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淑贤
(广州市番禺区象贤中学,广东 广州 511483)
为应对当前我国青少年身体素质下降的现状,教育部等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当中就提到了若干条要提高学生体质的措施。其中就提到,在做好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时,还要积极探索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中增加体育科目的做法,推进高考综合评价体系建设,有效发挥其对增强学生体质的引导作用。在广东省以往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中,体育是被排除在外的科目,高考无须以体育成绩作为参考标准。从2007年起,广东高考将考生综合素质评价录入考生电子档案,其中便有包括“身心健康”这一部分。“身心健康”具体包含体质健康、体能素质等指标。但是在实际的录取过程中,综合素质评价报告并未起到实质性作用,高校还是沿用从高分到低分录取的做法。
从2010年起,广东省高考模式改为大文、大理模式。学生要参加高考,需先通过高中学业水平测试。该测试分为ABCD 4个成绩等级。其中,文科类考生必须参加物理、化学、生物3门学科的考试并获得等级成绩,且3门学科成绩均达到C级及以上等级,方可报考一本院校;理科类考生必须参加思想政治、历史、地理3门学科的考试并均获得等级成绩,且3门学科成绩均达到C级及其以上等级,才能报考一本。因此,一旦体育纳入学业水平测试,意味着文、理科考生除参加各自3门专业课考试之外,还必须再考一门体育,且成绩必须达到相应的等级水平,方可报考一本。因此,如何应对改革后的高中体育考试是摆在学校、家长、学生面前极为严峻的问题。
能以优异的成绩跨过高考的独木桥,却不一定能够轻松应付大学开学时的军训,晕倒、中暑、逃避不断增多。“头脑发达,四肢脆弱”正越来越成为大学校园新生军训的尴尬。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在出席北京大学2011级学生军训结业典礼时了解到,2周军训期间,近3 500名学生累计看病超过6 000人次,特别是第1周,晕倒者众多。在首届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论坛上,最近一次的全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调查报告表明,学生肥胖率在过去5年内迅速增加。眼睛近视的比例,初中生接近60%,高中生为76%,大学生高达83%。学生的身高、体重、胸围等形态发育指标持续增长,但肺活量、速度、力量等体能素质持续下降。就广东省来说,目前广东青少年身体素质仍然面临着严峻挑战。集中表现为青少年耐力等体能指标持续下降,视力不良率居高不下,超重和肥胖青少年的比例明显增加,部分农村青少年营养状况亟待改善。全省青少年体育卫生工作发展不平衡,特别是农村地区中小学体育及健康教育投入不足,师资缺乏,体育设施和条件不足。肇庆市教育局负责人说,该市体育学科老师不足,全市体育老师缺口达749人。体育场地和设备也简陋,全市体育场所不足的中学占32.8%,小学比例更高。
应试教育指脱离社会发展需要,违背人的发展规律,以应付升学考试为目的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行为,是教育工作所存在弊端的集中表现。它以升学率的高低来检验学校的教育质量、教师的工作成绩以及学生学业水平。它以考试为目的,其教育模式与考试方法限制了学生能力的充分发挥,培养的学生难以适应工作和社会的发展。应试教育下的基础教育出现畸形发展现象,高等教育接纳的生源综合素质偏低,存在重智育、轻素质的倾向。其主要特征是忽视思想政治教育,不注重人格素质、精神素质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以片面追求升学率。“应试教育”紧紧围绕考试和升学需要,考什么就教什么,所实施的是片面内容的知识教学。只教应试内容,忽视了非应试能力的培养。在应试教育下,体育锻炼是件奢侈的事。学校、家长、考生都被绑在应试教育的战车上,向着更高的成绩、更好的学校前行,而体育锻炼时间则是能减就减。在以往的高考中,对体育项目的重视较少,体育分数在高考中仅占极少部分,加之高中学业繁重,大多数学校对体育课进行最大程度的压缩。学生尤其是高三学生极少甚至没有体育课。对待高考体育考试也仅是在考前的一周进行临时加强训练。学生对这种类型的考试有极大的消极抵触心态。
最近20年我国青少年体质在持续下降,耐力素质下降、力量素质下降、柔韧素质下降,学生们的健康状况十分严重,女生体育素质下降更严重。究其原因,体育考试内容和方法的改革落后于体育教学内容、方法的改革,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有鉴于广东省青少年目前身体素质每况愈下的情况,广东省委、省政府专门出台意见,要求中小学每天实行30min全校性大课间体育活动,初中毕业生组织升学体育考试,成绩占中考总分的8%,同时拟在高中毕业考试中增加体育考试,成绩作为高校录取的重要参考依据。在20世纪90年代,国家教委和国家体委联合颁布了经国务院批准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第9条规定:“体育课是学生毕业、升学考试科目。”新课改后,国家对体育在初高中升学考试中有了新的要求。这是对学生素质教育的要求,同时也对学校的体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如何把握新课改中关于体育教学的要求,应对新改革后高中体育升学考试应对策略是每一个体育教育者迫在眉睫的问题。
