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九萍
(湖南中医药大学体育艺术部 湖南长沙 410208)
对于舞蹈而言,任何具有高美感的动作都有韧性有关,需要舞者身体韧性来支撑与完成。然而,并不是所有的舞者都具有专业舞者的素质,对于高校学生而言,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不仅掌握体育舞蹈的相关知识、舞蹈技能等,更具有体育舞蹈需要的高要求的韧性,进而尽可能地实现舞蹈的美与自身美的高度结合。
从体育舞蹈的韧性而言,不仅不需要身体的韧性,更需要精神的韧性来支持、鼓励与内驱。因而,从理论上而言,体育舞蹈的韧性是上述两种,且精神韧性对身体韧性的训练与形成做引导。
体育舞蹈无论是作为一种艺术还是一种体育运动形式,都是对舞者自己的身体各种极限的突破,例如速度、力度、敏捷性、身体韧性等,只有达到一定的程度才能在音乐的伴奏下,形成和谐舞蹈过程,进而迸发出各种具有美感的感受。然而,从体育舞蹈本身而言,任何一个动作的完成都需要舞者具备综合的素质,即对上述各种素质有着较为全面扎实的功底才能真正无暇完成。这就需要立足自身实际,展开各种训练,这些训练就需要舞者具有强大的精神韧性:不怕累。不管是对于力量还是速度的训练,舞者都需要靠发挥自己的精神韧性,去坚持下去争取每次的训练都获得不同的极限突破与提升,这种训练需要舞者克服身体的劳累:不怕疼。对于舞者而言为了锻炼身体的韧性,就要克服在训练中由于劳累或者强度增加带来的疼痛,例如肌肉、韧带等被训练或拉伸造成的,舞者不能因为一时的疼痛而自暴自弃或者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就需要精神韧性去支撑。只有具备这些精神,才能让他们在美的招引下去继续坚持,继续地努力。
如前言述,很多高难度的体育舞蹈动作,都需要身体的高度韧性。身体物理的韧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肌肉韧性与韧带韧性。对于肌肉与韧带的训练都具有上述所谈到的一些感受,如累与疼等。当然,在实际的训练中,一般情况下都受伤,如肌肉或韧带拉伤等。因而,在训练中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注意科学的方法与度进而才能取得理想的训练效果。在体育舞蹈的实际中舞者身体人性的高低,的确关乎到舞者舞蹈的外在美,例如一些翻转腾跃等动作的完成,如果能在四肢充分打开的情况下,则会具有更多的结合旋转美感。由此,身体韧性是体育舞蹈甚至所有舞蹈所必须的基本功之一。
在高校体育舞蹈韧性的教学训练中,实践中无论是精神的还是身体的韧性训练一般是结合在一起展开的。但立足当前科技发展的实际,还是有诸多辅助手段帮助我们来更加精细地完成相关的训练,如精神韧性与身体韧性的分开练习等。
对于精神韧性的训练,由于其主要是针对高校学生的主管意识展开,在训练中有着一定的难度,特别是难以掌握学生真正的想法或者到达的程度。因而,需要借助其他训练的手段等,来检验高校学生的精神韧性。首先是身材健美引导。这种教学需要利用现代化的媒体设备,如多媒体等等,让高校学生通过观看那些高水平体育舞蹈选手的比赛剪辑等,进而去品评他们的身材,进而为高校学生树立可望可及的身材目标,继续引导他们坚持学习,再苦再累再疼不放弃。其次是外在形象气质提升引导。高校学生尽管具有了高知识水平,但未必能真正达到“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境界,这就需要加强气质培养,体育舞蹈作为一种非常注重外在形象的运动艺术,不仅能让高校学生改掉以往的身体陋习,如弯腰、塌肩等,而且会让他们在训练中更加挺拔,让他们意识到人的先天性容貌无法过多的选择,但却可以利用后天的训练强化自身气质,塑造一个个性独特美的自己。最后是综合素质提高引导。体育舞蹈不仅需要舞蹈动作,还需要相对严格的场地、音乐、服装等配合才能完成,这些对于高校学生而言都可以产生艺术的熏陶,例如切合舞者身材的服装、与舞蹈本身情节相吻合的音乐编排等等,都会让高校学生在学习中享受到服装、美术、音乐以及各种元素相互配合协调的艺术感染、教育与提升。通过这样综合的过程,让学生会对自己所学习的专业知识有着不同角度的感悟与认识提升,进而把自己在学习、工作与生活中的各种阅历与积累都消化,且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实现综合素质的提升。
