已基本完成。振压混凝土就比较密实,混凝土内的水泥砂浆还可以流动。这样可以调整混凝土内部结构,进而使混凝土致密。第2次振压时间应该控制在摊铺后2~3h前进行。因为此段时间内混凝土收水,不断致密,混凝土基本初凝。此时振压楼板混凝土,可以进一步振实混凝土,压补因收缩而出现的裂缝。
2.5.2 两次振压的方法都要求纵横交错振压
振压搭接应该大于100mm,第2次振压的振动器底部最好是凹凸不平,凹凸相差为5mm,这样,使楼板表面形成浅凹凸不平的表面,从而增加混凝土表面扩张力,减少混凝土收缩性,从而可避免现浇商品混凝土楼板出现裂缝。
2.5.3 在第一抹压、收面的时间和方法
在完成第二次楼板混凝土振压后,可马上用木抹子一一二二搓抹楼板混凝土,这样可以把混凝土收缩而出现的裂缝有效地闭合;并把混凝土面上的水泥油、粉煤灰油等到赶走,因为水泥油、粉煤灰油的上浮浆收缩性大,从而避免现浇商品混凝土楼板出现裂缝。如在第二次振压楼板混凝土采用了凹凸不平的振动器振压的,此抹压就不用进行了,直接进入下一操作工序。
2.5.4 收面时间和操作方法
收面时间为5~6h,终凝前。施工操作之前,首先检查是否裂缝,如有裂缝,则用长柄瓢装加有膨胀剂的水泥油,灌满裂缝后,用长柄塑胶扫把一一二二轻扫遍,这样可增加楼板面的表面积,提高楼板混凝土的扩张力,减少现浇混凝土的收缩性,从而预防了现浇混凝土楼板产生裂缝。
在经过振压、抹压、收面等工序后,难免还会出现一些裂缝。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根据裂缝的性质及时采取有力的处理措施。
2.6.1 表面修补法
它主要适用于稳定和对楼板的承载能力没有影响表面裂缝以及深进裂缝的处理。通常处理措施是在裂缝的表面涂抹水泥浆、环氧胶泥或在混凝土表面涂刷油漆、沥青等防腐材料,在防护的同时为了防止混凝土受各种作用的影响继续开裂,通常采用在裂缝的表面粘贴玻璃纤维布等措施。
2.6.2 灌浆法
主要适用于对有防渗要求的混凝土裂缝的修补,它是利用压力设备将胶结材料压入混凝土的裂缝中,胶结材料硬化后与混凝土形成一个整体,从而起到封堵加固的目的。常用的胶结材料有水泥浆、环氧树脂、甲基丙烯酸酯、聚氨酯等化学材料。
一般正常淋水和覆盖的养护时间为7d,因为混凝土强度的增长不仅与养护时间有关,还与水泥的品种、养护条件、环境温度有的关系。如使用4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配制的混凝土在自然条件下养护,环境温度20℃时,7d可达到设计强度的60%,28d可达到设计强度的95%~100%;而在环境温度10℃时7d只能达到设计强度的45%左右,28d也只能达到设计强度的80%左右。在负温度的条件下,只要混凝土受冻前强度已达到设计强度的30%以上,混凝土的强度也能增长,但增长较慢。在自然环境温度20℃以下,前3d白天每隔2h淋水1次,夜间至少淋水2次,以后每昼夜至少淋水4次以上;如有条件,可采用塑胶薄膜等材料覆盖。屋面养护必须采用塑胶薄膜等材料覆盖。以上两项目工作,都是为了混凝土内部水分避免过快失掉和保证混凝土内部所需要的水分,因为混凝土在凝结的过程中需要一定的水分才发生变化。如缺少水分,则混凝土就会收缩,从而导致混凝土楼板被拉裂;混凝土楼板在养护期内上料太快太重太粗暴,而造成现浇楼板出现裂缝。一般现浇楼板混凝土应该在12h后强度达到1.2MPa,才能上人踩踏;楼板混凝土应该在48h后才能上一定的材料,并轻放防太大的振动,且上料时,不得放的太集中,撞击不能太重。否则,破坏混凝土楼板的屈服能力等,从而导致混凝土楼板出现裂缝。
总之,对商品混凝土现浇楼板裂缝的原因有分析、有针对性控制措施,加强施工技术交底管理和落实施工过程监控,环环相扣,事事有落实,层层有人管,裂缝确实可控制,乃至杜绝。
[1] 广西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培训中心.广西建设事业单位专业管理人员关键岗位继续教育培训资料[Z].2012.
[2] 沈蒲生,梁兴文.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