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Ⅰ本刊记者 霍庆涛
用心听群众的委屈、群众的声音,妥善解决群众的诉求,把矛盾化解在初始,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把群众放在心上,把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
2013年11月24日,乡干部放弃周末休息时间解决村民林地权属纠纷。(刘文全/摄)
小坡村环坡组是清镇市王庄布依族苗族乡的一个边远苗族聚居村落,通往组里的是一条长达4公里的泥巴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出行状况长期困扰着当地村民。
2011年11月,为了这条泥巴路,村民准备到省政府上访。上任不久的乡党委书记申开翔闻讯后拦住了村民:“我保证这条路马上动工修建。”
“哪个领导来都说这样的大话打发我们,几年了都没有兑现,不相信!”曹金友等村民说。
村民把申开翔重重围住,要他立下字据。字据最终没立,话却撂在那里。能否践行承诺成为申开翔获取村民信任的最后一次机会。
为了兑现承诺,申开翔第二天就跑到清镇市交通局和财政局。一周后,295吨水泥和1951立方沙子运到了村里。2012年3月,泥巴路变成了水泥路。组长马顺华说:“乡政府说话算话,我们老百姓服了。”
如何转变工作作风,直接了解群众“原生态”的生活,直接感受群众的喜怒哀乐?王庄乡有自己的阐释。
乡党政领导联村帮村、干部职工包组入户工作,改变原来乡政府的站、所包村制度,实行乡干部包组入户工作制度。全乡干部职工掀起了入户和群众面对面、心贴心工作的热潮。
乡党委副书记林贤刚说,我们有机制作保障,考核干部职工这项工作扎实不扎实,就带着包组干部下去,看看村民家的狗是嚎叫还是摆尾。
王庄乡仅2.3万余人,却有100多名精神病患者。很多家庭本来就很贫困,家中如有长期患病者,无疑雪上加霜。
包组入户的干部经过深入了解,撰写了一份关于精神病人问题寻求帮助解决的建议,引来贵阳市卫生局专家进行会诊和调研。2011年以来,乡政府每年帮助精神病患者垫付医疗、生活等费用15万元以上。
2009年,铧口村村民张明刚等11户群众因使用劣质砖修建房屋出现开裂问题,几年来多次找有关部门解决,一直未果。2012年1月,申开翔到张明刚家了解情况,一进门,张明刚妻子就骂声不断,申开翔始终微笑倾听,当场向两夫妇保证,乡里就是砸锅卖铁也要解决这一问题。通过不懈努力,11户群众价值58万元的劣质砖建房问题很快就有了着落,11户村民重新盖起了新房。
张明刚给清镇市委书记写信激动地说,“感谢清镇市委给我们派来了一个好书记”。
“周先生昨天又打来电话,问我这两天感觉怎么样。”患有银屑病的董玉坤怎么也没有想到,来王庄乡挂帮干部张仁山发出的求助微博,引来香港同胞周灏名对自己的无私帮助。
家住岩头村的董玉坤现年25岁,一岁半那年,他被诊断患上了罕见并难以治愈的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每年2万元的治疗费用,让这个靠种庄稼维生的三口之家一筹莫展。
经过一段时间的琢磨,熟悉网络的张仁山想到了微博,他以“挂帮干部张仁山发自基层的声音”为名,开通了微博。
看到董玉坤的情况后,香港同胞周灏名两次到董玉坤家实地看望,无偿为董玉坤提供药物,一家人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王庄乡少数民族群众早婚早育问题一直很严重,如何在解决这一“天下第一难事”中服务群众,把难事办成好事实事呢?
