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档案保护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2013-08-15 00:48刘伟
办公室业务 2013年10期

文/刘伟

本人从事学校档案管理和研究十多年了,颇有心得。尤其在建校62年之际,校园文化呈现大繁荣大发展局面,我先后承担了主编校园文化系列丛书《我与朔师》(校友忆文汇编)和撰写校史的工作,期间风风雨雨辛苦劳累且不去说,单是对档案的查找、研究和利用就感受颇多,最为深刻的一点就是,档案保护对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着其它任何东西都不可替代的助推作用。

一、档案在中华文化的传承中功不可没

中华民族具有深刻的历史意识。梁启超曾经说过 “中国于各种学问中,惟史学为最发达;史学在世界各国中,惟中国最发达”。二十五史,有作者亲自直接利用档案和其它资料写成的,如《史记》《宋史》《明史》;有作者既直接利用档案史料,又利用前人的研究成果而成的,如 《汉书》《三国志》《金史》《元史》。不论情况如何不同,究其本源,大都是根据原始档案实录等写成。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特征,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中华民族存在的根基。所以说,作为中华文化最重要的表现形式——档案记存既是中华的历史文化之根,也是中华繁荣发展的腾飞之翼。

二、文化大繁荣大发展依赖于档案保护

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与档案文化功能的发挥是分不开的,档案在民族文化传承中处于基础地位,有着文化凭证作用、文化媒介作用、文化教育作用。中华文化之所以博大精深、历史悠久、绵连不断,也正因为尊重档案、重视档案文化传统与其如影相随。正如一位外国学者所言,“如果说未被忘记的唯有文化,那么未被丢弃的唯有档案”。

我们学校与共和国同龄,素有 “塞外清华园”“晋北小黄浦”之美誉,曾为晋北乃至山西的教育和建设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在文化大繁荣大发展时代到来之际,编辑出版校园文化系列丛书,既顺应了时代潮流,弘扬了校园文化,又继承传统精神,理清学校文脉。在编纂过程中,我们深切感受到档案对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重要性。比如,学校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开荒辟田,勤工俭学,可谓全省师资类学校之楷模;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改革教育实习,取得成功经验,省教育厅和 《山西日报》联合调查组写成题目为 《实习的硕果,珍贵的启示——记朔县师范今年的教育实习》的长篇通讯,于1964年12月2日以整版篇幅在 《山西日报》第二版发表,还配发了以 《师范教育的一次革命性的实践》为题的社论。像这些事件档案记载翔实,有稽可查,写起来特别顺手,写出来内容丰富,特别鼓舞人心。可有些时期有些事件档案记存不够完全,给编纂工作带来非常大的困难。比如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由于学校办学成绩突出,校长刘志英光荣出席全国群英会,并受到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这一重大事件,我们查遍了所有有关的档案,都没有翔实记存,为此我们上大同,跑太原,寻找见证人,走访知情者,虽然搞清了事件的来龙去脉,但仍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还有上世纪六十年代后期、七八十年代,学校也发生了一些重大事件,也曾取得辉煌成绩,但由于学校档案制度不健全,档案记存缺漏太多,整理起来真是费尽周折,结果也不是很理想。这充分说明了档案保护和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辩证关系,

三、档案保护始终与中华文化的传承息息相关

“民族档案作为记忆的载体和见证,只有与生生不息的民族文化联系在一起,才能成为连接历史与现实的桥梁”。纵观中国档案史,出于主观和客观的原因,档案屡遭厄运,但在人们的努力下总还是一次又一次地重建、恢复,也正因为如此,中华文化才能历经几千年而延续至今。

可是现在仍有很多人包括领导干部档案意识薄弱,认识模糊,以为档案工作无足轻重,档案保护也只是一种形式。这是一种非常可悲的现象。他们只知道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却忽视了档案保护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就拿我们学校来说,过去有一个时期,档案工作非常糟糕,没有健全的制度,缺乏起码的管理,档案的收集、整理、保存等一应工作几乎呈现瘫痪状态,导致有几年出现断档现象。而那几年学校也发生了一些重大事件,也举办了一些重大活动,教科研成绩非常突出,校园文化也比较繁荣,可是由于档案没有记存,光靠一些人的回忆、想象,整理出来的东西也是笼笼统统、苍白无力的。那几年校园文化传承的舰艇由于失去档案保护海洋的助推而搁浅。再举一例,去年年终,我市大张旗鼓地开展年度责任制考核评比活动,在评比过程中,几乎所有单位都按照考核项目,紧急补救,建档立案,当然其中也不乏弄虚作假者,可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啊,结果露洞百出,笑话连篇。试想,如果每个单位都能够把自己所做的工作及时整理归档,就会应对自如了。这是十分令人痛心的事情啊。

痛定思痛。笔者认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始终离不开档案保护的助推,而档案保护必须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尤其是相关的领导干部和档案工作者。

对于一个单位而言,首先要培养有事业心、有责任心的档案工作者,他们应该具有较高的政治素养,时刻关心国家大事,关心社会动态,关心单位的发展,热爱档案事业;具备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较强的服务意识和创新精神;精于档案管理专业知识和其它广博的知识。其次要建立健全完善的档案保护制度,档案的收集、整理、保存、管理、保密、安全等每一个环节,都不容忽视,都要有相关的制度严格约束和督促。有一点还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关于档案的收集工作。一般单位都采用报送制度,也就是由所属部门把档案资料报送档案馆 (室),这种做法是存在弊端的,因为各部门的档案意识强弱不一,重视程度也有区别,有的部门报送的资料不一定齐全,有的部门甚至懒于报送,可能会导致档案资料遗漏或者丢失。可以弥补这一缺漏的办法是,档案管理人员要变等着报送为下去催要。定期深入基层,深入各部门广泛收集,及时入档,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档案资料的遗漏和流失。再一方面,各单位要教育和培养干部和工作人员要有大局意识、整体意识、团队意识、档案意识。过去有些单位和部门,搞了某项工作,开展了某项活动,由于档案意识淡薄,工作或活动一结束,相关资料不注意保存,不几天就丢失殆尽。所以我们要尽最大努力创建全民建档、爱档、护档机制,培养全民的档案意识。只有这样,档案保护才能落到实处,也只有这样,中华文化才得以延续传承,得以弘扬光大。

当今的时代是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知识的更新一日千里,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与时俱进。这就要求档案的保护能够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改革创新,冲破原有的思路、模式,形成一整套新的档案思想、档案观念,全面实现档案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紧紧围绕时代的需要,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真正起到助推作用。

[1]章学诚.《文史通义》.

[2]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

[3]邓达宏.论档案在民族文化传承中地位与作用 [J].档案学通讯,2002,(1).

[4]杨毅,张会超.民族档案之旅游人类学建构与扩展研究 [J].思想战线,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