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流传至今的阿拉伯谚语说道:人怕时间,而时间怕金字塔。在吉萨高地上,三座金字塔孤零零地矗立在曾经绕塔而建的神庙和陵墓的废墟中。每天,这些蕴藏深邃文化的巨大王陵会呈现不同的颜色,如此瑰丽多彩,仿佛在诱导后人找回那个失落的世界……
法老的陵寝
上古时代的七大奇迹,留存至今的就只剩下埃及的金字塔——世界上最伟大的人造建筑及陵墓。
死亡,被古埃及人诠释为在另一个世界的永生,对死亡的重视和崇拜几乎没有哪个民族能与他们相提并论。希罗多德说:“古埃及人是最早提出人类灵魂不朽的观点的民族。”为了给永恒的生命建造居所,有权势的埃及人往往在其生前倾力修建起坚不可摧的陵墓,让死亡之躯按其自然形态继续存放其中。
今天,作为科学和艺术珍品的木乃伊,在古代埃及事实上是王公贵胄特权的象征——穷人的尸体是埋在沙漠之中自然风干的。木乃伊是阿拉伯语muniyah的音译,本意为沥青,指的是一种不腐烂的尸体,一般都经过加工制作而成。考古学家已在许多国家发现了木乃伊,说明古代的许多民族都懂得制作木乃伊的技术,其中尤以在埃及发现的木乃伊的数量最多(自1881年以来,已经发现百具之多)、时间最早(在古埃及第一王朝的时候,即公元前3100年一公元前1881年已经开始制作)、技术也最复杂。
为什么古埃及人不论贫富贵贱,死后都要被制成木乃伊呢?学者们从埃及人的宗教观念中找到了答案。原来古埃及人相信人是由躯体和灵魂构成的,即使在阴间的世界里,死者仍需要自己的躯体。尸体并非“无用的躯壳”,只要这个躯壳一直保存完好,就可以一直使用下去。死亡并不能中止灵魂和肉体的结合,二者关系紧密,全然不可分割。灵魂随着肉体的点滴破坏而逐渐丧失,而肉体的彻底毁灭则意味着灵魂的全部消亡。只要保存住肉体,让灵魂有栖身之处,死者就能转世再生。
同时,埃及人为法老的木乃伊用巨石建造陵墓和神庙,显示出对时间的挑战和对永恒生命的希冀。
在把金字塔作为标准陵墓之前,埃及早期的法老、贵族以及高官们通常被安葬在大约3.6米高的长方形平顶、用泥砖建造的墓穴里,上面仅仅覆盖着一层厚厚的木板,形如矮凳,被称为“马斯塔巴”。但是到了古王国第三王朝法老左塞的时候,事情发生了变化。虚荣奢华的左塞非常不满意马斯塔巴的简陋,他的大臣兼建筑师伊姆荷太普为了满足他的愿望,建造了埃及历史上的第一座金字塔一左塞国王的阶梯金字塔。
它的外形显示了全新的构造,伊姆荷太普天才地在平顶的陵墓,(马斯塔巴)上又加建了五层,一层比一层小,形成阶梯式的金字塔。为了使它在阳光下耀眼夺目,还铺有一层光滑的白色石灰石。这座建于公元前2630年的石砌建筑,最高点约70米,东西底边长123.3米,南北长107.4米,大约用去85万吨石块。埃及人于是把它的外形轮廓作为“原始山丘”的象形文字,代表创世时的混沌景象。
因为这一创造性的建筑,伊姆荷太普被后人尊为神,受到永世的供奉。在他死后2000年,古埃及人奉他为智慧之神,在有的书中甚至把他的建筑称为“发明家用奇怪的石头建造的艺术”。
这种全部使用精心雕凿的大块石灰石建筑的方式,使伊姆荷太普成为埃及石制建筑方面的宗师。伊姆荷太普在左塞国王的金字塔下修建了一个地下迷宫,走廊和墓室饰以花岗岩地板、蓝色彩陶砖墙,寝宫旁的长廊里还有大约4万件器皿以满足左塞在另一个世界的需要。此外,他还在金字塔周围营建了葬仪院、祭司堂等,并建造了一堵约1600米长、10米高的防护墙。古埃及人认为,国王死后仍会保持庆祝、狂欢等礼仪,所以他们建造了这种综合性陵墓,为国王继续提供举行这些仪式的场所。
继阶梯金字塔后,埃及还建造了更高的金字塔。金字塔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它的雄伟宏大、坚固结实,它追求的是永垂不朽。
巨石堆砌的通天阶梯