针对当前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及高中体育升学考试的压力,广东省最近出台了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对学校开展体育锻炼下达硬指标——中小学将每天30min的全校性大课间体育活动列入课表并形成制度。当天没有体育课的班级,学校必须在下午课后组织学生进行1小时集体体育锻炼。高校把课外体育活动纳入学校日常教学计划,使每个学生每周至少参加3次课外体育锻炼。为此,学校依据广东省的要求,结合本校学生的具体情况制订了相应的训练方法和升学考试应对策略。
就学生而言,体育意识是指他们在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按照个人对体育的认识,采取个人认为正确有效的方式以决定行为的心理活动。从心理机制上来说,体育习惯是一种定型化和自动化的条件反射,是经过长期的训练、强化和积累而形成的。体育习惯的养成是建立在良好的体育意识的基础上的。学生因受文化修养、道德规范、体育基础、自身素质和他们认识能力等因素的局限性及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等外部环境的制约和影响,致使学生的体育意识淡薄,重智轻体的观念占主导地位,学生的参与意识差,体育意识更令人担扰。所以,学校体育工作要注重学生的体育意识的培养和体育习惯的养成,引导学生进行遵循循序渐进的体育锻炼,杜绝盲目锻炼。如此,才能从根本上来扭转这种现状,以达到“全民健身”的目标。
根据广东省关于“各级各类学校广泛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省每3年举办1次中学生运动会,每4年举办1次大学生运动会”的要求。学校每年组织2次以田径运动为主的综合性运动会,春节、冬季各1次长跑活动。同时,制订一系列的奖惩措施。对表现优异的班集体和个人进行通报表扬。高中体育升学考试要与教育课程改革相结合,与体育整体改革相结合,与体育常规教学、课外锻炼相结合,与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掌握运动技能相结合。当前要加大体育课程改革,充分考虑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对体育教学内容进行科学选择,以求在整体上取得更好的效果。
体育运动起源于生活,也应该服务于生活。高中体育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将把生活中的素材与田径教学结合起来。例如,投掷项目的主要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投掷能力、上肢力量等,在以往的田径投掷项目主要有铅球、实心球、铁饼、标枪等,由于在投掷项目中有一定的危险性。教师寻找同样能够发展学生投掷能力与上肢力量的,并且安全,便于理解的“生活化”项目。例如,投掷沙包游戏,用投棒、垒球替代铅球等。生命在于运动,幸福源于健康,教师要倡导全体教学生树立“体育生活化、健身经常化”的运动理念。《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颁布将体育成绩纳入升学考试,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进行体育活动和学生的身体素质提升起到了促进作用。强化体育锻炼的意识,在生活中时时处处进行体育运动。
高考是人生的转折点,高三年级的学业重,学习压力大。因此,对于高三学生的体育训练应该更加的有针对性。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可以给予更全面的体育活动。2013年广东高考体育考试项目包括100m跑、立定三级跳、原地掷实心球3项必考,专项素质考试和足球运球绕杆射门、篮球运球绕杆定点投篮、排球隔网定向垫球、乒乓球左推右攻和100m游泳5项选考的专项基础考试。因此,在平时的体育训练中,应该加大对3项基本考试的训练量。对于专项素质考试则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将学生分为5个项目组进行专项训练,以期能在最短的时间取得最好的分数。
素质教育是指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新课改后,国家加大了对非智力因素的重视。体育项目也成了升学考试的必修科目。因此,如何有效地应对新改革后的高中体育升学考试,同时避免应试教育的弊端显得尤为重要。笔者仅就广东地区的现状提出因对策略。不足之处,当抛砖引玉。
[1]黄华君.从高考体育的变化谈高中体育教学应以社会需求为准则[J].体育师友,2007(2).
[2]牛山坡.浅议高三体育高考[J].才智,2008(24).
[3]万美军.浅谈如何应对体育高考[J].科技咨询导报,2007(4).
[4]刘超.如何提高体育高考的成功率[J].体育师友,19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