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竞技体操运动员训练的框架模式①

2013-08-15 00:54闫鹏
当代体育科技 2013年36期
关键词:竞技体操体操耐力

闫鹏

(武汉体育学院研究生部 湖北武汉 430079)

浅析我国竞技体操运动员训练的框架模式①

闫鹏

(武汉体育学院研究生部 湖北武汉 430079)

竞技体操是体操运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在体育运动项目和高等学府的体育学科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对发展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和身心健康具有重要作用。竞技体操在体操中也是主要项目之一,是我国运动员在国际重大比赛中获得金牌的优势项目,并且处于领先水平。因此,在竞技体操的训练与科研中,应不断的运用现代先进的体操理论和研究方法进行训练,以赶上国际竞技体操发展的步伐,进一步促进我国竞技体操理论水平与运动技术的提高和发展。竞技体操运动员训练的框架模式是我们了解这项运动所必不可少的理论框架,现根据文献资料等一系列研究方法,对我国竞技体操训练的框架模式进行分析与总结,旨在进一步对竞技体操做深入理解和分析,对今后科研有所帮助和提供理论支持。

竞技体操 运动员训练 框架 模式

1 我国竞技体操运动员常年训练框架模式

我国竞技体操运动员常年训练模式是一个由选材、管理、训练、竞赛等几个部分组成的复杂系统,其中主要包括训练的初级阶段、中级阶段、高级阶段这三个方面。这三个阶段的训练模式和要求各有所侧重,但又相互扶持、相互影响,是不可分离的训练要素。

1.1 初级阶段训练

在这个训练阶段的年龄划分为:男子12~16岁,女子10~13岁,该阶段的体操运动员对较容易的体操概念和动作都有了初步的认识和掌握。首先是要抓紧时间来培养他们的体操意识;其次是全面规范基本动作,并且发展基本难度;再次要对基本技术全面加工,发展适合个体强项的专项训练;最后要加强关节力量的训练,开始进行各个项目基本框架训练并参加少年儿童的体操比赛,增强该阶段年龄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和自信心。

1.2 中级训练阶段

在这个训练阶段的年龄划分为:男子16~19岁,女子13~14岁,首先该年龄段的主要任务是对基本技术的巩固与深化;其次要对个体以及各个体操项目的基本难度动作和基本连接技术的全面训练与掌握;再次是继续对专项能力进行的重点训练,提高专项力量和素质;最后是对各个体操项目高难动作的学习和探索,并且参加一些青少年比赛和一般性国际比赛,提高运动员应对大赛的心理素质和动作技术的稳定发挥。

1.3 高级训练阶段

在这个训练阶段的年龄划分为:男子19~25岁,女子15~19岁,首先该年龄段的主要任务是对各个体操项目高难度动作的学习和掌握以及各类难度动作的全面衔接;其次是继续巩固基本技术;再次是对个体的专项素质重点提高,发展运动员的强项训练;最后是多年坚持成套和全面训练并且参加国家性的比赛和高水平的国际比赛,增强大赛经验。

2 竞技体操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

2.1 力量素质的训练

力量素质是竞技体操运动员最重要的身体素质之一,力量素质的训练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主要包括有相对力量、速度力量、力量耐力和静力性力量。可以这样说,力量素质是当今世界竞技体操男女运动员达到高难度、高水平的有力保证。没有强大的肩部力量、腰腹力量和强有力的弹跳力量,做一名优秀的竞技体操运动员是无稽之谈的,所以说,力量也是作为难美型运动的代表——竞技体操的完美展现。

2.2 速度素质的训练

速度素质是指人体快速运动的能力,包括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和周期性的位移速度。它的优劣主要取决于中枢神经系统兴奋与抑制的转换速度、红白肌纤维的比例、ATP的含量及其分解再合成的速度三个方面因素。在竞技体操里速度素质训练的主要内容是动作速度和位移速度。动作速度主要是指在规定的时间内,需要完成一定数量的既定动作和难度动作所用的时间比例分配,比如在男子鞍马中主要是靠全旋动作为基础,若身体的旋转速度或撑手的速度过慢,则会导致身体失去重心与平衡,动作失败甚至掉落器械;而位移速度则是指在一定距离的空间内,单位时间所移动的距离长度,比如说自由体操或是跳马训练时,在完成空翻动作之前需要助跑以获得一定的空翻加速度,正因为空翻的高度和此时的加速度是成正比的关系,因此位移速度就显得十分重要,进而才能完成高度有所保障的难度动作。在速度素质训练中主要采取专项力量速度训练(亦可称为专项爆发力训练)、下肢力量速度(爆发力)训练;常用的手段有短距离冲刺跑、间歇式重复爆发力训练等。

2.3 耐力素质的训练

耐力素质训练通常来说就是长时间抗疲劳的能力训练。耐力素质又分为一般耐力和专项耐力。一般耐力是专项耐力的基础,通过一般耐力的训练使运动员有强壮的体质,为专项耐力的训练做好铺垫。另外竞技体操运动员的专项耐力主要是以无氧耐力为主的,但是无氧耐力又是以有氧耐力为基础的,因此在进行专项训练的同时,也应进行适量的有氧耐力训练,比如长跑训练,进而短距离加速跑训练,在有氧和无氧耐力都具备一定能力的情况下,在实行专项耐力的训练,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切忌一蹴而就、按部就班,对每个运动员的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后,在进行合适训练。

