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小强 刘扬
(新疆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新疆乌鲁木齐 830054)
篮球运动在我国已有100多年的发展历史,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西北五省地区,地域辽阔多以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于沿海地区,少数民族众多,居民属于北方人体型,身材高大,身体素质好,具备一定的篮球培养空间,但都属经济较落后的地区。西北地区也培养出像阿迪江、王立斌、杜峰等很多优秀国手,为中国篮球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实践,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确保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胜利实现的重大部署,是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和富余的重要举措,是保障边疆巩固和国家安全的必要措施。
西部大开发战略已有10余年,无论从经济上还是从教育上都有着明显的改善,百姓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同时也期盼着精神和文化上的提高。篮球运动在西北地区有着较高的群众基础,参与度较高,对篮球运动十分热爱,也非喜爱观看NBA赛事和我们国内自己的篮球赛事CBA/WCBA联赛,当前CBA联赛17支队伍中,经济相对发达的沿海地区有2支甚至3支队伍,大大丰富了当地人们的精神需求。但是西北五省的百姓都期盼能看到代表自己地区的男女篮球队伍去征战CBA/WCBA全国联赛,为自己的球队加油。目前,西北五省中的新疆有新疆广汇男子篮球队,其他四省区无1支自己的篮球队,原陕西队08-09CBA赛季一度杀到四强,由于俱乐部经济低迷,2010年5月,陕西锂源动力男篮正式南迁,变成了如今征战CBA的佛山男篮。至此,西北地区篮球运动发展进入低谷期。
西北篮球运动在21世纪初受“金牌战略”的影响不再被受关注,各地区竞技篮球运动水平整体成绩严重下滑。导致各地区篮球运动整体下滑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西北地区经济相对于沿海地区较落后。家庭经济收入与投入不对等,导致了后备人才的埋没现象。在欧、美地区打篮球是那些穷孩子摆脱贫困、实现人生价值的选择途径,投入成本不高但可以改变其未来。而在中国恰恰相反,则成为经济条件较好孩子的运动之一,多半家长的积极性被消减,从而反对孩子参加。日常训练经费补助不足,多数训练经费还需自筹,这就减少了参赛机会,导致训练器材的落后,场地不健全,形成了恶性循环,影响了训练的质量和训练的积极性。
1984年中央颁发了20号文件,提出做好项目的战略布局,集中精力发展优势项目,拉近与世界强国的距离。根据此精神,前国家体委确定了以奥运会为目标,重点抓有望冲金项目。尽管有集体项目以多金牌的计算方式,但是耗资大、奖牌少约束着篮球发展,与耗资相对集体项目较少但回报较大的个人项目一人多金牌相比,“性价比”确实不如后者,因此竞赛部门愿意投资一些“冷门”项目也不愿投资大球也是意料之中的。只注重眼前利益,但忽视了长远发展,急功近利导致了目前西北地区篮球运动滞后的重要因素之一。
场地设施条件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训练的质量以及训练积极度,也是反映一个地区篮球发展水平的高低。西北地区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场地设施不够完善,大多是室外水泥场地,室内场地较少,由于气候因素,尤其是冬季的严寒可持续5个月已久,对篮球训练和群众体育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目前,西北地区篮球运动发展相对较好是大学生篮球,西北工业大学男篮、青海师范大学女篮、西安交通大学,但其他大学无论从技战术、身高都与其相比差距非常大,由此可见,西北地区学生篮球运动发展非常不均衡,强队很强,弱队很弱。职业联赛,西北地区参加CBA联赛的只有1支球队——新疆广汇男篮俱乐部;西北地区没有一支球队征战WCBA联赛。全国男子篮球联赛(NBL)称甲B联赛,也只有陕西信达男篮俱乐部(今年刚注册)和宁夏哈纳斯篮球俱乐部。由此可见,梯队断层衔接不上。说明没有一套较完善的适合西北地区篮球管理、促进篮球发展的政策。
篮球技术是集技术、体力、智慧、反应、意志、心理、品质于一体的运动,哪方而出现薄弱环节,就会出现“木桶理论”所阐述的那样,制约一个队乃至一个俱乐部的发展。教练员普遍缺乏专业队经历,在临场指挥和系统训练方而与专业队教练存在明显差距。教练员的学历结构不太合理,总体学历层次比较低,教练员的学历层次在某些程度上影响了西北地区篮球的整体水平,要想提高西北地区的篮球水平,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之一便是提高教练员水平,首当其冲的是提高科学训练化水平,需要一批有高水平比赛经历,无私奉献、敬业的教练员。
目前正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关键时期,人民的生活质量有明显改善,精神需求也不断上升。因此在此背景下,各地政府部门应当多考虑对篮球运动的资金和政策的扶持,例如:参赛费用的减免、各级赛事次数的保证、吸引企业赞助球队形势等,更好地激发篮球队训练热情,让球队看到未来,促进当地人民群众对篮球运动有更多的期望,使得基层篮球事业更顺利的开展。
伦敦奥运会,中国男女篮的表现再次证明了“金牌战略”的弊端,使球迷非常失望。改变原有的思想,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而忽略长远发展,各级部门应当重视篮球运动的发展,加大对篮球运动政策上的扶持,例如,出台有利于篮球运动员的上学或就业政策,选派高水平运动员到基层从事青少年篮球训练工作,让运动员看到篮球运动有很大的潜力;加大篮球在基层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青少年参与其中,鼓励更多学生参与到业余训练中去,相应降低升学门槛,增加篮球人口。
目前,西北地区篮球梯队有许多断层,各年龄段的队伍衔接不上,有些孩子从小学训练,但是到了中学却没有机会参加训练。体育、教育部门应当采用“一条龙”培养模式即小学—中学—大学,让有天赋的运动员既保证了训练时间又不耽误文化课的学习,为省队、职业队输送水平较高的队员,有了后备人才的保障。
篮球场地的质量直接影响着训练质量和教练员、运动员的积极性。应当利用当前西部大开发的背景,体委、教委应与各大企业合作建设体育场馆,快速发展偏远地区篮球场馆的建设和发展,只有了具备硬实力,软实力才能发挥,才能更有利于开展基层篮球工作。
提高教练员整体水平。青少年是培养学生运动员的重要环节,只有打下好的基础才能发展的更长远,因此,教练员的水平是关键因素之一,所以在教练员的选用上面,应该公开招聘,选择一些体育系统的教练员,退役优秀运动员等。西北地区发展速度相对落后,抓好练员的梯队建设,鼓励教练员参加国家体育总局举办的高级别培训;适时与专业队或俱乐部队进行交流,使双方教练员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1] 严春辉,王保金.陕西省竞技篮球运动的回顾与展望[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1,27(4).
[2] 段荣凯.甘肃省篮球运动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宜春学院学报,2008,30(4).
[3] 李军,王怀发.甘肃篮球运动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2006,9(20).
[4] 周波,包小强.新疆青少年篮球队体能训练调查研究[M].新疆师范大学,2011.
[5] 闰艺,孙世明,朱梅新.影响新疆普通高校竞技篮球运动发展的主要因素与对策[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9,29(4).
[6] 王乐.我国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与对策研究[M].华中师范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