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苦奋斗是我们的政治本色——西柏坡时期我党艰苦创业、俭朴养廉的经验与做法

2013-08-15 00:48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13年11期
关键词:西柏坡群众

崔 霞

(西柏坡纪念馆 河北石家庄 050411)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任何事业的成功离不开艰苦奋斗。艰苦奋斗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建设过程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也是我们党的政治本色。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是我们党一个永恒的主题。西柏坡时期,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艰苦奋斗、廉洁自律,和人民群众同甘共苦,中国革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成就。岁月渐行渐远,党的领袖身影在新世纪曙光下依旧昂然矗立在人们的记忆中。领袖在人民心中的永恒和不朽,不仅因为他们为国为民建树的伟业和贡献,还有他们的精神和情怀,浸润着今天的事业,滋养着人们的心田。他们为国为民艰苦奋斗、不搞特权廉洁奉公的崇高精神和伟大风范成为一笔历久弥新、不断焕发现实生命力的精神财富,吸引着人们去聆听、去体味、去感悟。

一、艰苦朴素,以身作则影响教育全党。

艰苦奋斗是一种节俭的作风。毛泽东要求别人的他自己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在西柏坡时,作为党的领导人,尽管毛泽东完全有条件生活得好一些,但他依旧坚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作风,时时处处以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模范行为教育和影响全党。

西柏坡的十个月是毛泽东革命生涯中最繁忙的时期之一。他借住的是当地老乡家的土坯垒就、灰沙砸顶的民房。因为工作繁忙,吃饭不定时、不定顿,总要多次催促提醒才吃,经常一天只吃一顿饭。而且饮食简单,从不挑拣,最喜欢吃二米饭(大米和小米),常常是一盘地瓜或煮一茶缸麦片粥便充当一顿饭。饭菜撒到桌子上,随手拾起便送入嘴里,直到进城十几年后他还是这样。他一生粗茶淡饭,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生活极为简朴,擦脸擦脚用一条毛巾,是全民艰苦奋斗的楷模,全党廉洁自律的学习典范。

西柏坡的生活比在延安时虽有改善,但还是很艰苦。因为物资匮乏,由后勤部门按规定发放的衣服鞋袜常常不能保障供给。从中央领导到普通战士,衣服破了,就打上补丁继续穿,“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周恩来在西柏坡穿的布鞋,还是警卫员王还寿在转战陕北时做的。磨得前面都露出了脚趾头,他就请身边手巧的工作人员给补了两个包头,一直穿着进了北平城。进京以后他也舍不得扔,在晚上办公时又把它当成便鞋穿。

伟人在节俭方面为国人做出了表率。小到一个人、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国家、整个人类,要想生存,要想发展,都离不开勤俭节约。可以说修身、齐家、治国都离不开勤俭节约。可是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迅速提升,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有多少人还记得这一优良传统,有多少人还在勤俭节约?面对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奢侈、浪费现象,又有多少人在反思、在行动?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勤俭不是吃苦,是对有限资源的珍视;节约不是受累,是对艰辛劳动的尊重。即使现在物质条件再优越,我们依然要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

二、不畏艰苦,为国为民坚持不断奋斗。

艰苦奋斗是一种奋斗的精神,是始终抱定信念,不畏艰险和困苦,朝着既定目标前进的精神动力。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艰苦奋斗的历史。为了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成千上万的共产党人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英勇奋斗,不少人牺牲了宝贵的生命,谱写了艰苦奋斗的壮丽篇章。辽沈战役期间,为配合战役的顺利进行,杨成武兵团面临“准备饿四天肚子,吃三天草”的困难,硬是拖住了绥远傅作义集团。东北野战军几乎在无险可守的塔山,坚守了七天七夜,顽强地阻击了敌人的援军,保证了攻克锦州任务的顺利完成。淮海战役中,人民解放军60万对国民党80万,以压倒一切敌人的气势,经过66天艰苦卓绝的英勇奋战,取得了胜利。在西柏坡,正是凭借艰苦创业的奋斗精神,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三大战役的辉煌胜利,推翻了统治中国22年之久的蒋家王朝,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后胜利。

为了新中国的建立,为了全体劳苦大众的幸福,前线的战士前赴后继浴血奋战,西柏坡的五位书记土坯屋内的灯光彻夜不息,经常是通宵达旦的工作。被誉为“党和人民的骆驼” 的任弼时,国民党统治时期曾两次被捕入狱,身体受到严重摧残。在西柏坡时除了血压高,还有心脏病和糖尿病,按病情早该脱离工作专门休养了,可他仍坚持夜以继日地工作。医生规定他每天工作不超过四个小时,毛主席劝他注意休息,甚至批评他,可他从未休息过一天,还对身边的医护警卫人员说“能坚持一百步,就不走九十九。”

办公室内一个二尺宽、齐膝高的小木桌旁边,刘少奇带病起草了改变中国农民命运的《中国土地法大纲》。1947年夏的炎炎烈日下,全国土地会议在西柏坡村西恶石沟西岸召开,旧房基上临时搭了个布篷、放了两张长条桌算是主席台,来自全国各解放区的代表散坐在石头上、以膝盖为桌做会议笔记。胃病尚未痊愈怀揣暖水袋的刘少奇在会上作报告,强调:“我们一切政策的制定、修改和执行,都必须有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测量政策的正确与否,要以最大多数人民的最大利益为标准”。近两个月的时间,简朴的会场、艰苦的条件,摧毁了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的根基,实现了中国农民土地回老家的千年夙愿,为劳苦大众谋得了福祉,赢得了占中国绝大多数农民的民心,获得了成就伟大事业的伟大力量,才有了最后的胜利。

