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进程中市民生态环境意识与行为差异原因与对策

2013-08-15 00:48祁文博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13年6期
关键词:社团环境保护居民

祁文博

(苏州大学 江苏苏州 215000)

上世纪90年代,经国务院批准,苏州工业园区由中新两国联合开发,以“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工业园区和现代化、园林化、国际化的新城区” 为目标。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苏州工业园坚持科学发展之路,注重资源集约与生态环保。目前,园区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和固废综合利用率分别达92%和97%,危险废物、生活污水和垃圾无害化集中处理率均达100%。但是由于环境属于公共产品,因此具有非排他性、非竞争性、以及非盈利性等特点,容易造成“搭便车”的现象,试图在他人保护环境的过程中受益。因此造成人们有迫切想改变目前的环境状况但是却不付诸于实际行动的现象,口诛笔伐的同时,没有落实到自己的行为之上。苏州工业园区作为城市化进程较为快速的地区之一,在工业园区生态环保的发展之路上,市民生态环境意识与行为的现状问题是值得注意和探讨,以此为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发达地区的科学发展之路提供经验和借鉴。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苏州工业园区内依然存在着不可忽视的环境问题。市民生态环境意识与行为差异原因:

环保规范强制力不足。目前对环保意识与行为的规范主要集中于说教为主、规范为辅的阶段,介于法律处罚与道德约束两者之间的模棱两可的境地,说教无法从根本意义上解决“高意识,低行动”的差异问题。说教以提高生态环境意识为目的,从而循序渐进的对行为发挥导向作用,而规范则直接致力于对不环保行为的纠正,在影响程度上具有直接性、即时性、有效性。我们在对于政府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了解程度的调查中,数据显示对于政府的相关法律法规非常了解和有点了解的人所占的比例不是很高,累计占被调查者的37.8%,相对的,在对于不环保行为的看法中,认为应当批评教育和政府实施处罚措施的人占到81.2%,这说明很多人在并不是很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的情况下,也是希望政府通过强制规范化的手段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因此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需要增强政府的规范强制力,用规范的手段提高人们的环保行为不仅得到了人们的赞同,而且具有现实意义。

区域环保文化的适应缓冲。根据美国社会学家威廉奥格本的文化堕距理论物质文化和非物质的适应性文化在变迁速度上具有时差性,物质性的文化变迁速度始终快于非物质性的文化。在经济快速发展,特别是创新型产业高速发展的苏州市工业园,民众的生态环保意识与物质性建设齐头并进的时刻,行为层面的环保行动却未与之相协调,造成了目前“高意识,低行为”的暂时性差异。在城市化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伴随着经济文化的巨大转型,对于短时间的飞速发展的高物质文化和高精神追求,人们的行为需要一定的适应期缓冲期间,来应对不断发展的文化氛围,从而形成与高物质性文化相适应的高素质行为。

小范围的环保信息缺失。现阶段把GDP的大小作为一切根本目标在当今经济社会中被认为是理所当然,但是根据我们调查所反映出来的环保信息被严重忽视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高意识、低行动”的差异。区域生态环境的局限性,使得人们无法从全局看待目前的生态环境问题,而对于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或相关类节目的关注程度调查显示,经常关注者只占总体的16.1%,而目前国内的环保类节目局指可数,实际环保类节目或者问题的栏目主要集中于新闻版块。在新闻媒体不断宣传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公众对于大面积的环保信息没有准确认知,局限于甚至满足于周边良好的优越的生态环境,所以造成生态环境意识却“被提高化”,从而忽略了对个人生态环保行为的改善,导致了生态环境意识与行为的差异。

