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学方式转变的方向和措施

2013-08-13 02:46申大魁田建荣
学术探索 2013年6期
关键词:转变方向教学方式

申大魁 田建荣

摘要:当前,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出现了两种倾向:一是教学方式单一。部分教师仍延续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落后、呆板、单一;二是教学方法滥用。部分教师误以为改变教学方式就是要以新的教学方法完全取代传统教学方法。教师教学方式改革的方向是改变教学方式单一的局面,实现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教学方式的转变应以讲授法为主。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还需有一定的保障性措施才能实现。

关键词:教学方式;转变;方向;措施

中图分类号:G42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23X(2013)06-0149-04

一、转变教师教学方式的必要性

(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决定了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

目标是方法的灵魂。本次课程改革确定的核心目标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即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打破传统的基于精英主义思想和升学取向的过于狭窄的课程定位,而关注学生‘全人的发展”。[1](P13)关注“全人”的发展,意味着不仅要关注成绩优秀的学生,还要关注成绩一般的学生,即关注全体同学的发展;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增长,更要关注学生的能力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教学方式的转变始终要围绕这一目标,教学活动要实现的目标不同,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否则是不可能实现目标的,甚至会南辕北辙。即使目标同为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培养不同的能力也应采用不同的方法。例如在地理学科中,促进学生观察能力的发展应采用大量的直观教具以及野外实习的方法;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应采用语言和影像、图片相结合的方法;训练学生的记忆力应采用课文与地图配合运用的方法;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应采用比较法和分析综合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应采用多种题型的练习和野外实习的方法等。

(二)教学内容的性质决定了教学方式的转变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不可分割,教学内容的性质决定应当采用的教学方法,不同的教学内容应采用不同的方法,这表明不仅不同的学科应采用不同的方法,而且同一学科的不同内容也应采用不同的方法。例如地理学科和化学学科采用的教学方法各不相同,化学学科的教学方法渗透着“化学的气息”,地理学科的教学方法则渗透着“地理的气息”。同样是讲述法,历史学科重视时间、人物,而地理学科侧重区位、景观;同样是演示法,化学学科依赖于实验,地理学科则依赖于地图。即使地理学科,不同的内容采用的教学方法也不一样,像自然地理宜采用语言信息传递、演示法、启发式谈话法、观察法、实习法、练习法等;人文地理宜采用语言信息传递、启发式谈话法、探究法、讨论法、调查法等;区域地理宜采用语言信息传递、象征符号认知、练习法、讨论法、探究法、实习法等;乡土地理宜采用讲授法、参观实习法、讨论法等。

(三)中国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差的现状客观上要求教学方式的改变

美国的基础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引导学生进行问题解决探索,尤其是进行未来问题解决训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方式。为帮助学生形成和发展创新能力,美国教育从小就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无论在课堂教学,还是在家庭作业中,老师主要扮演的是一个问题设计者和引导者的角色,而且只要学生有能力,学校可以提供无限的发展支持。这就使得美国教育所培养的学生具有很强的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例如,表现在课堂上,学生能够选择性地记笔记,能够适时提问质疑,能够独立自主地完成实验探究和学习任务。可是,与美国相比,中国的学生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中国学生的现状迫切需要教学方式的改变。

(四)学习方式转变的客观要求

陶行知先生说过:教的法子要依据学的法子。新课程理念倡导“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1](P130)教学方式转变的根本是学习方式的改变,学习方式改变的客观要求决定了教学方式的改变。并且要构建旨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学方式。

(五)人本主义思潮呼唤教学方式的改变

人本主义思潮正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进行的反思。人本主义教育家们普遍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使学生的自我实现,而对自我实现的这种重视,反映在课堂教学中,就是要以学生为中心,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虽然过分追求人本主义的教学也会出现诸如对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重视不够等缺陷,但至少在人本主义指导下的教学方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在科学主义指导下教学方法的不足。同时,人本主义思潮要求关注人生的终极意义,弘扬道德价值和审美价值,培养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时代风尚等思想还是符合时代潮流的。因此,人本主义思潮呼唤教学方式的改变。

二、对教学方式转变方向的认识

(一)以讲授法为主,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是教师教学方式转变的方向

任何教学方法均有其不同的特点,都是在特定的条件下发挥独特的功效,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能认为在任何条件下它就是最佳的教学方法,况且在一堂课中要达成的教学目标不是单一的,影响教学方法选择的因素也是多种多样的,因此,无论什么学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每一堂课的教学都应当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并注意这些方法的有机结合和综合运用,让这些方法达到一种最优组合,最大限度发挥每一种教学方法的作用。