三、廉洁自律,密切联系人民群众永葆政治本色。

艰苦奋斗不仅是革命战争年代我党克敌制胜的法宝,新时期艰苦奋斗是党保持和人民群众血肉关系、拒腐防变的一个重要法宝。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面临胜利后全国执政的严峻考验,熟谙中国历史的毛泽东高瞻远瞩,提出“两个务必”谆谆告诫全党,不以功臣自居,不被权力腐蚀,勤政廉洁自律,务必继续艰苦奋斗创建新中国,敲响了拒腐防变的警钟。

毛泽东不仅是“两个务必”的提出者,工作生活中他率先垂范,从不以自己是党中央主席在生活上稿特殊化,以身作则维护中国共产党人勤政为民、廉洁自律的政治本色。1948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55岁生日,淮海战役激战正酣,他密切关注前线战局变化,经常通宵达旦的工作,吃不好也睡不好。中央机关一些同志想做一顿红烧肉给他祝寿,既补充营养保证连续工作的体力和精力,又让他放松一下。得到消息后他严词拒绝,并提出要求,“今后不要给党的领导人过生日祝寿,要定为制度,谁都不能违反。”七届二中全会上据毛泽东提议通过了“六条规定”,其中“不做寿”作为党的纪律,永远写入了党的文件中。

伟人不仅严于律己、廉洁奉公,对子女高标准严要求,不允许搞半点特殊。因刘思齐差几个月才到结婚年龄,毛泽东不仅坚决不同意26岁的儿子毛岸英结婚的请求,并严厉批评教育,要他带头遵守制度和纪律,给别人做表率。进京前,仍穿着灰布旧军装的朱德总司令把在外下乡的儿子朱琦叫来,专门和他吃了顿难得的团圆饭,小米粥、窝窝头、两盘拌野菜,饭菜还不如儿子常吃的大灶食堂,言传身教地对儿子进行艰苦奋斗的思想教育。任弼时十分疼爱的小儿子任远远,同姐姐一起私自开条让警卫领了六尺白布给小童车做车衣。任弼时知道后严肃地批评教育,并让姐弟俩把六尺白布退还后勤处。

西柏坡时,日理万机的毛主席工作之余田间地头手把手教乡亲先育秧后插秧以提高水稻产量,帮助改善生活;60岁的朱总司令双脚沾满泥土、衣服汗湿,和乡亲们一起浇地拔草、拉楼种地;身体消瘦的刘少奇忍着胃痛走遍滹沱河两岸大小村庄走乡串户调查土地改革的情况;周副主席雨夜提着马灯和大家一起用双手挖土解救出坍塌窑洞里的年轻战士……在主席号召下,中央机关同志还牵着牲口热情帮老百姓夏割麦,秋收稻,抢秋夺夏。一代伟人以深厚的人民情怀,艰苦奋斗、廉洁自律,和人民群众同甘共苦,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爱戴。到了端午节,西柏坡乡亲们成群结队往大院里送粽子,中秋送月饼,就像相处多年的老邻居。“最后的一碗饭用来做军粮,最后的一尺布用来做军装,最后的老棉被盖在那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含泪送战场。”这首流传至今、感人至深的支前民谣,更反映出军民一心、党群同心的鱼水深情和人民群众对党和人民领袖的热爱和拥戴。

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可以使党员干部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抵御腐朽思想的侵蚀。淡忘了艰苦奋斗就极可能成为金钱、物欲的俘虏,脱离了群众,背离了党的宗旨,甚至以功臣自居,变得不可一世、奢侈无度,让群众反感痛恨。失去了民心、失去了群众的根基,就将一事无成。文强、刘志军等演变过程告诫党员干部,越是在形势好、机遇好的时代,更要牢记艰苦奋斗,用敢吃苦、能吃苦的精神深入群众,密切联系群众,真正践行群众路线,才能无愧于人民赋予的权力,更好地担负起为国为民谋福祉的职责和使命。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党的各级干部保持艰苦奋斗,就会产生同心同德、凝聚人心的强大感召力,就能够激发广大人民群众为党和国家的事业共同奋斗。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我们距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越近,就越需要锲而不舍、驰而不息地艰苦奋斗。惟有艰苦奋斗,开拓前进,才能克服一切困难,走上胜利坦途。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营养剂。当年的两个“务必”、六条规定,到今天正在力行的中央八项规定、军委十条,以及正在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让我们听到了西柏坡的历史回音。只有把艰苦奋斗植根于思想和自觉行动中,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才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的“赶考”新征程中做出新贡献。

猜你喜欢
西柏坡群众
云治理”要贴近群众
西柏坡精神引领实现“中国梦”——期刊中心党支部赴西柏坡参观学习感言
西柏坡
多让群众咧嘴笑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决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
西柏坡地区水土流失遥感监测与分析
风雨西柏坡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