环保问题上的 “知易行难” 与个人的本性问题。人们在想去享受较高的社会自然环境的同时然而却总是希望坐享其成,以最小的代价收到最大的利益,相对的,在不断的享受自然馈赠的同时,公众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到了一定的程度,此时,人们开始了解环保的重要性,而人们的惯性行为却无法应对骤然的转变,长期的懈怠心理凌驾于环保意识之上,知行合一的道路漫长而艰辛。另外,生态环境意识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一种从众心理、投机意识,使得其所引导的行为在某种层面上出现了偏离,人们良好的生态环境意识是环保行为的前提,只有足够强烈的意识,或者充分了解到这种环保问题与自身行为具有高度的相关性,才能进一步促进自身行为的转变,进而产生主动的去保护环境的行为。

根据以上造成生态环境意识与行为不协调发展的原因提出了以下对策与建议:

1、针对性教育

①利用网络电视媒体新闻报纸等各种社会舆论进行环境保护的宣传,电视增加开设环境方面的专题报道,倡导保护环境要落实到具体的行为上而不是单单提高环保意识。同时进一步增加环保的意识,只有意识增加到一定程度才能对行为的转变产生较大的推动作用。据调查显示分别有16.1%和54.0%平时上网或者看电视时经常关注偶尔关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或环保类节目因此网络以及电视等媒体作为社会舆论的引导者,只要正确引导一定可以大有作为。②城市各社区同时开展一些生态环保的活动,积极鼓励社区居民参加。街道社区应起到非法律强制性的带头引导作用,社区作为强化居民的环保意识,鼓励居民的环保行为的一个中坚力量,应该以自身为平台,以社区服务中心以及社区活动为平台积极促进环保事业的发展,进一步做到活动创新新颖吸引居民,据调查数据显示,社区居民参加生态环境保护的活动的意愿比较强烈23.5%的居民会积极参加,62.7%视情况而定,仅有13.8%的居民不会参加。同时有53.7%和38.6%的居民非常同意和比较同意经常举办环保宣传活动,仅有7.1%和.3%的居民不太同意和完全不同意经常举办环保宣传活动。所以社区要多开展促进市民生态环境行为的活动,培养市民养成良好的生态环境习惯。

2、强制性规范

政府作为社会治理的主体,在加大政府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完善,具体来说分为一下几个层面,就苏州市来说,①苏州市政府应该出台关于全市的法律法规政策,主要是从全市出发规范所在地区内的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各种对公共环境卫生的保护和各种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加大对企业的监管,增加对高科技、服务型等环保无污染企业的支持力度,淘汰资源耗费型与环境污染型企业。在规范市民生态环境行为方面,要加强强制性规范的力度。据我们的调查数据显示有39.7%的人认为在外出时针对其他人乱扔垃圾随便采摘的行为相关部门应制定相对应的措施,对乱扔垃圾随便采摘等行为进行罚款。②区政府以及县政府应该在本辖区出发针对本辖区的生态环境状况出台相应的文件以及法律法规。同时各行政单位的各种社会治安维护的工作人员要积极行使自己手中的权利,强制居民养成良好的环境习惯。对破坏的行为予以处罚。

3、中间性社团以及其他社会组织的作用

发挥社会中中间性社团以及各类企业、团体的力量,鼓励各种组织开展环保活动。中间性社团可以招募志愿者以及义工开展各种环保活动,由于中间性社团是社会的中坚力量,在培养孕育有利于中间性社团发展土壤的同时,加大对其政策的倾斜力度,引导、鼓励、支持其发展。利用企业在员工中的重要地位,加大企业中环保力量的发展,鼓励企业开展各种环保活动,政府以税收等政策向环保活动开展良好的企业实行政策支持。

生态环境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良好洁净的生态环境有利于社会、个人的发展,优质的生态环境需要各方努力来营造,依靠政府作用的同时也借助于社会、个人、中间性社团的力量,我们每个人都要克服“强意识、弱行为”的习惯树立“重意识、重行动”的行为规范为我们营造更有利于我们发展的健康的生态环境。

猜你喜欢
社团环境保护居民
环境保护
缤纷社团
基于环境保护的城市污水处理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K-BOT拼插社团
新《环境保护法》解读
不要恢复,要重建——未来自然环境保护之路何去何从?
1/4居民睡眠“不及格”
文学社团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