“哥哥就在对门坡,妹妹就在对门河,山歌唱了好几年,今天终于见了哥……”7月11日,优美的山歌在乡政府大院里唱响,一场“少数民族青年晚婚集体婚礼”在火热的气氛中举行。王有林、李兴艳,林昆明、谢兴菊等10位新人站上了舞台,他们满含幸福的微笑,接受家人和乡亲们的祝福。参加婚礼的省、贵阳市计生委领导为新人颁发纪念证书,赠送婚礼纪念品及礼金。
去年以来,王庄乡每个季度为符合晚婚条件的夫妇发放一次性“晚婚奖金”500元,已发放了8.5万元。在每对夫妇结婚当天,乡计生干部走上门,送上一个大礼包,里面有喜联、计生用品、计生温馨宣传资料。乡里还与信用联社王庄分社一起启动创业扶持资金40万元,向8对晚婚的新婚夫妇发放诚信创业贷款,鼓励这些家庭勤劳致富。
在基层,就要站在老百姓一边,从他们的角度去发现问题。要能担当责任,找到他们的实际难处,就能找到解决难题的方法。
今年夏天,面对严重干旱,在岩头村组织送水时,乡长邓延旭接到支书打来电话,说在距村3公里外的山脚下,发现了新水源,但道路崎岖难行,引水困难,希望得到支持。邓延旭带着技术人员立即赶到了坡头组。
入村第一幕,见两个60岁左右的老人,各自背着一个大概13公斤容量的塑料桶,拄着木棒,在崎岖的山路上行走。
一股心酸立即涌上心头,他们接过老人的水桶,一起走进了这个居住着160多名群众的村庄。第二天,克服了器材运输、架设管道等诸多困难,短短2天,就在崇山峻岭间架设了2公里长的引水管线,在岩石山地间开挖埋设了1公里长的管道。清清的山泉水,终于引到了群众家门口。
用心听群众的委屈、群众的声音,妥善解决群众的诉求,把矛盾化解在初始,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把群众放在心上,把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
一张笑脸迎客、一把椅子让座、一杯茶水暖心、一颗诚心办事。王庄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熊秀清说,这么做,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提供“亲人式”服务。乡领导告诉记者,王庄乡在养老保险费用和合医款的收取上在清镇市乡镇中都是第一名和第二名,这对于一个少数民族的贫困乡来说,实属不易。
当地群众说:“乡里的干部平时串门来得比自家亲戚还勤,他们带来的都是让咱得实惠的好政策,这样的亲戚我们认定了!”
群众感受到的不仅有变化,还有对其切身利益的关切。
王庄乡是清镇市唯一一个没有煤炭和矿产资源支撑的农业乡。
跳出农业抓农业,千方百计抓工业,走产业结构调整助农增收和工业强乡之路。在抓实、调整、做大烤烟产业等工作中,乡里的干部除了白天做动员工作外,晚上还要入村组织群众一起开会、宣传,要求老百姓少种或不重传统农作物,改种经济作物。
簸涌村核桃院村民杨合贵是一个很犟的人,在乡干部的三次上门动员和说服下,杨合贵一家就种了250亩烤烟。2013年,王庄乡实现优质烤烟种植面积6186亩,修剪、培植、种植经果林1.5万余亩,发展较大规模的雪里蕻、佛首瓜、辣椒等蔬菜种植2300余亩,发展3000羽以上规模肉鸡养殖40余户和养牛、养猪等大户。
2012年,王庄乡获得了清镇市诚信乡和省信用乡荣誉。2013年,全乡诚信农户从乡信用联社不用抵押获贷发展资金7800多万元,农民过去普遍缺乏资金发展的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以此为基础,还成立了9个农业专业合作社,化腊村盛意园农业专业合作社产业收入已达80余万元。争取到打冲村480万元、化腊村和铧口村500万元的两处共计980万元的农业开发项目,小坡村、后坝村土地治理项目540万元。
经济发展,群众满意。2012年引进台湾老板廖本坤投资3000余万元新建一家优质蛋鸡场,现已投产;引进“贵州泰蘋河水产养殖有限责任公司”建起了精品鱼养殖基地。
2013年招商引资入驻企业8家,建成了一个占地300多亩的乡镇工业园区,实现工业企业零的突破。目前8家企业动工建设,建成2家,这几家企业投产后,税收1000余万元,今年已经形成财力200余万元,为财政税收实现比2011年翻番达到今年的1000万元打下了坚实基础。
2013年1月,塘电公司党委和王庄乡联合开展“乡企联建”,公司3名中层干部当上了蚂蟥、塘寨等村“村官”;6月,公司领导分别挂任王庄乡党委副书记、副乡长,厂乡双方围绕党建、经济、平安、文化、生态“五位一体”联建,厂、村、乡联系愈加密切,共同推进了全乡的工业园区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明显。
2011年以来,王庄乡没有频繁发生群体性堵工、堵路的事件,没有一起群体性越级上访,受到了清镇市委的通报表扬。
2013年,王庄乡获得了“贵阳五好基层党组织”、“贵州省民族团结进步乡”称号。
这些成绩的取得,用申开翔的话说,就是要念好“百姓是衣食父母,群众是兄弟姊妹”的“为民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