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峰
(东莞理工学院体育系 广东 东莞 523808)
俱乐部教学模式是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但目前对俱乐部教学模式的理论研究还不够完善。本文针对现行高校的俱乐部教学模式,探讨其实施的指导思想、项目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管理及教学评价等诸多方面,为构建高校体育教学俱乐部模式提供参考。
高校的体育教学最主要的目标是培养社会需要的素质教育人才,增强大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意识。具体反映的教学任务就是让大学生能够在大学期间,掌握一项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掌握运动保健与锻炼身体的方法,培养体育意识。体育教学的组织形式是为了教学目标服务的,比较传统教学组织形式,有其优越性的俱乐部教学,俱乐部在参与形式、文化氛围、学习方式、都最与大众体育接近,贴近社会与家庭生活,这就无形的给大学生灌入轻松的教育的氛围、终身体育思想,同样对体育兴趣、生活方式、行为养成、生活气息等,对学生体育行为、意识、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敦促作用。
传统的体育教学,无论是从增强学生的体质,还是培养终身体育意识,效果上都不是很显著,因为每周一次的体育课,无法满足学生锻炼身体的要求,以及学习运动技术和相关体育知识的需要。这种教学形式虽然在学生管理上具有一定的优势,但不易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兴趣爱好等进行有区别的教育培养。教师如果尽量照顾基础差的学生,会造成练习时间过长,教学结构不够合理,一部分学生产生厌倦情绪,积极性降低;反之,另一部分学生则会出现学习比较吃力,难以应付,打退堂鼓。会做的学生感觉容易,不想练;基础差的学生感觉难,跟不上,学生的积极性难以调动起来。现在的大学生对体育课的需求,不仅仅停留在一般地掌握教学内容上,而更多地将体育课看成是心理调整、发展个性、提高运动专长和身体活动能力的极好机会,对简单、重复的教学内容,不论基础好坏都千篇一律的教学组织方式感到不满意,对发展自己有着更加强烈的愿望和要求。
反观俱乐部教学,更加注重因材施教,以学生为主体,采用探究式的学习方法,学生的潜力、个性、能力得到应有的发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实践证明:专项能力越强的体育教师,就有吸越大引力,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越能得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越能激发。现在的教学方式使老师没有工作压力,工作量也是固定分配给教师,不论教课水平高低,都可以授课,这直接关系到教师自我提升的空间,教学质量也不能很好地保证,教师专项才能也得不到发挥。
俱乐部式教学引入良好的竞争机制,实行教师明示制度,把教师的个人信息及专长公布在选课系统,让学生去选择授课教师。学生选项、择师完全是一种动态的,学生对教师的评教也是随机的,学生评满意率作为教师考核重要的依据。随着这种评教机制的建立,教师和学生主体地位的转换,给体育教师带来职业危机感,可以大大激发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对教师的业务水平、教学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这样每位教师都会对工作有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大大增强教师提高自我能力和知识结构创新的积极性,保证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这种教学组织形式班型较大,没有安排固定的专项教师和场地,课中教师对学生进行疑问解答、个别指导,学生之间进行自由交流、评价。
群众体育健身模式的特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身体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课堂气氛活跃,比较自由、随意。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喜欢的项目,在一周内任意时间选择同一类型,不同教师上课,只要修满规定的学时,就可以参加考试,考试合格获得学分。
这种教学组织形式的特点是对教师的能力要求较高,学生对上课时间和教师的选择自由。
在同一堂课中开设各类体育项目,每个项目为一个俱乐部,学生可以自由选择项目,每周可以更换所选项目。
自由选项教学模式的特点:学生选项选择的空间大、弹性强,流动性大,不受班级、教学进度、教学内容限制,教师面临竞争和压力。
俱乐部式的体育教学的开放性和自由性,必然给教学管理带来很多难度,学生既然可以任意选择项目或者更换教师,在流动性上肯定会比较大。与传统的教学评价相比,高校俱乐部教学普遍采用的考核方式是绝对评价和相对评价结合,理论上可以较为客观地对学生体育成绩进行评定,但由于俱乐部教学学生的流动性较大,这样也很难对学生进行比较全面的过程评价。
俱乐部教学区别于传统的体育教学方式,最主要的就是在内容传授方式上的转变。传统的体育教学倾向于教师为主导,根据教学目标和任务,教师会进行动作示范、讲解,学生练习,再到纠错这样一个过程,强调的是教学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俱乐部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所需而进行教学内容安排,只保留基本的课堂常规,符合学生个性发展需要。但是,由于大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区,体育学习基础、身体素质不尽相同,如果单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起到指导员的作用,势必造成体育课变成活动课,教师很容易成为摆设,很难发挥辅助、指导的作用。
目前高校教学俱乐部多是根据不同项目、项群进行俱乐部的划分,这样的设置,给大学生提供了按兴趣选项的条件,但是目前中小学的体育教学内容和条件,还无法很好的与大学体育教学进行衔接,传统的体育教学项目又无法完全满足大学生的需要,一些体育项目无法完全按照俱乐部模式教学,比如武术、健美操、体育舞蹈等社会上新近流行的运动项目,这些项目的共性是需要一个完整的教学计划和方向,不能根据学生的兴趣自己练自己的。
根据目前我国普通高等院校的教学安排,全天候开放俱乐部教学时间不现实,结合人体最佳运动时间段。建议下午2~5点,或者晚上是俱乐部教学时间,每个系、专业每周安排2~3次的体育锻炼时间,这样学生可以根据兴趣、爱好选择至少一项运动项目,持续地每周2~3次的锻炼时间,基本满足我们阳光体育运动的要求。
俱乐部的教学模式决定了学生是以兴趣为导向的学习方式,但目前俱乐部教学组织形式的特点是流动性比较大,单纯的按照项目本身进行分类,势必造成学生分配不均,而现有的场馆、设施条件,很容易出现传统教学的“吃不饱”和“吃不消”的效果。建议采用分层次的体育教学俱乐部,可以把俱乐部分成基础和提高型,这样学生根据本身的运动技术水平,身体素质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俱乐部,在每学期开学的第一周,选课系统公布每个教师的资料及每个俱乐部的课程教学大纲,详细地介绍俱乐部教学所要达到的层次和目标,真正达到按需选择。
体育教学是一种用身体活动来进行的教育行为,应该弱化分数对学生的影响,逐步取消体育课的学分制,应该让学生在快乐、自主的过程中,体验运动带来的乐趣,这样才能使运动成为一种习惯,才能真正的培养他们的终身锻炼的体育意识,与大众体育接轨。建议在俱乐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学习阶段和学生水平设置相应的考核内容,这样使评价是一种动态的、整体的评价,起到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而不是为了应付考试和取得较好的分数,只考虑到如何更容易的拿到学分。可以根据学生在运动过程中的表现给予优秀、良好、合格这样的评价体系,更注重运用进步度评价,学生自我评价。
[1]何冰.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目标改革之管见[J].体育科技,1999(2).
[2]梁建秀.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的探索——以独立学院为例[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0(4).
[3]闻兰.促进普通高校体育课目标达成的评价体系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10).
[4]汪英.对我国普通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研究[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8(2).
[5]陈小蓉.体育教学俱乐部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中国学校体育,2001(2).
[6]黄秋玲.高校体育课程实施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探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