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决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上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2013-08-15 00:43本刊评论员郭林涛
决策探索 2013年9期
关键词:老百姓小事民生

文/本刊评论员 郭林涛

八月底,我的外甥女小升初,在一个地级市,前后托了三四个人的关系,历时近一年,花了几万元,终于办成。当从网上看到她被录取的信息,家人欢呼起来,去饭店庆祝了一番。因为在家人看来这已是非常好的结果,毕竟孩子上了理想中的学校。但也有没办成的,花的钱打了水漂,最后还弄得孩子没学可上。而我自己也经历了一件事:审车。去年年底到郑州市白沙镇审车,想着这个车管所离市区远,审车的人可能不多,早上6点半出发,到地方才7点多,但等着上台检测的车已经排了20多辆。一边填表一边等,等到中午了,工作人员也下班了。下午上班,说数据要传到其他中心等审核通知,没办成。第二天早上又去,办了一上午才审完车。亲身体会到审车的艰辛,听其他审车的同志议论,连续跑三四天的也有,大家怨声载道。而近年来“两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无论是会上或会下每年几乎都是“四难”:上学难、就医难、住房难、就业难。“四难”年年说,但解决起来举步维艰。

老百姓通过哪些事情和政府部门打交道?就是上学、审车、办户口等这样的“小事”。“小事”其实不小,办不好也会酿成大事。而各级政府也常说:“服务百姓无小事,百姓再小的事也是大事。”可实际上呢?在这些所谓的“小事”上,我们还是有很多地方做得不够完善,不够有耐心、处理得也不够及时和到位。审车的确事不大,可它关乎政府的形象和诚信。恰恰是这些“小事”难办、工作人员脸难看,构成了老百姓对政府不满的根源,而政府的形象也体现在这些“小事”的办理过程中。

老子说:“治大国若烹小鲜。”在我看来的确如此,我们常说,“转变观念、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口惠而实不至的多,我们要把这些口号落实到每个具体的小事上,在当前我认为应借鉴风靡于西方管理界的“精细化管理、人性化服务”的先进理念,用“精细化管理”促服务型政府建设。尤其是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对政府的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和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各类宏观调控与实时管理的任务也越来越重,突发事件、应急事件频发,要求政府部门必须快速作出反应,若再不及时转变政府管理方式,使政府的行政职能向精细化、法制化、流程化等方面转变,有力化解社会矛盾,势必将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与公信力。所以,大力推进政府职能“精细化管理”与流程再造是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大势所趋。“精细化管理”是方法、是过程,“人性化服务”是目标、是结果。将“精细化管理”理念引入政府职能部门,精细化管理民生,不放过小矛盾、小问题,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群众满意度。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细微之处见功夫,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此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关键是“洗澡和治病”,前提就是找准病因,敢于真亮丑、真揭短。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组长刘云山指出,“四风”问题不是有没有的问题,而是多和少、重和轻、深和浅的问题。是的,“四风”问题解决得好,“四难”问题就解决得快。当前,尤其要梳理出百姓最亟待解决的问题,与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多想想老百姓的感受,多想想老百姓的冷暖,多想想老百姓的所思所想。管理者心里装着民生,民生问题就不难解决。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解决“四难”等问题虽然紧迫,但也很难一蹴而就。只要我们能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敢于以“勇士断腕之勇气,动真格,刮骨疗毒”,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从群众反映最强烈的具体问题改起,从一点一滴做起,细致入微,精益求精,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会取得让人看得见、感受得到的实际效果。

猜你喜欢
老百姓小事民生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搬迁后,老百姓能否快乐起来?
关于快乐这件小事
每一件小事都又烦又重要
小事不小
老百姓的话
老百姓的福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难忘那件小事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