提倡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主要是改变教师教学方式单一的局面,实现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即在以讲授法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基础上,增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新方法所占的比重。不过,在教师教学方式由单一转向多样时,要明确这些方法是有主从之分的。总体而言,应以讲授法为主,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新的方法为辅。王策三先生曾经说过:“讲授法的采用是教育历史上重大发明和进步,已经实行了好几百年,特别是一个多世纪来虽受多方非议和猛烈抨击,至今仍然是全世界中小学教学的基本方法,怎么可能一夜之间说废就废了呢?我们可以预言,除非学校消亡,在可见的未来,特别是在我们国家,在中小学(不是幼儿园,不是研究生教育)讲授法不会消失,而且是主要方法。谓予不信,请拭目以待。”[2](P9)这番话十分在理,也为教学方式的改革指明了方向。

总之,不同的教学方法有不同的价值,所以,教学方式改革的方向应是以讲授法为主,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而且要对这些方法进行优化组合。只有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才能够博采众长,融各种方法于一体,使他们的优点得到充分发扬,而缺点在一定程度上得以避免;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才能把多种类型的感觉、知觉都运用到教学过程中来,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此外,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对于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维持学生的注意也有好处,并且容易激发教师教学的热情。

教学方法最佳搭配方式见下图:

基本思路是,首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把“先讲后学”变为“先学后讲”,学生没有自学时老师就不要讲,学生通过自学已经解决的,老师不需要讲;学生自学时遇到困惑时先尝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解决,如果能够解决的,老师不用讲;小组合作探究仍不能解决的,就是课堂上要解决和突破的重难点,老师要重点讲。

提倡以讲授法为主,也不是说每堂课都要以讲授法为主。讲授法是作为“一般教学方法”而言,教师只有将它与具体的学科、具体的内容相结合,它才能作为一种“一般教学方法”发挥其基础作用。

讲授法固然重要,但教师不能只会讲。中国教师的现状是太爱讲、太能讲,讲得太多。老师常把自己的讲解视为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应该能不讲就不讲,能少讲就少讲,学会留“空白”。只有教师少讲,学生才有开展多种活动的时间,学生才能真的多学、会学,才能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标。

(二)确定教学方式改变方向的依据

1讲授法的价值决定了教学方式应以讲授法为主

讲授主要是语言活动,讲授法就是能最大限度使用和发挥语言功能的教学方式,讲授法在教学中有其他方法难以替代的价值。一方面,讲授法能够很好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高级心理能力,特别是抽象思维能力;另一方面,语言是思维和交流的工具,相当于其他载体而言,语言是知识最主要的载体,通过讲授法,可以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学习大量的知识,极大地提高了知识传授的效率,如果教师的教学方式不以讲授法为主,学生就不可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完所要求的学习内容,这是显而易见的。另外,讲授法适应性强,方便、灵活,无论是在课堂还是在室外、野外都可运用,并能根据教学目的的要求、教学条件、教学对象任意修改讲授内容,还能够根据学生听讲时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讲授内容的深浅度以及讲授的速度、节奏。因此,一个优秀的教师,一定是一个能够成功运用讲授法的教师。因此,为了让讲授法在新课程改革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教师要不断改善讲授技巧,提高讲授水平。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思维目标的提出,旨在改变单纯传授知识的片面性,重视学习的方法和过程,重视培养学生的情感,出发点无疑是正确的。可是,从“三维目标”各自的地位和它们之间的关系来看,“知识与技能”目标应该是基础性目标,要坚持以“知识与技能”为基础,在此基础上追求全面发展的目标。尤其对于中国这样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家,人民的素质还不高,文盲、半文盲还占一定比重,广大劳动者缺乏科学知识,掌握科学知识的专门人才还少,在全国人口中所占的比重还小,社会的发展迫切需要人们掌握更多科学知识。而讲授法在“知识与技能”目标达成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如果不以讲授法为主,“知识与技能”这个基础性目标就难以达成, “过程与方法”目标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也一定无法达成,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也必然难以实现。