在公元前3000年,古埃及人建造金字塔的另一个原因,也许来自人类对地球和季节的观察。人类自从在尼罗河谷定居以来,就和大自然休戚与共,息息相关。他们接受丰饶的大地每年带来的丰收,也被迫承受大自然带来的灾难。尼罗河虽然无可替代地哺育了埃及,但是它每年定期泛滥,淹没可耕种的土地达数月之久。于是每年洪水退后,人们都会见到淤积在面前的泥山沙丘——就像每年上演一次创世神话一般,在浑浊的河水中诞生出绵延起伏的大地。这种自然景象引起了古埃及人对山岳形象的崇拜,所以在古埃及文明中出现了建造塔状陵墓的传统。他们相信山丘代表了造物,而太阳的光芒则是国王们升入天堂的永垂不朽的召唤。另外,“人有来世”的坚定信念是古代埃及人建造如此浩大的工程的动力,他们希望国王可以通过层层拔高的金字塔到达天堂。
而且,在某些特殊的日子里,东部沙漠的上空的确会出现一种奇异的景象:傍晚时分,太阳斜照的光线在残云的折射下形成人们常见的金字塔的形状,线条斜而直。这种景象很快被埃及人赋予意义:法老通过金字塔形的阳光可以进入天堂。所以,模拟这种形状的金字塔陵墓就出现了。
“真正”金字塔形状的建筑,可能是第三王朝的最后一个法老胡尼建在麦杜门的那座,它在风化之后露出层级金字塔的原型。当时的建筑师大概是将各级填平,铺上六层厚厚的石灰石,便成为方形基座、四层平整向顶端倾斜的金字塔。
距麦杜门以北约45千米处,还有一座“弯形”金字塔。它是第四王朝(公元前2575年-公元前2551年)的第一位法老斯涅弗鲁留下的奇妙纪念品,弯形是由于塔的倾斜度在建到一半时突然均匀地缩小而形成的。据说这是设计上的误差所致:建到一半时发现角度太小,为了避免倒塌不得不做的改变。这是否说明了古埃及的建筑师在不断的探索中,使金字塔的建造技艺趋于精湛和完善呢?
最宏伟的金字塔坐落在尼罗河西岸、开罗附近的吉萨沙漠之上,三座设计完美的巨石金字塔分别是第四王朝的法老胡夫、哈夫拉和门考拉留给后人的遗产。通常被称为大金字塔的胡夫金字塔堆砌了230万块巨石,平均重达2.5吨。金字塔底边长230余米,基座所覆盖的土地能将佛罗伦萨大教堂、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威斯敏斯特教堂以及伦敦圣保罗教堂统统建在其内。今日,倘若能够登上塔顶,在一根近10米长的厚重木棒上会读到金字塔的原始高度是146.73米,比纽约的自由女神像还要高。哈夫拉金字塔比大金字塔矮3米,但与塔前的神庙、狮身人面像连为一体,似乎显得更完美壮观。至于胡夫法老的孙子——门考拉的金字塔,高度还不及大金字塔的一半。
胡夫之名经常出现于古埃及的文献和文物上。托勒密王朝时期的古埃及僧侣史家马涅托用希腊文把胡夫写成沙菲斯,而希腊的古典作家希罗多德则把胡夫称为齐阿普斯,狄奥多洛斯则称之为齐米斯。
胡夫是埃及古王国时期第四王朝的创立者斯尼弗鲁王及王妃希泰菲丽丝之子和王位继承者。在胡夫统治时期,他继续远征西奈半岛,在瓦底·玛格哈拉附近的岩石上保留了胡夫远征胜利的浮雕,并镌刻了“赫努姆·胡夫,伟大的神,犹恩提乌(西奈半岛的土著部落)的摧毁古埃及第四王朝者”的铭文。他没有发动过其他的远征,只是在他的先辈斯尼弗鲁胜利远征的基础上,巩固了从尼罗河三角洲到努比亚的统一大国。他加强了王权统治,使自己成为神的化身,活着的荷鲁斯(隼鹰,国王的保护神)。他的长子,按照第四王朝的惯例成为维西尔(宰相、最高大臣和最高法官)。就这样,一切最有权势的职务都掌握在王室集团手中。所有的证据都证明,胡夫的政权达到了古王国时代的盛世,实现了完全中央集权化的专制主义统治。
虽然有关胡夫个人的历史人们知道得很少,但是他的著名的大金字塔则是人所共知的,而且至今仍然流传着不少关于建造大金字塔的传说。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在大金字塔建成后的2000余年游历了埃及,并把他所听到的有关大金字塔建造的传说为后人记录了下来。
根据希罗多德的记载,胡夫关闭了所有的神庙,强迫所有埃及人为他做工,每10万人为一批,每批劳动3个月,先后用了30年时间建成了大金字塔。金字塔上的符号反映出,单是用来为民工购买萝卜、洋葱和大蒜的白银,就达1600泰伦(古希腊重量单位,1泰伦约等于10.8千克)。