2.4 柔韧素质的训练

发展柔韧素质的方法有两种:主动形式和被动形式。以主动形式练习柔韧时,运动员需借助自身体重或力量来发展关节柔韧性;而以被动形式练习柔韧时,运动员依靠外力的作用促使关节灵活性增大,该种形式的效果较好,但是疼痛感比较大。总的来说,两种形式都有自己的优势,也有自己局限性,竞技体操运动员训练时要采取交叉使用,趋利避害。

3 竞技体操运动员技术训练

3.1 技术训练的特点

竞技体操项目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技术训练具有自身的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第一,熟练掌握竞技体操的基本技术动作是技术训练的主要内容;第二,技术动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是技术训练的基本保障;第三,对内容的安排与搭配是技术训练的外在支持与调整;第四,广泛运用保护与帮助是对竞技体操运动员的安全起到了关键的作用;第五,要特别重视心理因素对技术训练产生的影响。

3.2 技术训练的过程

竞技体操技术训练的过程通常要经历由学习单个动作开始,进而组成联合动作,然后进行成套动作训练这样一个过程。单个动作是基本细胞,它构成了运动员已有的技术水平,同时也会影响运动员今后的发展前途;联合动作是若干个单个动作连续完成的动作串,它起到单个动作和成套动作衔接纽带的作用,该技术训练过程直接影响到成套动作的质量,因此要非常重视;成套动作又是由若干联合动作组合而成的,它是运动员技术水平的最终表现形式,此训练过程直接影响运动员的比赛成绩,因此成套动作训练是整个训练过程与赛前训练的重要环节。另外在技术训练过程中教练员都会运用到许多训练方法,如分解法、完整法、辅助练习法、表象训练法、模拟训练法、比赛法等等,在这些科学的方法下,运动员才能够更有效率的进行技术训练。

4 竞技体操运动员心理训练

4.1 竞技体操运动员平时心理训练

平时的心理训练主要包括:成就动机训练、运动感知能力的训练(一般与技术训练和素质训练结合起来)、表象训练(我们通常所说的“过电影”)、模拟训练(即实战训练)、自我暗示训练(自我心理调节和精神动员)、意志品质训练等。

4.2 竞技体操运动员赛前心理训练

体操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具有高度的紧张性,具体表现为失眠、尿频、坐立不安、出汗等,具有情绪的多变性,另外如果顺利完成比赛就会产生满意、愉悦的心理,若是动作出现失败则会产生沮丧、消极应战等情绪;这些表现在竞技体操比赛上是非常典型的生理反应,这是因为要独立完成一套优美的高难度动作,运动员所承受的心理压力是非常巨大的,所以说体操比赛不仅仅是技术的竞争,更是心理的较量。同时也说明赛前的心理训练也显得十分重要,那么消除这些消极情绪需要自我减轻思想负担、制定好准备活动时间、做自己最有把握的成套动作、适应场地和比赛器械的变换、默念动作过程和要领等。

5 竞技体操运动员形体训练

体操运动员形体训练最主要的就是姿态,在动作进行时姿态越规范、标准、漂亮才越符合竞技体操的审美要求。其次就是停法,即由动转静的停止方法。这是竞技体操里动作完成时的关键,也是在评分上主要的扣分环节,能否落地停稳有时也关系到比赛的胜负。因此运动员在日常的训练中应特别注重这两方面的训练。

6 结语

通过对我国竞技体操运动员训练框架模式进行分析,进行多维度的文献资料查找并以运动训练理论作支撑,列出了以上五个主体层次结构,并且对每个结构及训练模式进行归纳和分析。另外,在延续前人理论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多方面探索创新研究,完善了我国竞技体操运动员的训练方法,且应可以对科学有序的实施竞技体操训练过程以及有效的监控和评价做出参考。

[1]田麦久.运动训练科学化探索[M].人民体育出版社,1988.

[2]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优秀少年运动员科学训练研究[R].1995.

[3]俞继英.运动训练科学化探索[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1.

[4]郑吾真,陆保钟.竞技体操训练学[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0.

[5]何桂麟.体操运动心理学[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3.

G832

A

2095-2813(2013)12(c)-0031-02

闫鹏(1989—),男,汉族,河南洛阳人,硕士研究生,武汉体育学院研究生部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研究方向:体操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

猜你喜欢
竞技体操体操耐力
东京奥运会女子竞技体操发展态势研究
倍耐力原配世界最强动力超豪华SUV——全新阿斯顿·马丁DBX707
青少年竞技体操的培养现状与发展策略
竞技体操在我国学校开展的策略研究
四川省竞技体操后备人才培养制约因素及对策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
速度耐力训练的生物化学分析
体能主导类耐力性项群的竞技特点与训练要求
思维体操
思维体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