2明确我国基础教育的优势和不足是改变教学方式的前提

教学方式的改变是因为传统的教学方法存在问题,如果不存在问题,就没有改变的必要,相反还要继续维持。明确教学方式改变的方向,首先必须明确传统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我国基础教育注重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培养和落实,关注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因此中国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素养是相当不错的,例如,数学课程,中国学生具有美国学生不可比拟的快速、准确计算能力。这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优势,是国外借鉴我国基础教育经验的标杆。当然,我国基础教育这一成绩的取得,主要归功于以讲授法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的使用。我国基础教育的优势恰恰是美国基础教育的弱点。美国学生虽然有很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而美国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远不如中国学生。这主要是教育从小就注重采用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方法有关。为了提升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美国始终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基础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平等的基础上提高教育质量”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并通过统一核心课程、制定全国性课程标准、实现全国统一考试等手段,努力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素养。

3学生的心理特点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方式

有效的教学还必须尊重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中学生的认知、个性、社会性都已经有了很大发展,他们对世界充满了探究的强烈欲望,他们的辩证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了明显增强,他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他们有较强而敏感的自尊心,具有强烈的社会交往愿望和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因此,随着学生的心理发展,应随之调整教学方法。

三、转变教学方式的保障性措施

(一)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

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首先需要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学方式决定学习方式,现在的教师大多数是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成长和发展起来的,从学生时代,他们就已经习惯于被动接受教师的知识讲授和 “题海战术”,他们本身就是被动接受“题海战术”的“受害者”和“受益者”,尽管他们曾经是多么“痛苦”,可毕竟他们最终获得了成功,所以,在分数压倒一切的今天,为了提高分数,他们也会将自己的“成功”经验复制到学生身上。因此,没有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学方式的转变将变成一句空话。

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体现要从关注少数好学生转向关注全体学生;从关注学习成绩转向学生的全面发展;从关注“知识与技能”转向关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重视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营造,为多种教学方法的使用创造条件。

(二)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教师的教学能力提高是转变教学方式最重要的影响因素。要加强教师培训,不断提升教师教学水平。一是改变同一地点、同一内容、同一方式,集中统一培训的僵化、单一的培训模式,做到培训因校而异,因人而异;二是改变以讲授、报告、讲座为主,以“我说你听,我讲你记”为特征的接受式培训,采用有指导性的讨论和研讨、校际交流、校本教研、校外教育专家对课堂的指导、同事之间的观摩、讨论等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让教师积极参与到培训中,充分调动培训教师的积极性,并加强对教师操作性层面的指导,使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符合教师的需要和特点;三是培训的时间要有持续性,不能指望一蹴而就,仅靠一两次报告就能够解决问题;四是提高教师培训的覆盖度,让更多的教师有机会参加培训。

(三)促进教师不断发展的评价制度

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还需要教育评价制度的改革。分数至上的评价体制和人才选拔制度,使教师只关心自己所教科目的成绩,无心、也不想尝试教学方式的改变,因为只要沿用自己长期形成的习惯的教学方式,加上“题海战术”,学生就能够考高分,教师自己的声誉、利益就能够得到维护,领导对自己也就无话可说,学校也就会得到社会的认可。既然“满堂灌”、“题海战术”还有市场,教师就不会轻易“冒险”去尝试改变教学方式。

必须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不再以学生的学业成绩作为评价教师水平的唯一标准,而是要从新课程对教师自身素养和专业水平发展的要求,提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多元的、促进教师不断提高,尤其是创新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1](P162)当然,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要真正落到实处,还必须做到学校领导、教育行政部门以及社会各界对教师评价观念的改变,因而,这种转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

(四)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组织形式会直接影响教学方法的选择。例如在班级授课组织中,很难真正采用自主型教学方法,而在个别化教学组织中也很难使用共同解决型教学方法。所以,要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还必须改变教学组织形式,根据不同教学目标、不同教学内容、不同教学对象、不同教学方法等采用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尽可能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加强交流与合作。

现代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必须依据自己的教学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总结提炼出属于自己的最佳教学方法,并且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创造性地加以运用,最终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和风格。当然,教学方式的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在更新教育观念,确立先进的教育理念,掌握先进的教学技术的过程中逐步地完成。“我们还要注意教学方式的转变受到文化因素的影响,要因地制宜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3](P27)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王策三.关于课程改革“方向”的争议[J].教育学报,2006,(2).

[3]赵茜,王佳.论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J].教育科学研究,2012,(2).

猜你喜欢
转变方向教学方式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真”学习:基于“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改进
浅谈新型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困境及解决策略
浅析我国对外贸易的转变及对策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
试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
关于会计职能转变若干问题探究
改变颜色和方向
位置与方向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个方向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