对于身体韧性而言,不管是肌肉还是韧带都是又苦又累的体验。因而,该如何通过教法的调整,在转移高校学生这种痛苦体验注意力的情况下,去把身体韧性的训练在“润物无声”中开展,使得高校学生在水到渠成中享受身体韧性的提高,根据以往和当前体育课及体育舞蹈教训实践来看,实施快乐教学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一,欢快音乐伴奏。尽管体育舞蹈的音乐大多欢快,但由于其具有着专业性要求,高校学生很快会进入专业的意境中,往往利用这种音乐去实施专项训练会造成欲速则不达的情况,因而,可以选在学生在日常较为喜爱的音乐,有效地与身体韧性训练相结合,例如比较受欢迎的摇滚歌曲或者快节奏的歌曲等,让他们在这种激情氛围去加强训练,很容易在陶醉中回避了身体训练的痛苦等。其二,快乐游戏训练。教学实践中体验游戏成为体育课堂教学的法宝之一,同样也可以运用在高校学生身体韧性的训练中。如把身体体能训练与腿部韧带拉伸结合起来,例如把班级学生分成2组或4组,让他们之间展开跑步竞赛,哪一个小组失败了,哪个小组就做相关腿部韧带拉伸动作十足等,通过这样的游戏不仅可以激活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可以让学生在投入中实现相关素质的综合提升。其三,快乐比赛训练。这种不是上述游戏比赛,而是专门针对体育舞蹈展开的比赛,例如华尔兹舞蹈中的右转、左转、右旋转、右推转、开式推转等动作,让学生们在分组既定的情况下,展开动作完成的竞赛,如按照次数的多少、完成难度的高低、幅度的大小等等来判断,通过学生们的逐个参与让他们在这种相互的比拼中,无论是为了个人能力的提升,还是为了团队的荣誉等,都会在尽心尽力中努力拼搏。
对于体育舞蹈需要的韧性而言,不管采取什么办法最终都需要通过身体的韧性训练来达成基本的舞蹈要求,正所谓“劳其筋骨”。对于高校学生而言,无论是为了培养终身体育意识、锻炼健康的身体,还是为了追求所谓的“美”,都必须躬身训练,在不断战胜身体韧性训练之苦和累的情况下,实现自身韧性极限的不断提升。因而,高校教师在教学为了培养学生坚韧的品质和韧性较高的身体,也必须采用“苦行”的极限韧性突破训练。耐力训练,这方面主要是力量和速度,即在安全的限度内,加强学生的力量与速度训练,让他们在这种常规的训练中去一次次地体验自己体能的成长。尤其是在训练最后的阶段,学生体能与经历都到达了极限,务必要求学生坚持,在这种痛苦的关口只要坚持下来都是胜利。毅力训练,这样的训练,根据教学实践主要可以针对韧带拉伸训练。这种过程是非常痛苦,只要学生有毅力能坚持基本上都会取得较大的进步。因而,训练中要注意从两个方面展开:时间长度,如在拉伸腿部韧带时,在动作幅度既定的情况下,就要考验谁坚持的时间长,在这种过程中对于任何一个高校学生而言,都是一种精神与个人毅力的训练和考验。训练幅度或动作强度,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在自己的实际基础上展开挑战练习,如加大拉伸的幅度与力量的强度等,尽可能地突破自己身体柔韧的极限,每一次突破与提高都是痛苦的考验。在这样的“苦行”训练中,意在锻炼高校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与个人的毅力与耐力,使得他们能够在战胜自己的过程中,去达到理想的目标收获全新的自我。
对于高校学生体育舞蹈韧性的教学,既不能单纯地采取一种教学方法,顾此失彼,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把各种教法有机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不断地让学生在各种情绪的缓冲、激活中,去保持对于体育舞蹈的爱好,进而去把体育舞蹈作为自己日常锻炼的方式,并到社会上去普及、推广与创新。
[1] 崔小梅,高晖.试探体育舞蹈美[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156-159.
[2] 陈胜.对体育舞蹈音乐和美学的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04(6):75.
[3] 贺业志.论体育舞蹈的身体语言[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9(6):29-30.
[4] 阮宜杰.对我国部分高校体育舞蹈课开展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运动,2009(1):9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