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国土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福建福州 350007)
如何客观评价高职院校学生的运动焦虑水平,进而探讨运动焦虑水平与学生竞技状态的关系,运动心理学研究表明,运动员的心理状态、情绪调节和最佳运动成绩的取得,都与运动焦虑有着密切的相关性。如果学生的焦虑水平与运动成绩呈倒U型曲线,那么焦虑水平的最佳峰值在什么范围[2]。希望通过这一研究,引起大家的关注,能进行有效的心理调控,为其全面发展提供心理依据。
本研究对象为福建高职学生,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并结合具体情况,在福建地区随机抽取8个高职院校,各抽取120名高职学生为调查对象。
1.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本论文研究的需要,查阅大量有关运动焦虑研究的文献,为论文的完成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1.2.2 专家访谈法
通过对相关领域的专家以及高职院校体育教师的访谈,讨论选取对象的相关问题,并对自编问卷进行了效度检验。
1.2.3 纸笔测验法
本研究对被试者的运动状态焦虑和运动特质焦虑水平进行测验,探求被试者的运动焦虑水平的差异性。
表1 不同阶段体育高考生焦虑水平差异分析表
表2 运动焦虑影响因素分析表
1.2.4 数理统计法
对调查结果、数据利用SPSS13.0、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3等工具进行体育统计处理与分析。
1.2.5 逻辑分析法
应用逻辑方法对所收集处理的数据进行分析,结合实际,归纳出福建高职学生运动焦虑水平的状况。
在不同阶段或者在不同情境下,人的焦虑状态是不一样的,高职学生更是如此,在高强度比赛的特殊情境下,学生在比赛期间的焦虑状态和训练期间大不相同,根据运动员焦虑状态水平范围划分STAI量表测试评分30~50分之间为中等焦虑水平,30分以下过低,50分以上过高[3]。通过方差分析法进行分析,并进行平均数比较,数据显示,如表1所示,平时上课期间和考试期间学生的焦虑水平差异相当大,Sig值=0.000,即P<0.01,两者数据间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异。
中等焦虑水平最有利于考生自我能力的发挥,而无焦虑或高焦虑则不利于考生水平的发挥[4]。心理学家赫布提提出:只有焦虑水平处于中等适当的唤醒水平时,操作效率——运动技能的学习或运动成绩的取得,方能达到最高程度。教育心理学对学生考试焦虑状态的研究也认为:适当的焦虑可以使大脑处于兴奋状态,精神集中。因此,控制学生的焦虑水平,并把焦虑水平控制在适宜范围内,对良好成绩地取得很有帮助,使学生在考试过程中能够顺利进行,取得比赛的胜利。
本研究考虑到有关影响的主、客观因素,并在借鉴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将问卷分5个维度分析,包括教育因素、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环境因素、其他因素等。并具体分析,提出建议,以期对成绩提高和改进训练方法有所帮助。
2.2.1 教育因素的分析评价
在教育因素中,父母的思想、对子女寄予的期望度以及教练员的能力水平等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个体的心理品质特点,进而影响个体的运动焦虑水平。表2显示,肯定率分别达到82.7%、83.7%,可以说,绝大多数考生都认为父母与教练员的影响是非常的重要。教练员的个性特点、训练能力、方法与手段将影响运动员的发展,最终影响运动员的个性特点[5]。考前指导也极大影响了运动员的焦虑水平,教练员、老师通过传授一些基本的考试技巧,对于降低运动员焦虑水平,保持焦虑在适度范围有很大帮助。并根据学生的焦虑特点,创设比赛情境,多进行一些模拟考试,提高学生的心理机能水平[6]。同时,要注意经验的积累和信息的反馈,为良好心理品质的养成打下基础。
2.2.2 生理因素的分析评价
考前身体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考试的成败,焦虑状态也将随之改变,进而影响技术的发挥。有关研究发现:当运动员将唤醒解释为状态不好或衰弱时,其焦虑水平较高;但当运动员将唤醒解释为状态良好或促进时,其焦虑水平较低[7]。
2.2.3 心理因素的分析评价
心理因素包括自信与自尊、考上欲望以及坚强的意志等。作为个性特征重要组成部分的自尊与自信,可以认为自尊心或自信心强的个体对考试的期待更强烈,自我评价和调控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对考试的评价和行为表现,进而对个体的焦虑水平产生影响。有研究显示,自信比认知焦虑和躯体焦虑解释了更多的绩效差异[8]。
2.2.4 环境因素的分析评价
环境因素涉及到教学训练环境、与队友的相处、天气情况以及比赛场地陌生等。环境在人的个性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国心理学家郭任远从行为主义立场出发认为:“行为的差异、或个性差异,是环境的差异逐渐集合的结果”[9]。在平时训练过程中应给学生创造良好的环境,教练员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区别对待,补缺补漏,让学生发挥出最佳水平。
客观条件虽然不然不能够,但可以训练学生的适应能力。如天气情况、场地陌生等方面的因素,也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考生的运动焦虑水平,适应能力越强,带来的负影响也就越弱。在训练中可以创设在不同场地、不同天气情况下进行训练比赛等加以改进。在与对友的相处题项中,肯定率相当高,达93.9%,表明考生很注重团队精神,队员间互相鼓励,也能增强自信心,降低运动焦虑水平,这对于考试成绩有很大影响。
(1)考试情境下,学生的焦虑水平过高,状态焦虑均值为56.03±4.756,超过了有关专家划分的焦虑水平最佳范围(30~50)。建议在比赛期间,应做适当的心理辅导,适当放松,给予鼓励,从而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增强自信心。
(2)数据显示,父母与教练员的能力水平、考前培训、自信、自尊、欲望及与队友的相处等方面是影响运动员焦虑水平的重要根源。因此,应增强师资力量,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培训,请有关心理学专家来指导和传授有效的心理训练方法。及时反馈,共同讨论,有针对性地适时调节心理训练计划。
[1] 季浏.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 谢耿芳.对高校学生足球运动员赛前焦虑状态的研究[J].黑龙江: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6:155.
[3] 马启伟.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4] Spielberger,C D. Anxiety: Current in trend theory and research[J].new york:Academic,1972.
[5] 叶平,孙小敏,许小冬,等.运动特质焦虑的性别、项目和运动水平差异[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9(2).
[6] 丁雪芹.对我国优秀运动员几项认知心理特征的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1996.
[7] 车文博.当代西方心理学新词典分[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
[8] 周成林.运动心理测量与评价[M].内蒙古文化技术出版社,2000.
[9] 高玉祥.个性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95-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