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健
摘 要:“任务驱动”教学法是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使用较多的方法,本文通过“任务驱动”法在《图片的加工》的实践反思,具体探讨了任务的设计、实施与评价过程中,教师应该求变求新,真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关键词:任务驱动;图片加工;实践反思
中图分类号:G424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能够很好应用于以实验性、实践性与操作性较强的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它的含义是以富有趣味性,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与好奇心的情景为基础,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的任务为载体,使学习者在完成特定任务的过程中获得知识与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信息技术课是一门讲究操作、实践与应用的课程,注重培养学生以信息素养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能力。将“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引入信息技术课,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对“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理解还存在着偏差,学生的学习仍然以机械记忆和模仿操作为主,缺乏创造性、探索性。“任务驱动”往往变了味道,成为知识灌输的又一武器。
下面,笔者以高中信息技术课中的《图片的加工》一课为例,具体谈谈开展“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践与反思。
1 任务的设计
任务的设计是开展“任务驱动”教学的第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教师在设计任务时,首先,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其次,要分析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最后,确定任务的规模和类型。
1.1 学生学习特征分析
进入高中阶段的学生,具有明显的独立的意识和倾向,他们希望展示自我并得到认同,希望有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时间。对于《图片的加工》一课,学生普遍比较感兴趣。因此,在设计任务时尽量不要设计一些封闭性的任务,不要让学生低层次地模仿,至少应该在模仿的基础上要讲求一些变化和创新。因此,学生可以自由确定主题,素材也由自己选择。同学们有的选择了动漫主题、有的选择了信息技术的主题,还有的选择了介绍学校的主题。
1.2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分析
《图片的加工》属于高中信息技术基础必修部分的一个内容,其主要的教学内容和目标有:掌握打开图片的方法、设置图片大小的方法、工具箱中如选择工具的使用方法;理解图层的概念;掌握设置图层效果的方法以及输入文字的方法、保存图片的方法等;理解图像表达信息的独特魅力,并能知识迁移,举一反三。
1.3 制定具体的任务
根据以上的分析,笔者遵循了模仿—变化—创新、循序渐进的任务设计原则。在自定主题,设计制作一张海报的大任务基础上,按照图片加工的一般顺序,设计了六个具体任务。对于一些陌生或者复杂的操作,主要采用封闭性的任务和半开放性任务的形式,鼓励学生在模仿的基础上有所变化。对于一些简单的操作或者相似的操作,采用开放性任务的形式,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同时在最后作品评价时作相应地加分。
(1)打开图片:使用Photoshop打开一张作为背景的图片,修改图片的宽度和高度为800*600像素。
(2)制作背景:使用“滤镜”菜单的相关命令修改图片的显示效果,样式自定。
(3)选框工具的使用:打开一张素材图片,在工具箱中选中“椭圆选框工具”,修改顶部属性栏中的羽化值为30像素,使用它选择图片的主要部分,使用快捷键“Ctrl+C”复制,然后到背景图片上使用快捷键“Ctrl+V”粘贴选区,再使用快捷键“Ctrl+T”(自由变换功能)将图片缩小旋转,并移动到合适的位置。
(4)选框工具的迁移:打开其它挑中的图片,尝试使用套索工具或者魔棒工具(注意羽化值的设置),将需要的图片区域也复制到背景图片上。
(5)文字工具的使用:在工具箱中选择“文字工具”,在顶部的属性栏中设置合适的字体、大小和颜色,在图片的合适位置单击并输入海报主题,并设置文字的效果。
(6)保存文件:选择“文件-存储为”菜单命令,将图片保存在桌面,格式选择“JPEG”,文件名自定。
2 任务的实施
任务的实施过程,就是任务的完成过程,也是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是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过程。教师行为与学生行为要进行有效地组合,才能保证任务的顺利开展与完成。
在任务的实现过程中,根据任务的不同类型,教师应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本课是在多媒体网络教室开展的,学生能够通过学习网站看到以上的任务。在上课之初,笔者首先交待任务的情景,展示了一些往届学生制作的优秀作品,分析了海报的特点和表现方式,然后让学生自己到图片素材库中挑选图片,并确定一个主题。其次,针对学生对于PhotoShop操作比较生疏的情况,笔者采用了手把手的讲解方法,甚至还用起了广播式教学的方法。比如在第3步中:要求学生使用“椭圆选框工具”并设置羽化值,并用该工具选择图片某块区域,然后复制、粘贴到背景图片上。学生可能第一次使用这个软件,椭圆工具都找不到,谈何接下来的操作。所以,在完成含有复杂或者陌生操作的任务时,还是提倡教师讲授,学生跟着做。但是,接下来到了第4步,让学生使用套索或魔棒工具时,教师可以放开手,可以采用引导的方式,不必面面俱到,可以带点启发、提示学生该如何操作,让学生自己去摸索,体会图层复制的一般过程。再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作出改变,进行创新。就像在第2步中使用“滤镜”时,鼓励学生尝试和老师不一样的效果;在第5步中,鼓励学生在海报合适的位置输入自己的主题,字体、形状和颜色自定等。当然,如果有完全开放的任务,还可以鼓励学生间互相合作,倾听他人意见,发现他人优点,集思广益,这样更能促进创新意识的培养。
3 任务的评价
对于像图片加工的课,最后会提交一个电子作品,评价的依据主要是学生最后完成的海报作品。学生可以通过文件上传系统将自己的作品上传,上传成功后不光可以看到自己的作品,也能浏览其他同学已上传的作品,并能给予评价。同时,教师也能对每个学生的作品进行打分。教师在评价时,应该和设计任务的初衷保持一致,就是要鼓励学生创新。对于一些封闭性任务,如果学生掌握了基本的知识和技能,那么可以打一个基本分,如果,在一些半开放、开放性的任务,学生作出了变化和创新,那么在基本分的基础上还要加上创新分。这样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在评价海报作品时,如果跟着老师选择一样图片,完成相同的操作,那么最多能得3分,如果能选择其他主题和图片并完成相关任务,那么可以得4分,如果在图层属性设置、文字样式的设置以及色彩构图中具有创新的,那么可以得到满分5分。
当看着学生交上来的五花八门、形式各异的海报作品时,笔者惊叹学生的想象力是如此丰富,他们有的做到了教师想不到的东西,有时还自叹不如。如果教师强制学生制作出和自己一样的海报,虽然教学目标也能达成,要求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可能也掌握了,但同时也磨灭了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也不能更好地评价一个学生。因此,在开展“任务驱动”教学的时候,应该讲究一个宗旨,那就是求变求新,并且让学生也明确这一点。
参考文献:
[1]郭绍青.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内涵[J].中国电化教育,2006,7.
[2]李秀明,武怀生.“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教学应用—《Word 图文混排》教学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