希罗多德还特别讲到胡夫是一个寡廉鲜耻的人,他的残暴程度与他父亲斯尼弗鲁的仁善一样声名远播:胡夫曾下令关闭埃及所有的神庙,以便所有的子民集中全部力量为他建造金字塔;为了给修建工程提供资金,他甚至把女儿派到公共妓院去出卖肉体。据希罗多德所说,位于大金字塔前的三座“卫星式小金字塔”中,居中的一座就是这位公主要求每一位男人“送一块石头做礼物”建造起来的。
但与此相反的是,在另外一些传说中,他还荣获了博学爱才的名声,据说丹德拉(古老的城市,上埃及第六诺姆的首府)的神圣地图和塔尼斯(三角洲东部城市)的僧侣百科辞书都是他那个时代的作品。他还自夸知道智慧之神托特神庙中洞窟的数目,而且希腊时代的炼金术士认为,炼金术书的编者是埃及人胡夫。
1954年,人们在清除胡夫金字塔墓角的一堆乱石时,发现了石墙和用巨大的石灰岩石料砌成的封顶。拆除了部分石墙后,考古工作者发现了两个在基岩中凿出的硕大的坑。随后,他们发掘了其中的一个坑。坑里埋藏的不是法老或他的后妃,也不是金银财宝,而是一条被拆卸的古船。此船被拆成1224块,按船的形状有顺序和有规律地堆放在一起。考古工作者历尽艰辛,花了几年时间才把这些零件组装成船。这条船船身细长,头尾高翘,有甲板室,长43米。船体采用纵向缝合的方式,然后用统箍加固,再用防水剂抹缝。船上使用的桨酷似中国的梭镖,一点儿也不像中国人常用的桨。
从胡夫金字塔发掘出来的这条船,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船。由于船冢密封良好,古船出土时不但没有腐烂,甚至能闻到木料的芳香。20世纪60年代,埃及在金字塔下修建了古船博物馆,将其置于密封的透明陈列室内。
然而,这条古船到底有什么用途呢?学者们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为了揭示其中的奥秘,为了研究古船与古埃及的历史和文化,埃及考古组织决定在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帮助下,于1985年发掘第二个坑。在这次的发掘中,又出土了一条三桅帆船,也是拆卸成许多船板和零件,按船形有条不紊地堆放在一起的。在船冢墓室的西头,地上有一些木板、统箍和从顶盖下来的抹缝的灰泥。从第二个船冢出土的古船,经过学者的对比研究,发现它跟从第一个船冢出土的古船极其相似。
人们最感兴趣的是这两条船的用途。多数学者认为,这两条船是姊妹船,都是灵船。在胡夫死后,一条船载石棺,一条船载内棺和尸体,一前一后向金字塔脚下的一座庙宇驶去。运到后,尸体和棺材被抬上岸,沿专门修建的道路抬进庙里。一生叱咤风云、享尽荣华富贵的君王,便在这儿的地下安葬。
有人认为,这是胡夫生前朝圣用的两条船:一条船去开罗上游的圣城,一条船去开罗下游的圣城。然而,持这种看法的学者完全是猜测,拿不出什么证据。因此又有人认为,这是埃及法老胡夫的亡灵乘坐的日月之舟。根据埃及的一个古老传说,太阳神乘着一只小舟,载天海向西航行,黄昏时为天神所吞食,可是到黎明时又获得新生。法老跟太阳神有关,他死时便乘船升天,在天海乘太阳船西行,到晚上便换乘月亮船。
还有人持另外的见解,认为在胡夫时代尼罗河平原上河流纵横,船是一种极其重要的交通工具,在迄今发现的许多墓室壁画上都有这样或那样的船。古埃及人还乘船在沼泽地或芦苇荡打猎。古埃及人也造海船,跟地中海的其他国家进行海上贸易。而船冢里埋的这两条船,便是供胡夫死后使用的。
可是,为什么这两条船都被拆卸成一块一块的呢?实在叫后人困惑不解。
胡夫死后,他的两个儿子,杰德弗列和哈夫拉先后继承了他的王位。哈夫拉在胡夫的大金字塔旁也建造了一座规模稍小的金字塔。正像古典作家希罗,多德和狄奥多洛斯所说的那样,在他们统治时期,埃及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人民想起这两个国王时恨到如此程度,以致他们很不愿意提起他们的名字……”
由于他们的残暴统治,埃及人民“满怀怒火起来反对他们,并且公开示威撕碎他们的尸体,把他们抛出陵墓而不顾”。(待续)